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韩 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9日下午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以下简称“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李强强调,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做好二季度和下一步经济工作尤为重要,各项工作都要持续加力、更加给力。
当前我国经济工作情况、宏观政策落地情况整体如何?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未来新的增量政策空间怎样?就上述问题,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同时,前期政策留有余地,未来政策空间大、储备工具丰富。
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上述座谈会也强调“要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推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见效”。
“今年,我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工具箱既充实又具有针对性,将会因时因地且根据不同情况随时投放,足以确保宏观经济在复杂的国内外经贸环境下实现稳定发展,有所作为。”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落地,叠加去年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及存量政策落地见效,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发展态势向新向好。
税收数据是重要的经济数据,能直接反映出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创新动能不断积蓄,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其中,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4%,延续较快增长势头;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11.6%,反映数实融合持续深化;随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和推广应用,带动科研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9.6%和11.4%。
同时,我国已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并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具体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3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首批810亿元已经于1月初下达到地方。
税收数据显示,一季度,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叠加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带动,国内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9.3%、38.4%;与家装相关的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15.9%;新扩围的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同比增长27.3%。
宋向清表示,财政政策方面,今年前两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且支出结构优化,民生领域相关支出增速明显加快。消费市场方面,新兴消费展现出较强活力。产业升级方面,算力和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等新动能加快成长。同时,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拉动效应持续释放。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靠前发力推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见效”?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表示,这需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强经济监测预警,提前做好重大政策的谋划,为应对各种冲击影响备足管用有效的政策工具。例如,财政政策上可加快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债券发行,确保资金及时到位,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各地发行地方债券规模合计达28420.99亿元,同比增长80.58%。其中,一季度各地合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规模为9602.41亿元,同比增长51.43%。业界预计,二季度开始,新增专项债券供给将逐渐放量,进而带动基建投资增长。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加速、加力,实现既定政策落地稳、见效快、可持续性强的效果。”宋向清表示,各政府部门之间也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政策落实。如财政部门与税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要加强协作,确保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政策协同发力。
增量政策空间大
最近一段时间,外部不利影响加大,全球市场波动加剧。前述座谈会也明确“同时要清醒看到,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造成一定压力”“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那么,我国新的增量政策空间怎样?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我国前期政策留有余力,政策空间大、储备工具丰富。
华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牛播坤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自2018年以来,中国出口去向国日益多元化,产业链、供应链表现出极强的韧性。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不断下降,东盟已跃升为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使得中国在全球出口总额持续增长的同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同时,中国企业积极“出海”布局,显著增强了产业链韧性。
“新的增量政策空间很大。”宋向清表示,从财政政策方面来看,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例如,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货币政策方面来看,可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例如,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等的信贷支持。
“未来国内政策将进一步加力内需,以对冲出口下降对经济形成的拖累。”章俊认为,财政政策方面,考虑到年初财政狭义赤字率已经大幅提升,实际上也已经部分提前对冲了外需冲击,未来财政支出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未来的储备工具还包括“两新”“两重”扩围扩容、服务消费补贴、加大商品房收储力度等。同时,我国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也将打开,全面降准降息或在二季度到来,央行也有可能创设稳外贸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外贸予以支持。
朱华雷建议,在促消费方面,可进一步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还可以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等,提升整体消费能力。在产业政策方面,可加大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持,大力支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例如,可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等领域集聚,提高产业竞争力。
责任编辑:何松琳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韩 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9日下午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以下简称“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李强强调,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做好二季度和下一步经济工作尤为重要,各项工作都要持续加力、更加给力。
当前我国经济工作情况、宏观政策落地情况整体如何?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未来新的增量政策空间怎样?就上述问题,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同时,前期政策留有余地,未来政策空间大、储备工具丰富。
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上述座谈会也强调“要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推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见效”。
“今年,我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工具箱既充实又具有针对性,将会因时因地且根据不同情况随时投放,足以确保宏观经济在复杂的国内外经贸环境下实现稳定发展,有所作为。”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落地,叠加去年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及存量政策落地见效,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发展态势向新向好。
税收数据是重要的经济数据,能直接反映出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创新动能不断积蓄,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其中,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4%,延续较快增长势头;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11.6%,反映数实融合持续深化;随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和推广应用,带动科研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9.6%和11.4%。
同时,我国已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并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具体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3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首批810亿元已经于1月初下达到地方。
税收数据显示,一季度,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叠加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带动,国内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9.3%、38.4%;与家装相关的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15.9%;新扩围的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同比增长27.3%。
宋向清表示,财政政策方面,今年前两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且支出结构优化,民生领域相关支出增速明显加快。消费市场方面,新兴消费展现出较强活力。产业升级方面,算力和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等新动能加快成长。同时,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拉动效应持续释放。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靠前发力推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见效”?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表示,这需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强经济监测预警,提前做好重大政策的谋划,为应对各种冲击影响备足管用有效的政策工具。例如,财政政策上可加快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债券发行,确保资金及时到位,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各地发行地方债券规模合计达28420.99亿元,同比增长80.58%。其中,一季度各地合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规模为9602.41亿元,同比增长51.43%。业界预计,二季度开始,新增专项债券供给将逐渐放量,进而带动基建投资增长。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加速、加力,实现既定政策落地稳、见效快、可持续性强的效果。”宋向清表示,各政府部门之间也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政策落实。如财政部门与税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要加强协作,确保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政策协同发力。
增量政策空间大
最近一段时间,外部不利影响加大,全球市场波动加剧。前述座谈会也明确“同时要清醒看到,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造成一定压力”“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那么,我国新的增量政策空间怎样?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我国前期政策留有余力,政策空间大、储备工具丰富。
华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牛播坤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自2018年以来,中国出口去向国日益多元化,产业链、供应链表现出极强的韧性。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不断下降,东盟已跃升为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使得中国在全球出口总额持续增长的同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同时,中国企业积极“出海”布局,显著增强了产业链韧性。
“新的增量政策空间很大。”宋向清表示,从财政政策方面来看,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例如,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货币政策方面来看,可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例如,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等的信贷支持。
“未来国内政策将进一步加力内需,以对冲出口下降对经济形成的拖累。”章俊认为,财政政策方面,考虑到年初财政狭义赤字率已经大幅提升,实际上也已经部分提前对冲了外需冲击,未来财政支出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未来的储备工具还包括“两新”“两重”扩围扩容、服务消费补贴、加大商品房收储力度等。同时,我国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也将打开,全面降准降息或在二季度到来,央行也有可能创设稳外贸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外贸予以支持。
朱华雷建议,在促消费方面,可进一步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还可以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等,提升整体消费能力。在产业政策方面,可加大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持,大力支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例如,可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等领域集聚,提高产业竞争力。
责任编辑:何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