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气候、政策等因素影响,全球天然橡胶的价格及供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让高度依赖进口的我国天然橡胶市场面临多重考验。近日在山东青岛召开的第二十届中国橡胶年会上,专家提出,要通过转型升级与政策帮扶双措并举,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稳定我国天然橡胶市场。
供需格局——国内需求量大 高度依赖进口
据统计,全球约70%的天然橡胶用于轮胎制造,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新兴产业对高性能天然橡胶的需求也逐年递增。当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然而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产销严重失衡,出口程度依赖极高。2024年我国天然橡胶产量约为76万吨,较上年减少6万吨;全年消费量为635万吨,进口量占比超80%,自给率长期不足15%。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材料专委会统计,我国天然橡胶进口主要来自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缅甸和科特迪瓦。其中从泰国进口223.1万吨,占总进口量的39%,稳居第一;越南居第二位,进口量为168.2万吨,占比29%。专家表示,每年缅甸约有30万吨的天然橡胶通过代替种植指标进入中国,随着中老铁路开通及云南口岸通关便利化,未来将会有更多缅甸天然橡胶进入中国市场。
市场波动——气候与政策变动施加影响
“天然橡胶的产量、价格与天气密不可分。”银河期货有限公司大宗商品研究所首席分析师冯洁通过对比4个天然橡胶生产国产量与厄尔尼诺指数得出上述结论。中橡协橡胶材料专委会秘书长王小芳对此持相同观点,她表示,从国内天然橡胶产区产量释放来看,2024年我国云南、海南产区前期受干旱高温影响,橡胶树开割时间推迟;2024年9月又受台风和降雨天气影响,胶园损毁严重的同时影响收割进程,造成天然橡胶产量降低。
专业人士指出,因天气影响,天然橡胶市场整体呈现宽幅震荡格局,价格波动大,价格中枢整体上移。截至去年12月31日,国内天然橡胶价格达到1.69万元/吨,较年初的1.3万元/吨上涨了29.33%。此外,受国内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和去年9月底宏观利好政策拉动,下游需求强劲,推动天然橡胶价格大幅上涨,进入全年高位。
亚汇达金融顾问私人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黄达在展望2025年全球天然橡胶价格时表示,受美国关税政策和欧盟延迟《零毁林法案》标准实施等因素影响,天然橡胶价格或出现下滑;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可能导致中国轮胎企业减少对美出口,进而降低天然橡胶需求,形成价格下行压力。
风险挑战——面临国内外多重考验
天然橡胶市场的变动让依赖进口的我国轮胎制造业面临更多挑战。中橡协高级副会长、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金荣认为,当前我国轮胎行业发展增速存在前高后低态势,而轮胎的原材料天然橡胶价格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现象。
当前,我国天然橡胶政策与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现有政策对胶农扶持力度有限,如良种良法补贴仅覆盖3年,后续抚管成本需胶农自行承担,这会影响胶农种植积极性。此外,天然橡胶价格保险尚未被列为中央财政固定补贴险种,市场风险分散能力不足。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天然橡胶国际供应链正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若欧洲《零毁林法案》在2025年12月30日如期实施,全球橡胶贸易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该法案规定,出口至欧盟的橡胶不得源自毁林土地。泰国、科特迪瓦等积极响应法案的国家,可能会增加对欧盟的出口,获得更多溢价,从而减少对中国的供应。而印尼、马来西亚等尚未满足法案要求的国家,可能会将原本销往欧盟的橡胶转销至中国。
应对之策——转型升级与政策帮扶并举
为稳定我国天然橡胶市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中橡协橡胶材料专委会提出如下建议:首先是天然橡胶行业绿色转型和技术升级,以应对我国“双碳”目标的推进与欧盟《零毁林法案》的实施。其次要加大环保技术推广和溯源系统建设。此外,还要努力提高天然橡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从天然橡胶源头种植,到加工工艺、工厂管理、产品包装、运输、存放等各环节做好全流程严格管控,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满足轮胎企业对原材料的使用要求。
近年来,国内天然橡胶种植业发展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现存问题,业内提出完善天然橡胶价格保险政策,将天然橡胶价格保险从中央财政对地方特色以奖代补险种,调整为中央财政固定补贴险种;还提出要降低胶农运输成本,支持胶农在橡胶园完成初加工。以提升胶农的种植积极性。
受气候、政策等因素影响,全球天然橡胶的价格及供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让高度依赖进口的我国天然橡胶市场面临多重考验。近日在山东青岛召开的第二十届中国橡胶年会上,专家提出,要通过转型升级与政策帮扶双措并举,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稳定我国天然橡胶市场。
供需格局——国内需求量大 高度依赖进口
据统计,全球约70%的天然橡胶用于轮胎制造,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新兴产业对高性能天然橡胶的需求也逐年递增。当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然而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产销严重失衡,出口程度依赖极高。2024年我国天然橡胶产量约为76万吨,较上年减少6万吨;全年消费量为635万吨,进口量占比超80%,自给率长期不足15%。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材料专委会统计,我国天然橡胶进口主要来自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缅甸和科特迪瓦。其中从泰国进口223.1万吨,占总进口量的39%,稳居第一;越南居第二位,进口量为168.2万吨,占比29%。专家表示,每年缅甸约有30万吨的天然橡胶通过代替种植指标进入中国,随着中老铁路开通及云南口岸通关便利化,未来将会有更多缅甸天然橡胶进入中国市场。
市场波动——气候与政策变动施加影响
“天然橡胶的产量、价格与天气密不可分。”银河期货有限公司大宗商品研究所首席分析师冯洁通过对比4个天然橡胶生产国产量与厄尔尼诺指数得出上述结论。中橡协橡胶材料专委会秘书长王小芳对此持相同观点,她表示,从国内天然橡胶产区产量释放来看,2024年我国云南、海南产区前期受干旱高温影响,橡胶树开割时间推迟;2024年9月又受台风和降雨天气影响,胶园损毁严重的同时影响收割进程,造成天然橡胶产量降低。
专业人士指出,因天气影响,天然橡胶市场整体呈现宽幅震荡格局,价格波动大,价格中枢整体上移。截至去年12月31日,国内天然橡胶价格达到1.69万元/吨,较年初的1.3万元/吨上涨了29.33%。此外,受国内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和去年9月底宏观利好政策拉动,下游需求强劲,推动天然橡胶价格大幅上涨,进入全年高位。
亚汇达金融顾问私人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黄达在展望2025年全球天然橡胶价格时表示,受美国关税政策和欧盟延迟《零毁林法案》标准实施等因素影响,天然橡胶价格或出现下滑;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可能导致中国轮胎企业减少对美出口,进而降低天然橡胶需求,形成价格下行压力。
风险挑战——面临国内外多重考验
天然橡胶市场的变动让依赖进口的我国轮胎制造业面临更多挑战。中橡协高级副会长、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金荣认为,当前我国轮胎行业发展增速存在前高后低态势,而轮胎的原材料天然橡胶价格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现象。
当前,我国天然橡胶政策与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现有政策对胶农扶持力度有限,如良种良法补贴仅覆盖3年,后续抚管成本需胶农自行承担,这会影响胶农种植积极性。此外,天然橡胶价格保险尚未被列为中央财政固定补贴险种,市场风险分散能力不足。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天然橡胶国际供应链正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若欧洲《零毁林法案》在2025年12月30日如期实施,全球橡胶贸易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该法案规定,出口至欧盟的橡胶不得源自毁林土地。泰国、科特迪瓦等积极响应法案的国家,可能会增加对欧盟的出口,获得更多溢价,从而减少对中国的供应。而印尼、马来西亚等尚未满足法案要求的国家,可能会将原本销往欧盟的橡胶转销至中国。
应对之策——转型升级与政策帮扶并举
为稳定我国天然橡胶市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中橡协橡胶材料专委会提出如下建议:首先是天然橡胶行业绿色转型和技术升级,以应对我国“双碳”目标的推进与欧盟《零毁林法案》的实施。其次要加大环保技术推广和溯源系统建设。此外,还要努力提高天然橡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从天然橡胶源头种植,到加工工艺、工厂管理、产品包装、运输、存放等各环节做好全流程严格管控,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满足轮胎企业对原材料的使用要求。
近年来,国内天然橡胶种植业发展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现存问题,业内提出完善天然橡胶价格保险政策,将天然橡胶价格保险从中央财政对地方特色以奖代补险种,调整为中央财政固定补贴险种;还提出要降低胶农运输成本,支持胶农在橡胶园完成初加工。以提升胶农的种植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