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准备了联名信,正在收集签名,不能这么一直拖着。”说出这句话的人,是哪吒汽车前研发中心工程师李海(化名),距离他从哪吒汽车离职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但顺利的协商离职并没有换来及时到账的补偿款。
哪吒汽车已经风雨飘摇,除了已经公开的关于供应商的欠款和“化债”方案,在公众关注不到的地方,协商离职或被裁员的员工成为了更大的受害者。
「甲子光年」独家获悉,多名从哪吒汽车协商离职的员工至今仍未收到补偿款,包括认购股权退还等在内的,哪吒汽车累计拖欠补偿、应付款项近4亿元,涉及员工3000余人。
而这种情况和哪吒汽车在泰国车展上的大力宣传,以及回应供应商欠款的积极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一边保持体面,一边一地鸡毛。
2020年,李海(化名)入职哪吒汽车,成为了一名研发人员,并在哪吒实施品牌向上策略时参与了多款新车型的研发工作。
2024年12月,「甲子光年」在操作《寻找张勇》的文章时联系到了李海,但此时他已经不愿意透露关于哪吒汽车的任何信息,并表示自己已经签署了协商离职协议,很快就会从哪吒汽车离开。
从哪吒汽车离开的并非只有李海一人,事实上在2024年11-12月,有大量的员工从哪吒汽车协商离职,而此时也是哪吒汽车原CEO张勇卸任,以及哪吒汽车被爆出经营不善的时间。
与李海一同离职的还有王风(化名),二者均在哪吒汽车研发中心工作,以及在市场部工作的文俊(化名),离职人员几乎涉及到了哪吒汽车的所有部门。
对于公司对人员优化裁撤的决定,王风觉得很突然,但并不惊讶。
2024年11月的一个普通工作日,王风接到了研发总监的口头通知:如果选择在11月-12月离职,则可以拿到n+1的补偿款,如果选择继续在职,则后期可能没有任何补偿。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通知仅仅通过口头传达,并没有在哪吒汽车内部的任何平台、系统上进行过发布,王风表示就连研发总监也是被更上层的领导口头通知的,因为设置不利条件诱导离职并不合规,这么做是为了不留痕迹。
随后,不同的部门被分配到了不同的HR人员,并开始办理协商离职手续。
在王风的描述中,这个过程非常顺利,并没有什么纷争,协商离职手续被HR提前准备好,员工只需要确认自己的身份证号、入职时间和补偿金额等信息,然后签字确认就可以结束。
部分员工与HR的争执也仅仅是因为年终奖和加班费。“有的人签的是15薪的合同,正好到年底了他们就想把这部分年终奖也算到离职补偿里,还有就是加班费,我们加班特别多,有的人一年的加班时间有500-600个小时,他们想把加班费要回来。”王风说到。
这部分员工占比很小,除此之外,大部分员工迅速地签署了协商离职协议。王风告诉「甲子光年」:“去年协商离职的人有3000多人,现在整个公司也就1000多人,研发人员不到100人”,哪吒汽车优化人员的效率之高可见一斑。
员工如此配合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大部分员工已经对哪吒汽车的经营危机有所体会,从去年11月开始,哪吒汽车陆续暂停了所有车型项目研发工作,业务已经不能正常展开。
另一方面,由于离职员工规模很大,可能会对就业市场造成冲击,大家希望尽快拿到补偿款并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但快速且顺利的离职并没有换来应得的补偿。
根据协商离职协议,李海、王风、文俊等人会在60个工作日后,也就是今年2月底或3月初,拿到属于自己的离职补偿款。但直到今天,承诺中的补偿款仍然没有兑现。
李海的离职协议书
据了解,王风的补偿款约8万元,李海则更多一点,他在哪吒汽车工作了四年,可以拿到13余万元的补偿款。但无论金额大小,几乎没有顺利到账的。
李海对「甲子光年」说:“在去年离职的同事,超过90%的人都没有拿到补偿款,被拖欠的人数超过3000人”,「甲子光年」在和王风核对人数规模的时候,对方也表示一定超过3000人。
此外王风表示,由于自己入职时间比较短,8万元的补偿款算是比较少的,大部分协商离职员工的补偿款都在十万元以上。
如果以十万元为平均数计算,哪吒汽车目前拖欠员工离职补偿款高达3亿余元。
除了离职补偿款,哪吒汽车拖欠离职员工的另一部分费用,是前期员工认购的股权。李海对「甲子光年」说:“现在我们有一个群,群里大概有270人左右,总的股权金额在7500多万,当时每人认购的金额在30万元左右”。
对认购股权退还的情况,「甲子光年」同样联系了王风求证,对方表示目前确实没有退还,并表示:“我有一个同事是去年9月份离职的,说是离职半年后退股票,但到现在也没有退给他。”
如果加上应退的认购股权费用,哪吒汽车拖欠员工各类款项累计或将接近4亿元。
王风说:“当时离职的时候,觉得公司应该会给这个钱,因为公司毕竟还没有倒闭,也已经发展十年了,还有国有资本在里面,怎么也不会拖欠这个钱的,谁知道现在会这个情况。”
不仅是离职员工没有收到补偿款,仍然在职的员工也面临着相似的情况。
据李海、王风透露,目前哪吒汽车部分国内在职员工的社保已经断缴了,工资开始以半薪或者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来发放;上海总部的公司食堂已经歇业,不再制作餐食,后勤保障几近崩溃。
由于已经过了离职协议约定的补偿款汇款日期,哪吒汽车的离职员工开始寻求法律途径。
据了解,大量哪吒汽车离职员工已经在2、3月份对拖欠的补偿款及其他款项申请了劳动仲裁,且拿到了仲裁判决书,但当他们拿着仲裁判决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时候,遇到了阻力。
李海对「甲子光年」说:“因为早就过了60个工作日的约定汇款时间,所以我们现在申请的是强制执行,是向桐乡市法院提起的立案,但是他们不受理。”
王风的法院立案回执
根据立案回执信息中的审核意见可以看到,目前强制执行的申请处于已收案状态,并进入了执行督促程序。
督促程序是法院督促债务人尽快清偿债务的一种简便迅速的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七章的相关规定,督促程序是指对于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请求,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的程序,债务人在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也就是说,督促程序的期限一般为15天,但李海、王风等人向法院发起强制执行申请的时间距今早已超过15天,仍没有进入强制执行阶段。
王风对「甲子光年」说:“我联系过法院,他说强制执行不受理的原因是因为在督促企业,但是我这边都督促一个月了还是没什么结果。”
除了发起诉讼的法律途径外,「甲子光年」了解到,在大量原哪吒汽车桐乡工厂的员工,已经在浙江省政务服务网、“浙里办”小程序等平台上投递了请愿书。
但这些员工同样没有得到有效的回复和明确的解决方案。
最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哪吒汽车并没有任何人员出面解决、回应当前员工遇到的问题。
「甲子光年」询问李海、王风、文俊等人是否尝试过联系哪吒汽车的领导反映情况时,王风表示:“我们找不到人啊,我们认识的最高就是总监了,现在总监都离职了,他们也被欠着钱都不知道该找谁。”
与国内业务几近崩溃、拖欠离职员工补偿款的情况相比,哪吒汽车在海外市场和供应商面前,仍努力保持着体面。
3月20日,哪吒汽车宣布与泰国专业汽车金融机构NLTH达成战略合作,获得100亿泰铢(约合21.4亿元人民币)授信支持,旗下首款全球化战略车型-哪吒X将于今年7月在当地启动本地化生产。
4天后,泰国曼谷国际车展上,哪吒汽车携哪吒 X、哪吒 S猎装增强版以及哪吒V-II三款热门车型亮相。同时,哪吒汽车泰国子公司总经理孙宝龙还宣布,2025年哪吒汽车在泰国销售目标为1万辆。
哪吒汽车在泰国拥有稳定的销量,2024年上半年就拥有了42家线下门店,目前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60家。同时,哪吒汽车官方还宣布,哪吒汽车连续三年海外销量暴涨150%,在泰国市场销量名列前三,拥有良好的市场基础。
哪吒汽车也毫不掩饰自己在泰国市场做出的努力。泰国车展期间,哪吒汽车与Kintai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计划在泰国设立三个电池维护中心,并提供全方位的电池维修服务。这让哪吒汽车有可能成为泰国首家提供电动汽车电池维护服务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哪吒汽车的积极发展的态度还体现在供应商的债务问题上。
3月19日下午,哪吒汽车上海总部举行了一次与供应商之间的“化债”沟通会,哪吒汽车提出希望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减轻其对供应商的债务,以便推动新融资的顺利进行。
所谓“债转股”是一种债务重组方式,债权人将其对债务人的债权转为股权,在减轻债务人负担的同时,增加其注册资本,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据了解,哪吒汽车计划将供应商对其70%债权转化为母公司合众汽车层面的股权,剩余30%债权作为无息留债以现金方式分期清偿。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不少供应商接受了“债转股”的方案,原因是“不接受也拿不到钱,债转股也是一种没办法的举措,不然就结束了。”
有报道称,目前哪吒汽车的总负债接近百亿元,其中对供应商的债务占据了绝大部分。
反观对离职员工应付的补偿款和应退的认购股权,变成了这场要债大戏中最不起眼的一幕,底层员工也彻底成为了不知名的小角色。
就像王风对「甲子光年」说的那样:“公司主要是欠供应商的钱,好像有100个亿,我们员工的几亿、十几亿,相对于那个钱来说,好像在公司看来并不算多。”
“我们已经准备了联名信,正在收集签名,不能这么一直拖着。”说出这句话的人,是哪吒汽车前研发中心工程师李海(化名),距离他从哪吒汽车离职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但顺利的协商离职并没有换来及时到账的补偿款。
哪吒汽车已经风雨飘摇,除了已经公开的关于供应商的欠款和“化债”方案,在公众关注不到的地方,协商离职或被裁员的员工成为了更大的受害者。
「甲子光年」独家获悉,多名从哪吒汽车协商离职的员工至今仍未收到补偿款,包括认购股权退还等在内的,哪吒汽车累计拖欠补偿、应付款项近4亿元,涉及员工3000余人。
而这种情况和哪吒汽车在泰国车展上的大力宣传,以及回应供应商欠款的积极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一边保持体面,一边一地鸡毛。
2020年,李海(化名)入职哪吒汽车,成为了一名研发人员,并在哪吒实施品牌向上策略时参与了多款新车型的研发工作。
2024年12月,「甲子光年」在操作《寻找张勇》的文章时联系到了李海,但此时他已经不愿意透露关于哪吒汽车的任何信息,并表示自己已经签署了协商离职协议,很快就会从哪吒汽车离开。
从哪吒汽车离开的并非只有李海一人,事实上在2024年11-12月,有大量的员工从哪吒汽车协商离职,而此时也是哪吒汽车原CEO张勇卸任,以及哪吒汽车被爆出经营不善的时间。
与李海一同离职的还有王风(化名),二者均在哪吒汽车研发中心工作,以及在市场部工作的文俊(化名),离职人员几乎涉及到了哪吒汽车的所有部门。
对于公司对人员优化裁撤的决定,王风觉得很突然,但并不惊讶。
2024年11月的一个普通工作日,王风接到了研发总监的口头通知:如果选择在11月-12月离职,则可以拿到n+1的补偿款,如果选择继续在职,则后期可能没有任何补偿。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通知仅仅通过口头传达,并没有在哪吒汽车内部的任何平台、系统上进行过发布,王风表示就连研发总监也是被更上层的领导口头通知的,因为设置不利条件诱导离职并不合规,这么做是为了不留痕迹。
随后,不同的部门被分配到了不同的HR人员,并开始办理协商离职手续。
在王风的描述中,这个过程非常顺利,并没有什么纷争,协商离职手续被HR提前准备好,员工只需要确认自己的身份证号、入职时间和补偿金额等信息,然后签字确认就可以结束。
部分员工与HR的争执也仅仅是因为年终奖和加班费。“有的人签的是15薪的合同,正好到年底了他们就想把这部分年终奖也算到离职补偿里,还有就是加班费,我们加班特别多,有的人一年的加班时间有500-600个小时,他们想把加班费要回来。”王风说到。
这部分员工占比很小,除此之外,大部分员工迅速地签署了协商离职协议。王风告诉「甲子光年」:“去年协商离职的人有3000多人,现在整个公司也就1000多人,研发人员不到100人”,哪吒汽车优化人员的效率之高可见一斑。
员工如此配合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大部分员工已经对哪吒汽车的经营危机有所体会,从去年11月开始,哪吒汽车陆续暂停了所有车型项目研发工作,业务已经不能正常展开。
另一方面,由于离职员工规模很大,可能会对就业市场造成冲击,大家希望尽快拿到补偿款并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但快速且顺利的离职并没有换来应得的补偿。
根据协商离职协议,李海、王风、文俊等人会在60个工作日后,也就是今年2月底或3月初,拿到属于自己的离职补偿款。但直到今天,承诺中的补偿款仍然没有兑现。
李海的离职协议书
据了解,王风的补偿款约8万元,李海则更多一点,他在哪吒汽车工作了四年,可以拿到13余万元的补偿款。但无论金额大小,几乎没有顺利到账的。
李海对「甲子光年」说:“在去年离职的同事,超过90%的人都没有拿到补偿款,被拖欠的人数超过3000人”,「甲子光年」在和王风核对人数规模的时候,对方也表示一定超过3000人。
此外王风表示,由于自己入职时间比较短,8万元的补偿款算是比较少的,大部分协商离职员工的补偿款都在十万元以上。
如果以十万元为平均数计算,哪吒汽车目前拖欠员工离职补偿款高达3亿余元。
除了离职补偿款,哪吒汽车拖欠离职员工的另一部分费用,是前期员工认购的股权。李海对「甲子光年」说:“现在我们有一个群,群里大概有270人左右,总的股权金额在7500多万,当时每人认购的金额在30万元左右”。
对认购股权退还的情况,「甲子光年」同样联系了王风求证,对方表示目前确实没有退还,并表示:“我有一个同事是去年9月份离职的,说是离职半年后退股票,但到现在也没有退给他。”
如果加上应退的认购股权费用,哪吒汽车拖欠员工各类款项累计或将接近4亿元。
王风说:“当时离职的时候,觉得公司应该会给这个钱,因为公司毕竟还没有倒闭,也已经发展十年了,还有国有资本在里面,怎么也不会拖欠这个钱的,谁知道现在会这个情况。”
不仅是离职员工没有收到补偿款,仍然在职的员工也面临着相似的情况。
据李海、王风透露,目前哪吒汽车部分国内在职员工的社保已经断缴了,工资开始以半薪或者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来发放;上海总部的公司食堂已经歇业,不再制作餐食,后勤保障几近崩溃。
由于已经过了离职协议约定的补偿款汇款日期,哪吒汽车的离职员工开始寻求法律途径。
据了解,大量哪吒汽车离职员工已经在2、3月份对拖欠的补偿款及其他款项申请了劳动仲裁,且拿到了仲裁判决书,但当他们拿着仲裁判决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时候,遇到了阻力。
李海对「甲子光年」说:“因为早就过了60个工作日的约定汇款时间,所以我们现在申请的是强制执行,是向桐乡市法院提起的立案,但是他们不受理。”
王风的法院立案回执
根据立案回执信息中的审核意见可以看到,目前强制执行的申请处于已收案状态,并进入了执行督促程序。
督促程序是法院督促债务人尽快清偿债务的一种简便迅速的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七章的相关规定,督促程序是指对于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请求,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的程序,债务人在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也就是说,督促程序的期限一般为15天,但李海、王风等人向法院发起强制执行申请的时间距今早已超过15天,仍没有进入强制执行阶段。
王风对「甲子光年」说:“我联系过法院,他说强制执行不受理的原因是因为在督促企业,但是我这边都督促一个月了还是没什么结果。”
除了发起诉讼的法律途径外,「甲子光年」了解到,在大量原哪吒汽车桐乡工厂的员工,已经在浙江省政务服务网、“浙里办”小程序等平台上投递了请愿书。
但这些员工同样没有得到有效的回复和明确的解决方案。
最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哪吒汽车并没有任何人员出面解决、回应当前员工遇到的问题。
「甲子光年」询问李海、王风、文俊等人是否尝试过联系哪吒汽车的领导反映情况时,王风表示:“我们找不到人啊,我们认识的最高就是总监了,现在总监都离职了,他们也被欠着钱都不知道该找谁。”
与国内业务几近崩溃、拖欠离职员工补偿款的情况相比,哪吒汽车在海外市场和供应商面前,仍努力保持着体面。
3月20日,哪吒汽车宣布与泰国专业汽车金融机构NLTH达成战略合作,获得100亿泰铢(约合21.4亿元人民币)授信支持,旗下首款全球化战略车型-哪吒X将于今年7月在当地启动本地化生产。
4天后,泰国曼谷国际车展上,哪吒汽车携哪吒 X、哪吒 S猎装增强版以及哪吒V-II三款热门车型亮相。同时,哪吒汽车泰国子公司总经理孙宝龙还宣布,2025年哪吒汽车在泰国销售目标为1万辆。
哪吒汽车在泰国拥有稳定的销量,2024年上半年就拥有了42家线下门店,目前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60家。同时,哪吒汽车官方还宣布,哪吒汽车连续三年海外销量暴涨150%,在泰国市场销量名列前三,拥有良好的市场基础。
哪吒汽车也毫不掩饰自己在泰国市场做出的努力。泰国车展期间,哪吒汽车与Kintai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计划在泰国设立三个电池维护中心,并提供全方位的电池维修服务。这让哪吒汽车有可能成为泰国首家提供电动汽车电池维护服务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哪吒汽车的积极发展的态度还体现在供应商的债务问题上。
3月19日下午,哪吒汽车上海总部举行了一次与供应商之间的“化债”沟通会,哪吒汽车提出希望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减轻其对供应商的债务,以便推动新融资的顺利进行。
所谓“债转股”是一种债务重组方式,债权人将其对债务人的债权转为股权,在减轻债务人负担的同时,增加其注册资本,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据了解,哪吒汽车计划将供应商对其70%债权转化为母公司合众汽车层面的股权,剩余30%债权作为无息留债以现金方式分期清偿。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不少供应商接受了“债转股”的方案,原因是“不接受也拿不到钱,债转股也是一种没办法的举措,不然就结束了。”
有报道称,目前哪吒汽车的总负债接近百亿元,其中对供应商的债务占据了绝大部分。
反观对离职员工应付的补偿款和应退的认购股权,变成了这场要债大戏中最不起眼的一幕,底层员工也彻底成为了不知名的小角色。
就像王风对「甲子光年」说的那样:“公司主要是欠供应商的钱,好像有100个亿,我们员工的几亿、十几亿,相对于那个钱来说,好像在公司看来并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