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10日电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上海市等9个城市以及“北京市基于新型储能的V2G车网互动协同调控试点项目”等30个项目列入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范围。多个企业也表示,将进一步布局车网互动技术和应用场景。业内人士指出,车网互动技术可以提升电网运行效率,通过规模化试点加速探索车网互动落地模式,有望助力新能源汽车补能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车网互动推广应用必要性凸显
车网互动是指新能源汽车通过充换电设施与供电网络相连,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V2G)等形式。
记者了解到,通过构建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车网互动可以有效发挥车载动力电池作为可控负荷或移动储能的灵活调节能力。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车网互动这一技术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充放电能力,可以为电网提供灵活调节支撑,实现电力系统的削峰填谷,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可有效缓解电网集中充电压力,促进新能源电力的高效消纳。
“以上海为例,上海已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160万辆,叠加智能有序充电技术的推广及需求响应市场的成熟运转,使其具备承担试点的基础优势。”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营服中心智慧能源中心副主任俞倩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已经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充换电资源参与需求响应市场的路径,去年迎峰度夏期间,充换电最大响应负荷超17万千瓦,展现了车网互动的实际价值。
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表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基于此保有量测算,2030年新能源汽车年充电量约为2500亿千瓦时,占当年社会总发电量的2.2%。然而,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无序充电将给电力系统供需平衡带来巨大压力,车网互动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必要性突显。
“通过规模化推广应用,车网互动可以为电力系统调控提供新的调度资源,避免电网的过度投资。根据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预测,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1亿辆,理论上可形成约10亿千瓦的电网调节能力,整体规模十分可观。同时,通过车网互动可让新能源汽车用户获得一定的电网能源互动收益,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吴松泉说。
企业积极布局应用试点
在相关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不少企业正积极对车网互动项目进行布局与技术探索。
3月28日,南方电网公司组织开展国内首次车网互动跨省联动,活动范围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的63个城市,超10万辆次电动汽车参与。
“本次活动促进消纳新能源电量50万度,相当于5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车主获得收益超40万元。南方电网经营区自去年5月开展车网互动以来,已累计促进消纳新能源电量800万度。”南方电网公司市场总监李敏虹介绍。
“此次试点过程中,特来电共牵头或参与超过8个试点项目,依托其在充电网建设、车网互动技术及运营经验方面的积累,特来电目前正在V2G充放电设施、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站、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方面的建设与运营上加大布局。”特来电副总裁龚成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正与北京电力公司合作开展“北京市基于新型储能的V2G车网互动协同调控试点项目”的研究,已在北京通州的宋庄地区投运一套蔚来第三代双向换电站,探索双向换电站在台区配电网动态支撑与电压治理中的应用效果。
“我们此次入选的试点项目是基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城市车网互动综合试点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项目运营。该项目将通过车网互动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公共区域、公交场站、园区、居民社区、换电站等7类充换电资源参与电网双向充放电,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多的灵活性支撑。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在技术、标准、市场机制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案例。”俞倩雯说。
南方电网公司表示,将以入选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央企平台作用,持续完善市场机制,推进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大规模应用有待多方齐发力
部分业内人士指出,车网互动的进一步落地还存在部分瓶颈,电池寿命不足、商业模式不明确、标准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技术的应用,需要多方携手共同突破。
龚成明指出,车网互动可将电动汽车从“电网负担”转变为“灵活调节资源”,但其规模化发展仍需突破核心技术、标准体系和商业模式瓶颈。“一方面,在表后资源计量认证、负荷侧调节资源高效接入电网等技术和管理上仍需进行突破,寻求经济可靠的互动方案;另一方面,先导激励政策、可持续化的市场政策、标准体系,以及由车企、保险等行业深入参与的车网互动生态,仍需不断进行建设与完善,从而推动车网互动真正走向规模化、可持续发展。”
“针对现有问题,需要车企、电池厂商和研究机构等多方联合起来,实现电池安全等核心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同时,需要构建可持续的发展生态,推动电网企业完善双向电力交易机制,逐步减少对补贴的依赖。”仝宗旗说,“随着《通知》发布的应用试点持续推进,车网互动技术从地方自主探索转向全国性试点系统推进,规模化的应用试点可以加速现有问题的探索和突破,车网互动也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未来有望显著提升电力系统韧性,并为全球交通能源融合提供‘中国方案’。”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4月10日电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上海市等9个城市以及“北京市基于新型储能的V2G车网互动协同调控试点项目”等30个项目列入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范围。多个企业也表示,将进一步布局车网互动技术和应用场景。业内人士指出,车网互动技术可以提升电网运行效率,通过规模化试点加速探索车网互动落地模式,有望助力新能源汽车补能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车网互动推广应用必要性凸显
车网互动是指新能源汽车通过充换电设施与供电网络相连,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V2G)等形式。
记者了解到,通过构建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车网互动可以有效发挥车载动力电池作为可控负荷或移动储能的灵活调节能力。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车网互动这一技术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充放电能力,可以为电网提供灵活调节支撑,实现电力系统的削峰填谷,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可有效缓解电网集中充电压力,促进新能源电力的高效消纳。
“以上海为例,上海已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160万辆,叠加智能有序充电技术的推广及需求响应市场的成熟运转,使其具备承担试点的基础优势。”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营服中心智慧能源中心副主任俞倩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已经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充换电资源参与需求响应市场的路径,去年迎峰度夏期间,充换电最大响应负荷超17万千瓦,展现了车网互动的实际价值。
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表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基于此保有量测算,2030年新能源汽车年充电量约为2500亿千瓦时,占当年社会总发电量的2.2%。然而,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无序充电将给电力系统供需平衡带来巨大压力,车网互动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必要性突显。
“通过规模化推广应用,车网互动可以为电力系统调控提供新的调度资源,避免电网的过度投资。根据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预测,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1亿辆,理论上可形成约10亿千瓦的电网调节能力,整体规模十分可观。同时,通过车网互动可让新能源汽车用户获得一定的电网能源互动收益,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吴松泉说。
企业积极布局应用试点
在相关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不少企业正积极对车网互动项目进行布局与技术探索。
3月28日,南方电网公司组织开展国内首次车网互动跨省联动,活动范围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的63个城市,超10万辆次电动汽车参与。
“本次活动促进消纳新能源电量50万度,相当于5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车主获得收益超40万元。南方电网经营区自去年5月开展车网互动以来,已累计促进消纳新能源电量800万度。”南方电网公司市场总监李敏虹介绍。
“此次试点过程中,特来电共牵头或参与超过8个试点项目,依托其在充电网建设、车网互动技术及运营经验方面的积累,特来电目前正在V2G充放电设施、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站、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方面的建设与运营上加大布局。”特来电副总裁龚成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正与北京电力公司合作开展“北京市基于新型储能的V2G车网互动协同调控试点项目”的研究,已在北京通州的宋庄地区投运一套蔚来第三代双向换电站,探索双向换电站在台区配电网动态支撑与电压治理中的应用效果。
“我们此次入选的试点项目是基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城市车网互动综合试点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项目运营。该项目将通过车网互动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公共区域、公交场站、园区、居民社区、换电站等7类充换电资源参与电网双向充放电,为电力系统提供更多的灵活性支撑。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在技术、标准、市场机制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案例。”俞倩雯说。
南方电网公司表示,将以入选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央企平台作用,持续完善市场机制,推进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大规模应用有待多方齐发力
部分业内人士指出,车网互动的进一步落地还存在部分瓶颈,电池寿命不足、商业模式不明确、标准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技术的应用,需要多方携手共同突破。
龚成明指出,车网互动可将电动汽车从“电网负担”转变为“灵活调节资源”,但其规模化发展仍需突破核心技术、标准体系和商业模式瓶颈。“一方面,在表后资源计量认证、负荷侧调节资源高效接入电网等技术和管理上仍需进行突破,寻求经济可靠的互动方案;另一方面,先导激励政策、可持续化的市场政策、标准体系,以及由车企、保险等行业深入参与的车网互动生态,仍需不断进行建设与完善,从而推动车网互动真正走向规模化、可持续发展。”
“针对现有问题,需要车企、电池厂商和研究机构等多方联合起来,实现电池安全等核心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同时,需要构建可持续的发展生态,推动电网企业完善双向电力交易机制,逐步减少对补贴的依赖。”仝宗旗说,“随着《通知》发布的应用试点持续推进,车网互动技术从地方自主探索转向全国性试点系统推进,规模化的应用试点可以加速现有问题的探索和突破,车网互动也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未来有望显著提升电力系统韧性,并为全球交通能源融合提供‘中国方案’。”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