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面世 助力氢能产业发展

东方财富网

1天前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首次明确了氢能的战略定位,以及建立氢能供应体系、开展应用推广等目标。

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消息,我国科研人员利用稀土元素钪对光催化分解水的催化材料进行改造,成功制备出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金红石相二氧化钛,在模拟太阳光下,其产氢效率比已报道的二氧化钛高出15倍,创造了该材料体系的新纪录。如果将该材料制作成100平方米的光催化板,一天光照时间产生的氢气,可以驱动一辆氢能汽车行驶68公里。相关研究成果于4月8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在二氧化钛里混入5%的稀土元素——钪,制备出了由两种晶面组成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钛。“这两个晶面就像精心设计的‘电荷高速公路’:一个晶面专门收集电子,另一个则负责接收空穴。”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说,与已报道的二氧化钛材料相比,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的光生电荷分离效率提升了200余倍。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绿色转型进入新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氢能作为一种绿色低碳、转换灵活的能源品种,是世界主要经济体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和消费国,将氢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能源重点培育。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首次明确了氢能的战略定位,以及建立氢能供应体系、开展应用推广等目标。2025年1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了氢能能源主体地位,主管部门先后出台多条具体措施支持氢能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化提挡加速。

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路径:2025年至2030年,积极推进电解槽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加快部署交通和工业领域的清洁氢示范应用,积极推进电力系统的燃氢发电技术研发;2030年至2035年,推进储运技术进一步降本增效,推动清洁氢在交通、工业和电力领域的商业化应用;2035年至2050年,深入推进相关技术研发应用,逐步形成多元化、规模化的用氢格局。

在近期举办的2025国际氢能大会暨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上,一系列绿色、高效、前沿的氢能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解决方案让人目不暇接。全球首款“可换氢”重卡实现5分钟快速换氢,单次运营里程达500公里,补能效率媲美传统燃油车;一体化智能加氢机器人,可长时间不间断自主加氢,真正取代人工降低成本;氢动力无人机,具备超长续航、耐受低温等优点;海水制氢装备,可节省宝贵的淡水资源,为氢能产业发展开辟新途径。

A股市场上,哪些氢能源概念股最受机构青睐?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共有19只概念股获得5家及以上机构“积极型”评级(含“买入”“增持”“强烈推荐”等)。卫星化学宝丰能源宇通客车潍柴动力贝斯特上汽集团6只概念股获得20家以上机构评级。

卫星化学获37家机构评级,数量排在第一位。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轻烃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企业,首家建立了自主可控的轻烃全球供应链。202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60.72亿元,同比增长26.77%;公司预计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为14.5亿元至16.5亿元,同比增长41.79%至61.35%。

从增长潜力来看,根据5家以上机构一致预测,2025年、2026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超20%的氢能源概念股有5只,分别是隆基绿能金发科技金宏气体中材科技贝斯特。截至4月10日收盘,这5只概念股收盘价与2024年以来高点相比,回撤幅度均超19%。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首次明确了氢能的战略定位,以及建立氢能供应体系、开展应用推广等目标。

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消息,我国科研人员利用稀土元素钪对光催化分解水的催化材料进行改造,成功制备出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金红石相二氧化钛,在模拟太阳光下,其产氢效率比已报道的二氧化钛高出15倍,创造了该材料体系的新纪录。如果将该材料制作成100平方米的光催化板,一天光照时间产生的氢气,可以驱动一辆氢能汽车行驶68公里。相关研究成果于4月8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在二氧化钛里混入5%的稀土元素——钪,制备出了由两种晶面组成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钛。“这两个晶面就像精心设计的‘电荷高速公路’:一个晶面专门收集电子,另一个则负责接收空穴。”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说,与已报道的二氧化钛材料相比,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的光生电荷分离效率提升了200余倍。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绿色转型进入新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氢能作为一种绿色低碳、转换灵活的能源品种,是世界主要经济体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和消费国,将氢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能源重点培育。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首次明确了氢能的战略定位,以及建立氢能供应体系、开展应用推广等目标。2025年1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了氢能能源主体地位,主管部门先后出台多条具体措施支持氢能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化提挡加速。

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路径:2025年至2030年,积极推进电解槽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加快部署交通和工业领域的清洁氢示范应用,积极推进电力系统的燃氢发电技术研发;2030年至2035年,推进储运技术进一步降本增效,推动清洁氢在交通、工业和电力领域的商业化应用;2035年至2050年,深入推进相关技术研发应用,逐步形成多元化、规模化的用氢格局。

在近期举办的2025国际氢能大会暨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上,一系列绿色、高效、前沿的氢能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解决方案让人目不暇接。全球首款“可换氢”重卡实现5分钟快速换氢,单次运营里程达500公里,补能效率媲美传统燃油车;一体化智能加氢机器人,可长时间不间断自主加氢,真正取代人工降低成本;氢动力无人机,具备超长续航、耐受低温等优点;海水制氢装备,可节省宝贵的淡水资源,为氢能产业发展开辟新途径。

A股市场上,哪些氢能源概念股最受机构青睐?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共有19只概念股获得5家及以上机构“积极型”评级(含“买入”“增持”“强烈推荐”等)。卫星化学宝丰能源宇通客车潍柴动力贝斯特上汽集团6只概念股获得20家以上机构评级。

卫星化学获37家机构评级,数量排在第一位。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轻烃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企业,首家建立了自主可控的轻烃全球供应链。202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60.72亿元,同比增长26.77%;公司预计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为14.5亿元至16.5亿元,同比增长41.79%至61.35%。

从增长潜力来看,根据5家以上机构一致预测,2025年、2026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超20%的氢能源概念股有5只,分别是隆基绿能金发科技金宏气体中材科技贝斯特。截至4月10日收盘,这5只概念股收盘价与2024年以来高点相比,回撤幅度均超19%。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