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资金加速进场,全面扫货ETF。
4月9日,多只港股主题ETF放量成交,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成交额均超过150亿元。与此同时,华夏科创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等成交额也超过50亿元。
从资金层面看,据Choice测算,4月8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超过1100亿元,创下历史纪录。同时,多只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集中成立,募集规模超过130亿元。
大资金全面扫货
4月9日,多只港股主题ETF显著放量。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成交额均超过150亿元。
从资金流向看,据Choice测算,4月7日到4月8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为1855.46亿元。从资金流向看,不同风格的ETF均获得大量资金流入。
一是大盘蓝筹风格的宽基ETF强势吸金。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净申购额为340.12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净申购额为231.7亿元,华夏沪深300ETF净申购额为211.33亿元,嘉实沪深300ETF净申购额为151.62亿元。仅上述四只“巨无霸”沪深300ETF净申购额就高达934.77亿元。此外,华夏上证50ETF净申购额也近90亿元。
二是中小盘ETF获大量资金涌入。南方中证500ETF净申购额为151.3亿元,南方中证1000ETF净申购额为134.04亿元,华夏中证1000ETF净申购额为80.71亿元。广发中证1000ETF、富国中证1000ETF净申购额都超过20亿元。
三是港股主题ETF份额持续增长。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额为38.71亿元,华夏恒生科技ETF净申购额为27亿元,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30ETF、易方达恒生科技ETF等净申购额均在10亿元以上。
此外,部分科技风格显著的ETF同样吸金。其中,易方达科创板50ETF净申购额为37.64亿元,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净申购额为5.72亿元,华夏科创半导体ETF、国泰军工ETF净申购额均近5亿元。
“多只ETF净申购额劲增,显然是大资金入场。近日,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长线资金宣布增持ETF,为市场注入了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华南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新发基金带来增量
除了存量ETF持续吸金以外,新发ETF也密集上市。根据已发布的上市交易公告书,本周共有15只ETF已上市或是即将上市,另有6只ETF已成立,后续将发布上市交易公告书。根据规定,ETF应在上市前完成建仓。这些ETF的上市,将为市场注入新的资金。
除此以外,新发指数基金也密集成立。4月8日,华夏、易方达、招商、鹏华、博时、南方等6家基金公司旗下的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集中成立,募集规模合计132.42亿元。其中,华夏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募集规模48.92亿元,易方达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募集规模43.62亿元,增量资金即将入市。
当前权益类基金依然是发行主力军。Choice数据显示,当前共有60只权益类基金正在发行,27只权益类基金发布基金份额发售公告,即将启动发行。
从权益类基金的布局节奏看,呈现密集布局、快速获批、火速发行的特点。以首批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为例,3月18日,12家基金公司集中上报了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4月7日,上述12只ETF已集中获批。截至4月9日,华安、大成、南方、华泰柏瑞等基金公司旗下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敲定发行日期,将集中从4月14日开始发行。
机构看好中国资产
站在当前时点,多家头部机构也密集发声,坚定看好中国资产的投资价值。
展望后市,华安基金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向好,根植于经济基本面的稳健增长与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升,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效显著,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整体跃升。当前A股核心资产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不足12倍,较美股标普500折价超30%,叠加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增强,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布局窗口。
在华安基金看来,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地缘格局演变中,中国凭借完整的工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持续开放的姿态,成为吸引全球资本的核心枢纽。出口结构优化、数字经济与绿色产业爆发式增长,为中国企业开辟新的增长极。当政策定力、产业升级与全球资本形成共振,中国资本市场必将以更开放的胸怀、更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为全球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回报。
景顺长城基金认为,短期来看,海外扰动因素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冲击市场风险偏好。叠加2025开年以来科技领域和地缘局势都发生了变化,全球资金面临再布局。近期调整后,市场整体估值再度具备吸引力,短期风险偏好可能相对不足,但市场中期表现仍然值得期待。
在富国基金看来,随着海外扰动因素边际影响持续递减,叠加一季度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财报披露,对确定性的追逐或是市场行情演绎的核心,后续将重点关注业绩线索,聚焦确定性较高或业绩预期改善的领域。中长期来看,AI革命方兴未艾,科技成长仍是主线,积极关注AI国产算力、软硬件、机器人等方向。
融通基金表示,坚定看好A股市场的两大价值——投资价值和功能价值。中央汇金、中国诚通集团、中国国新等大举增持,且央行表态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优质的国央企和民企掀起“回购潮”、险资松绑释放长期活水,这些均具有示范效应,释放了市场参与者对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信心,积极引导其他长期资金进入股市,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有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巨量资金进场!全面扫货)
(责任编辑:73)
巨量资金加速进场,全面扫货ETF。
4月9日,多只港股主题ETF放量成交,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成交额均超过150亿元。与此同时,华夏科创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等成交额也超过50亿元。
从资金层面看,据Choice测算,4月8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超过1100亿元,创下历史纪录。同时,多只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集中成立,募集规模超过130亿元。
大资金全面扫货
4月9日,多只港股主题ETF显著放量。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成交额均超过150亿元。
从资金流向看,据Choice测算,4月7日到4月8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为1855.46亿元。从资金流向看,不同风格的ETF均获得大量资金流入。
一是大盘蓝筹风格的宽基ETF强势吸金。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净申购额为340.12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净申购额为231.7亿元,华夏沪深300ETF净申购额为211.33亿元,嘉实沪深300ETF净申购额为151.62亿元。仅上述四只“巨无霸”沪深300ETF净申购额就高达934.77亿元。此外,华夏上证50ETF净申购额也近90亿元。
二是中小盘ETF获大量资金涌入。南方中证500ETF净申购额为151.3亿元,南方中证1000ETF净申购额为134.04亿元,华夏中证1000ETF净申购额为80.71亿元。广发中证1000ETF、富国中证1000ETF净申购额都超过20亿元。
三是港股主题ETF份额持续增长。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额为38.71亿元,华夏恒生科技ETF净申购额为27亿元,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30ETF、易方达恒生科技ETF等净申购额均在10亿元以上。
此外,部分科技风格显著的ETF同样吸金。其中,易方达科创板50ETF净申购额为37.64亿元,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净申购额为5.72亿元,华夏科创半导体ETF、国泰军工ETF净申购额均近5亿元。
“多只ETF净申购额劲增,显然是大资金入场。近日,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长线资金宣布增持ETF,为市场注入了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华南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新发基金带来增量
除了存量ETF持续吸金以外,新发ETF也密集上市。根据已发布的上市交易公告书,本周共有15只ETF已上市或是即将上市,另有6只ETF已成立,后续将发布上市交易公告书。根据规定,ETF应在上市前完成建仓。这些ETF的上市,将为市场注入新的资金。
除此以外,新发指数基金也密集成立。4月8日,华夏、易方达、招商、鹏华、博时、南方等6家基金公司旗下的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集中成立,募集规模合计132.42亿元。其中,华夏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募集规模48.92亿元,易方达科创综指ETF联接基金募集规模43.62亿元,增量资金即将入市。
当前权益类基金依然是发行主力军。Choice数据显示,当前共有60只权益类基金正在发行,27只权益类基金发布基金份额发售公告,即将启动发行。
从权益类基金的布局节奏看,呈现密集布局、快速获批、火速发行的特点。以首批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为例,3月18日,12家基金公司集中上报了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4月7日,上述12只ETF已集中获批。截至4月9日,华安、大成、南方、华泰柏瑞等基金公司旗下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敲定发行日期,将集中从4月14日开始发行。
机构看好中国资产
站在当前时点,多家头部机构也密集发声,坚定看好中国资产的投资价值。
展望后市,华安基金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向好,根植于经济基本面的稳健增长与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升,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效显著,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整体跃升。当前A股核心资产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不足12倍,较美股标普500折价超30%,叠加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增强,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布局窗口。
在华安基金看来,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地缘格局演变中,中国凭借完整的工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持续开放的姿态,成为吸引全球资本的核心枢纽。出口结构优化、数字经济与绿色产业爆发式增长,为中国企业开辟新的增长极。当政策定力、产业升级与全球资本形成共振,中国资本市场必将以更开放的胸怀、更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为全球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回报。
景顺长城基金认为,短期来看,海外扰动因素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冲击市场风险偏好。叠加2025开年以来科技领域和地缘局势都发生了变化,全球资金面临再布局。近期调整后,市场整体估值再度具备吸引力,短期风险偏好可能相对不足,但市场中期表现仍然值得期待。
在富国基金看来,随着海外扰动因素边际影响持续递减,叠加一季度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财报披露,对确定性的追逐或是市场行情演绎的核心,后续将重点关注业绩线索,聚焦确定性较高或业绩预期改善的领域。中长期来看,AI革命方兴未艾,科技成长仍是主线,积极关注AI国产算力、软硬件、机器人等方向。
融通基金表示,坚定看好A股市场的两大价值——投资价值和功能价值。中央汇金、中国诚通集团、中国国新等大举增持,且央行表态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优质的国央企和民企掀起“回购潮”、险资松绑释放长期活水,这些均具有示范效应,释放了市场参与者对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信心,积极引导其他长期资金进入股市,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有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巨量资金进场!全面扫货)
(责任编辑: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