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略大参考
撰文/二毛
尽管三里屯早已从过去“中国最先锋文化的代表”迭代为纯纯的购物中心,但作为购物中心的三里屯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它仍在继续向前滚动。
如今,它要解决的首要难题是:如何把有钱人从SKP的手中夺过来。
01
洗牌
近几日,关于三里屯的话题中心,围绕着“other stories撤店,Toteme开业”展开,这既像是一场交接,也像是一种宣告。
撤店的 Other stories是HM旗下的中高端女装品牌,产品价格大多在千元上下,折扣季时,价格会更低。2022年初,该品牌在三里屯太古里开出北京地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店铺,3年后,美妆品牌Tom Ford替下Other stories,成为这个位置下一任的主人。
图源:小红书@大沐沐
如果仅从商品价格维度看,Tom Ford的客单价未必会超过 Other stories,但两个品牌代表的品牌调性却截然不同: Other stories的目标客群是追求设计但预算有限的都市女性,而Tom Ford则是高端奢侈美妆领域的代表品牌之一。
至于撤店原因,HM给出的解释非常官方:为了满足顾客的多元化需求而进行的经营策略调整。
或许更真实的原因在于营业状况不理想。根据HM集团发布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期内,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销售额同比下降5%,营业利润为12亿瑞典克朗(约合8.71亿人民币),显著低于市场预期的19亿瑞典克朗(约合13.79亿人民币)。
在三里屯, Other stories的店铺对面,是同公司更高端的品牌COS,两个品牌在设计跟质感上存在明显差距,让不少消费者吐槽:逛完COS再逛 Other stories,就没有购买欲望了。
另一方面,高端奢侈与预算有限,也正在成为三里屯裁定品牌上位还是降位(or撤柜)的标准之一。
至于更便宜的快时尚品牌HM,早在两年前就撤离了三里屯,原位置现在的主人是中高端运动品牌Lululemon。
新开业的Toteme,替换掉了性价比珠宝品牌APM,对于一双袜子就卖900元的Toteme,其品牌定位一目了然。而动辄上千美元一条裙子的时装品牌Zimmermann,取代了美国休闲服饰品牌Abercrombie Fitch(简称AF),成为临街铺面的新主人。
图源:Toteme官微
截至目前,太古里南区西侧的临街铺面,品牌已经更新了一大半。曾经的Miss Sixty、UGG、Sandro等轻奢品牌显然已经成为不了三里屯的门面,由Kenzo、Moschino、Zimmermann等潮奢品牌组成的队伍,成为了太古里新的门脸担当。——在时尚界的划分中,潮奢是高于轻奢的存在。
而南区更多的变化还有:原喜茶的店铺位置,如今换成了客单价在2000元~5000元之间的服装品牌ami,原安踏白标的快闪店换成了挪威高端户外品牌HH,二线美妆品牌M.A.C撤档,新主人变成了三宅一生主线品牌,UGG转移至地下一层开店,vans、Converse等平价潮牌撤出三里屯……
不难看出,三里屯在给自己升咖,“级别不够”的品牌要么撤退,要么迁移至不太显眼的位置。
北区的品牌调整也基本完成,这片区域原是轻奢品牌夹杂着重奢,如今轻奢已被腾挪至南区,北区则几乎集齐了所有的一线重奢品牌,LV、Dior、Tiffany、Hermes等品牌已整装待发、预计今年夏天会开始陆续待客。
图源:小红书@大米啊大米
自此,历时2年,号称“史诗级折腾”的三里屯太古里调改已基本成型,大致可以概括为:北区重奢,南区则由原本的潮牌为主升级为潮奢,集结了优衣库、耐克和迪桑特等品牌的西区,则可以简单理解为大众消费区。(此前西区原是雅秀大厦,为传统的服装市场,2017年底太古地产以租赁的形式接手雅秀,将此打造为太古里西区,定位为大众亲民消费区域,并于2021年底正式营业)
3年前,太古里西区营业没多久,太古地产曾一度发愁无法将流量引导至西区。或许现在不用愁了,因为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西区已经是他们唯一能消费起的区域了。
“原来基本上三个月就会换上几家,但这次变化也太大了。”时隔一年,曾常驻三里屯的摄影师阿离再次探访三里屯时,发出了这般感叹。
2021年至2023年间,他几乎每天都待命在三里屯,为需要的品牌进行拍摄,对于三里屯较其他商圈更高频率的品牌更新,已经习以为常。直到去年合作结束,阿离暂别三里屯,如今再次探访,好多品牌他已经不认识了。
“现在的三里屯跟过去没法比,不仅客流量跟以前比不了,来逛的消费者的穿着打扮也不行,以前来逛街的美女一个个‘盘靓条顺’的跟过来选美比赛似的,现在再想看到,得去旁边的SKP了。”一名带有北京口音的物业人员看着中心广场三三两两的人群,无不怀念地告诉略大参考。
或许,这就是三里屯要进行调改的原因。
02
没得选
在2023年进行品牌调整之前,三里屯经历了一段艰难岁月。
2020年,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收入下跌18%,如果拿疫情作开脱,多少会显得有些强词夺理。因为仅跟“自己人”比的话,2020年太古地产的其他商业项目如广州太古汇、成都远洋太古里和上海兴业太古汇销售收入上涨36%、6%以及15%。
更糟糕的是,这只是开始。
到了2022年,三里屯太古里零售销售额同比下降26%。这一跌幅远超广州太古汇和成都远洋太古里,后两者分别下滑11%与15%,其中,三里屯太古里的94%的出租率亦低于广州太古汇的99%。
图源:太古地产2022年年报
若跟同行比,就更相形见绌。2020年,北京SKP以178亿元的销售额超过世界最负盛名的奢侈百货公司哈罗德百货,成为全球“店王”,2023年,北京SKP的销售额达到265亿元,创历史新高。
不管是其他城市的太古里项目,还是北京SKP,这些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点:侧重于高奢品牌。
广州太古汇有70%的一线大牌,成都远洋太古里也有部分高奢品牌定调,SKP自不必说,它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端商场,奢华品牌超过了230个。而三里屯太古里主打的标签是潮。
这个标签曾经给三里屯带来过红利。因为在北京这样气质略显“庄重”的城市,潮流商圈在当时还是比较稀缺的。
诗人大仙曾在博客中如此描述:三里屯十年,中国人从吃糠咽菜,一把进步到黄油奶酪。
作为北京第一座开放式街区商场,三里屯在太古地产的商业运作下,紧扣“首店”经济:中国第一家苹果零售店落户三里屯。开业当天,数千人排队入场,而排队的人群中有朴树、崔健和苏有朋;中国首家阿迪达斯全球旗舰店、星巴克国内首家旗舰店等等品牌也纷纷落户三里屯。
随后几年,三里屯又先后引入北京稀缺的潮牌,Givenchy、Phillip Lim、HM等独家旗舰店相继入驻,而JUICE(陈冠希品牌)、STAYREAL(五月天阿信品牌)等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潮流品牌,更是将三里屯太古里的潮流影响力推向了新的高度。
三里屯形成的潮流文化不仅没有“异质入侵”,还丰富了北京的城市气质,同时创造了年超200亿元的经济价值。
但这个故事讲到后来,逐渐变调。疫情之后,消费分级日渐明显。以SKP为代表的高奢商场和以合生汇为代表的大众商场纷纷迎来增长,游走于中间地带的商场,生存变得艰难。
是向上跳跃还是向下兼容,对三里屯来说,甚至都不是一个选择题:无论是所处的商圈、太古地产公司的商业定位、眼前赚钱的迫切需求,亦或是长期提升客群质量的诉求,都让三里屯只能往上走。
于是在2023年,三里屯便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品牌升级。
最明显的标志是,韩国高端眼镜品牌Gentle Monster取代优衣库,成为三里屯入口处最显眼的门店,LV、Dior、爱马仕等高奢品牌也陆续入驻北区,除此之外,三里屯“首店收割机”的称号被继续放大,加拿大鹅中国首家basecamp线下精品店、MaisonYaoMing、Jordan Word of Flight全球旗舰店陆续在这里开业。
图源:太古地产2024年年报
一些经营良好但调性不符合长期战略的小众品牌陆续从三里屯消失,比如川久保玲创立的时尚买手店DSMB、陈冠希CLOT旗下的买手店JUICE、余文乐的MADNESS等时尚品牌。同时,一些已在线上积累起流量的时尚品牌出现在三里屯,如丹麦品牌GANNI,ISABEL MARANT、以及已经很有声势的淘品牌CHICJOC等。
为平衡年轻客群的需求,户外运动品牌始祖鸟,萨洛蒙、Lululemon等品牌也成为三里屯的营销重点。
如今再看,这步棋的成绩不算太差:
2024年,三里屯太古里的租金收入总额上升12%,创下历史新高,尽管零售销售额下跌0.2%,但过去一年,太古地产的内地零售物业也仅有上海前滩太古里的零售额为正增长,成都太古里的零售销售额降幅达到14%,上海兴业太古汇、广州太古汇的销售额变动为减少13.9%、10.7%。北京颐堤港下跌3.8%,起码,三里屯不再吊车尾。
颓势虽挽,但关于增长,三里屯要走的路也极为艰难。
03
消解
太古里有重奢基因,但三里屯没有。
三里屯的奇迹,起始于90年代一家名为“白房子”的酒吧:曾在凯宾斯基工作的年轻人李亨利留学回国直奔三里屯,豪言“我想改变中国人朝九晚五的生活秩序。”此后,这里酒吧渐多,音乐与文学也随之兴盛,三里屯成为文娱圈的精神圣地:
高晓松在白房子里打扑克牌打到全国冠军,黑豹乐队的秦齐秦勇、作家王朔曾在这里开过酒吧;姜文姜武曾结伴而来,不拒绝任何来客的举杯;罗大佑在这里唱过歌;臧天朔连续一个月包下卖花人所有的花,送给心爱的姑娘……
渐渐地,三里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三里屯village、盈科中心、三里屯SOHO、世茂工三、首开幸福广场、永利国际中心等商业综合体纷至沓来。这些场所又反过来为三里屯酒吧带去流量。
“它并不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但它在卑微的工作方面做得很出色,那就是制造欲望和满足欲望,不论游荡到这里的人从哪来,他们都像海上的水手刚刚上岸,在这里享用酒、肉和性。”《三里屯碎片》一文中,在这里生活已久的写作人困困留下这样的评价。
只不过,烈火烹油的繁荣里,文艺渐渐远去,资本裹挟着物欲,诱导着三里屯的年轻人开始用消费品来归类自己,表达情绪。
多年后,承载着一代记忆的脏街与酒吧街相继被拆除,太古里渐渐成为三里屯唯一的中心, “三里屯已死”的论调甚嚣尘上。
与之相伴的,是三里屯的标签渐渐模糊。尽管它号称“首店收割机”,但北京并不缺少购物中心——三里屯从一开始也不是因为繁荣的物质消费而著称。叠加消费欲衰退与电商分流等因素影响,属于三里屯的流量逐渐衰退。
去年年底,团结湖地铁站H口开通,原本游客从地铁站出来要走1公里才能到达三里屯,如今只需要300米。对于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的三里屯,这本该是极大的利好。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新开设的地铁口,并没有为三里屯送来更多的流量。
“人明显少了很多很多很多。”前不久刚刚去过三里屯的梦云跟略大参考表示,她已经很久不来三里屯了,此次前来是因为突然翻到一张曾经在这附近办过的美容卡,顺便过来逛一下,人流量的急剧减少是她感觉最明显的变化。
在小红书,搜索有关三里屯最近的笔记,很容易就翻到了2024年,可见相关笔记数量之少。而在这些时间较近的笔记中,“三里屯没意思”和“三里屯人好少”的相关内容也比比皆是。
公开数据显示,曾经三里屯太古里客流量曾稳定在日均10万人左右。但近两年,这个数据下降到6万左右。
资深零售专家王国平在接受《时代财经》的采访时认为:太古里由潮牌转向重奢的原因是是因为过去的消费客群在成长,以及重奢在过去几年爆发,当下已到达品牌迭代的临界点。
但梦云不太同意这样的观点,“我觉得更多是因为标签吧,跟成长关系不大。”
事实上,梦云就属于现在的三里屯想要拉拢的消费群体。
梦云的家庭年收入超过200万。尽管当下中产已经成为被时代冲击最狠的群体,但她与丈夫都没有被波及,并且自信在未来被裁员的概率不大。同时,手中现有的财富也保证了他们往后的生活基本无虞。
她也曾是三里屯的资深爱好者,“以前差不多每一两周就会来这里玩,听演唱会啊,去酒吧玩。”对她而言,三里屯是个约会、喝酒、逛街的好去处。不过,她在这里购物并不多,SKP和国贸一带才是她的主场。
“以前潮牌衣服可能会在三里屯买,但现在网购的选择会更多,首店什么的,噱头而已,有什么潮牌是网上买不到的呢?但如果是买奢侈品,华贸那边都是老会员了,轻车熟路的。”在她看来,即使是同样的店铺,逛可以,买的话还是习惯从自己的“老销售”那里拿货。
三里屯曾经提供的情绪价值,如今也有了新的替代者。梦云说,现在她会去鸟巢听演唱会,去东城胡同、朝阳公园西门等新生的酒吧跟朋友聚会。三里屯存在的意义对她来说已经被稀释了。
高奢生意也在迎来变化。
以SKP为例,据业内人士透露,2024年,北京SKP销售额或下跌17%至220亿元左右,较2023年的265亿元下滑约45亿元。
除此之外,2024年中国内地高端消费市场规模同比下滑2%至1.63万亿元,其中个人奢侈品市场销售额预计下降18%-20%。
图源:《202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
这让三里屯的当下笼上一层迷雾。在品牌升级的过程中,它既要承受失去原有客群的风险,也要面临与SKP竞争本就在萎缩的重奢市场,难打程度直接triple了。
几年前,高晓松故地重游三里屯,“面目全非”,陌生感令他怅然若失,直到看见一个卖花的老太太,他激动了:“这个老太太20年前就在这儿卖花了,现在竟然还在卖!”
“三里屯的变化太大了,但我还是喜欢你们那波年轻人”,故人重逢,老太太感慨的说道:“你们那代人没心没肺,特爽,谁买花都是全买,然后给身边的人每人发一朵。”而老太太也靠着他们那群人的慷慨给孩子买了房子、娶了媳妇。
“现在,一朵花且不买呢,还得俩人商量半天。”
曾经的三里屯吸引年轻人,是因为它的烟火气,而年轻人的聚集,也给三里屯带去了“潮文化”,这是一个互相哺育的循环,但如今,三里屯高高在上的潮奢与囊中羞涩的年轻人无法再互相成全,甚至渐行渐远。
临别时,高晓松留下了老太太的微信,他说自己想拍个有关三里屯的电影,以此来纪念自己混账的青春,老太太作为旁观者,有机会的话他想邀请她出演。
不知道在他的电影里,如今的三里屯会是一个什么角色。
登录 | 注册
H&M旗下&Other Stories将关闭北京门店
潮流商业的终点是哪里?
蕉内撤出北京三里屯,线上速度难以复制到线下
三里屯的时髦也不再容易
喜茶·茶坊黑金首店在北京三里屯开业
16年,三里屯太古里的商业“大洗牌”
“改造风”流行?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开44个商业项目
回到顶部
来源/略大参考
撰文/二毛
尽管三里屯早已从过去“中国最先锋文化的代表”迭代为纯纯的购物中心,但作为购物中心的三里屯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它仍在继续向前滚动。
如今,它要解决的首要难题是:如何把有钱人从SKP的手中夺过来。
01
洗牌
近几日,关于三里屯的话题中心,围绕着“other stories撤店,Toteme开业”展开,这既像是一场交接,也像是一种宣告。
撤店的 Other stories是HM旗下的中高端女装品牌,产品价格大多在千元上下,折扣季时,价格会更低。2022年初,该品牌在三里屯太古里开出北京地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店铺,3年后,美妆品牌Tom Ford替下Other stories,成为这个位置下一任的主人。
图源:小红书@大沐沐
如果仅从商品价格维度看,Tom Ford的客单价未必会超过 Other stories,但两个品牌代表的品牌调性却截然不同: Other stories的目标客群是追求设计但预算有限的都市女性,而Tom Ford则是高端奢侈美妆领域的代表品牌之一。
至于撤店原因,HM给出的解释非常官方:为了满足顾客的多元化需求而进行的经营策略调整。
或许更真实的原因在于营业状况不理想。根据HM集团发布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期内,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销售额同比下降5%,营业利润为12亿瑞典克朗(约合8.71亿人民币),显著低于市场预期的19亿瑞典克朗(约合13.79亿人民币)。
在三里屯, Other stories的店铺对面,是同公司更高端的品牌COS,两个品牌在设计跟质感上存在明显差距,让不少消费者吐槽:逛完COS再逛 Other stories,就没有购买欲望了。
另一方面,高端奢侈与预算有限,也正在成为三里屯裁定品牌上位还是降位(or撤柜)的标准之一。
至于更便宜的快时尚品牌HM,早在两年前就撤离了三里屯,原位置现在的主人是中高端运动品牌Lululemon。
新开业的Toteme,替换掉了性价比珠宝品牌APM,对于一双袜子就卖900元的Toteme,其品牌定位一目了然。而动辄上千美元一条裙子的时装品牌Zimmermann,取代了美国休闲服饰品牌Abercrombie Fitch(简称AF),成为临街铺面的新主人。
图源:Toteme官微
截至目前,太古里南区西侧的临街铺面,品牌已经更新了一大半。曾经的Miss Sixty、UGG、Sandro等轻奢品牌显然已经成为不了三里屯的门面,由Kenzo、Moschino、Zimmermann等潮奢品牌组成的队伍,成为了太古里新的门脸担当。——在时尚界的划分中,潮奢是高于轻奢的存在。
而南区更多的变化还有:原喜茶的店铺位置,如今换成了客单价在2000元~5000元之间的服装品牌ami,原安踏白标的快闪店换成了挪威高端户外品牌HH,二线美妆品牌M.A.C撤档,新主人变成了三宅一生主线品牌,UGG转移至地下一层开店,vans、Converse等平价潮牌撤出三里屯……
不难看出,三里屯在给自己升咖,“级别不够”的品牌要么撤退,要么迁移至不太显眼的位置。
北区的品牌调整也基本完成,这片区域原是轻奢品牌夹杂着重奢,如今轻奢已被腾挪至南区,北区则几乎集齐了所有的一线重奢品牌,LV、Dior、Tiffany、Hermes等品牌已整装待发、预计今年夏天会开始陆续待客。
图源:小红书@大米啊大米
自此,历时2年,号称“史诗级折腾”的三里屯太古里调改已基本成型,大致可以概括为:北区重奢,南区则由原本的潮牌为主升级为潮奢,集结了优衣库、耐克和迪桑特等品牌的西区,则可以简单理解为大众消费区。(此前西区原是雅秀大厦,为传统的服装市场,2017年底太古地产以租赁的形式接手雅秀,将此打造为太古里西区,定位为大众亲民消费区域,并于2021年底正式营业)
3年前,太古里西区营业没多久,太古地产曾一度发愁无法将流量引导至西区。或许现在不用愁了,因为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西区已经是他们唯一能消费起的区域了。
“原来基本上三个月就会换上几家,但这次变化也太大了。”时隔一年,曾常驻三里屯的摄影师阿离再次探访三里屯时,发出了这般感叹。
2021年至2023年间,他几乎每天都待命在三里屯,为需要的品牌进行拍摄,对于三里屯较其他商圈更高频率的品牌更新,已经习以为常。直到去年合作结束,阿离暂别三里屯,如今再次探访,好多品牌他已经不认识了。
“现在的三里屯跟过去没法比,不仅客流量跟以前比不了,来逛的消费者的穿着打扮也不行,以前来逛街的美女一个个‘盘靓条顺’的跟过来选美比赛似的,现在再想看到,得去旁边的SKP了。”一名带有北京口音的物业人员看着中心广场三三两两的人群,无不怀念地告诉略大参考。
或许,这就是三里屯要进行调改的原因。
02
没得选
在2023年进行品牌调整之前,三里屯经历了一段艰难岁月。
2020年,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收入下跌18%,如果拿疫情作开脱,多少会显得有些强词夺理。因为仅跟“自己人”比的话,2020年太古地产的其他商业项目如广州太古汇、成都远洋太古里和上海兴业太古汇销售收入上涨36%、6%以及15%。
更糟糕的是,这只是开始。
到了2022年,三里屯太古里零售销售额同比下降26%。这一跌幅远超广州太古汇和成都远洋太古里,后两者分别下滑11%与15%,其中,三里屯太古里的94%的出租率亦低于广州太古汇的99%。
图源:太古地产2022年年报
若跟同行比,就更相形见绌。2020年,北京SKP以178亿元的销售额超过世界最负盛名的奢侈百货公司哈罗德百货,成为全球“店王”,2023年,北京SKP的销售额达到265亿元,创历史新高。
不管是其他城市的太古里项目,还是北京SKP,这些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点:侧重于高奢品牌。
广州太古汇有70%的一线大牌,成都远洋太古里也有部分高奢品牌定调,SKP自不必说,它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端商场,奢华品牌超过了230个。而三里屯太古里主打的标签是潮。
这个标签曾经给三里屯带来过红利。因为在北京这样气质略显“庄重”的城市,潮流商圈在当时还是比较稀缺的。
诗人大仙曾在博客中如此描述:三里屯十年,中国人从吃糠咽菜,一把进步到黄油奶酪。
作为北京第一座开放式街区商场,三里屯在太古地产的商业运作下,紧扣“首店”经济:中国第一家苹果零售店落户三里屯。开业当天,数千人排队入场,而排队的人群中有朴树、崔健和苏有朋;中国首家阿迪达斯全球旗舰店、星巴克国内首家旗舰店等等品牌也纷纷落户三里屯。
随后几年,三里屯又先后引入北京稀缺的潮牌,Givenchy、Phillip Lim、HM等独家旗舰店相继入驻,而JUICE(陈冠希品牌)、STAYREAL(五月天阿信品牌)等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潮流品牌,更是将三里屯太古里的潮流影响力推向了新的高度。
三里屯形成的潮流文化不仅没有“异质入侵”,还丰富了北京的城市气质,同时创造了年超200亿元的经济价值。
但这个故事讲到后来,逐渐变调。疫情之后,消费分级日渐明显。以SKP为代表的高奢商场和以合生汇为代表的大众商场纷纷迎来增长,游走于中间地带的商场,生存变得艰难。
是向上跳跃还是向下兼容,对三里屯来说,甚至都不是一个选择题:无论是所处的商圈、太古地产公司的商业定位、眼前赚钱的迫切需求,亦或是长期提升客群质量的诉求,都让三里屯只能往上走。
于是在2023年,三里屯便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品牌升级。
最明显的标志是,韩国高端眼镜品牌Gentle Monster取代优衣库,成为三里屯入口处最显眼的门店,LV、Dior、爱马仕等高奢品牌也陆续入驻北区,除此之外,三里屯“首店收割机”的称号被继续放大,加拿大鹅中国首家basecamp线下精品店、MaisonYaoMing、Jordan Word of Flight全球旗舰店陆续在这里开业。
图源:太古地产2024年年报
一些经营良好但调性不符合长期战略的小众品牌陆续从三里屯消失,比如川久保玲创立的时尚买手店DSMB、陈冠希CLOT旗下的买手店JUICE、余文乐的MADNESS等时尚品牌。同时,一些已在线上积累起流量的时尚品牌出现在三里屯,如丹麦品牌GANNI,ISABEL MARANT、以及已经很有声势的淘品牌CHICJOC等。
为平衡年轻客群的需求,户外运动品牌始祖鸟,萨洛蒙、Lululemon等品牌也成为三里屯的营销重点。
如今再看,这步棋的成绩不算太差:
2024年,三里屯太古里的租金收入总额上升12%,创下历史新高,尽管零售销售额下跌0.2%,但过去一年,太古地产的内地零售物业也仅有上海前滩太古里的零售额为正增长,成都太古里的零售销售额降幅达到14%,上海兴业太古汇、广州太古汇的销售额变动为减少13.9%、10.7%。北京颐堤港下跌3.8%,起码,三里屯不再吊车尾。
颓势虽挽,但关于增长,三里屯要走的路也极为艰难。
03
消解
太古里有重奢基因,但三里屯没有。
三里屯的奇迹,起始于90年代一家名为“白房子”的酒吧:曾在凯宾斯基工作的年轻人李亨利留学回国直奔三里屯,豪言“我想改变中国人朝九晚五的生活秩序。”此后,这里酒吧渐多,音乐与文学也随之兴盛,三里屯成为文娱圈的精神圣地:
高晓松在白房子里打扑克牌打到全国冠军,黑豹乐队的秦齐秦勇、作家王朔曾在这里开过酒吧;姜文姜武曾结伴而来,不拒绝任何来客的举杯;罗大佑在这里唱过歌;臧天朔连续一个月包下卖花人所有的花,送给心爱的姑娘……
渐渐地,三里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三里屯village、盈科中心、三里屯SOHO、世茂工三、首开幸福广场、永利国际中心等商业综合体纷至沓来。这些场所又反过来为三里屯酒吧带去流量。
“它并不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但它在卑微的工作方面做得很出色,那就是制造欲望和满足欲望,不论游荡到这里的人从哪来,他们都像海上的水手刚刚上岸,在这里享用酒、肉和性。”《三里屯碎片》一文中,在这里生活已久的写作人困困留下这样的评价。
只不过,烈火烹油的繁荣里,文艺渐渐远去,资本裹挟着物欲,诱导着三里屯的年轻人开始用消费品来归类自己,表达情绪。
多年后,承载着一代记忆的脏街与酒吧街相继被拆除,太古里渐渐成为三里屯唯一的中心, “三里屯已死”的论调甚嚣尘上。
与之相伴的,是三里屯的标签渐渐模糊。尽管它号称“首店收割机”,但北京并不缺少购物中心——三里屯从一开始也不是因为繁荣的物质消费而著称。叠加消费欲衰退与电商分流等因素影响,属于三里屯的流量逐渐衰退。
去年年底,团结湖地铁站H口开通,原本游客从地铁站出来要走1公里才能到达三里屯,如今只需要300米。对于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的三里屯,这本该是极大的利好。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新开设的地铁口,并没有为三里屯送来更多的流量。
“人明显少了很多很多很多。”前不久刚刚去过三里屯的梦云跟略大参考表示,她已经很久不来三里屯了,此次前来是因为突然翻到一张曾经在这附近办过的美容卡,顺便过来逛一下,人流量的急剧减少是她感觉最明显的变化。
在小红书,搜索有关三里屯最近的笔记,很容易就翻到了2024年,可见相关笔记数量之少。而在这些时间较近的笔记中,“三里屯没意思”和“三里屯人好少”的相关内容也比比皆是。
公开数据显示,曾经三里屯太古里客流量曾稳定在日均10万人左右。但近两年,这个数据下降到6万左右。
资深零售专家王国平在接受《时代财经》的采访时认为:太古里由潮牌转向重奢的原因是是因为过去的消费客群在成长,以及重奢在过去几年爆发,当下已到达品牌迭代的临界点。
但梦云不太同意这样的观点,“我觉得更多是因为标签吧,跟成长关系不大。”
事实上,梦云就属于现在的三里屯想要拉拢的消费群体。
梦云的家庭年收入超过200万。尽管当下中产已经成为被时代冲击最狠的群体,但她与丈夫都没有被波及,并且自信在未来被裁员的概率不大。同时,手中现有的财富也保证了他们往后的生活基本无虞。
她也曾是三里屯的资深爱好者,“以前差不多每一两周就会来这里玩,听演唱会啊,去酒吧玩。”对她而言,三里屯是个约会、喝酒、逛街的好去处。不过,她在这里购物并不多,SKP和国贸一带才是她的主场。
“以前潮牌衣服可能会在三里屯买,但现在网购的选择会更多,首店什么的,噱头而已,有什么潮牌是网上买不到的呢?但如果是买奢侈品,华贸那边都是老会员了,轻车熟路的。”在她看来,即使是同样的店铺,逛可以,买的话还是习惯从自己的“老销售”那里拿货。
三里屯曾经提供的情绪价值,如今也有了新的替代者。梦云说,现在她会去鸟巢听演唱会,去东城胡同、朝阳公园西门等新生的酒吧跟朋友聚会。三里屯存在的意义对她来说已经被稀释了。
高奢生意也在迎来变化。
以SKP为例,据业内人士透露,2024年,北京SKP销售额或下跌17%至220亿元左右,较2023年的265亿元下滑约45亿元。
除此之外,2024年中国内地高端消费市场规模同比下滑2%至1.63万亿元,其中个人奢侈品市场销售额预计下降18%-20%。
图源:《202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
这让三里屯的当下笼上一层迷雾。在品牌升级的过程中,它既要承受失去原有客群的风险,也要面临与SKP竞争本就在萎缩的重奢市场,难打程度直接triple了。
几年前,高晓松故地重游三里屯,“面目全非”,陌生感令他怅然若失,直到看见一个卖花的老太太,他激动了:“这个老太太20年前就在这儿卖花了,现在竟然还在卖!”
“三里屯的变化太大了,但我还是喜欢你们那波年轻人”,故人重逢,老太太感慨的说道:“你们那代人没心没肺,特爽,谁买花都是全买,然后给身边的人每人发一朵。”而老太太也靠着他们那群人的慷慨给孩子买了房子、娶了媳妇。
“现在,一朵花且不买呢,还得俩人商量半天。”
曾经的三里屯吸引年轻人,是因为它的烟火气,而年轻人的聚集,也给三里屯带去了“潮文化”,这是一个互相哺育的循环,但如今,三里屯高高在上的潮奢与囊中羞涩的年轻人无法再互相成全,甚至渐行渐远。
临别时,高晓松留下了老太太的微信,他说自己想拍个有关三里屯的电影,以此来纪念自己混账的青春,老太太作为旁观者,有机会的话他想邀请她出演。
不知道在他的电影里,如今的三里屯会是一个什么角色。
登录 | 注册
H&M旗下&Other Stories将关闭北京门店
潮流商业的终点是哪里?
蕉内撤出北京三里屯,线上速度难以复制到线下
三里屯的时髦也不再容易
喜茶·茶坊黑金首店在北京三里屯开业
16年,三里屯太古里的商业“大洗牌”
“改造风”流行?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开44个商业项目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