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拟投150亿美元 大规模扩建美国仓储网络

100ec.cn

4天前

全球化失衡:在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印度、巴西增速达28%),亚马逊被TikTokShop等对手压制,过度聚焦美国本土可能错失增长机会。

(网经社讯)4月11日消息,亚马逊(Amazon.com)正考虑一项价值 150 亿美元的仓库扩建计划,拟在美国城市及农村地区新建约 80 个物流设施。知情人士称,这些设施主要为配送中心,部分将包含配备机器人的大型履行中心。

此次扩建的核心目标

据网经社跨境电商(CBEC.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2022-2024年,亚马逊因过度扩张导致仓储利用率下降,被迫关闭90个设施并裁员数万人。但如今,面对沃尔玛等传统零售商凭借本地化仓储将配送时效压缩至“当日达”的威胁,亚马逊决定再度押注物流基建。

提升配送效率:新设施中,部分将配备Kiva机器人,预计订单处理速度可提升40%,进一步巩固“Prime会员次日达”优势。  

覆盖偏远市场:约45%的新仓库选址人口不足5万的农村地区,旨在构建“最后一公里”毛细血管网络,填补服务空白。  

降低长期成本:自动化仓储虽需巨额前期投入(单个机器人成本约7.5万美元),但可减少人力依赖,应对美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  

然而,这一战略也暗藏风险。2025年一季度,因机器人分拣系统故障和工人罢工,亚马逊配送延迟率已上升18%,凸显“人机协作”的潜在矛盾。  

关税阴影下的供应链重构

亚马逊的扩建计划恰逢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90%关税的政策出台,这为项目蒙上不确定性。尽管该计划早于关税公告,但若进口成本激增,亚马逊可能面临:  

第三方卖家承压:目前,亚马逊18%的收入来自第三方卖家仓储费,关税导致的成本上涨或迫使平台提高费用,冲击中小卖家利润。  

本土化生产加速:部分分析师认为,农村仓库的布局可能是为“**美国制造**”趋势铺路,以规避关税影响。例如,亚马逊已与本土服装供应商洽谈,替代部分Shein、Temu的低价商品。  

物流网络灵活性考验:若跨境包裹清关延迟,亚马逊需依赖本土库存维持配送时效,这对仓储管理和库存周转提出更高要求。  

亚马逊此次扩建面临两大核心矛盾

1. 资源分配困境:2024年,其云计算业务AWS增速降至12%,公司不得不将更多资源倾斜至零售主业。此次物流投资可能导致AI研发预算削减15%,引发投资者对“双线作战”能力的担忧。  

2. 就业市场冲击:尽管扩建将创造5万个新岗位(含30%技术岗),但自动化升级也将淘汰20%的传统分拣岗位,加剧美国“铁锈带”地区的就业矛盾。  

行业启示:规模效应的临界点

亚马逊的物流帝国正面临“规模陷阱”的考验:  

成本压力:其每平方英尺仓储成本达85美元,高于沃尔玛的62美元,若新设施利用率低于70%(当前为65%),每年折旧损耗或超12亿美元。  

全球化失衡:在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印度、巴西增速达28%),亚马逊被TikTok Shop等对手压制,过度聚焦美国本土可能错失增长机会。  

结语:一场不能输的物流军备竞赛

亚马逊的150亿美元豪赌,本质上是电商行业“效率至上”逻辑的延续。在关税、自动化与资本压力的三角困局中,其胜负取决于:  

特朗普政策的持续性:若关税长期化,亚马逊需彻底重构供应链;  

机器人技术的真实回报:自动化能否兑现降本增效的承诺,而非引发更多劳资冲突;  

投资者耐心:在AWS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零售业务必须证明巨额投资的合理性。  

全球化失衡:在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印度、巴西增速达28%),亚马逊被TikTokShop等对手压制,过度聚焦美国本土可能错失增长机会。

(网经社讯)4月11日消息,亚马逊(Amazon.com)正考虑一项价值 150 亿美元的仓库扩建计划,拟在美国城市及农村地区新建约 80 个物流设施。知情人士称,这些设施主要为配送中心,部分将包含配备机器人的大型履行中心。

此次扩建的核心目标

据网经社跨境电商(CBEC.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2022-2024年,亚马逊因过度扩张导致仓储利用率下降,被迫关闭90个设施并裁员数万人。但如今,面对沃尔玛等传统零售商凭借本地化仓储将配送时效压缩至“当日达”的威胁,亚马逊决定再度押注物流基建。

提升配送效率:新设施中,部分将配备Kiva机器人,预计订单处理速度可提升40%,进一步巩固“Prime会员次日达”优势。  

覆盖偏远市场:约45%的新仓库选址人口不足5万的农村地区,旨在构建“最后一公里”毛细血管网络,填补服务空白。  

降低长期成本:自动化仓储虽需巨额前期投入(单个机器人成本约7.5万美元),但可减少人力依赖,应对美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  

然而,这一战略也暗藏风险。2025年一季度,因机器人分拣系统故障和工人罢工,亚马逊配送延迟率已上升18%,凸显“人机协作”的潜在矛盾。  

关税阴影下的供应链重构

亚马逊的扩建计划恰逢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90%关税的政策出台,这为项目蒙上不确定性。尽管该计划早于关税公告,但若进口成本激增,亚马逊可能面临:  

第三方卖家承压:目前,亚马逊18%的收入来自第三方卖家仓储费,关税导致的成本上涨或迫使平台提高费用,冲击中小卖家利润。  

本土化生产加速:部分分析师认为,农村仓库的布局可能是为“**美国制造**”趋势铺路,以规避关税影响。例如,亚马逊已与本土服装供应商洽谈,替代部分Shein、Temu的低价商品。  

物流网络灵活性考验:若跨境包裹清关延迟,亚马逊需依赖本土库存维持配送时效,这对仓储管理和库存周转提出更高要求。  

亚马逊此次扩建面临两大核心矛盾

1. 资源分配困境:2024年,其云计算业务AWS增速降至12%,公司不得不将更多资源倾斜至零售主业。此次物流投资可能导致AI研发预算削减15%,引发投资者对“双线作战”能力的担忧。  

2. 就业市场冲击:尽管扩建将创造5万个新岗位(含30%技术岗),但自动化升级也将淘汰20%的传统分拣岗位,加剧美国“铁锈带”地区的就业矛盾。  

行业启示:规模效应的临界点

亚马逊的物流帝国正面临“规模陷阱”的考验:  

成本压力:其每平方英尺仓储成本达85美元,高于沃尔玛的62美元,若新设施利用率低于70%(当前为65%),每年折旧损耗或超12亿美元。  

全球化失衡:在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印度、巴西增速达28%),亚马逊被TikTok Shop等对手压制,过度聚焦美国本土可能错失增长机会。  

结语:一场不能输的物流军备竞赛

亚马逊的150亿美元豪赌,本质上是电商行业“效率至上”逻辑的延续。在关税、自动化与资本压力的三角困局中,其胜负取决于:  

特朗普政策的持续性:若关税长期化,亚马逊需彻底重构供应链;  

机器人技术的真实回报:自动化能否兑现降本增效的承诺,而非引发更多劳资冲突;  

投资者耐心:在AWS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零售业务必须证明巨额投资的合理性。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