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曹凘源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4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结合四川省实际,围绕“支撑更加有力、绩效更加凸显、运行更加稳健”目标,完善财政科学管理制度机制,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财政高质量发展服务四川现代化建设。
《方案》从9个方面明确了35项重点任务,并提出了4项配套措施,通过“1+N”的方式,确保一批标志性改革事项在2025年落地实施,到2027年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到2029年各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在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方面,《方案》着力优化共享收入范围、根据国家授权逐步完善地方税费制度和管理机制;建立共同财政事权及支出责任台账,规范支出责任划分、建立分类分档负担机制;优化转移支付架构体系,制定专项预算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动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
在推进国有“三资”管理改革方面,《方案》提出,健全资产资源统计报告制度以及准确反映自然资源价值的价格评估体系,分类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国有资产资源,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动态调整上缴比例, 分类给予国有企业资本金补充支持。
在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方面,《方案》要求明确支出安排序列,强化基础支撑保障,分类分层编制预算,完善预算审核机制,健全财力统筹模式,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在推进财政支持发展方式改革方面,《方案》明确,重构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强化基金跟投、过程管控,实施绩效评价,畅通退出通道;进一步提高“1+3”财政金融互动政策系统性、协调性和精准度,因地制宜推动政策落地;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立新型政银担协作联动机制;持续推动现有产业项目提能增效、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健全“事权清晰、权责对等、分级筹资、协同推进”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项目资本金、打好融资“组合拳”,全力支持基础建设。
在推进国库资金管理改革方面,《方案》提出,加强集中支付末端管理,探索拓展“一卡通”发放范围,完善转移支付穿透式监管机制,实施财政代管资金规范化管理,深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改革。
在推进财政绩效监督管理改革方面,《方案》明确,推动绩效监督地方立法,压实各级各部门“管资金、管项目、管政策,都必须管绩效和监督”主体责任,深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健全预算管理全过程监督机制,制定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认定办法,优化绩效监督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办法。
在推进地方债务管理改革方面,《方案》提出,构建“发展改革、财政双牵头,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2+N”管理新模式,强化部门间和级次间协同配合,推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资金统筹平衡;统筹安排资金用于偿债,实现各市县区域内专项债券项目融资收益的整体平衡;推动各级财政建立偿债备付金制度,加强管理,切实防范偿付风险。
在推进国有金融和文化资本监管体制改革方面,《方案》提出,实施分级授权管理, 研究制定省属金融企业国有股权董事考核评价、薪酬管理等配套制度,加强省属文化企业常态化监管;修订省属金融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健全考核结果与负责人薪酬和工资总额联动机制。
在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面,《方案》明确,完善政府采购一体化平台功能,通过大数据实现采购过程监管全覆盖。同时,建立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体系、信用评价体系、行政裁决机制。
《方案》还提出强化数字赋能、推进法治建设、营造改革氛围、细化任务落实四项配套措施,确保改革稳步推行、落实落地。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新闻记者 曹凘源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4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结合四川省实际,围绕“支撑更加有力、绩效更加凸显、运行更加稳健”目标,完善财政科学管理制度机制,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财政高质量发展服务四川现代化建设。
《方案》从9个方面明确了35项重点任务,并提出了4项配套措施,通过“1+N”的方式,确保一批标志性改革事项在2025年落地实施,到2027年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到2029年各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在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方面,《方案》着力优化共享收入范围、根据国家授权逐步完善地方税费制度和管理机制;建立共同财政事权及支出责任台账,规范支出责任划分、建立分类分档负担机制;优化转移支付架构体系,制定专项预算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动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
在推进国有“三资”管理改革方面,《方案》提出,健全资产资源统计报告制度以及准确反映自然资源价值的价格评估体系,分类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国有资产资源,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动态调整上缴比例, 分类给予国有企业资本金补充支持。
在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方面,《方案》要求明确支出安排序列,强化基础支撑保障,分类分层编制预算,完善预算审核机制,健全财力统筹模式,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在推进财政支持发展方式改革方面,《方案》明确,重构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强化基金跟投、过程管控,实施绩效评价,畅通退出通道;进一步提高“1+3”财政金融互动政策系统性、协调性和精准度,因地制宜推动政策落地;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立新型政银担协作联动机制;持续推动现有产业项目提能增效、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健全“事权清晰、权责对等、分级筹资、协同推进”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项目资本金、打好融资“组合拳”,全力支持基础建设。
在推进国库资金管理改革方面,《方案》提出,加强集中支付末端管理,探索拓展“一卡通”发放范围,完善转移支付穿透式监管机制,实施财政代管资金规范化管理,深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改革。
在推进财政绩效监督管理改革方面,《方案》明确,推动绩效监督地方立法,压实各级各部门“管资金、管项目、管政策,都必须管绩效和监督”主体责任,深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健全预算管理全过程监督机制,制定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认定办法,优化绩效监督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办法。
在推进地方债务管理改革方面,《方案》提出,构建“发展改革、财政双牵头,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2+N”管理新模式,强化部门间和级次间协同配合,推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资金统筹平衡;统筹安排资金用于偿债,实现各市县区域内专项债券项目融资收益的整体平衡;推动各级财政建立偿债备付金制度,加强管理,切实防范偿付风险。
在推进国有金融和文化资本监管体制改革方面,《方案》提出,实施分级授权管理, 研究制定省属金融企业国有股权董事考核评价、薪酬管理等配套制度,加强省属文化企业常态化监管;修订省属金融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健全考核结果与负责人薪酬和工资总额联动机制。
在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面,《方案》明确,完善政府采购一体化平台功能,通过大数据实现采购过程监管全覆盖。同时,建立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体系、信用评价体系、行政裁决机制。
《方案》还提出强化数字赋能、推进法治建设、营造改革氛围、细化任务落实四项配套措施,确保改革稳步推行、落实落地。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