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4月11日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体育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在总体要求方面,《意见》明确,纵深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适应体育产业发展、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持续丰富体育领域金融资源供给,切实提升金融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具体看,《意见》从加大体育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体育产业发展的专业化能力、强化组织实施保障等三方面提出16项具体举措。
加大体育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围绕加大体育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意见》提出,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保障。积极支持体育领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体育场馆、体育服务综合体、冰雪运动场地、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支持力度,支持发展体育与文化、旅游、康养相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切实满足相关经营主体合理融资需求。
加大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等领域金融供给力度。聚焦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多层次、综合性金融支持,助力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满足链上中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用好用足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体育服务业相关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做强做优。
发挥金融促进体育消费增长功能。持续加大对体育消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丰富适应全生命周期体育消费新业态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围绕体育消费场景,联合打造一系列“体育+商业”的主题消费场景、主题营销活动,在体育消费券、积分奖励等方面开展合作,拓展体育健身、体育观赛、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新空间。推广数字人民币在体育消费领域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派发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券。
支持符合条件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体育企业通过发行上市等方式融资发展
在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体育产业发展的专业化能力方面,《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结合体育产业和企业特点探索创新特色化、差异化金融产品,重点丰富适合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加大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循环贷等支持力度,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一揽子金融服务。鼓励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将政策优惠通过低成本信贷资金传导至体育产业相关经营主体,稳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鼓励依托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等推动体育产业信息数据共享,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充分发挥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募集资金支持体育企业发展。支持运营模式相对成熟、市场竞争力强、认可度高的体育企业选择不同期限、不同规模的债务融资品种进行信用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用于体育基础设施、大型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体育产业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运用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多种增信方式提升融资主体债务信用等级、增强债务履约保障水平、提高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
构建对接精准、资金配置高效的股权融资模式。鼓励发展股权融资,提升体育产业直接融资比重。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契机,支持符合条件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体育企业通过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发展。健全风险投资引导机制,鼓励私募股权机构对创新性强、业态新颖、群众基础好、具有快速增长潜力的体育产业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股权融资资金配置效率,既要保证核心企业的良性投融资活动,也要满足中小微体育企业的灵活融资需求,激发体育产业创新活力。
此外,在强化工作组织实施方面,《意见》提出,强化政策联动合力。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鼓励建立健全贷款贴息、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融资配套机制,为体育领域经营主体融资提供增信支持。鼓励设立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项目补助、贴息和奖励,促进降低融资成本。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兴建体育设施,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广和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组织实施保障,加快建立工作落实机制,持续加强业务指导,助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国人民银行4月11日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体育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在总体要求方面,《意见》明确,纵深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适应体育产业发展、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持续丰富体育领域金融资源供给,切实提升金融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具体看,《意见》从加大体育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体育产业发展的专业化能力、强化组织实施保障等三方面提出16项具体举措。
加大体育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围绕加大体育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意见》提出,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保障。积极支持体育领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体育场馆、体育服务综合体、冰雪运动场地、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支持力度,支持发展体育与文化、旅游、康养相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切实满足相关经营主体合理融资需求。
加大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等领域金融供给力度。聚焦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多层次、综合性金融支持,助力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满足链上中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用好用足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体育服务业相关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做强做优。
发挥金融促进体育消费增长功能。持续加大对体育消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丰富适应全生命周期体育消费新业态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围绕体育消费场景,联合打造一系列“体育+商业”的主题消费场景、主题营销活动,在体育消费券、积分奖励等方面开展合作,拓展体育健身、体育观赛、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新空间。推广数字人民币在体育消费领域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派发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券。
支持符合条件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体育企业通过发行上市等方式融资发展
在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体育产业发展的专业化能力方面,《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结合体育产业和企业特点探索创新特色化、差异化金融产品,重点丰富适合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加大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循环贷等支持力度,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一揽子金融服务。鼓励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将政策优惠通过低成本信贷资金传导至体育产业相关经营主体,稳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鼓励依托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等推动体育产业信息数据共享,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充分发挥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募集资金支持体育企业发展。支持运营模式相对成熟、市场竞争力强、认可度高的体育企业选择不同期限、不同规模的债务融资品种进行信用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用于体育基础设施、大型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体育产业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运用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多种增信方式提升融资主体债务信用等级、增强债务履约保障水平、提高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
构建对接精准、资金配置高效的股权融资模式。鼓励发展股权融资,提升体育产业直接融资比重。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契机,支持符合条件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体育企业通过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发展。健全风险投资引导机制,鼓励私募股权机构对创新性强、业态新颖、群众基础好、具有快速增长潜力的体育产业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股权融资资金配置效率,既要保证核心企业的良性投融资活动,也要满足中小微体育企业的灵活融资需求,激发体育产业创新活力。
此外,在强化工作组织实施方面,《意见》提出,强化政策联动合力。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鼓励建立健全贷款贴息、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融资配套机制,为体育领域经营主体融资提供增信支持。鼓励设立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项目补助、贴息和奖励,促进降低融资成本。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兴建体育设施,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广和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组织实施保障,加快建立工作落实机制,持续加强业务指导,助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