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对我国经济影响几何?怎样应对?机构最新解读

东方财富网

2天前

为更好地对冲外部扰动和出口下降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政策端应积极前置发力,我们认为年内可以增发2万亿左右的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提振消费(如发放消费券、消费贷、育儿补贴、保障休假权益等)、拉动投资(新基建、设备更新等)、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

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对中国额外征收34%的关税。我们测算,美国对华加征的高额关税,对我国2025年GDP增速的拖累在0.9-1.7个百分点左右。为更好地对冲外部扰动和出口下降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政策端应积极前置发力,我们认为年内可以增发2万亿左右的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拉动内需,将政策重心落在提振消费上,此外还应拉动投资以及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的节奏也有望前置。

对等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根据我们的测算,美国对华额外加征34%关税、共计加征54%关税将拖累我国今年出口约8-9个百分点,进而对经济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我们测算其对我国2025年GDP增速的拖累将在0.9-1.7个百分点左右。

▍政策应对思路:

财政政策:加码并前置发力。我们综合了学术研究结果以及当前的经济现实,估算现阶段我国的财政乘数应该在0.7-1.5之间。基于我们对于关税将拖累GDP增速0.9-1.7个百分点左右的判断,以财政乘数反推,年内需增加2万亿左右的财政支出规模来应对关税的负面影响。同时我们认为,在当前的低通胀以及消费偏弱的环境下,财政政策可以更多用于拉动内需,尤其是提振消费。具体来看,我们认为年内可以增发2万亿左右的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提振消费(如发放消费券、消费贷、育儿补贴、保障休假权益等),此外还应拉动投资(新基建、设备更新等)、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

货币政策:延续宽松取向,适时降准降息。近年来我国通胀持续低位运行,在我国对美同样加征关税的情况下,物价仍面临低位运行压力,结合历史上财政增发国债时期货币政策多呈现宽松,从通胀以及对冲政府债供给压力等多因素来看,货币政策需延续宽松取向,适时降准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时降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此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一季度例会,还可以通过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更为精准地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

▍他山之石:从消费入手提振经济。

从美日两国的历史经验来看,首先从消费端入手,逐步通过消费的复苏带动经济的反弹,是一个较为合理且长远的政策思路。美国政府在08年金融危机后,通过财政刺激和量化宽松缓解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随着消费的回升和投资者信心的修复,美国经济最终从金融危机中脱困。而日本则在金融低迷期中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日本政府在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的最开始,浪费了时间和政策空间用于救房地产企业而错失了对消费的政策支持,后来虽通过长期低利率空间释放流动性,但是仍未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回暖。

▍结论:

我们测算,美国对华额外加征34%关税、共计加征54%关税对2025年我国出口增速的拖累在8-9个百分点,对GDP增速的拖累在0.9-1.7个百分点。为更好地对冲外部扰动和出口下降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政策端应积极前置发力,我们认为年内可以增发2万亿左右的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提振消费(如发放消费券、消费贷、育儿补贴、保障休假权益等)、拉动投资(新基建、设备更新等)、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货币端,降准降息的节奏也有望前置。

▍风险因素:

国内政策力度超预期变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主要经济体衰退风险;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加剧。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为更好地对冲外部扰动和出口下降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政策端应积极前置发力,我们认为年内可以增发2万亿左右的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提振消费(如发放消费券、消费贷、育儿补贴、保障休假权益等)、拉动投资(新基建、设备更新等)、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

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对中国额外征收34%的关税。我们测算,美国对华加征的高额关税,对我国2025年GDP增速的拖累在0.9-1.7个百分点左右。为更好地对冲外部扰动和出口下降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政策端应积极前置发力,我们认为年内可以增发2万亿左右的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拉动内需,将政策重心落在提振消费上,此外还应拉动投资以及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的节奏也有望前置。

对等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根据我们的测算,美国对华额外加征34%关税、共计加征54%关税将拖累我国今年出口约8-9个百分点,进而对经济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我们测算其对我国2025年GDP增速的拖累将在0.9-1.7个百分点左右。

▍政策应对思路:

财政政策:加码并前置发力。我们综合了学术研究结果以及当前的经济现实,估算现阶段我国的财政乘数应该在0.7-1.5之间。基于我们对于关税将拖累GDP增速0.9-1.7个百分点左右的判断,以财政乘数反推,年内需增加2万亿左右的财政支出规模来应对关税的负面影响。同时我们认为,在当前的低通胀以及消费偏弱的环境下,财政政策可以更多用于拉动内需,尤其是提振消费。具体来看,我们认为年内可以增发2万亿左右的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提振消费(如发放消费券、消费贷、育儿补贴、保障休假权益等),此外还应拉动投资(新基建、设备更新等)、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

货币政策:延续宽松取向,适时降准降息。近年来我国通胀持续低位运行,在我国对美同样加征关税的情况下,物价仍面临低位运行压力,结合历史上财政增发国债时期货币政策多呈现宽松,从通胀以及对冲政府债供给压力等多因素来看,货币政策需延续宽松取向,适时降准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时降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此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一季度例会,还可以通过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更为精准地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

▍他山之石:从消费入手提振经济。

从美日两国的历史经验来看,首先从消费端入手,逐步通过消费的复苏带动经济的反弹,是一个较为合理且长远的政策思路。美国政府在08年金融危机后,通过财政刺激和量化宽松缓解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随着消费的回升和投资者信心的修复,美国经济最终从金融危机中脱困。而日本则在金融低迷期中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日本政府在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的最开始,浪费了时间和政策空间用于救房地产企业而错失了对消费的政策支持,后来虽通过长期低利率空间释放流动性,但是仍未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回暖。

▍结论:

我们测算,美国对华额外加征34%关税、共计加征54%关税对2025年我国出口增速的拖累在8-9个百分点,对GDP增速的拖累在0.9-1.7个百分点。为更好地对冲外部扰动和出口下降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政策端应积极前置发力,我们认为年内可以增发2万亿左右的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提振消费(如发放消费券、消费贷、育儿补贴、保障休假权益等)、拉动投资(新基建、设备更新等)、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货币端,降准降息的节奏也有望前置。

▍风险因素:

国内政策力度超预期变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主要经济体衰退风险;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加剧。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