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为居然智家带来新变革吗

智车科技

2天前

“之”变“智”到底能否为居然之家带来转机,目前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作者|林飞雪

编辑|胡展嘉

运营|陈佳慧

出品|零态LT(ID:LingTai_LT)

头图|居然智家官微

3月20日,在英伟达GTC 2025全球人工智能大会上,居然智家首席技术官孙兵发表了题为《从渲染到现实:利用可视化工具和生成式AI优化在线客户决策》的演讲。

这是英伟达首次邀请家居零售行业代表参与会议。

为什么英伟达要邀请家居行业高管参会?这背后,是否表明家居行业在人工智能的热浪下,也“暗流涌动”?

▲图:财经杂志公众号

毕竟,4个月前,“居然之家”刚刚更名为“居然智家”。当时,其董事长汪林朋便对外表示,会将AI技术深度融入家居设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事情还得从居然之家的改名说起。毕竟,表面上看是品牌形象的焕新,实际上则是居然之家在寻求基于AI等技术赋能下的增长和转型。

与传统家居行业相比,智能家居,尤其是智能科技与全屋定制的深度融合,被视为泛家居行业新一轮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然而,改名能否真正改变居然之家的“命运”,AI能否让改名后的居然智家真正变“智”?

虽然市场对智能家居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但这场转型背后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新名字、也不仅仅是参加一场科技界的会议,更应是彻头彻尾的模式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和产业链协同等全生态链条的“再塑”。

一字之差背后

4个月前,居然之家更名公告发布后,居然之家股价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连续上涨并推高市值。2024年12月12日,其收盘价为4.31元/股,总市值达270.98亿元。

▲图:腾讯微证券

尽管资本市场对于居然之家改名背后潜在的战略转型给予认可,信心得到暂时提振。不过,居然之家从“之”到“智”的转型背后,实则是一次新模式与旧模式的博弈,是基于智能家居新生态,对传统家居零售业态的全面“改造”。

改名容易,博弈和改造却非易事。资本市场可以捧场一时,但若居然之家不能快速实现模式的换代、生态的重塑,那么,资本市场的信心也会急剧下降。

毕竟,一字之差背后,暗藏的是传统家居卖场日益严峻的经营与获客压力。而“之”变“智”到底能否为居然之家带来转机,目前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因为,智能家居作为链接智能软硬件、物联网和AI技术的“高科技含量”产业,与传统的成品家具、全屋定制为主的家居行业相比,门槛更高,对技术创新的要求大于家居制造本身。

换言之,家居行业要真正进入新的变革阶段,要抓住智能家居的万亿商机,势必需要资源整合,自我“动手术”。要么与科技大厂合作,要么自己成立研发队伍进行自研。目前,居然之家走的是第一种模式为主,即,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

但这里的问题在于,居然之家是作为卖场存在,其本身不生产制造和销售家具等家居产品。从其合作模式也可以看出,一方面,根据协议约定,居然之家旗下设计家、洞窝、智慧家三大智慧平台将与鸿蒙进行适配,基于纯血鸿蒙(Harmony OS NEXT)的全场景无缝流转、原生智能等创新性着手开发原生应用,进一步融入华为AI能力,提升行业的智能化应用水平。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这三大“智慧平台”,构建“卖场-品牌方-经销商-顾客”的全价值服务链路。

由此来看,在与华为合作的模式中,居然之家更像是一个中介角色的扮演者,一头连接科技大厂,一头对接家居大牌。

▲图:财经杂志公众号

只是这样的“中介”模式是否可行,又是否高效?尽管华为的实力毋庸置疑,但居然之家作为“中介”的撮合能力如何,或许还有必要打个问号。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居然之家的自研智慧家居平台,能否做到上有科技大厂助力、下有自身研发支撑的全生态,方才能真正赋能传统家居品牌,实现智能化与家居设计的融合创新,让传统焕发新生。

正如综合商超胖东来与永辉的关系,居然之家“拜师学艺”之余,关键还要“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居然之家能否通过转型升级,将其业务模式从单纯的线下零售卖场,扩展到集线上线下于一体的智能家居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卖场及品牌商户的业务增长?

AI变革能否让其大象转身

居然智家高管在英伟达GTC 2025全球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演讲,能否“掷地有声”、落地有回响?改名背后的AI变革能否实现“大象转身”的效果?或许,这才是资本市场对其未来的“拷问”所在,而这也无不考验着居然智家有多大的能量进行基于数字化,尤其是AI战略的落地。

事实上,居然之家在近年来的经营中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尤其是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的表现不及预期。

根据天眼查媒体综合信息,以及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居然之家营收为94.79亿元,同比下降2.72%;净利润则大幅下滑超过50%,仅为13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27亿元。

▲图:居然之家2024年三季报

居然之家在表面上做出了品牌名称的调整,深层次的运营和盈利问题如何得到根本性解决,却是摆在其管理层面前的一道“考题”。

另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在营收的构成上,居然之家智能家居产品的销售占比不足10%,远未成为其营收的主力军。

近几年,虽然居然之家加大了向智能家居转型的力度,并推出了多个智能家居相关自研平台,但从整体市场的表现看,其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显得相对滞后。其尝试通过自研智慧平台,来提升品牌价值、与智能家居行业接轨,然而,这一转型难以立竿见影地体现在接下来的财报数据上。尤其是智能家居产品的技术壁垒较高、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尚未达到成熟阶段,这都使得居然之家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尝试,将面临诸多挑战。

财报还显示,其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8.02亿元,同比下降38.86%。这一数字,无疑说明了居然之家资金链日益紧张,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周转出现明显问题。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资金流的恶化无疑是一大隐患。

▲图:居然之家2024年三季报

居然智家要全面涉足的智能家居市场,实则已进入竞争的白热化阶段,巨头企业如海尔智家及其旗下新三板全屋智能家装企业有屋智能、TCL智家,甚至方太电器的智能全屋定制品牌FotileStyle、自如旗下的智爱家,以及前理想二号人物创立的栖息地等,均在这一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如此态势下,居然之家能脱颖而出吗?

转型能否成功

智能家居的核心是“智”而非“家”。

尤其是,其要将智能家居作为转型、突围的核心方向,核心竞争力要从卖场的选址、人气等,转变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成果的规模落地,这一战略设想在四个月后的今天,到底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一个现实是,智能家居的市场普及度依然较低,消费者对于高端智能家居产品的接受度有限。虽然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迅速,但大多数家庭仍然在传统家居和智能家装之间徘徊,这也使得居然之家改名后,能否快速实现“逆势增长”打个问号。

过去,居然之家依赖大规模的线下门店和成品、定制的家居产品来吸引和服务消费者,但随着电商和线上消费的崛起,传统卖场的流量逐年下降,实体门店的生意大幅萎缩。这种“不转型就出局”的背景下,居然之家即便不改名,也必然试图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打破自身传统模式的“藩篱”。

然而,智能家居尤其是智能高定领域,本质上是一种高附加值的高端消费,同时也是一种高度集成技术的全屋智能化高端定制的“新物种”。

因此,这就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其客源。而居然之家的门店,尤其是在下沉市场的门店数量较多,这些区域的目标消费群体基数到底能否支撑起研发费用的投入,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助力其实现整体增长,同样充满变数。

面对智能家居赛道布局和落地的重重挑战,居然智家是否能通过更名实现真正的“破茧成蝶”,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整体来看,从改名到拥抱AI,无不是为了应对行业环境变化和消费趋势转型的必然之举。然而,如何“四两拨千斤”,以有限的投入与既有的赛道“玩家”差异化竞争,或决定着居然智家转型的成败。

只有跳出传统的“家”、真正将“智”融入到个性化、智能化家居新消费的每个环节,居然智家才有可能实现品牌的华丽转身和AI的全面赋能,进而与其门店品牌商户一同,寻求存量时代的新增长点。

原文标题 : AI能为居然智家带来新变革吗

“之”变“智”到底能否为居然之家带来转机,目前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作者|林飞雪

编辑|胡展嘉

运营|陈佳慧

出品|零态LT(ID:LingTai_LT)

头图|居然智家官微

3月20日,在英伟达GTC 2025全球人工智能大会上,居然智家首席技术官孙兵发表了题为《从渲染到现实:利用可视化工具和生成式AI优化在线客户决策》的演讲。

这是英伟达首次邀请家居零售行业代表参与会议。

为什么英伟达要邀请家居行业高管参会?这背后,是否表明家居行业在人工智能的热浪下,也“暗流涌动”?

▲图:财经杂志公众号

毕竟,4个月前,“居然之家”刚刚更名为“居然智家”。当时,其董事长汪林朋便对外表示,会将AI技术深度融入家居设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事情还得从居然之家的改名说起。毕竟,表面上看是品牌形象的焕新,实际上则是居然之家在寻求基于AI等技术赋能下的增长和转型。

与传统家居行业相比,智能家居,尤其是智能科技与全屋定制的深度融合,被视为泛家居行业新一轮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然而,改名能否真正改变居然之家的“命运”,AI能否让改名后的居然智家真正变“智”?

虽然市场对智能家居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但这场转型背后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新名字、也不仅仅是参加一场科技界的会议,更应是彻头彻尾的模式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和产业链协同等全生态链条的“再塑”。

一字之差背后

4个月前,居然之家更名公告发布后,居然之家股价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连续上涨并推高市值。2024年12月12日,其收盘价为4.31元/股,总市值达270.98亿元。

▲图:腾讯微证券

尽管资本市场对于居然之家改名背后潜在的战略转型给予认可,信心得到暂时提振。不过,居然之家从“之”到“智”的转型背后,实则是一次新模式与旧模式的博弈,是基于智能家居新生态,对传统家居零售业态的全面“改造”。

改名容易,博弈和改造却非易事。资本市场可以捧场一时,但若居然之家不能快速实现模式的换代、生态的重塑,那么,资本市场的信心也会急剧下降。

毕竟,一字之差背后,暗藏的是传统家居卖场日益严峻的经营与获客压力。而“之”变“智”到底能否为居然之家带来转机,目前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因为,智能家居作为链接智能软硬件、物联网和AI技术的“高科技含量”产业,与传统的成品家具、全屋定制为主的家居行业相比,门槛更高,对技术创新的要求大于家居制造本身。

换言之,家居行业要真正进入新的变革阶段,要抓住智能家居的万亿商机,势必需要资源整合,自我“动手术”。要么与科技大厂合作,要么自己成立研发队伍进行自研。目前,居然之家走的是第一种模式为主,即,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

但这里的问题在于,居然之家是作为卖场存在,其本身不生产制造和销售家具等家居产品。从其合作模式也可以看出,一方面,根据协议约定,居然之家旗下设计家、洞窝、智慧家三大智慧平台将与鸿蒙进行适配,基于纯血鸿蒙(Harmony OS NEXT)的全场景无缝流转、原生智能等创新性着手开发原生应用,进一步融入华为AI能力,提升行业的智能化应用水平。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这三大“智慧平台”,构建“卖场-品牌方-经销商-顾客”的全价值服务链路。

由此来看,在与华为合作的模式中,居然之家更像是一个中介角色的扮演者,一头连接科技大厂,一头对接家居大牌。

▲图:财经杂志公众号

只是这样的“中介”模式是否可行,又是否高效?尽管华为的实力毋庸置疑,但居然之家作为“中介”的撮合能力如何,或许还有必要打个问号。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居然之家的自研智慧家居平台,能否做到上有科技大厂助力、下有自身研发支撑的全生态,方才能真正赋能传统家居品牌,实现智能化与家居设计的融合创新,让传统焕发新生。

正如综合商超胖东来与永辉的关系,居然之家“拜师学艺”之余,关键还要“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居然之家能否通过转型升级,将其业务模式从单纯的线下零售卖场,扩展到集线上线下于一体的智能家居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卖场及品牌商户的业务增长?

AI变革能否让其大象转身

居然智家高管在英伟达GTC 2025全球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演讲,能否“掷地有声”、落地有回响?改名背后的AI变革能否实现“大象转身”的效果?或许,这才是资本市场对其未来的“拷问”所在,而这也无不考验着居然智家有多大的能量进行基于数字化,尤其是AI战略的落地。

事实上,居然之家在近年来的经营中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尤其是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的表现不及预期。

根据天眼查媒体综合信息,以及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居然之家营收为94.79亿元,同比下降2.72%;净利润则大幅下滑超过50%,仅为13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27亿元。

▲图:居然之家2024年三季报

居然之家在表面上做出了品牌名称的调整,深层次的运营和盈利问题如何得到根本性解决,却是摆在其管理层面前的一道“考题”。

另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在营收的构成上,居然之家智能家居产品的销售占比不足10%,远未成为其营收的主力军。

近几年,虽然居然之家加大了向智能家居转型的力度,并推出了多个智能家居相关自研平台,但从整体市场的表现看,其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显得相对滞后。其尝试通过自研智慧平台,来提升品牌价值、与智能家居行业接轨,然而,这一转型难以立竿见影地体现在接下来的财报数据上。尤其是智能家居产品的技术壁垒较高、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尚未达到成熟阶段,这都使得居然之家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尝试,将面临诸多挑战。

财报还显示,其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8.02亿元,同比下降38.86%。这一数字,无疑说明了居然之家资金链日益紧张,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周转出现明显问题。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资金流的恶化无疑是一大隐患。

▲图:居然之家2024年三季报

居然智家要全面涉足的智能家居市场,实则已进入竞争的白热化阶段,巨头企业如海尔智家及其旗下新三板全屋智能家装企业有屋智能、TCL智家,甚至方太电器的智能全屋定制品牌FotileStyle、自如旗下的智爱家,以及前理想二号人物创立的栖息地等,均在这一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如此态势下,居然之家能脱颖而出吗?

转型能否成功

智能家居的核心是“智”而非“家”。

尤其是,其要将智能家居作为转型、突围的核心方向,核心竞争力要从卖场的选址、人气等,转变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成果的规模落地,这一战略设想在四个月后的今天,到底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一个现实是,智能家居的市场普及度依然较低,消费者对于高端智能家居产品的接受度有限。虽然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迅速,但大多数家庭仍然在传统家居和智能家装之间徘徊,这也使得居然之家改名后,能否快速实现“逆势增长”打个问号。

过去,居然之家依赖大规模的线下门店和成品、定制的家居产品来吸引和服务消费者,但随着电商和线上消费的崛起,传统卖场的流量逐年下降,实体门店的生意大幅萎缩。这种“不转型就出局”的背景下,居然之家即便不改名,也必然试图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打破自身传统模式的“藩篱”。

然而,智能家居尤其是智能高定领域,本质上是一种高附加值的高端消费,同时也是一种高度集成技术的全屋智能化高端定制的“新物种”。

因此,这就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其客源。而居然之家的门店,尤其是在下沉市场的门店数量较多,这些区域的目标消费群体基数到底能否支撑起研发费用的投入,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助力其实现整体增长,同样充满变数。

面对智能家居赛道布局和落地的重重挑战,居然智家是否能通过更名实现真正的“破茧成蝶”,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整体来看,从改名到拥抱AI,无不是为了应对行业环境变化和消费趋势转型的必然之举。然而,如何“四两拨千斤”,以有限的投入与既有的赛道“玩家”差异化竞争,或决定着居然智家转型的成败。

只有跳出传统的“家”、真正将“智”融入到个性化、智能化家居新消费的每个环节,居然智家才有可能实现品牌的华丽转身和AI的全面赋能,进而与其门店品牌商户一同,寻求存量时代的新增长点。

原文标题 : AI能为居然智家带来新变革吗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