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如果两个月不能工作,车贷要怎么还,吃饭、租房怎么办,也不好意思跟父母要。”上海外卖骑手宋文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幸亏有新职伤兜底,不仅报销了医疗费,在完成劳动能力鉴定后,还获得了几万块伤残补助金,减轻了很大一部分生活压力。”
去年4月,宋文涛在配送外卖时被一位市民骑电动车违规超车刮倒在地,就医后被诊断为肋骨骨折,需在家休养两个月。后来,在骑手站长、美团平台客服、当地人社部门经办人员帮助下,宋文涛通过骑手App在线提交了就诊记录、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等材料,并进行了劳动能力鉴定,最终获得医疗报销款以及伤残补助金等共计数万元。不同于传统的商业意外险,这份保障骑手本人并无额外支出,全部由平台出资缴费,由主管部门指导并实施。
新职伤,即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是人社部门专门面向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人员推出的“工伤保险”,采用平台出资、按单缴费、每单必保、每人必保的方式,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工作意外风险兜底保障。这种保障方式不区分全职和兼职身份,适配外卖骑手等过渡性、灵活性劳动特征,被业内人士视为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探索迈出的第一步。新职伤自2022年7月启动试点至今,已累计覆盖上海等全国7省市1000余万人。美团作为首批试点企业,三年累计投入14亿元,为试点区域累计600多万名骑手参保。
据网经社数字生活台(DL.100EC.CN)获悉,上海服务业体量大、新业态丰富、GDP占比高,吸纳了大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考虑到覆盖人群规模等因素,在新职伤7个试点省市中,上海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海市职业伤害保障突破社会保险传统缴费模式,对全部新就业形态人员实现实名制管理,确保了每单必保、每人必保。公开资料显示,在新职伤试点推行过程中,上海从提升效率、简化审批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流程机制探索,并取得了系列成效。首先,上海坚持政府主导、商业保险机构全程委托承办的服务模式,建立起“人社、商保、平台企业”三方沟通协作机制,采用“分散受理、集中审核”的方式,高效开展职业伤害保障经办服务工作;其次,上海还打通了全国、市级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流转系统,提升新职伤申报、审核等信息的流转效率;最后,在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生活护理费等方面,上海推行“免申即享”,大幅缩减待遇给付时间,减轻了申请人的经济压力。
日前,上海印发《上海市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如何在强化服务业经济主引擎作用的同时,保障好相关从业者的劳动权益,已被列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重点之一。自2022年7月首批启动新职伤试点以来,上海已在探索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层面取得了首个阶段的系统性成果,为超百万人提供了“工伤险”兜底保障。
今年,人社部将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试点省份从7个增加到17个,并逐步推动在全国实施。以新职伤为代表的工伤险为灵活就业群体保障了短期风险,其他险种也在加快试点探索。根据公开报道,美团日前已经在江苏南通、福建泉州等地启动社保新一轮险种试点,为当地外卖骑手提供“养老保险补贴”。业内人士表示,服务业体量占到上海GDP总量的八成,上海如何从单一政策试点转向系统性保障体系建设,为服务业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提供完善的制度框架,将是下一步的探索目标。
(网经社讯)“如果两个月不能工作,车贷要怎么还,吃饭、租房怎么办,也不好意思跟父母要。”上海外卖骑手宋文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幸亏有新职伤兜底,不仅报销了医疗费,在完成劳动能力鉴定后,还获得了几万块伤残补助金,减轻了很大一部分生活压力。”
去年4月,宋文涛在配送外卖时被一位市民骑电动车违规超车刮倒在地,就医后被诊断为肋骨骨折,需在家休养两个月。后来,在骑手站长、美团平台客服、当地人社部门经办人员帮助下,宋文涛通过骑手App在线提交了就诊记录、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等材料,并进行了劳动能力鉴定,最终获得医疗报销款以及伤残补助金等共计数万元。不同于传统的商业意外险,这份保障骑手本人并无额外支出,全部由平台出资缴费,由主管部门指导并实施。
新职伤,即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是人社部门专门面向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人员推出的“工伤保险”,采用平台出资、按单缴费、每单必保、每人必保的方式,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工作意外风险兜底保障。这种保障方式不区分全职和兼职身份,适配外卖骑手等过渡性、灵活性劳动特征,被业内人士视为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探索迈出的第一步。新职伤自2022年7月启动试点至今,已累计覆盖上海等全国7省市1000余万人。美团作为首批试点企业,三年累计投入14亿元,为试点区域累计600多万名骑手参保。
据网经社数字生活台(DL.100EC.CN)获悉,上海服务业体量大、新业态丰富、GDP占比高,吸纳了大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考虑到覆盖人群规模等因素,在新职伤7个试点省市中,上海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海市职业伤害保障突破社会保险传统缴费模式,对全部新就业形态人员实现实名制管理,确保了每单必保、每人必保。公开资料显示,在新职伤试点推行过程中,上海从提升效率、简化审批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流程机制探索,并取得了系列成效。首先,上海坚持政府主导、商业保险机构全程委托承办的服务模式,建立起“人社、商保、平台企业”三方沟通协作机制,采用“分散受理、集中审核”的方式,高效开展职业伤害保障经办服务工作;其次,上海还打通了全国、市级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流转系统,提升新职伤申报、审核等信息的流转效率;最后,在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生活护理费等方面,上海推行“免申即享”,大幅缩减待遇给付时间,减轻了申请人的经济压力。
日前,上海印发《上海市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如何在强化服务业经济主引擎作用的同时,保障好相关从业者的劳动权益,已被列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重点之一。自2022年7月首批启动新职伤试点以来,上海已在探索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层面取得了首个阶段的系统性成果,为超百万人提供了“工伤险”兜底保障。
今年,人社部将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试点省份从7个增加到17个,并逐步推动在全国实施。以新职伤为代表的工伤险为灵活就业群体保障了短期风险,其他险种也在加快试点探索。根据公开报道,美团日前已经在江苏南通、福建泉州等地启动社保新一轮险种试点,为当地外卖骑手提供“养老保险补贴”。业内人士表示,服务业体量占到上海GDP总量的八成,上海如何从单一政策试点转向系统性保障体系建设,为服务业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提供完善的制度框架,将是下一步的探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