中信银行2024年报解码:股份大行突围逻辑

财经早餐

方苗

1天前

image.png

中信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了该行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中,通过战略调整和业务优化,实现了稳步增长。

年报中主要财务指标,反映了其零售业务作为增长引擎的核心地位,尽管面临息差收窄等共性挑战,中信银行在盈利结构多元化、风险管控及科技应用等方面亦实现稳健表现。

透过整份年报,中信银行的一系列战略落点和实践,对于其他股份行来说,提供了一定的价值参考和积极启迪,特别是在面对市场波动和竞争压力时,如何通过有效的战略和运营优化保持业务的稳定增长。

图片

零售战略“排第一”:

股份行增长的核心引擎

2024年,中信银行通过坚定实施“零售第一战略”,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了零售业务的增长。

年报数据显示,该行零售管理资产(AUM)于2024年年末达到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2%。这一数据说明该行在零售资产规模上的持续拓展,尤其是在资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双重提升上,将其零售第一战略加以有效执行和落地。

年报数据还显示,该行的个人客户数量也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24年末达到1.45亿,同比增长6.21%。这一增长得益于中信银行在客户管理上的持续精细化、产品创新和技术应用的推动。

零售业务在中信银行的盈利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成为稳定收入的核心来源。年报显示,中信银行2024年零售业务的收入为856.79亿元,占整体收入的40.1%。

图片
图源:中信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A股)

中信银行的“零售第一战略”,体现在资产规模的增长上,也体现在盈利模式的转型上。通过财富管理、交易结算等业务的多样化发展,减少了对传统信贷业务的依赖,从而提升了收入的多元性和稳定性。

这一战略转型升级,为该行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盈利渠道,使其能够在面对市场波动时保持相对稳健的盈利能力。

一个例子是,中信银行通过创新的产品和消费场景化,有效推动零售业务的深度发展。其基于“食、住、行、娱、购”五大消费场景推出多款定制产品,如“爱吃卡”和“爱家卡”,这些产品精准对接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进一步拓宽了细分市场。

对于年轻客户群体,中信银行也加以精确定位,推出专为Z世代设计的“颜卡系列”产品,助益该行在年轻人群中建立品牌忠诚度。

中信银行的零售战略实践地帮助其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了稳定增长,并且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为股份行提供了在复杂市场中寻求稳定增长的新思路,也表现出如何通过有效的零售战略确保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

图片

盈利结构多元化:

从依赖息差到丰富收入来源

中信银行在2024年年报中还呈现出盈利结构上的显著变化,从传统的依赖息差收入转向多元化的收入来源,特别是在财富管理、对公业务和跨境金融等领域的稳步拓展。

根据年报,该行的非利息净收入为669.67亿元,占总收入的31.34%,这一比例的提高反映了该行在多个业务板块上实现了盈利来源的多元化。

与过去单一依赖息差收入的模式不同,该行如今的盈利模式更为稳健,并具备了更强的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图片
图源:中信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A股)

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2024年中信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增长超过15%,接近2万亿元。这一增长是该行通过创新产品和优化服务,吸引更多高净值客户和中产阶层客户的结果。

例如,该行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理财产品,为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提供多元化选择,从而扩大了财富管理的市场份额。这不仅为该行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帮助该行在低利率环境中减少了对传统息差的依赖。

同时,该行的对公业务也在盈利结构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年报显示,2024年中信银行的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达到9,600亿元,创下了市场历史纪录,进一步巩固了该行在企业融资市场中的地位。

通过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该行不仅提升了对公业务的收入贡献,还促进了综合融资服务的多元化。

该行通过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和定制化的融资解决方案,成功拓宽了其盈利来源,降低了对利差收入的依赖。

此外,该行在跨境金融和绿色金融领域也实现了显著增长。年报数据显示,该行的国际结算量达到9,232.45亿美元,同比增长12.47%。

这一增长得益于“信外汇+”跨境金融服务体系的推出,该行通过这一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为跨境电商等国际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这一战略布局不仅扩展了该行的全球市场份额,还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通过这一系列的转型与调整,中信银行的盈利结构实现了多元化,不仅提升了该行的风险抵御能力,也增强了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韧性。

对于股份行来说,中信银行的做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随着利率环境的持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一依赖利差的盈利模式已难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因此,股份行或也可以通过优化财富管理、对公业务以及国际化布局,逐步实现盈利结构的多元化。

图片

风险管理与科技赋能:

增强韧性的“神助攻”

中信银行在2024年也进一步优化了其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了资产质量的持续稳定。

年报显示,2024年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16%,相较于上年有所下降,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09.43%,达到2013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这一成绩是该行在严控信贷风险和优化贷款结构方面的结果。通过严格的信贷审批流程,该行有效筛选高风险客户,并且强化了贷后管理,对潜在风险进行了及时识别与处置。

此外,该行还建立了动态监控机制,确保风险在产生前被识别和管理,从而实现了风险的有效控制。

图片
图源:中信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A股)

在科技赋能方面,该行在数字化转型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信用卡和零售业务领域的科技应用。

通过AI等技术的应用,该行不仅提高了客户服务效率,还强化了风险控制能力。

其还利用AI技术在信用卡业务中提升了风险管理效率,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增强了对交易的监管能力,从而减少了信用卡业务中的潜在风险。

一个案例是,中信银行通过“动卡空间”APP的升级,进一步增强了运营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

基于将“动卡空间”APP升级至11.0版本,其还推出了“信用卡”和“优惠”两大新门户,优化了核心权益行权流程,使用户体验更加结构化和可视化。

同时,该行还针对老年客户群体推出了APP的长辈版3.0版本,提升了界面设计、功能流程和安全性能。

这些科技应用提升了客户服务效率,也加强了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

对于股份行来说,中信银行在风险管理和科技赋能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该行通过建立严格的信贷审批体系和贷后管理,确保了资产质量的稳步提升,这对其他股份行而言,提供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的参考。

此外,在数字化转型中,通过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也为更多同业提供了如何运用科技提高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的启迪。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股份行应加强在技术上的投入,通过智能化、数据化手段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从而增强整体韧性和高质量发展,应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竞争压力。

图片

结语

中信银行2024年年报展现了其战略转型的成效,零售业务AUM 4.69万亿;盈利结构更趋多元,非息收入占比31.34%;智能风控体系不断完善,不良率维持在1.16%的低位。这为股份行在复杂环境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中信样本”。

然而,无论是中信银行还是其他股份行,都面临着一些共性挑战。

首先,该行的盈利模式在低利率环境中受到挤压,净息差的压缩和低息率的长期持续性使得利润增长面临困难。

其次,随着零售信贷和信用卡等业务的竞争加剧,如何保持客户增长并增强客户粘性,成为了各大银行共同的难题。

此外,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使得各大银行在创新和技术应用上的投入加大,同时也要求该行提升对新兴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最后,在全球经济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跨境业务和国际化布局,避免外部风险的影响,也成为该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各大银行无不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其战略,保持灵活性。譬如,可以搭建场景金融生态圈、通过AI客户画像提升粘性、加大外汇衍生品运用等深入挖掘新的增长点,以保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image.png

中信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了该行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中,通过战略调整和业务优化,实现了稳步增长。

年报中主要财务指标,反映了其零售业务作为增长引擎的核心地位,尽管面临息差收窄等共性挑战,中信银行在盈利结构多元化、风险管控及科技应用等方面亦实现稳健表现。

透过整份年报,中信银行的一系列战略落点和实践,对于其他股份行来说,提供了一定的价值参考和积极启迪,特别是在面对市场波动和竞争压力时,如何通过有效的战略和运营优化保持业务的稳定增长。

图片

零售战略“排第一”:

股份行增长的核心引擎

2024年,中信银行通过坚定实施“零售第一战略”,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了零售业务的增长。

年报数据显示,该行零售管理资产(AUM)于2024年年末达到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2%。这一数据说明该行在零售资产规模上的持续拓展,尤其是在资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双重提升上,将其零售第一战略加以有效执行和落地。

年报数据还显示,该行的个人客户数量也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24年末达到1.45亿,同比增长6.21%。这一增长得益于中信银行在客户管理上的持续精细化、产品创新和技术应用的推动。

零售业务在中信银行的盈利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成为稳定收入的核心来源。年报显示,中信银行2024年零售业务的收入为856.79亿元,占整体收入的40.1%。

图片
图源:中信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A股)

中信银行的“零售第一战略”,体现在资产规模的增长上,也体现在盈利模式的转型上。通过财富管理、交易结算等业务的多样化发展,减少了对传统信贷业务的依赖,从而提升了收入的多元性和稳定性。

这一战略转型升级,为该行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盈利渠道,使其能够在面对市场波动时保持相对稳健的盈利能力。

一个例子是,中信银行通过创新的产品和消费场景化,有效推动零售业务的深度发展。其基于“食、住、行、娱、购”五大消费场景推出多款定制产品,如“爱吃卡”和“爱家卡”,这些产品精准对接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进一步拓宽了细分市场。

对于年轻客户群体,中信银行也加以精确定位,推出专为Z世代设计的“颜卡系列”产品,助益该行在年轻人群中建立品牌忠诚度。

中信银行的零售战略实践地帮助其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了稳定增长,并且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为股份行提供了在复杂市场中寻求稳定增长的新思路,也表现出如何通过有效的零售战略确保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

图片

盈利结构多元化:

从依赖息差到丰富收入来源

中信银行在2024年年报中还呈现出盈利结构上的显著变化,从传统的依赖息差收入转向多元化的收入来源,特别是在财富管理、对公业务和跨境金融等领域的稳步拓展。

根据年报,该行的非利息净收入为669.67亿元,占总收入的31.34%,这一比例的提高反映了该行在多个业务板块上实现了盈利来源的多元化。

与过去单一依赖息差收入的模式不同,该行如今的盈利模式更为稳健,并具备了更强的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图片
图源:中信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A股)

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2024年中信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增长超过15%,接近2万亿元。这一增长是该行通过创新产品和优化服务,吸引更多高净值客户和中产阶层客户的结果。

例如,该行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理财产品,为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提供多元化选择,从而扩大了财富管理的市场份额。这不仅为该行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帮助该行在低利率环境中减少了对传统息差的依赖。

同时,该行的对公业务也在盈利结构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年报显示,2024年中信银行的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达到9,600亿元,创下了市场历史纪录,进一步巩固了该行在企业融资市场中的地位。

通过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该行不仅提升了对公业务的收入贡献,还促进了综合融资服务的多元化。

该行通过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和定制化的融资解决方案,成功拓宽了其盈利来源,降低了对利差收入的依赖。

此外,该行在跨境金融和绿色金融领域也实现了显著增长。年报数据显示,该行的国际结算量达到9,232.45亿美元,同比增长12.47%。

这一增长得益于“信外汇+”跨境金融服务体系的推出,该行通过这一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为跨境电商等国际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这一战略布局不仅扩展了该行的全球市场份额,还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通过这一系列的转型与调整,中信银行的盈利结构实现了多元化,不仅提升了该行的风险抵御能力,也增强了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韧性。

对于股份行来说,中信银行的做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随着利率环境的持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一依赖利差的盈利模式已难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因此,股份行或也可以通过优化财富管理、对公业务以及国际化布局,逐步实现盈利结构的多元化。

图片

风险管理与科技赋能:

增强韧性的“神助攻”

中信银行在2024年也进一步优化了其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了资产质量的持续稳定。

年报显示,2024年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16%,相较于上年有所下降,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09.43%,达到2013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这一成绩是该行在严控信贷风险和优化贷款结构方面的结果。通过严格的信贷审批流程,该行有效筛选高风险客户,并且强化了贷后管理,对潜在风险进行了及时识别与处置。

此外,该行还建立了动态监控机制,确保风险在产生前被识别和管理,从而实现了风险的有效控制。

图片
图源:中信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A股)

在科技赋能方面,该行在数字化转型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信用卡和零售业务领域的科技应用。

通过AI等技术的应用,该行不仅提高了客户服务效率,还强化了风险控制能力。

其还利用AI技术在信用卡业务中提升了风险管理效率,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增强了对交易的监管能力,从而减少了信用卡业务中的潜在风险。

一个案例是,中信银行通过“动卡空间”APP的升级,进一步增强了运营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

基于将“动卡空间”APP升级至11.0版本,其还推出了“信用卡”和“优惠”两大新门户,优化了核心权益行权流程,使用户体验更加结构化和可视化。

同时,该行还针对老年客户群体推出了APP的长辈版3.0版本,提升了界面设计、功能流程和安全性能。

这些科技应用提升了客户服务效率,也加强了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

对于股份行来说,中信银行在风险管理和科技赋能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该行通过建立严格的信贷审批体系和贷后管理,确保了资产质量的稳步提升,这对其他股份行而言,提供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的参考。

此外,在数字化转型中,通过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也为更多同业提供了如何运用科技提高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的启迪。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股份行应加强在技术上的投入,通过智能化、数据化手段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从而增强整体韧性和高质量发展,应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竞争压力。

图片

结语

中信银行2024年年报展现了其战略转型的成效,零售业务AUM 4.69万亿;盈利结构更趋多元,非息收入占比31.34%;智能风控体系不断完善,不良率维持在1.16%的低位。这为股份行在复杂环境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中信样本”。

然而,无论是中信银行还是其他股份行,都面临着一些共性挑战。

首先,该行的盈利模式在低利率环境中受到挤压,净息差的压缩和低息率的长期持续性使得利润增长面临困难。

其次,随着零售信贷和信用卡等业务的竞争加剧,如何保持客户增长并增强客户粘性,成为了各大银行共同的难题。

此外,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使得各大银行在创新和技术应用上的投入加大,同时也要求该行提升对新兴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最后,在全球经济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跨境业务和国际化布局,避免外部风险的影响,也成为该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各大银行无不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其战略,保持灵活性。譬如,可以搭建场景金融生态圈、通过AI客户画像提升粘性、加大外汇衍生品运用等深入挖掘新的增长点,以保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