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债券融资现状与展望——信用风险水平稳定 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债券》

1天前

截至2024年末,地方AMC行业存量债券大部分将于2025—2027年到期(见图9),其中2025年到期的长、短期债券合计552.08亿元,占比为36.46%,短期内整体偿债压力较大。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地方AMC”)是经省级政府批准设立,专门从事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和处置的地方性金融组织。2014年,原银保监会公布首批获准从事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业务的地方AMC名单。经过10余年的发展,地方AMC至今已崭露头角的地位。本文简要介绍地方AMC行业的融资和信用风险情况。

行业主体和运行情况

截至2024年末,全国经国家金融监管机构认可并公布的地方AMC数量共59家,以国资背景为主。

本文以万得(Wind)数据库能够获取资料的地方AMC为样本,分析行业整体运行情况。经统计,样本数量为27家,占全国59家地方AMC的45.76%,基本能够体现行业整体情况。从样本企业数据来看,自2021年以来,地方AMC行业整体资产和净资产规模均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速持续放缓(见图1);负债规模亦保持增长,但杠杆水平持续小幅回落。2024年6月末,样本企业资产和净资产的增速分别为1.78%和3.97%。

278a05ba1f004adb9840a819f14e2afa.JPEG

从盈利情况来看,2021—2023年,样本企业利润总额整体小幅增长,净利润则保持平稳;受行业规模扩张影响,样本企业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持续下降(见图2)。2023年,样本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88%。有一家样本企业因大幅亏损,出现净资产收益率为负的情况。若排除该样本影响,样本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23%。2024年上半年,样本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28.60%和25.73%,年化收益率指标延续下降趋势。

30d2dede7b1b45f1b3361a0de26165eb.JPEG

主体评级及调整情况

近年来,地方AMC的行业主体信用级别整体向上迁移(见图3)。截至2024年末,在债券市场上公开有效主体评级1的地方AMC共30家,其中,主体信用级别以AAA级为主,共22家,占比73.33%,较2023年末的70.00%进一步上升。按照59家行业主体计算,公开有效主体评级的比率为50.85%,较2023年末的50.00%变动不大。随着地方AMC行业规模的扩大及业务的发展,行业融资需求进一步增长,未来参与评级和资本市场融资的地方AMC或将继续扩容。

7524febbc61445db80fb498af3658bfa.JPEG

2023—2024年,共有3家地方AMC的主体级别及展望发生调整。其中,四川发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新疆金投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因业务发展良好及股东增资,级别分别由AA+和AA上调至AAA和AA+;另有一家因出现大额亏损、大额投资缺口和偿债压力加大,被下调主体级别及展望。

债券发行情况

(一)发债规模和期限

根据Wind数据,本文统计了地方AMC发行债券(含债务融资工具)的情况,统计数据不含资产证券化产品和海外债,按起息日统计。发行主体方面,2023年,共有25家地方AMC发行债券,较上年增加5家。2024年的发行主体数量与2023年持平。因业务周期一般较长,地方AMC发债的期限普遍偏长,主要为3~5年期,但近年来1年及以内的短期债券发行规模也呈增长态势(见图4)。

517e045137c1415dbf209a0cbb1499a3.JPEG

长期债券方面,地方AMC自2015年首次发行债券以来,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2015—2017年初步探索、2018—2019年快速增长、2020—2021年回落调整,以及2022年以来发债规模持续回升。2024年,地方AMC发行长期债券规模合计607.00亿元,同比增长44.87%。从期限来看,2024年,3年期、5年期的新发规模占比分别为46.59%、38.64%,与2023年的47.46%、38.98%相比整体变化不大。

短期债券方面,地方AMC在2017年首次涉足短期债券,主要经历了2017—2019年的少量探索、2020年以来发行家数及规模整体增长两个阶段。发行品种以超短期融资券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短期融资券和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超短期融资券为滚动发行,因此近年地方AMC短期债券的累计发行规模较大,2023年累计发行272.70亿元,2024年累计发行228.50亿元。

(二)资金用途与净融资额

从资金用途来看,发债的募集资金主要为偿还到期债务。2024年,明确将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偿还到期债务的发债规模占比达85.50%,部分偿还到期债务、部分补充流动资金的发债规模占比为12.21%,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发债规模占比仅为2.29%。

从统计数据来看,自2015年首次发债以来,地方AMC行业净融资额均为正数,其趋势变化与行业发债历程相关(见图5)。在早期发行的多为长期债券,行业净融资额在2019年达到峰值389.80亿元;2020年以来,随着早期长期债券的逐步到期,借新还旧债券的占比上升,同时短期债券增加,各种因素叠加,2020—2021年净融资额快速下降;2022年以来,行业净融资额逐步回升;2024年,行业净融资额恢复到236.20亿元。

5ef2651c7671404b8464ab69f195bdd3.JPEG

(三)品种、区域及增信特征

从发债品种来看,地方AMC债券以公司债、超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为主(见图6)。2024年,超短期融资券发行量同比有所下降,公司债、中期票据发行量有明显增长;私募债、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量有所增长,但总体规模仍然不大。

ef0971ac8c8a4e00a5445880d49eb349.JPEG

从发债主体的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25年2月末,共有25个省份的地方AMC发行过债券,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北京市地方AMC尚未发行债券。

从债券增信措施来看,地方AMC发行有担保债券的比例较低,截至2024年末,地方AMC共发行过有担保债券10只,规模合计73.00亿元,发行主体均为非AAA级别的企业。其中,2022年发行有担保债券2只,2023年发行1只,发行主体均为新疆金投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没有地方AMC发行有担保债券。这体现出随着行业主体信用级别的向上迁移,地方AMC发债逐渐实现去担保化。

(四)发行利率及利差

1.发行利率

2024年,随着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地方AMC发行的长、短期债券利率均值均明显下降,分别为2.54%、2.16%(见图7)。分级别来看,AAA级主体发行利率的均值和整体分布范围均显著低于AA+级主体,但级别之间的利差明显收窄。

9dc25d71151a4cd7b3592ee4978037d6.JPEG

2.利差变化

2024年地方AMC发行的长期债券利差均值下降54.63个基点(BP),短期债券利差均值下降18.43BP,长、短期债券的利差分布范围和均值差距均明显收窄。分信用级别来看,AAA级主体发行的长期债券利差均值下降44.37BP;短期债券利差均值小幅下降13.58BP,近年整体稳定在较低水平。AA+级主体发行的长、短期债券利差均值在2023年均上升,且短期债券均值升幅明显;2024年,长期债券利差均值显著下降124.93BP,短期债券利差均值下降67.46BP。AA+级地方AMC的利差下降更为明显,级别之间的利差明显收窄,且各级别内部长、短期债券的利差明显趋近。

对比不同样本企业的长期债券利差可以发现,2024年,长期债券的发行利差较2023年普遍有所下降,各企业间的利差差距明显收窄(见图8)。其中,2023年利差显著较大的2家企业在2024年利差下降明显,但仍为利差最高的2家企业。

49f90ce821504df89787a8ea2fbbb34c.JPEG

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情况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国办发〔2022〕19号),提出积极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ABS)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通过兼并重组、产权转让等方式加强存量资产优化整合,提升资产质量和规模效益。

从地方AMC发行ABS产品的情况来看,2020年4月,华泰-浙商资产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发行,成为我国首单以特殊机遇债权作为底层资产的ABS产品,也是地方AMC行业的首个ABS发行案例。截至2024年末,共有6家地方AMC发行过ABS产品,累计发行规模为95.43亿元,整体发行规模不大。分企业来看,华东某省地方AMC发行ABS产品的数量最多,为4单,且发行规模最大,占行业累计发行规模的36.47%。整体来看,地方AMC发行ABS尚处于起步阶段。

债券到期情况及偿债压力

截至2024年末,地方AMC行业存量债券大部分将于2025—2027年到期(见图9),其中2025年到期的长、短期债券合计552.08亿元,占比为36.46%,短期内整体偿债压力较大。考虑到当前低利率环境有利于企业进行高成本债务置换以减轻利息负担,业务良性发展、股东背景较强的地方AMC再融资风险相对较低,其短期偿债压力可控。同时,结合2024年以来地方AMC债券净融资额延续回升的态势,预计2025年地方AMC发债规模或将进一步增长。

759adfe20c844da0ac3f514276d7bee9.JPEG

自2015年地方AMC行业发债以来,行业内存在债券违约企业1家、债券展期企业1家,均为民营背景的地方AMC。2025年1月,华东某省一家AMC因近期新增债务逾期规模较大,有1只债券(余额12.23亿元)触发交叉违约保护条款,1只债券(余额3.80亿元)于2025年2月实质性违约;2只债券(余额合计5.59亿元)分别展期到2025年6月和9月;还有1只1年期的海外债(余额0.88亿美元)逐年续发置换,也将于2025年6月到期,其2025年偿债压力很大。华中一省AMC目前共有2只债券展期,合计金额19.50亿元,展期到期时间为2025年3月和5月,其自身盈利水平逐年下降,情况也不容乐观。

信用风险展望

自2023年起,金融监管总局负责拟定包括地方AMC在内的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制度,并指导监督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相关业务工作。地方AMC的监管主体由“原银保监会+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变更为“金融监管总局+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金融监管总局于2024年11月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金规〔2024〕17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这不仅是有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规范文件,对地方AMC的展业也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未来,金融监管总局有望参照《管理办法》,发布全国统一的针对地方AMC的监管制度。

随着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不断深化发展,行业在市场供给、处置方式、融资渠道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管理办法》对可收购不良资产范围的界定基本囊括了近年不良资产行业的新业务类型,对不良资产的收购、管理、处置全流程都给出了较为细化的操作规范,许多创新业务得以正名,这将促进未来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

相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言,资本补充和融资渠道相对有限一直是地方AMC发展的重要瓶颈。不过,随着资本市场对地方AMC行业理解的逐步加深和认可度的提升,加之政策端对行业发展和融资的支持,地方AMC整体的融资渠道在逐步拓宽,债券融资的规模和比例有望进一步增长,融资方式有望更加丰富。随着地方AMC业务发展、处置能力增强和可选入池资产的增加,未来在资产证券化方面也有较大拓展空间。

综合来看,预计2025年地方AMC行业整体信用风险水平将保持稳定,在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全面回归主业的趋势下,地方AMC面临较大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等较好发展机遇,但也面临市场竞争激烈、转型创新压力、国有背景和民营地方AMC发展分化、区域发展分化、内部牌照整合等诸多挑战,行业马太效应仍将延续。

(本文原载《债券》2025年3月刊,作者: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 卢芮欣、梁兰琼、陈鸿儒)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截至2024年末,地方AMC行业存量债券大部分将于2025—2027年到期(见图9),其中2025年到期的长、短期债券合计552.08亿元,占比为36.46%,短期内整体偿债压力较大。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地方AMC”)是经省级政府批准设立,专门从事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和处置的地方性金融组织。2014年,原银保监会公布首批获准从事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业务的地方AMC名单。经过10余年的发展,地方AMC至今已崭露头角的地位。本文简要介绍地方AMC行业的融资和信用风险情况。

行业主体和运行情况

截至2024年末,全国经国家金融监管机构认可并公布的地方AMC数量共59家,以国资背景为主。

本文以万得(Wind)数据库能够获取资料的地方AMC为样本,分析行业整体运行情况。经统计,样本数量为27家,占全国59家地方AMC的45.76%,基本能够体现行业整体情况。从样本企业数据来看,自2021年以来,地方AMC行业整体资产和净资产规模均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速持续放缓(见图1);负债规模亦保持增长,但杠杆水平持续小幅回落。2024年6月末,样本企业资产和净资产的增速分别为1.78%和3.97%。

278a05ba1f004adb9840a819f14e2afa.JPEG

从盈利情况来看,2021—2023年,样本企业利润总额整体小幅增长,净利润则保持平稳;受行业规模扩张影响,样本企业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持续下降(见图2)。2023年,样本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88%。有一家样本企业因大幅亏损,出现净资产收益率为负的情况。若排除该样本影响,样本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23%。2024年上半年,样本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28.60%和25.73%,年化收益率指标延续下降趋势。

30d2dede7b1b45f1b3361a0de26165eb.JPEG

主体评级及调整情况

近年来,地方AMC的行业主体信用级别整体向上迁移(见图3)。截至2024年末,在债券市场上公开有效主体评级1的地方AMC共30家,其中,主体信用级别以AAA级为主,共22家,占比73.33%,较2023年末的70.00%进一步上升。按照59家行业主体计算,公开有效主体评级的比率为50.85%,较2023年末的50.00%变动不大。随着地方AMC行业规模的扩大及业务的发展,行业融资需求进一步增长,未来参与评级和资本市场融资的地方AMC或将继续扩容。

7524febbc61445db80fb498af3658bfa.JPEG

2023—2024年,共有3家地方AMC的主体级别及展望发生调整。其中,四川发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新疆金投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因业务发展良好及股东增资,级别分别由AA+和AA上调至AAA和AA+;另有一家因出现大额亏损、大额投资缺口和偿债压力加大,被下调主体级别及展望。

债券发行情况

(一)发债规模和期限

根据Wind数据,本文统计了地方AMC发行债券(含债务融资工具)的情况,统计数据不含资产证券化产品和海外债,按起息日统计。发行主体方面,2023年,共有25家地方AMC发行债券,较上年增加5家。2024年的发行主体数量与2023年持平。因业务周期一般较长,地方AMC发债的期限普遍偏长,主要为3~5年期,但近年来1年及以内的短期债券发行规模也呈增长态势(见图4)。

517e045137c1415dbf209a0cbb1499a3.JPEG

长期债券方面,地方AMC自2015年首次发行债券以来,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2015—2017年初步探索、2018—2019年快速增长、2020—2021年回落调整,以及2022年以来发债规模持续回升。2024年,地方AMC发行长期债券规模合计607.00亿元,同比增长44.87%。从期限来看,2024年,3年期、5年期的新发规模占比分别为46.59%、38.64%,与2023年的47.46%、38.98%相比整体变化不大。

短期债券方面,地方AMC在2017年首次涉足短期债券,主要经历了2017—2019年的少量探索、2020年以来发行家数及规模整体增长两个阶段。发行品种以超短期融资券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短期融资券和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超短期融资券为滚动发行,因此近年地方AMC短期债券的累计发行规模较大,2023年累计发行272.70亿元,2024年累计发行228.50亿元。

(二)资金用途与净融资额

从资金用途来看,发债的募集资金主要为偿还到期债务。2024年,明确将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偿还到期债务的发债规模占比达85.50%,部分偿还到期债务、部分补充流动资金的发债规模占比为12.21%,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发债规模占比仅为2.29%。

从统计数据来看,自2015年首次发债以来,地方AMC行业净融资额均为正数,其趋势变化与行业发债历程相关(见图5)。在早期发行的多为长期债券,行业净融资额在2019年达到峰值389.80亿元;2020年以来,随着早期长期债券的逐步到期,借新还旧债券的占比上升,同时短期债券增加,各种因素叠加,2020—2021年净融资额快速下降;2022年以来,行业净融资额逐步回升;2024年,行业净融资额恢复到236.20亿元。

5ef2651c7671404b8464ab69f195bdd3.JPEG

(三)品种、区域及增信特征

从发债品种来看,地方AMC债券以公司债、超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为主(见图6)。2024年,超短期融资券发行量同比有所下降,公司债、中期票据发行量有明显增长;私募债、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量有所增长,但总体规模仍然不大。

ef0971ac8c8a4e00a5445880d49eb349.JPEG

从发债主体的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25年2月末,共有25个省份的地方AMC发行过债券,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北京市地方AMC尚未发行债券。

从债券增信措施来看,地方AMC发行有担保债券的比例较低,截至2024年末,地方AMC共发行过有担保债券10只,规模合计73.00亿元,发行主体均为非AAA级别的企业。其中,2022年发行有担保债券2只,2023年发行1只,发行主体均为新疆金投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没有地方AMC发行有担保债券。这体现出随着行业主体信用级别的向上迁移,地方AMC发债逐渐实现去担保化。

(四)发行利率及利差

1.发行利率

2024年,随着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地方AMC发行的长、短期债券利率均值均明显下降,分别为2.54%、2.16%(见图7)。分级别来看,AAA级主体发行利率的均值和整体分布范围均显著低于AA+级主体,但级别之间的利差明显收窄。

9dc25d71151a4cd7b3592ee4978037d6.JPEG

2.利差变化

2024年地方AMC发行的长期债券利差均值下降54.63个基点(BP),短期债券利差均值下降18.43BP,长、短期债券的利差分布范围和均值差距均明显收窄。分信用级别来看,AAA级主体发行的长期债券利差均值下降44.37BP;短期债券利差均值小幅下降13.58BP,近年整体稳定在较低水平。AA+级主体发行的长、短期债券利差均值在2023年均上升,且短期债券均值升幅明显;2024年,长期债券利差均值显著下降124.93BP,短期债券利差均值下降67.46BP。AA+级地方AMC的利差下降更为明显,级别之间的利差明显收窄,且各级别内部长、短期债券的利差明显趋近。

对比不同样本企业的长期债券利差可以发现,2024年,长期债券的发行利差较2023年普遍有所下降,各企业间的利差差距明显收窄(见图8)。其中,2023年利差显著较大的2家企业在2024年利差下降明显,但仍为利差最高的2家企业。

49f90ce821504df89787a8ea2fbbb34c.JPEG

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情况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国办发〔2022〕19号),提出积极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ABS)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通过兼并重组、产权转让等方式加强存量资产优化整合,提升资产质量和规模效益。

从地方AMC发行ABS产品的情况来看,2020年4月,华泰-浙商资产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发行,成为我国首单以特殊机遇债权作为底层资产的ABS产品,也是地方AMC行业的首个ABS发行案例。截至2024年末,共有6家地方AMC发行过ABS产品,累计发行规模为95.43亿元,整体发行规模不大。分企业来看,华东某省地方AMC发行ABS产品的数量最多,为4单,且发行规模最大,占行业累计发行规模的36.47%。整体来看,地方AMC发行ABS尚处于起步阶段。

债券到期情况及偿债压力

截至2024年末,地方AMC行业存量债券大部分将于2025—2027年到期(见图9),其中2025年到期的长、短期债券合计552.08亿元,占比为36.46%,短期内整体偿债压力较大。考虑到当前低利率环境有利于企业进行高成本债务置换以减轻利息负担,业务良性发展、股东背景较强的地方AMC再融资风险相对较低,其短期偿债压力可控。同时,结合2024年以来地方AMC债券净融资额延续回升的态势,预计2025年地方AMC发债规模或将进一步增长。

759adfe20c844da0ac3f514276d7bee9.JPEG

自2015年地方AMC行业发债以来,行业内存在债券违约企业1家、债券展期企业1家,均为民营背景的地方AMC。2025年1月,华东某省一家AMC因近期新增债务逾期规模较大,有1只债券(余额12.23亿元)触发交叉违约保护条款,1只债券(余额3.80亿元)于2025年2月实质性违约;2只债券(余额合计5.59亿元)分别展期到2025年6月和9月;还有1只1年期的海外债(余额0.88亿美元)逐年续发置换,也将于2025年6月到期,其2025年偿债压力很大。华中一省AMC目前共有2只债券展期,合计金额19.50亿元,展期到期时间为2025年3月和5月,其自身盈利水平逐年下降,情况也不容乐观。

信用风险展望

自2023年起,金融监管总局负责拟定包括地方AMC在内的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制度,并指导监督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相关业务工作。地方AMC的监管主体由“原银保监会+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变更为“金融监管总局+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金融监管总局于2024年11月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金规〔2024〕17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这不仅是有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规范文件,对地方AMC的展业也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未来,金融监管总局有望参照《管理办法》,发布全国统一的针对地方AMC的监管制度。

随着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不断深化发展,行业在市场供给、处置方式、融资渠道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管理办法》对可收购不良资产范围的界定基本囊括了近年不良资产行业的新业务类型,对不良资产的收购、管理、处置全流程都给出了较为细化的操作规范,许多创新业务得以正名,这将促进未来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

相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言,资本补充和融资渠道相对有限一直是地方AMC发展的重要瓶颈。不过,随着资本市场对地方AMC行业理解的逐步加深和认可度的提升,加之政策端对行业发展和融资的支持,地方AMC整体的融资渠道在逐步拓宽,债券融资的规模和比例有望进一步增长,融资方式有望更加丰富。随着地方AMC业务发展、处置能力增强和可选入池资产的增加,未来在资产证券化方面也有较大拓展空间。

综合来看,预计2025年地方AMC行业整体信用风险水平将保持稳定,在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全面回归主业的趋势下,地方AMC面临较大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等较好发展机遇,但也面临市场竞争激烈、转型创新压力、国有背景和民营地方AMC发展分化、区域发展分化、内部牌照整合等诸多挑战,行业马太效应仍将延续。

(本文原载《债券》2025年3月刊,作者: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 卢芮欣、梁兰琼、陈鸿儒)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