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信托 两项突破

东方财富网

1周前

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表示:“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制度不仅会重塑资管行业格局,还将激活存量资产价值,仅北京市或可盘活闲置不动产资产超万亿元。

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迎来新进展。

记者采访获悉,近日,国投泰康信托和外贸信托分别在北京市通州区和昌平区的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了首次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分别实现了住宅类不动产信托和仓储类不动产信托“零的突破”。

据悉,过去受限于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的缺失,不动产信托业务往往需通过设立特殊目的载体(SPV)等复杂架构实现,既增加了操作成本,也难以充分发挥信托财产独立性优势。去年底,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员会出台《关于做好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以下简称《通知》),为“不动产装入信托”提供了制度保障。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动产信托登记机制将显著推动信托在养老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发挥独特功能与作用,激活万亿级不动产市场新价值。

不动产“装入信托”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双首单”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落地情况。据悉,4月2日,国投泰康信托和外贸信托分别在北京市通州区和昌平区的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了首次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

具体而言,4月2日,“外贸信托-吉量10号”正式成立,成为了全国首单仓储类不动产服务信托。同一天,国投泰康信托也在北京市通州区完成全国首单住宅类不动产信托财产转移登记。

外贸信托称,“外贸信托-吉量10号”的创新之处在于两方面,一是权属界定更清晰规范,第三方可通过登记信息一目了然地知晓财产状态;二是满足委托人更多元需求,根据委托人意愿,“吉量10号”项目将50%的收益定向用于公益捐赠,剩余部分专项用于老人赡养与子女教育,这一实践让单一房产同时承载养老保障、代际传承与社会公益的多重使命,彰显了信托制度在满足个性化、复合化需求方面的独特价值。

国投泰康信托则表示,委托人田女士一直希望将自有住宅纳入信托财产以便为特殊需求子女进行保障,此次完成住宅类不动产信托财产转移登记,真正利用信托制度进行了风险隔离,从而满足田女士的特定需求。

据悉,不动产信托主要是指委托人依法将其不动产转移给信托机构,由信托机构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的信托业务。2024年12月,北京金融监管局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率先打通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路径。

“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的缺失,一直以来都是不动产信托面临的行业痛点之一。”北京金融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衍生表示,不动产信托业务长期面临不动产仅能登记在信托公司名下,不能与信托公司自有财产相区分的问题,难以真正实现信托风险隔离的功能,影响信托行业充分发挥服务民生作用。《通知》的出台,实现了可将不动产登记为信托财产的效果,解决了潜在的权属纠纷,保护了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业务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

激活存量资产价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突破,还将激活万亿级的不动产市场。

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表示:“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制度不仅会重塑资管行业格局,还将激活存量资产价值,仅北京市或可盘活闲置不动产资产超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居民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比重达59.1%,不动产作为家庭核心资产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以前,很多居民的不动产资产是缺乏流动性的,此次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迎来新进展,意味着未来不动产信托的发展有望走上快车道,居民手中的不动产资产或进一步盘活。”沪上一位信托业人士坦言。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表示:“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制度不仅会重塑资管行业格局,还将激活存量资产价值,仅北京市或可盘活闲置不动产资产超万亿元。

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迎来新进展。

记者采访获悉,近日,国投泰康信托和外贸信托分别在北京市通州区和昌平区的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了首次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分别实现了住宅类不动产信托和仓储类不动产信托“零的突破”。

据悉,过去受限于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的缺失,不动产信托业务往往需通过设立特殊目的载体(SPV)等复杂架构实现,既增加了操作成本,也难以充分发挥信托财产独立性优势。去年底,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员会出台《关于做好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以下简称《通知》),为“不动产装入信托”提供了制度保障。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动产信托登记机制将显著推动信托在养老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发挥独特功能与作用,激活万亿级不动产市场新价值。

不动产“装入信托”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双首单”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落地情况。据悉,4月2日,国投泰康信托和外贸信托分别在北京市通州区和昌平区的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了首次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

具体而言,4月2日,“外贸信托-吉量10号”正式成立,成为了全国首单仓储类不动产服务信托。同一天,国投泰康信托也在北京市通州区完成全国首单住宅类不动产信托财产转移登记。

外贸信托称,“外贸信托-吉量10号”的创新之处在于两方面,一是权属界定更清晰规范,第三方可通过登记信息一目了然地知晓财产状态;二是满足委托人更多元需求,根据委托人意愿,“吉量10号”项目将50%的收益定向用于公益捐赠,剩余部分专项用于老人赡养与子女教育,这一实践让单一房产同时承载养老保障、代际传承与社会公益的多重使命,彰显了信托制度在满足个性化、复合化需求方面的独特价值。

国投泰康信托则表示,委托人田女士一直希望将自有住宅纳入信托财产以便为特殊需求子女进行保障,此次完成住宅类不动产信托财产转移登记,真正利用信托制度进行了风险隔离,从而满足田女士的特定需求。

据悉,不动产信托主要是指委托人依法将其不动产转移给信托机构,由信托机构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的信托业务。2024年12月,北京金融监管局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率先打通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路径。

“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的缺失,一直以来都是不动产信托面临的行业痛点之一。”北京金融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衍生表示,不动产信托业务长期面临不动产仅能登记在信托公司名下,不能与信托公司自有财产相区分的问题,难以真正实现信托风险隔离的功能,影响信托行业充分发挥服务民生作用。《通知》的出台,实现了可将不动产登记为信托财产的效果,解决了潜在的权属纠纷,保护了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业务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

激活存量资产价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突破,还将激活万亿级的不动产市场。

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表示:“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制度不仅会重塑资管行业格局,还将激活存量资产价值,仅北京市或可盘活闲置不动产资产超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居民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比重达59.1%,不动产作为家庭核心资产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以前,很多居民的不动产资产是缺乏流动性的,此次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迎来新进展,意味着未来不动产信托的发展有望走上快车道,居民手中的不动产资产或进一步盘活。”沪上一位信托业人士坦言。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