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历史!南向资金爆买356亿 持仓比例超12.5%

东方财富网

3天前

2024年,南向资金净流入8078.7亿港元,刷新历史纪录;2025年,南向资金流入势头只增不减,截至4月9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5394.5亿港元,为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

4月9日,港股通(南向资金)净买入355.86亿港元,为史上首次单日净买入超过300亿港元,创单日净买入金额最高纪录。恒生科技指数早间一度跌超5%,但随着港股通的持续买入,指数日内由跌转涨,收涨2.64%。

互联互通机制下,内地投资者成为港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自2014年开通以来,港股通已累计净买入4.27万亿港元,当前市值为3.99万亿港元,占港股通成分股市值的比例达12.53%。

业内人士指出,港股市场中,内外资“攻守易位”的趋势逐渐清晰。一方面是南向资金加速流入。2024年,南向资金净流入8078.7亿港元,刷新历史纪录;2025年,南向资金流入势头只增不减,截至4月9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5394.5亿港元,为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另一方面,外资在港股市场的参与度持续低位徘徊,仅在今年春节后有所回升。

从配置风格来看,港股通遵循“科技+红利”的“哑铃型”配置,不仅大幅流入腾讯、阿里巴巴中芯国际中国移动等为代表的AI企业,且仍在持续流入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为代表的高股息个股。

数据显示,当前港股通持股市值超过百亿港元的股票共计55只,其中33只为银行、煤炭、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或传统行业个股,持股市值合计1.28万亿港元。其中,建设银行持股市值最高,为1714亿港元。另外22只为通信、电子、新能源车等新兴行业个股,持股市值合计1.58万亿港元。其中,腾讯控股持股市值最高,为4661亿港元。

机构认为,南向资金正重塑港股定价权格局,定价权逐渐转移至南向资金,或有助于港股资产价格重估。中金公司表示,港股作为离岸市场,估值是国内外投资者共识的体现。外国投资者基于“国家溢价”通常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长期压制港股估值。回顾历次南向资金成交占比抬升,均对应AH溢价阶段性回落,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的活跃程度影响港股资产价格重估。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2024年,南向资金净流入8078.7亿港元,刷新历史纪录;2025年,南向资金流入势头只增不减,截至4月9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5394.5亿港元,为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

4月9日,港股通(南向资金)净买入355.86亿港元,为史上首次单日净买入超过300亿港元,创单日净买入金额最高纪录。恒生科技指数早间一度跌超5%,但随着港股通的持续买入,指数日内由跌转涨,收涨2.64%。

互联互通机制下,内地投资者成为港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自2014年开通以来,港股通已累计净买入4.27万亿港元,当前市值为3.99万亿港元,占港股通成分股市值的比例达12.53%。

业内人士指出,港股市场中,内外资“攻守易位”的趋势逐渐清晰。一方面是南向资金加速流入。2024年,南向资金净流入8078.7亿港元,刷新历史纪录;2025年,南向资金流入势头只增不减,截至4月9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5394.5亿港元,为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另一方面,外资在港股市场的参与度持续低位徘徊,仅在今年春节后有所回升。

从配置风格来看,港股通遵循“科技+红利”的“哑铃型”配置,不仅大幅流入腾讯、阿里巴巴中芯国际中国移动等为代表的AI企业,且仍在持续流入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为代表的高股息个股。

数据显示,当前港股通持股市值超过百亿港元的股票共计55只,其中33只为银行、煤炭、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或传统行业个股,持股市值合计1.28万亿港元。其中,建设银行持股市值最高,为1714亿港元。另外22只为通信、电子、新能源车等新兴行业个股,持股市值合计1.58万亿港元。其中,腾讯控股持股市值最高,为4661亿港元。

机构认为,南向资金正重塑港股定价权格局,定价权逐渐转移至南向资金,或有助于港股资产价格重估。中金公司表示,港股作为离岸市场,估值是国内外投资者共识的体现。外国投资者基于“国家溢价”通常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长期压制港股估值。回顾历次南向资金成交占比抬升,均对应AH溢价阶段性回落,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的活跃程度影响港股资产价格重估。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