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发布】贾宁:将丰富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币种 降低长期限外汇衍生品交易成本

中国外汇

5天前

我国经济基本面和外汇市场韧性较强,外汇市场有条件保持基本平衡。

《中国外汇》发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署名文章称,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基本面和外汇市场韧性较强,外汇市场有条件保持基本平衡。一是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未来经济回升向好将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形成重要支撑。二是经常账户有望保持合理顺差格局。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全球领先,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上升至30%,在全球生产供给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三是资本项下跨境资金流动有望更加稳定。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外资投资中国科技产业、增持中国资产的意愿增强。四是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总体增强,抵御外部冲击能力提升。

全文如下:

《中国外汇》:2024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请问我国外汇市场表现如何?如何判断2025年外汇市场走势?

贾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国家外汇局持续提升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强化逆周期调节和预期管理,坚决防范外汇市场大起大落风险,维护良好交易秩序;稳步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在内部基本面支撑下,2024年我国外汇市场呈现出较强韧性,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第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稳健。2024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美元指数上涨6.5%,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0.72个百分点,达到4.58%。美元强汇率、高利率持续影响国际汇市,日元、欧元及主要新兴经济体货币均承压贬值。我国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进,在基本面支撑下,境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全年小幅贬值2.8%,对欧元、日元升值3.4%、7.4%,对一篮子货币指数(CFETS)上涨4.2%,从全球范围看人民币保持稳健。从变化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有序释放外部冲击压力。2024年上半年,美元汇率和利率较快上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贬值2.4%;三季度随着内外部环境改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3.6%;四季度美元指数强势反弹7.1%,全球汇市跌幅扩大,我国加大逆周期宏观调控,国内经济增速回升至5.4%,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上涨3.2%,表现更加稳健。

第二,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2024年经常账户顺差4239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值为2.2%,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经济内外部平衡态势更加稳固。其中,货物贸易顺差稳步增长,主要是外需回升、我国外贸竞争力增强带动出口稳健发展。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呈现逆差,主要是境内主体对外投资增多,2024年规模超过4800亿美元,较2023年明显增长;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来华证券投资总体保持净流入态势,规模超500亿美元。2024年末外汇储备余额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第三,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对外资金来源与运用匹配性提升。我国对外资产持有主体更加多元,银行、企业等主体持有对外资产持续增长,占比由2010年的30%稳步提升至65%,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分布更加广泛。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自2006年以来持续处于全球首位,充分发挥稳定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压舱石作用。我国对外负债中,来华直接投资占比超过一半,我国利用外资基本盘稳固;来华证券投资占比近三成,近10年占比翻番,彰显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成效。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保持自主平衡,对外贸易顺差以及吸收外部投资带来的资金,转换为企业、银行等各类对外投资运用,提升了境内主体资源配置效率和资产负债匹配度,优化了对外资产负债结构,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基本面和外汇市场韧性较强,外汇市场有条件保持基本平衡。一是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未来经济回升向好将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形成重要支撑。二是经常账户有望保持合理顺差格局。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全球领先,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上升至30%,在全球生产供给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贸易方式和贸易伙伴更趋多元,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新能源产品等外贸新增长点快速发展,外贸韧性增强有助于更好应对外部冲击挑战。在全球贸易环境复杂情况下,近年来企业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上升,自信心增强。三是资本项下跨境资金流动有望更加稳定。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外资投资中国科技产业、增持中国资产的意愿增强。四是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总体增强,抵御外部冲击能力提升。人民币汇率保持适当弹性,可以有序释放压力,促进市场自我平衡。汇率避险工具和人民币结算广泛运用,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提升至近30%,企业外汇套保比率上升至27%,均处于历史高位,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交易。

《中国外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国际收支统计作为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在推进高质量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建设方面,具体有何思路和举措?

贾宁:国际收支账户是四大宏观经济统计账户之一,采用国际通行口径,能够完整反映一国涉外经济运行全貌,对形势分析、宏观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年来,国家外汇局不断夯实国际收支统计制度基础,提高统计数据透明度,严控数据质量,推进统计方式改革,参与国际统计治理,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第一,以高质量统计数据服务宏观经济决策。一是编制和发布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持续提高数据透明度。2024年,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新增发布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数据,进一步便利数据使用者分析研判涉外经济情况。二是持之以恒狠抓统计数据质量。国家外汇局全年共核查超2万家直接申报和贸易信贷主体、逾8000万笔涉外收付款申报数据和3600余万笔直接申报数据。三是持续推进直接申报主体扩容。截至2024年底,已纳入8000余家大型企业参加直接申报。四是加强跨部门统计合作,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商务部等部门保持密切合作。

第二,以科学的统计制度和广泛的宣传培训提升公众申报便利度。一是修订印发《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业务指引(2024年版)》《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核查规则(2024年版)》,对直接申报的具体统计报表和专项业务的申报要求进行详细指导。二是举办12期“全国收支青年云共建直通车”培训、20期“企业直报业务双周培训”,直接面向分局和申报主体讲解统计制度、核查方法,有针对性地巩固申报主体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要求的理解。三是加强统计宣传,通过国家外汇局官微、中国外汇网发布统计申报系列长图和培训视频,多渠道解读国际收支统计制度和方法。

第三,以国际视野深入参与全球统计合作与治理。一是深度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七版)》等国际统计标准制定工作,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是联合IMF举办国际收支统计培训,并首次邀请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国际学员参与,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共享国际收支统计培训资源,提升我国在国际收支统计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三是与IMF就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和统计方法进行磋商,IMF发布中国国际收支与海关货物贸易数据口径差异说明。

总的来看,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逐步建设形成了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国际收支数据全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了微观主体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发展轨迹,为了解我国涉外经济运行情况、开展宏观形势研判提供了可靠依据。

2025年,国家外汇局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续提升统计透明度,编制和发布各类国际收支统计产品,持之以恒提高数据质量。二是夯实统计制度基础,发布和实施新版《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制度》,指导申报主体准确理解报送要求,扩大直接申报数据源。三是不断完善统计方法,丰富统计分析视角。四是推进企业直接申报,在2025年底前实现1万家企业纳入目标。五是多渠道广泛开展国际收支统计宣传培训,提升经营主体申报意识和申报能力,提高国际收支统计人员专业化水平。六是加强全球统计规则治理和国际交流。继续参与《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七版)》制定,并结合我国国情做好实施新手册的准备。

《中国外汇》:2025年国家外汇局在推进外汇市场建设和管理方面有什么考虑?

贾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强调要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外汇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与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外汇局持续深入推进我国外汇市场改革和发展,开放多元、功能健全、竞争有序的外汇市场基本形成,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外汇市场韧性进一步增强。2024年,我国外汇市场交易量达41万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3.8倍。

一是持续深化外汇市场发展。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上海清算所完善外汇市场交易、清算服务,营造良好的外汇市场环境,支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为自贸试验区人民币外汇交易提供交易设施等服务,支持上海清算所把人民币外汇中央对手的远掉期和期权交易期限由1年分别拓展至5年和3年。

二是全面加强外汇市场监管。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法规体系,继续推进《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暂行规定》修订工作。加强银行间外汇市场监管,继续开展外汇市场交易行为评估,指导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组织主要银行加强报价规范管理,更好促进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三是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编发2024年版《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在国家外汇局官网上线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专栏,指导外汇交易中心免收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平盘手续费,引导银行建立健全汇率避险服务长效机制,助力企业有效管理汇率风险。2024年,全国新增汇率避险“首办户”3.8万家,企业外汇套保比例达到27%,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2025年,外汇市场建设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的目标,深化改革、强化监管、服务实体。一是深化外汇市场发展。开展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评估,优化做市商结构,丰富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币种,降低长期限外汇衍生品交易成本,提高外汇市场交易、清算效率,积极参与国际外汇市场治理,稳步扩大外汇市场双向开放。二是规范外汇市场运行。完善外汇市场管理制度,加强外汇市场交易行为监管,与现场检查、交易监测和自律评估强化协调联动,促进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一体化多层次外汇市场交易行为管理体系。三是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继续引导企业提升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和管理水平,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优化服务,重点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探索完善中小微汇率避险成本分担机制,优化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汇率避险交易渠道。

编辑:王姝睿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我国经济基本面和外汇市场韧性较强,外汇市场有条件保持基本平衡。

《中国外汇》发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署名文章称,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基本面和外汇市场韧性较强,外汇市场有条件保持基本平衡。一是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未来经济回升向好将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形成重要支撑。二是经常账户有望保持合理顺差格局。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全球领先,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上升至30%,在全球生产供给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三是资本项下跨境资金流动有望更加稳定。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外资投资中国科技产业、增持中国资产的意愿增强。四是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总体增强,抵御外部冲击能力提升。

全文如下:

《中国外汇》:2024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请问我国外汇市场表现如何?如何判断2025年外汇市场走势?

贾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国家外汇局持续提升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强化逆周期调节和预期管理,坚决防范外汇市场大起大落风险,维护良好交易秩序;稳步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在内部基本面支撑下,2024年我国外汇市场呈现出较强韧性,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第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稳健。2024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美元指数上涨6.5%,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0.72个百分点,达到4.58%。美元强汇率、高利率持续影响国际汇市,日元、欧元及主要新兴经济体货币均承压贬值。我国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进,在基本面支撑下,境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全年小幅贬值2.8%,对欧元、日元升值3.4%、7.4%,对一篮子货币指数(CFETS)上涨4.2%,从全球范围看人民币保持稳健。从变化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有序释放外部冲击压力。2024年上半年,美元汇率和利率较快上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贬值2.4%;三季度随着内外部环境改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3.6%;四季度美元指数强势反弹7.1%,全球汇市跌幅扩大,我国加大逆周期宏观调控,国内经济增速回升至5.4%,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上涨3.2%,表现更加稳健。

第二,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2024年经常账户顺差4239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值为2.2%,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经济内外部平衡态势更加稳固。其中,货物贸易顺差稳步增长,主要是外需回升、我国外贸竞争力增强带动出口稳健发展。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呈现逆差,主要是境内主体对外投资增多,2024年规模超过4800亿美元,较2023年明显增长;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来华证券投资总体保持净流入态势,规模超500亿美元。2024年末外汇储备余额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第三,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对外资金来源与运用匹配性提升。我国对外资产持有主体更加多元,银行、企业等主体持有对外资产持续增长,占比由2010年的30%稳步提升至65%,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分布更加广泛。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自2006年以来持续处于全球首位,充分发挥稳定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压舱石作用。我国对外负债中,来华直接投资占比超过一半,我国利用外资基本盘稳固;来华证券投资占比近三成,近10年占比翻番,彰显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成效。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保持自主平衡,对外贸易顺差以及吸收外部投资带来的资金,转换为企业、银行等各类对外投资运用,提升了境内主体资源配置效率和资产负债匹配度,优化了对外资产负债结构,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基本面和外汇市场韧性较强,外汇市场有条件保持基本平衡。一是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未来经济回升向好将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形成重要支撑。二是经常账户有望保持合理顺差格局。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全球领先,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上升至30%,在全球生产供给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贸易方式和贸易伙伴更趋多元,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新能源产品等外贸新增长点快速发展,外贸韧性增强有助于更好应对外部冲击挑战。在全球贸易环境复杂情况下,近年来企业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上升,自信心增强。三是资本项下跨境资金流动有望更加稳定。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外资投资中国科技产业、增持中国资产的意愿增强。四是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总体增强,抵御外部冲击能力提升。人民币汇率保持适当弹性,可以有序释放压力,促进市场自我平衡。汇率避险工具和人民币结算广泛运用,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提升至近30%,企业外汇套保比率上升至27%,均处于历史高位,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交易。

《中国外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国际收支统计作为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在推进高质量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建设方面,具体有何思路和举措?

贾宁:国际收支账户是四大宏观经济统计账户之一,采用国际通行口径,能够完整反映一国涉外经济运行全貌,对形势分析、宏观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年来,国家外汇局不断夯实国际收支统计制度基础,提高统计数据透明度,严控数据质量,推进统计方式改革,参与国际统计治理,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第一,以高质量统计数据服务宏观经济决策。一是编制和发布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持续提高数据透明度。2024年,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新增发布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数据,进一步便利数据使用者分析研判涉外经济情况。二是持之以恒狠抓统计数据质量。国家外汇局全年共核查超2万家直接申报和贸易信贷主体、逾8000万笔涉外收付款申报数据和3600余万笔直接申报数据。三是持续推进直接申报主体扩容。截至2024年底,已纳入8000余家大型企业参加直接申报。四是加强跨部门统计合作,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商务部等部门保持密切合作。

第二,以科学的统计制度和广泛的宣传培训提升公众申报便利度。一是修订印发《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业务指引(2024年版)》《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核查规则(2024年版)》,对直接申报的具体统计报表和专项业务的申报要求进行详细指导。二是举办12期“全国收支青年云共建直通车”培训、20期“企业直报业务双周培训”,直接面向分局和申报主体讲解统计制度、核查方法,有针对性地巩固申报主体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要求的理解。三是加强统计宣传,通过国家外汇局官微、中国外汇网发布统计申报系列长图和培训视频,多渠道解读国际收支统计制度和方法。

第三,以国际视野深入参与全球统计合作与治理。一是深度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七版)》等国际统计标准制定工作,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是联合IMF举办国际收支统计培训,并首次邀请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国际学员参与,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共享国际收支统计培训资源,提升我国在国际收支统计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三是与IMF就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和统计方法进行磋商,IMF发布中国国际收支与海关货物贸易数据口径差异说明。

总的来看,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逐步建设形成了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国际收支数据全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了微观主体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发展轨迹,为了解我国涉外经济运行情况、开展宏观形势研判提供了可靠依据。

2025年,国家外汇局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续提升统计透明度,编制和发布各类国际收支统计产品,持之以恒提高数据质量。二是夯实统计制度基础,发布和实施新版《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制度》,指导申报主体准确理解报送要求,扩大直接申报数据源。三是不断完善统计方法,丰富统计分析视角。四是推进企业直接申报,在2025年底前实现1万家企业纳入目标。五是多渠道广泛开展国际收支统计宣传培训,提升经营主体申报意识和申报能力,提高国际收支统计人员专业化水平。六是加强全球统计规则治理和国际交流。继续参与《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七版)》制定,并结合我国国情做好实施新手册的准备。

《中国外汇》:2025年国家外汇局在推进外汇市场建设和管理方面有什么考虑?

贾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强调要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外汇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与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外汇局持续深入推进我国外汇市场改革和发展,开放多元、功能健全、竞争有序的外汇市场基本形成,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外汇市场韧性进一步增强。2024年,我国外汇市场交易量达41万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3.8倍。

一是持续深化外汇市场发展。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上海清算所完善外汇市场交易、清算服务,营造良好的外汇市场环境,支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为自贸试验区人民币外汇交易提供交易设施等服务,支持上海清算所把人民币外汇中央对手的远掉期和期权交易期限由1年分别拓展至5年和3年。

二是全面加强外汇市场监管。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法规体系,继续推进《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暂行规定》修订工作。加强银行间外汇市场监管,继续开展外汇市场交易行为评估,指导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组织主要银行加强报价规范管理,更好促进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三是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编发2024年版《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在国家外汇局官网上线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专栏,指导外汇交易中心免收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平盘手续费,引导银行建立健全汇率避险服务长效机制,助力企业有效管理汇率风险。2024年,全国新增汇率避险“首办户”3.8万家,企业外汇套保比例达到27%,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2025年,外汇市场建设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的目标,深化改革、强化监管、服务实体。一是深化外汇市场发展。开展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评估,优化做市商结构,丰富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币种,降低长期限外汇衍生品交易成本,提高外汇市场交易、清算效率,积极参与国际外汇市场治理,稳步扩大外汇市场双向开放。二是规范外汇市场运行。完善外汇市场管理制度,加强外汇市场交易行为监管,与现场检查、交易监测和自律评估强化协调联动,促进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一体化多层次外汇市场交易行为管理体系。三是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继续引导企业提升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和管理水平,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优化服务,重点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探索完善中小微汇率避险成本分担机制,优化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汇率避险交易渠道。

编辑:王姝睿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