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Mall星人
作者/郭歆晔 冯文涛
餐饮行业正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方面,大量中小餐厅乃至知名连锁品牌因市场竞争激烈而退市,据红餐网统计,去年全国有近300万家餐厅倒闭;另一方面,企查查数据显示,去年新增注册餐饮企业接近360万家,存量超过1684万家,餐饮创业热情不减,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购物中心的餐饮商铺供应量不断增加,餐饮品牌选址和消费者消费却更加谨慎,人均消费下滑,对口味性价比和高质量的要求则进一步提高,这对商场餐饮招商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据上海市商业联合会和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上海世界美食分布指数》,全球5大洲、43个国家的美食,在上海派生了出9793家世界风味餐厅(含轻餐快餐)。
中餐厅在上海更有数万家的规模,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相关的无数细分菜系都能在魔都找到。
商业综合体是这些美食门店的重要集聚地,目前上海各类商场超过500座,这些商场里的上万家各类餐厅,成为我们这次讨论的主角。
上海作为全国菜系和品牌最丰富且餐饮竞争最激烈的城市,本文将重点解析上海近百个菜系数万家餐厅中,目前正走红的菜系和最热门的品牌是哪些?哪些区哪些商圈哪些商场,是热门餐厅的聚集地?
无论业内考察还是拔草尝鲜都可以看看本文,找找参考答案。
【TIPS】Mall星人特从大众点评的数万家大餐饮中抽取出上海最受欢迎的36个正餐菜系(小吃快餐及烘焙饮品等品类将放在续篇中),按照大众点评分类标签,每个菜系取热榜前TOP6家餐厅,组成一份「36大菜系热力榜TOP6」名单,涉及216家当红餐厅,并尝试从中窥见当下商场内餐饮的热点趋势。
单看各菜系TOP6门店的平均热力值,位居上海第一梯队的热门菜系为:火锅、上海本帮菜、粤菜、鱼鲜、浙菜、云贵菜、西餐、日料、自助餐、潮汕菜、东南亚菜、淮扬菜。热力值相对最低的菜系则是西北菜、印度菜、烤鱼。
其中,小众云贵菜的日益走红,以及高性价比的自助餐和淮扬菜的复兴都堪称现象级。
各菜系热力指数TOP6门店的平均客单价,最高的分别为:法餐、浙菜、北京菜、西班牙菜、上海菜、自助餐、日料、意餐、西餐、新疆菜、火锅、粤菜,客单价最低的则为:烤鱼、赣菜、东北菜、台湾菜、西北菜、素食、茶餐厅。
热力值97的京菜凭借北京烤鸭高居客单价第三,热力值位列前三的粤菜平均客单价“屈居”第十二,都颇令人意外。TIPS:以上数据为各菜系TOP6的单店数据,就整个菜系平均客单价而言,粤菜还是高高在上的。
【TIPS】本文大众点评相关热力值与客单价数据均为今年3月下旬数据。
各菜系热力TOP6餐厅最多的12大商圈分别为: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徐家汇、南京东路、中山公园、五角场、衡复、苏河湾、陆家嘴、前滩、吴中路、静安寺。
△上海各商圈不同菜系热力TOP6餐厅上榜数量示意图
各菜系热力TOP6餐厅最多的12大商场分别为:长宁来福士、世博天地、CP静安、静安大悦城、真如环宇城MAX、静安大悦城、静安嘉里中心、美罗城、西岸梦中心、上海荟聚、苏河湾万象天地、张江长泰广场,可谓上海今春最好吃的商场。
此外,五角场合生汇、iapm、港汇恒隆广场、长宁龙之梦、新天地、正大广场、漕河泾印象城、第一百货、迪斯尼小镇等知名商场各有2家相关菜系热力餐厅。
餐饮业态在商业地产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谓多元而深远。
一方面,网红餐厅,尤其是那些自带光环的“排队神店”,无疑是商业项目的“目的性消费磁石”。
它们凭借独特的品牌魅力和口碑效应,能够跨越地域限制,吸引远道而来的客流,为商场注入强大的活力,有效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遍布商场各个角落的小吃快餐、轻食饮品等平价餐饮,则构成了支撑日常刚性消费场景的“毛细血管”。
它们以其便捷性、大众化和高频消费的特点,满足了消费者日常的餐饮需求,培养了用户的消费习惯,维系了商场的日常人气,是商场“细水长流”式收益的重要保障。
在目的性消费与日常刚性消费之间,“重餐饮店铺”所扮演的角色,则显得尤为微妙且关键。
相较于快餐小吃的"薄利多销"模式,重餐饮店铺凭借更高的客单价,能直接拉动购物中心销售额;而与零售业态相比,具备引流效应的头部重餐饮品牌又拥有更高的消费频次。
在招商策略上,应当注重多菜系的均衡布局(主打单一菜系的火锅街、韩料街、甜品街等垂类主题美食街除外),尽可能以全菜系生态引入各具特色的差异化品牌(例如上海荟聚网罗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主要菜系),有效规避同品类过度竞争。这种全菜系生态的打造,既能满足客群多元化需求,又能形成更强的聚客效应。
在小众菜系走红,热门餐饮品牌快速迭代的当下。如何在消费频次与客单价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最大化地发挥重餐饮店铺的价值,成为商场从提升人流量、营造舆论声量,到最终实现租金或利润分成等多渠道收益的关键所在,很大程度在于选准具有人气和口碑的热门品牌。
【TIPS】各菜系3月最热门的品牌请看各榜单,其中既有新近开业的新上海首店,如阿元来了、Day By Day、一楼一火锅;也有已走红多年的霸榜老店,如佬太公、大宝口福……粤菜、闽菜、台菜竞争激烈,热力品牌各不相同。
由于消费降级,粤菜上榜6强中,高性价比的大排档占了半壁江山导致高端的粤菜客单价下滑,其中咏发顺德海鲜大排档目前在上海开出包括长泰广场新店在内的6家门店。三清潭烧鹅沪上2家门店兴业太古汇和华润时代广场的热力值均居高不下。啫苑广州啫啫煲则在静安寺900食品城、徐家汇腾飞大厦、浦东九六广场、凯德虹口商业中心设有四家高人气门店。本季沪上热门的粤菜馆还包括:一楼一火锅、神更仔、香港龙凤楼、细记港九、点都德、宝粤楼、陆小苑、顺风顺水、头牌小厨、翠富楼……
值得一提的是,粤菜堪称上海规模最庞大的外来菜系,旗下诸多细分菜系——潮汕菜、顺德菜、广府菜、客家菜(东江菜)、粤西菜湛江菜、香港菜、澳门菜乃至上海老字号(如杏花楼和新雅)都在上海自成体系,所以上海大型购物中心都会引入多家不同特色的粤菜馆。
闽菜已成为黑珍珠和米其林的新贵,闽叔—长泰广场,临家闽南宴—正大广场,席作—新天地,遇外滩—BFC,荣先森—美罗城,闽和南—苏河湾万象天地、莆田—iapm均在魔都有较高人气。
台湾菜堪称近期上海热力值升速最高的菜系,阿元来了上海首店(香港米其林必比登推荐)、吴记鲜定味、家里没煮、阿不就、捡角、欢饮迎光临、鹅庄等热门台菜大多选址街铺,新开业的初焕台北酒菜市场上海首店和侎唛食厂台北料理则开在创智天地大学路和西岸梦中心2大街区。
·36种菜系216家餐厅高手如云
「36大菜系热力榜TOP6」名单呈现出诸多耐人寻味的现象,例如,看似“热门”的餐厅,其客单价水平却呈现出显著反差。
【TIPS】因「36大菜系热力榜TOP6」表格的完整版太长,我们按照菜系“来源”进行了切分,插入到文章中,可“逐块”查阅。
在“热力值”趋同的头部餐厅阵营中,“客单价”的差异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市场信号?不同菜系在客单价上的差异,又将如何影响商场的餐饮业态布局策略?
当法餐、日料、云贵菜等多元品类同台竞技,数据背后的“意外”与“反常识”,正暗藏商业地产的运营密码。
我们将基于这份榜单数据,逐一解读,力求为商业地产的餐饮运营决策,提供更具数据支撑的参考与启示。
也将穿透热力值与客单价的表象,展示重餐饮的定价与区位策略,力求在消费分级与体验经济的双重浪潮下,解析如何让一家餐厅同时成为商场的“印钞机”与“打卡地”。
·热力值榜单VS客单价中位数
浙菜的热力餐厅中,甬府、新荣记、醉东、佬太公、三佰杯等连锁品牌多次出现,南麓、锦府园、叶马、浙里同样值得关注。江浙菜中以海鲜著称的宁波菜、台州菜乃至温州菜和南通菜的品牌和门店都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上海的杭州菜南京菜的门店数量和人气则较往年有所下滑。
以往不受关注的徽菜,除了平价的小菜园外,近年来还涌现了皖荟、璞徽、徽苑、山里亲戚一批连锁徽菜进驻各大购物中心,高客单价的皖宴(黑珍珠)、易宴还进驻了苏河湾万象天地和创智天地。
高性价比的淮扬菜则是新品牌首店不断涌现,南里山房、永春园、时春食春、醉舍、食庐、九厨等表现出圈,其中泰州早茶的潜力值得关注。
【TIPS】数据来源:大众点评;数据采集时间:2024年3月中下旬;数据每天会有所浮动。热门指数不等于实际客流,也非销售额排名,且只反映了部分趋势。Mall星人中商数据统计;如有错漏,欢迎指正。下同。
01
热力值:头部品类的“流量密码”与长尾品类的“突围困境”
火锅、上海本帮菜和粤菜构成了上海餐饮市场的“热力值三巨头”。
火锅以98.07的平均热力值稳居榜首,卿庭成都鲜货火锅和三出山等品牌通过核心商圈的选址策略,成功将火锅的社交属性与高曝光度结合,成为消费者聚餐的首选。除了巴奴毛肚火锅创立于2001年之外,其余几位火锅热力榜选手几乎都是近几年崛起的新势力,伴随着山系锅(山缓缓、山莺莺),海鲜(王富贵)、糟粕醋(太琼)等细分赛道品类的火热,火锅这个传统大热门类别也经历了多元冲击,五里关重庆火涡、一绪寿喜烧,姚稷大铁锅、燃计沙茶皇等屡屡进入热力榜前列,流量不断洗牌。而像小绪牧场、牛太叔等平价小火锅新品牌在供应链和服务上的不断迭代,也让这个菜系品类卷出新高度。
本帮菜以97.59的热力值紧随火锅其后,人和馆、老兴鲜、兴兴、醉庐、毛头老爹、和平饭店龙凤厅本季的表现尤为亮眼。
作为本地菜系的代表,虽然部分游客并不适应上海菜带甜的口味,但本帮菜凭借深厚的文化认同感,依然吸引了大量本地消费者和新上海人。
而粤菜通过品类创新,如一楼一火锅饭店(97.77),将传统粤菜与火锅结合,既保留了经典口味,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种“传统+创新”的模式,与伦敦的Southall market,新加坡的牛车水市场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平价寿司热力6强餐厅,除了CP静安拿下第一的Maki House,其余5家均为回转寿司,百联世博源的金匠和晶耀前滩的小乔2家本土回转寿司品牌,勇胜日系四杰——金虹桥的合点寿司、长泰广场的滨寿司、美罗城的KURA寿司、环球港的元气寿司。TIPS:日本第一的回转寿司品牌——寿司郎继广州深圳成都天津重庆北京之后,于去年底在苏州中心开出华东首店,寿司郎是否会顺势进驻上海备受关注。
韩料6强新老选手各占一半,除了老牌的济州食堂—静安大悦城、Professor LEE—上海K11、青鹤谷外,新锐品牌咄咄逼人,Day By Day创意韩料继南翔印象城MEGA上海首店后,连续进驻芮欧百货和环球港,世纪汇围挡中。木浦CP静安、韩吞环球港、KCOOKING概念韩餐3家上海首店均人气出众,西岸梦中心NEED创意韩料上海首店虽尚在围挡中已备受期待。
东南亚菜系餐厅日渐增加,并形成以泰餐和新加坡菜为主,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菜为辅的格局。除了经营多年的新加坡芽笼芽笼、POETS泰狮、富贵椰、泰漾等都是近几年人气颇高的品牌。
除了泰国菜,近来也有天天PLUS、ministry of crab这样的非泰国地区的菜系崭露头角,从客单价的角度看,热门的东南亚菜,既有泰廊这样的必吃榜餐厅,也有小小集渔这样的大排档,乃至小众的菲律宾餐厅薄荷岛。
排行热度榜前六的餐厅颇受年轻人青睐:富贵椰—南京西路丰盛里、芽笼芽笼—迪士尼小镇、泰漾—静安嘉里中心、泰狮—西岸梦中心、源自成都的NickNick's Family 泰式家庭料理上海首店—静安大悦城、SASHA'S萨莎斯上海首店—创智天地大学路。
TIPS:值得关注的是,接替陆家嘴ifc4楼天泰旗下泰虹铺位的新品牌为泰亭上海首店。
然而,并非所有品类都能在热力值上占据优势。印度菜(95.68)和烤鱼(95.67)等在最高热力值上垫底,反映出这些菜系要么过于小众,欠缺广泛接受度,要么已是明日黄花。
从口味适应性、品牌认知度以及文化差异,都有提升的空间。不过由于日式咖喱的流行,其实印度菜在上海的热力值有着不小的潜力,随着进博会的持续引进,国际食品流通增加,将让更多上海食客品尝更多世界未知美食。
随着轮番进沪的四季民福、提督、宫宴、小吊梨汤、甬府旗下新京菜柿合缘,加上老牌的大董、羲和雅苑、晟永兴、青年公社,北京菜近年来不仅成为沪上热力值最高的北方菜,更成为头部商场标配的菜系。
山东鲁菜做为沪上客单价最高的北方菜,获得苏河湾万象天地、长宁来福士多知名商场垂青,鲁采和东莱2大品牌各在TOP6赢得2席。徐汇绿地缤纷城的老山东、正大广场的城南往事则拿下另外2席。
客单价:高端餐饮的“奢侈品化”与大众餐饮的“性价比之战”
在观察单个菜系餐厅的客单价时,我们采用了中位数而非平均数的计算方式,因为某些菜系榜单上前六名餐厅的客单价相差较大,中位数比平均数更能体现,菜系的真正消费水平。
众多菜系当中,法国菜以665元的客单价中位数稳居“金字塔尖”,壳里西(1050元)等高端品牌通过稀缺食材与精致场景,将餐饮消费升华为“身份象征”。
这种“奢侈品化”的餐厅,比如巴黎的Guy Savoy,人均消费超300欧元,却常年一位难求。
相比之下,火锅(148.5元)和烤肉(122.5元)则凭借亲民价格占据大众市场。
王富贵火锅(119元)等品牌通过高性价比策略,成功吸引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与东京的回转寿司一样,用吃不腻的口味和低价策略,迅速占领了大众市场。
不过,高客单价并不总是与高热力值相伴。法国菜虽然客单价高,但热力值仅为96.45,暴露出高端餐饮在流量上的瓶颈。
相比之下,本帮菜兼具高热力值(97.59)与高客单价(187元),成功实现了热度和效益双赢。
辣味菜系继大众的川菜湘菜之后,以酸辣煮菜的贵州菜和把四川人辣哭的江西菜也在上海越开越多。
云南滇菜在上海成名已久,半山腰—前滩太古里、浩海火烧云傣家菜—芮欧百货、晒—世博天地、泓0871甄选云南菜—北外滩、一座一忘—湖滨道、金雀云南思茅菜—万象城、云之缘—定西路、云吉纳—一百是目前热力值最高的云南菜。
以“山、果”为名的贵州黔菜近年热度反超云南菜,继山石榴走红全市之后,山野板扎—K11和苏河湾万象天地、Ameigo梅果—长宁来福士和大学路、胡麻—静安嘉里中心和西岸梦中心(上海第3店ifc围挡中)、贵Guui—五角场合生汇(上海第2店久光中心围挡中)、黔山婆—富民路、野果与山椒—创享塔是目前正热的贵州菜。
小众的江西赣菜,受景德镇热的影响,新品牌和新门店不断增多,长宁定西路的欧记大排档景德菜是其中代表品牌。
川菜品牌大洗牌,瓦屋—西岸梦中心、麻六记—蟠龙天地、蜀谭记—星荟中心、不二君—世博天地、竹屋时代—大上海时代广场、一川二水—CP静安、孔雀川菜—港汇恒隆广场、蝶SPACE新川菜—静安嘉里中心、对酒当歌—南丹东路店是目前沪上正当红的川菜餐厅。
湘菜品类细分新秀辈出,王胜利长沙家常菜—长宁来福士、芙蓉霄—西岸梦中心、费大厨辣椒炒肉—张江长泰广场、潇湘阁—吴江路湟普汇、炊烟小炒黄牛肉—世纪汇、十里湘荟—前滩太古里、六月半—静安嘉里中心、吃饭皇帝大巡湘记—长宁龙之梦、盖饭邦长沙菜馆—新天地时尚、古意—ONE Itc、湘辣辣—美罗城各有所长。
02
品类变革:从“传统创新”到“地域突围”
火锅的成功并非偶然。其强大的社交属性、标准化的运营模式大大降低了餐厅成本,是餐饮市场的“常青树”。
“产品+场景”的双重创新,是韩国众多餐饮连锁品牌的拿手好戏,往年上海的网红有不少都是来自韩国,从Professor Lee到炸鸡啤酒,韩国餐饮总是能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做到全新体验。
此外,地域菜系的突围同样值得关注。近几年大火的云贵菜,像山野板扎(97.9)等品牌,将地域特色与时尚化改造结合,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
小众菜系品类的突破则需要更多策略。印度菜Shantek象提(95.86)选择在淮海中路这样的商圈开店,显示出商圈选择对品牌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商圈赋能”的逻辑,可谓选对市口,成功一半,美罗城的B1,久光百货的B1,人民广场来福士B1,无一不是轻餐烘焙甜品品牌的试炼场,能在这几个点位利用好巨大的目标消费流量,就能迅速让品牌成长为久经沙场的老将。
虽然高客单价高口碑的西餐大多聚集在梧桐区的衡复、巨富长和外滩的街铺,前滩太古里、CP静安、真如环宇城MAX、上海ifc、港汇恒隆广场、新天地、思南公馆还是吸引到OTF、布朗石、豆库、Grand Amoo、花厨、Mercadito、Polux by Paul Pairet、La Tapas等高人气西餐的入驻。
·菜系和区域、商圈的基因组合
03
哪个商圈是最强“排队修罗场”?
热力值作为衡量餐厅人气的重要指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商圈的“流量密码”。
50个商圈中,上榜门店数排名前三的商圈是南京西路(28家)、淮海中路(14家)陆家嘴(13家)。南京西路商圈以绝对优势登顶热力值榜首,区域内聚集了太古汇、嘉里中心等精致商业体,热力值超97分的餐厅多达19家,涵盖西餐、日料、东南亚菜等多元品类。也不乏台州菜,粤菜,海鲜等菜系的高客单中餐厅。
例如新荣记台州菜(热力值97.29,客单价683元)和鸟沢 TORISAWā(日料,热力值97.23客单价234元)等店铺凭借高客单价仍能维持超高热度。这与东京银座的“密集米其林地区”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皆以“精致化体验+社交属性”吸引高净值客群。
相比之下,闵行吴中路商圈展现了另一种热力逻辑:以万象城、井亭天地为核心,主打“平价流量型”餐饮,如三出山火锅(热力值98.24,客单价156元)和钟路商会缘家(烤肉,热力值96.49,客单价128元)。
这类商圈更接近新泽西的Hoboken,或者横滨中华街,以高性价比和年轻化氛围成为“打卡经济”的受益者。
04
“内卷”更卷,“红海”更红?
徐家汇商圈堪称“卷王之王”,港汇恒隆广场、美罗城等商场囊括火锅、烤肉、日料、粤菜等12个菜系,且同细分品类扎堆厮杀明显,食客选择丰富。
这种“百货式餐饮生态”与大阪难波商圈,吉隆坡的武吉免登相似——消费者无需转场即可体验多国风味,但品牌淘汰率也居高不下,餐饮品牌的存活率和热度恰恰相反。
反观陆家嘴商圈,不仅热力值不低,菜系多元,且同系内卷鲜见:堂吉诃德、花厨等头部品牌主导,客单价普遍超150元,形成“精品菜系寡头竞争”。
这与纽约曼哈顿中城的餐饮格局类似,高端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规避同质化内耗。
05
谁的胃更“专一”?
从行政区看,12个区域中,热力榜单上排名前三的是静安(52家)、黄浦(42家)、浦东(38家)。静安区是当之无愧的“全能选手”,南京西路、静安寺、苏河湾三大商圈覆盖火锅、日料、东南亚菜等15个品类,且每个商圈均有主导菜系(如苏河湾有不少火锅店、潮汕菜)。
这种“全域多元+局部专精”的模式,类似东京涩谷——既有综合型商业体,也有代官山这样的细分美食街区。
而长宁区囊括13种菜系的丰富多样性也不遑多让,长宁来福士,上海荟聚,龙之梦等商场常年都是热度居高不下的美食集聚地。长宁区的虹桥古北商圈,仅在日料TOP6榜单中就占据2席,对于老牌日料聚集商圈而言,算是实至名归。
闵行区则有点“偏科”:吴中路商圈以火锅和烤肉为主力(占比超60%),虹桥板块则因青鹤谷(韩料)和游牧Khana(印度菜)形成小众菜系集群。这种“单点菜系”独霸格局并不是上海独有,吴中路的韩国街和洛杉矶的韩国城在此刻产生了共鸣。
06
自助餐 快速迭代细分
随着性价比需求的增长,自助餐这个一度濒临边缘化的菜系品类开始翻红,不仅许多老牌自助餐门口排起长龙,还新起势一批寿喜烧、烤肉、海鲜自助餐品牌,另外也出现了素食、火锅、甜品等不一样的自助分类。连满记甜品、南城香、哥老官等品牌也推出了“自助模式”。
其中魔都热度最高的当属,在上海多家区域购物中心开出人气大店并开始布局全国的东盛碳烤自助,烟火长安无限烤串继虹桥天地、世博天地、南翔印象城MEGA之后即将登陆松江印象城,牛NEW、一绪、大牛、满来四大寿喜烧放题同样在上海长盛不衰。
本季自助餐热度前六榜单里,占据相当比例的是近几年大热的海鲜自助餐厅,占地面积大,菜品丰富,人气高涨是这些店的共同点,常常在商场餐饮集中楼层呈现门庭若市的场景,在线上团购平台的销售额也都是一枝独秀。
落户真如环宇城MAX的全球岛直采海鲜自助上海首店目前人气居海鲜自助餐第一。全国连锁的亚马逊环球美食汇客单价超过350元但人气颇旺,沪上2家门店位于长宁来福士和LCM置汇旭辉广场。主打生蚝的蚝客宴沪上2家门店都进驻百联旗下的南京东路一百和五角场百联又一城。
而客单价超过5百元从成都IFS开到西安万象城和杭州万象城的雍容荟帝王蟹活龙虾自助餐,已吸引了沪上多家头部商场的关注。
环线之争:内环“精致”,外环“接地气”
若以环线划分,内环内(如南京西路、淮海中路)主打高客单价、国际化菜系,人均200元以上的餐厅占比超40%;
中环主要商圈(如环球港、五角场、中山公园)呈现“性价比混战”,既有牛NEW寿喜烧(自助餐,人均174元)等连锁品牌,也有王胜利长沙家常菜(湘菜,人均79元)等地域特色店,兼容学生客群与家庭消费;
外环附近以超大型商业体为载体(如万象城、荟聚),像OTF Sicilia假日餐厅(西餐)与东盛炭烤自助(人均129元)并存,像极了曼谷郊区的MEGA商场,东京台场的“郊区商业综合体”模式。
△图源:上海荟聚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法餐前六热度餐厅的高度集中(前六中的五家都在黄浦区),Mall星人观察到川菜和自助餐的两个菜系品类呈现分布在各区的状态,川菜的六家餐厅分别在,青浦区,虹口区,静安区,黄浦区,徐汇区和浦东新区。而自助餐的前六热力餐厅分别在,杨浦区,普陀区,长宁区,黄浦区,闵行区和浦东新区。
07
折叠上海、均衡热度
与众多国际一线城市相比,上海餐饮不同菜系的最大特点是“分层不分裂”:高端与平价、麻辣和清汤、国际与本土、快节奏与慢体验在同一空间内并行不悖。
例如,静安嘉里中心既有KLAY现代印度餐厅(人均270元),也有Maki House寿司(人均134元),长宁来福士既有主打海鲜的喜鼎(人均243元),也有接地气的王胜利长沙家常菜(人均79元)。
这种“折叠式消费场景”在东京六本木或纽约SoHo区亦难觅踪迹。
此外,上海商圈的“菜系跨界融合”趋势显著,如云贵菜Bistro、川香味的Pizza等创新餐饮产品吸引不少年轻人,类似曼谷的Emsphere,但更依赖商业体的流量加持。
值得注意的是,拥有5-6家上榜餐厅的商场有10个,4个区的8个商圈。而与此同时,至少拥有1-2家热度榜单上榜餐厅的商场有137个,占到所有上榜餐厅的63%,他们广泛分布在12个行政区的45个商圈,也涵盖了我们统计的总共36个菜系中的20种。
可见餐饮热度并非只集中在商业核心区域,即使是外环外,也不乏能闯进TOP榜单的餐厅,食客们的选择可谓丰富。与伦敦,新加坡等餐饮消费热度较为集中的情况有所不同。
后记
无论是静安寺的“热力霸权”,还是吴中路的“内卷修罗场”,上海餐饮商圈的竞争本质是一场“无限游戏”——没有终极赢家,只有持续迭代。
未来,随着城市更新与消费升级,热度不断升温的前滩、西岸等商圈,或将凭借“场景创新+品类细分”挑战传统格局,而老牌商圈则需在“精致化”与“接地气”之间找到新平衡点。
唯一不变的是,这座城市的胃,永远为新鲜感跳动。
登录 | 注册
锚定世界级消费地标,上海南京路商圈发布2025年战略
Manner咖啡在上海开出第2000家直营店
上海“户外浓度”调查:最具运动消费力商场TOP20
永辉上海第二家“学习胖东来”调改店在闵行开业
五年坚守“蓝丝带”, 上海罗森用爱守护“星星”的世界
麦当劳北京上海上线京东外卖,不到一周日均单量超2万
朗姿股份2024年营收下降0.24%,医美业务表现亮眼
回到顶部
出品/Mall星人
作者/郭歆晔 冯文涛
餐饮行业正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方面,大量中小餐厅乃至知名连锁品牌因市场竞争激烈而退市,据红餐网统计,去年全国有近300万家餐厅倒闭;另一方面,企查查数据显示,去年新增注册餐饮企业接近360万家,存量超过1684万家,餐饮创业热情不减,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购物中心的餐饮商铺供应量不断增加,餐饮品牌选址和消费者消费却更加谨慎,人均消费下滑,对口味性价比和高质量的要求则进一步提高,这对商场餐饮招商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据上海市商业联合会和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上海世界美食分布指数》,全球5大洲、43个国家的美食,在上海派生了出9793家世界风味餐厅(含轻餐快餐)。
中餐厅在上海更有数万家的规模,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相关的无数细分菜系都能在魔都找到。
商业综合体是这些美食门店的重要集聚地,目前上海各类商场超过500座,这些商场里的上万家各类餐厅,成为我们这次讨论的主角。
上海作为全国菜系和品牌最丰富且餐饮竞争最激烈的城市,本文将重点解析上海近百个菜系数万家餐厅中,目前正走红的菜系和最热门的品牌是哪些?哪些区哪些商圈哪些商场,是热门餐厅的聚集地?
无论业内考察还是拔草尝鲜都可以看看本文,找找参考答案。
【TIPS】Mall星人特从大众点评的数万家大餐饮中抽取出上海最受欢迎的36个正餐菜系(小吃快餐及烘焙饮品等品类将放在续篇中),按照大众点评分类标签,每个菜系取热榜前TOP6家餐厅,组成一份「36大菜系热力榜TOP6」名单,涉及216家当红餐厅,并尝试从中窥见当下商场内餐饮的热点趋势。
单看各菜系TOP6门店的平均热力值,位居上海第一梯队的热门菜系为:火锅、上海本帮菜、粤菜、鱼鲜、浙菜、云贵菜、西餐、日料、自助餐、潮汕菜、东南亚菜、淮扬菜。热力值相对最低的菜系则是西北菜、印度菜、烤鱼。
其中,小众云贵菜的日益走红,以及高性价比的自助餐和淮扬菜的复兴都堪称现象级。
各菜系热力指数TOP6门店的平均客单价,最高的分别为:法餐、浙菜、北京菜、西班牙菜、上海菜、自助餐、日料、意餐、西餐、新疆菜、火锅、粤菜,客单价最低的则为:烤鱼、赣菜、东北菜、台湾菜、西北菜、素食、茶餐厅。
热力值97的京菜凭借北京烤鸭高居客单价第三,热力值位列前三的粤菜平均客单价“屈居”第十二,都颇令人意外。TIPS:以上数据为各菜系TOP6的单店数据,就整个菜系平均客单价而言,粤菜还是高高在上的。
【TIPS】本文大众点评相关热力值与客单价数据均为今年3月下旬数据。
各菜系热力TOP6餐厅最多的12大商圈分别为: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徐家汇、南京东路、中山公园、五角场、衡复、苏河湾、陆家嘴、前滩、吴中路、静安寺。
△上海各商圈不同菜系热力TOP6餐厅上榜数量示意图
各菜系热力TOP6餐厅最多的12大商场分别为:长宁来福士、世博天地、CP静安、静安大悦城、真如环宇城MAX、静安大悦城、静安嘉里中心、美罗城、西岸梦中心、上海荟聚、苏河湾万象天地、张江长泰广场,可谓上海今春最好吃的商场。
此外,五角场合生汇、iapm、港汇恒隆广场、长宁龙之梦、新天地、正大广场、漕河泾印象城、第一百货、迪斯尼小镇等知名商场各有2家相关菜系热力餐厅。
餐饮业态在商业地产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谓多元而深远。
一方面,网红餐厅,尤其是那些自带光环的“排队神店”,无疑是商业项目的“目的性消费磁石”。
它们凭借独特的品牌魅力和口碑效应,能够跨越地域限制,吸引远道而来的客流,为商场注入强大的活力,有效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遍布商场各个角落的小吃快餐、轻食饮品等平价餐饮,则构成了支撑日常刚性消费场景的“毛细血管”。
它们以其便捷性、大众化和高频消费的特点,满足了消费者日常的餐饮需求,培养了用户的消费习惯,维系了商场的日常人气,是商场“细水长流”式收益的重要保障。
在目的性消费与日常刚性消费之间,“重餐饮店铺”所扮演的角色,则显得尤为微妙且关键。
相较于快餐小吃的"薄利多销"模式,重餐饮店铺凭借更高的客单价,能直接拉动购物中心销售额;而与零售业态相比,具备引流效应的头部重餐饮品牌又拥有更高的消费频次。
在招商策略上,应当注重多菜系的均衡布局(主打单一菜系的火锅街、韩料街、甜品街等垂类主题美食街除外),尽可能以全菜系生态引入各具特色的差异化品牌(例如上海荟聚网罗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主要菜系),有效规避同品类过度竞争。这种全菜系生态的打造,既能满足客群多元化需求,又能形成更强的聚客效应。
在小众菜系走红,热门餐饮品牌快速迭代的当下。如何在消费频次与客单价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最大化地发挥重餐饮店铺的价值,成为商场从提升人流量、营造舆论声量,到最终实现租金或利润分成等多渠道收益的关键所在,很大程度在于选准具有人气和口碑的热门品牌。
【TIPS】各菜系3月最热门的品牌请看各榜单,其中既有新近开业的新上海首店,如阿元来了、Day By Day、一楼一火锅;也有已走红多年的霸榜老店,如佬太公、大宝口福……粤菜、闽菜、台菜竞争激烈,热力品牌各不相同。
由于消费降级,粤菜上榜6强中,高性价比的大排档占了半壁江山导致高端的粤菜客单价下滑,其中咏发顺德海鲜大排档目前在上海开出包括长泰广场新店在内的6家门店。三清潭烧鹅沪上2家门店兴业太古汇和华润时代广场的热力值均居高不下。啫苑广州啫啫煲则在静安寺900食品城、徐家汇腾飞大厦、浦东九六广场、凯德虹口商业中心设有四家高人气门店。本季沪上热门的粤菜馆还包括:一楼一火锅、神更仔、香港龙凤楼、细记港九、点都德、宝粤楼、陆小苑、顺风顺水、头牌小厨、翠富楼……
值得一提的是,粤菜堪称上海规模最庞大的外来菜系,旗下诸多细分菜系——潮汕菜、顺德菜、广府菜、客家菜(东江菜)、粤西菜湛江菜、香港菜、澳门菜乃至上海老字号(如杏花楼和新雅)都在上海自成体系,所以上海大型购物中心都会引入多家不同特色的粤菜馆。
闽菜已成为黑珍珠和米其林的新贵,闽叔—长泰广场,临家闽南宴—正大广场,席作—新天地,遇外滩—BFC,荣先森—美罗城,闽和南—苏河湾万象天地、莆田—iapm均在魔都有较高人气。
台湾菜堪称近期上海热力值升速最高的菜系,阿元来了上海首店(香港米其林必比登推荐)、吴记鲜定味、家里没煮、阿不就、捡角、欢饮迎光临、鹅庄等热门台菜大多选址街铺,新开业的初焕台北酒菜市场上海首店和侎唛食厂台北料理则开在创智天地大学路和西岸梦中心2大街区。
·36种菜系216家餐厅高手如云
「36大菜系热力榜TOP6」名单呈现出诸多耐人寻味的现象,例如,看似“热门”的餐厅,其客单价水平却呈现出显著反差。
【TIPS】因「36大菜系热力榜TOP6」表格的完整版太长,我们按照菜系“来源”进行了切分,插入到文章中,可“逐块”查阅。
在“热力值”趋同的头部餐厅阵营中,“客单价”的差异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市场信号?不同菜系在客单价上的差异,又将如何影响商场的餐饮业态布局策略?
当法餐、日料、云贵菜等多元品类同台竞技,数据背后的“意外”与“反常识”,正暗藏商业地产的运营密码。
我们将基于这份榜单数据,逐一解读,力求为商业地产的餐饮运营决策,提供更具数据支撑的参考与启示。
也将穿透热力值与客单价的表象,展示重餐饮的定价与区位策略,力求在消费分级与体验经济的双重浪潮下,解析如何让一家餐厅同时成为商场的“印钞机”与“打卡地”。
·热力值榜单VS客单价中位数
浙菜的热力餐厅中,甬府、新荣记、醉东、佬太公、三佰杯等连锁品牌多次出现,南麓、锦府园、叶马、浙里同样值得关注。江浙菜中以海鲜著称的宁波菜、台州菜乃至温州菜和南通菜的品牌和门店都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上海的杭州菜南京菜的门店数量和人气则较往年有所下滑。
以往不受关注的徽菜,除了平价的小菜园外,近年来还涌现了皖荟、璞徽、徽苑、山里亲戚一批连锁徽菜进驻各大购物中心,高客单价的皖宴(黑珍珠)、易宴还进驻了苏河湾万象天地和创智天地。
高性价比的淮扬菜则是新品牌首店不断涌现,南里山房、永春园、时春食春、醉舍、食庐、九厨等表现出圈,其中泰州早茶的潜力值得关注。
【TIPS】数据来源:大众点评;数据采集时间:2024年3月中下旬;数据每天会有所浮动。热门指数不等于实际客流,也非销售额排名,且只反映了部分趋势。Mall星人中商数据统计;如有错漏,欢迎指正。下同。
01
热力值:头部品类的“流量密码”与长尾品类的“突围困境”
火锅、上海本帮菜和粤菜构成了上海餐饮市场的“热力值三巨头”。
火锅以98.07的平均热力值稳居榜首,卿庭成都鲜货火锅和三出山等品牌通过核心商圈的选址策略,成功将火锅的社交属性与高曝光度结合,成为消费者聚餐的首选。除了巴奴毛肚火锅创立于2001年之外,其余几位火锅热力榜选手几乎都是近几年崛起的新势力,伴随着山系锅(山缓缓、山莺莺),海鲜(王富贵)、糟粕醋(太琼)等细分赛道品类的火热,火锅这个传统大热门类别也经历了多元冲击,五里关重庆火涡、一绪寿喜烧,姚稷大铁锅、燃计沙茶皇等屡屡进入热力榜前列,流量不断洗牌。而像小绪牧场、牛太叔等平价小火锅新品牌在供应链和服务上的不断迭代,也让这个菜系品类卷出新高度。
本帮菜以97.59的热力值紧随火锅其后,人和馆、老兴鲜、兴兴、醉庐、毛头老爹、和平饭店龙凤厅本季的表现尤为亮眼。
作为本地菜系的代表,虽然部分游客并不适应上海菜带甜的口味,但本帮菜凭借深厚的文化认同感,依然吸引了大量本地消费者和新上海人。
而粤菜通过品类创新,如一楼一火锅饭店(97.77),将传统粤菜与火锅结合,既保留了经典口味,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种“传统+创新”的模式,与伦敦的Southall market,新加坡的牛车水市场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平价寿司热力6强餐厅,除了CP静安拿下第一的Maki House,其余5家均为回转寿司,百联世博源的金匠和晶耀前滩的小乔2家本土回转寿司品牌,勇胜日系四杰——金虹桥的合点寿司、长泰广场的滨寿司、美罗城的KURA寿司、环球港的元气寿司。TIPS:日本第一的回转寿司品牌——寿司郎继广州深圳成都天津重庆北京之后,于去年底在苏州中心开出华东首店,寿司郎是否会顺势进驻上海备受关注。
韩料6强新老选手各占一半,除了老牌的济州食堂—静安大悦城、Professor LEE—上海K11、青鹤谷外,新锐品牌咄咄逼人,Day By Day创意韩料继南翔印象城MEGA上海首店后,连续进驻芮欧百货和环球港,世纪汇围挡中。木浦CP静安、韩吞环球港、KCOOKING概念韩餐3家上海首店均人气出众,西岸梦中心NEED创意韩料上海首店虽尚在围挡中已备受期待。
东南亚菜系餐厅日渐增加,并形成以泰餐和新加坡菜为主,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菜为辅的格局。除了经营多年的新加坡芽笼芽笼、POETS泰狮、富贵椰、泰漾等都是近几年人气颇高的品牌。
除了泰国菜,近来也有天天PLUS、ministry of crab这样的非泰国地区的菜系崭露头角,从客单价的角度看,热门的东南亚菜,既有泰廊这样的必吃榜餐厅,也有小小集渔这样的大排档,乃至小众的菲律宾餐厅薄荷岛。
排行热度榜前六的餐厅颇受年轻人青睐:富贵椰—南京西路丰盛里、芽笼芽笼—迪士尼小镇、泰漾—静安嘉里中心、泰狮—西岸梦中心、源自成都的NickNick's Family 泰式家庭料理上海首店—静安大悦城、SASHA'S萨莎斯上海首店—创智天地大学路。
TIPS:值得关注的是,接替陆家嘴ifc4楼天泰旗下泰虹铺位的新品牌为泰亭上海首店。
然而,并非所有品类都能在热力值上占据优势。印度菜(95.68)和烤鱼(95.67)等在最高热力值上垫底,反映出这些菜系要么过于小众,欠缺广泛接受度,要么已是明日黄花。
从口味适应性、品牌认知度以及文化差异,都有提升的空间。不过由于日式咖喱的流行,其实印度菜在上海的热力值有着不小的潜力,随着进博会的持续引进,国际食品流通增加,将让更多上海食客品尝更多世界未知美食。
随着轮番进沪的四季民福、提督、宫宴、小吊梨汤、甬府旗下新京菜柿合缘,加上老牌的大董、羲和雅苑、晟永兴、青年公社,北京菜近年来不仅成为沪上热力值最高的北方菜,更成为头部商场标配的菜系。
山东鲁菜做为沪上客单价最高的北方菜,获得苏河湾万象天地、长宁来福士多知名商场垂青,鲁采和东莱2大品牌各在TOP6赢得2席。徐汇绿地缤纷城的老山东、正大广场的城南往事则拿下另外2席。
客单价:高端餐饮的“奢侈品化”与大众餐饮的“性价比之战”
在观察单个菜系餐厅的客单价时,我们采用了中位数而非平均数的计算方式,因为某些菜系榜单上前六名餐厅的客单价相差较大,中位数比平均数更能体现,菜系的真正消费水平。
众多菜系当中,法国菜以665元的客单价中位数稳居“金字塔尖”,壳里西(1050元)等高端品牌通过稀缺食材与精致场景,将餐饮消费升华为“身份象征”。
这种“奢侈品化”的餐厅,比如巴黎的Guy Savoy,人均消费超300欧元,却常年一位难求。
相比之下,火锅(148.5元)和烤肉(122.5元)则凭借亲民价格占据大众市场。
王富贵火锅(119元)等品牌通过高性价比策略,成功吸引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与东京的回转寿司一样,用吃不腻的口味和低价策略,迅速占领了大众市场。
不过,高客单价并不总是与高热力值相伴。法国菜虽然客单价高,但热力值仅为96.45,暴露出高端餐饮在流量上的瓶颈。
相比之下,本帮菜兼具高热力值(97.59)与高客单价(187元),成功实现了热度和效益双赢。
辣味菜系继大众的川菜湘菜之后,以酸辣煮菜的贵州菜和把四川人辣哭的江西菜也在上海越开越多。
云南滇菜在上海成名已久,半山腰—前滩太古里、浩海火烧云傣家菜—芮欧百货、晒—世博天地、泓0871甄选云南菜—北外滩、一座一忘—湖滨道、金雀云南思茅菜—万象城、云之缘—定西路、云吉纳—一百是目前热力值最高的云南菜。
以“山、果”为名的贵州黔菜近年热度反超云南菜,继山石榴走红全市之后,山野板扎—K11和苏河湾万象天地、Ameigo梅果—长宁来福士和大学路、胡麻—静安嘉里中心和西岸梦中心(上海第3店ifc围挡中)、贵Guui—五角场合生汇(上海第2店久光中心围挡中)、黔山婆—富民路、野果与山椒—创享塔是目前正热的贵州菜。
小众的江西赣菜,受景德镇热的影响,新品牌和新门店不断增多,长宁定西路的欧记大排档景德菜是其中代表品牌。
川菜品牌大洗牌,瓦屋—西岸梦中心、麻六记—蟠龙天地、蜀谭记—星荟中心、不二君—世博天地、竹屋时代—大上海时代广场、一川二水—CP静安、孔雀川菜—港汇恒隆广场、蝶SPACE新川菜—静安嘉里中心、对酒当歌—南丹东路店是目前沪上正当红的川菜餐厅。
湘菜品类细分新秀辈出,王胜利长沙家常菜—长宁来福士、芙蓉霄—西岸梦中心、费大厨辣椒炒肉—张江长泰广场、潇湘阁—吴江路湟普汇、炊烟小炒黄牛肉—世纪汇、十里湘荟—前滩太古里、六月半—静安嘉里中心、吃饭皇帝大巡湘记—长宁龙之梦、盖饭邦长沙菜馆—新天地时尚、古意—ONE Itc、湘辣辣—美罗城各有所长。
02
品类变革:从“传统创新”到“地域突围”
火锅的成功并非偶然。其强大的社交属性、标准化的运营模式大大降低了餐厅成本,是餐饮市场的“常青树”。
“产品+场景”的双重创新,是韩国众多餐饮连锁品牌的拿手好戏,往年上海的网红有不少都是来自韩国,从Professor Lee到炸鸡啤酒,韩国餐饮总是能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做到全新体验。
此外,地域菜系的突围同样值得关注。近几年大火的云贵菜,像山野板扎(97.9)等品牌,将地域特色与时尚化改造结合,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
小众菜系品类的突破则需要更多策略。印度菜Shantek象提(95.86)选择在淮海中路这样的商圈开店,显示出商圈选择对品牌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商圈赋能”的逻辑,可谓选对市口,成功一半,美罗城的B1,久光百货的B1,人民广场来福士B1,无一不是轻餐烘焙甜品品牌的试炼场,能在这几个点位利用好巨大的目标消费流量,就能迅速让品牌成长为久经沙场的老将。
虽然高客单价高口碑的西餐大多聚集在梧桐区的衡复、巨富长和外滩的街铺,前滩太古里、CP静安、真如环宇城MAX、上海ifc、港汇恒隆广场、新天地、思南公馆还是吸引到OTF、布朗石、豆库、Grand Amoo、花厨、Mercadito、Polux by Paul Pairet、La Tapas等高人气西餐的入驻。
·菜系和区域、商圈的基因组合
03
哪个商圈是最强“排队修罗场”?
热力值作为衡量餐厅人气的重要指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商圈的“流量密码”。
50个商圈中,上榜门店数排名前三的商圈是南京西路(28家)、淮海中路(14家)陆家嘴(13家)。南京西路商圈以绝对优势登顶热力值榜首,区域内聚集了太古汇、嘉里中心等精致商业体,热力值超97分的餐厅多达19家,涵盖西餐、日料、东南亚菜等多元品类。也不乏台州菜,粤菜,海鲜等菜系的高客单中餐厅。
例如新荣记台州菜(热力值97.29,客单价683元)和鸟沢 TORISAWā(日料,热力值97.23客单价234元)等店铺凭借高客单价仍能维持超高热度。这与东京银座的“密集米其林地区”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皆以“精致化体验+社交属性”吸引高净值客群。
相比之下,闵行吴中路商圈展现了另一种热力逻辑:以万象城、井亭天地为核心,主打“平价流量型”餐饮,如三出山火锅(热力值98.24,客单价156元)和钟路商会缘家(烤肉,热力值96.49,客单价128元)。
这类商圈更接近新泽西的Hoboken,或者横滨中华街,以高性价比和年轻化氛围成为“打卡经济”的受益者。
04
“内卷”更卷,“红海”更红?
徐家汇商圈堪称“卷王之王”,港汇恒隆广场、美罗城等商场囊括火锅、烤肉、日料、粤菜等12个菜系,且同细分品类扎堆厮杀明显,食客选择丰富。
这种“百货式餐饮生态”与大阪难波商圈,吉隆坡的武吉免登相似——消费者无需转场即可体验多国风味,但品牌淘汰率也居高不下,餐饮品牌的存活率和热度恰恰相反。
反观陆家嘴商圈,不仅热力值不低,菜系多元,且同系内卷鲜见:堂吉诃德、花厨等头部品牌主导,客单价普遍超150元,形成“精品菜系寡头竞争”。
这与纽约曼哈顿中城的餐饮格局类似,高端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规避同质化内耗。
05
谁的胃更“专一”?
从行政区看,12个区域中,热力榜单上排名前三的是静安(52家)、黄浦(42家)、浦东(38家)。静安区是当之无愧的“全能选手”,南京西路、静安寺、苏河湾三大商圈覆盖火锅、日料、东南亚菜等15个品类,且每个商圈均有主导菜系(如苏河湾有不少火锅店、潮汕菜)。
这种“全域多元+局部专精”的模式,类似东京涩谷——既有综合型商业体,也有代官山这样的细分美食街区。
而长宁区囊括13种菜系的丰富多样性也不遑多让,长宁来福士,上海荟聚,龙之梦等商场常年都是热度居高不下的美食集聚地。长宁区的虹桥古北商圈,仅在日料TOP6榜单中就占据2席,对于老牌日料聚集商圈而言,算是实至名归。
闵行区则有点“偏科”:吴中路商圈以火锅和烤肉为主力(占比超60%),虹桥板块则因青鹤谷(韩料)和游牧Khana(印度菜)形成小众菜系集群。这种“单点菜系”独霸格局并不是上海独有,吴中路的韩国街和洛杉矶的韩国城在此刻产生了共鸣。
06
自助餐 快速迭代细分
随着性价比需求的增长,自助餐这个一度濒临边缘化的菜系品类开始翻红,不仅许多老牌自助餐门口排起长龙,还新起势一批寿喜烧、烤肉、海鲜自助餐品牌,另外也出现了素食、火锅、甜品等不一样的自助分类。连满记甜品、南城香、哥老官等品牌也推出了“自助模式”。
其中魔都热度最高的当属,在上海多家区域购物中心开出人气大店并开始布局全国的东盛碳烤自助,烟火长安无限烤串继虹桥天地、世博天地、南翔印象城MEGA之后即将登陆松江印象城,牛NEW、一绪、大牛、满来四大寿喜烧放题同样在上海长盛不衰。
本季自助餐热度前六榜单里,占据相当比例的是近几年大热的海鲜自助餐厅,占地面积大,菜品丰富,人气高涨是这些店的共同点,常常在商场餐饮集中楼层呈现门庭若市的场景,在线上团购平台的销售额也都是一枝独秀。
落户真如环宇城MAX的全球岛直采海鲜自助上海首店目前人气居海鲜自助餐第一。全国连锁的亚马逊环球美食汇客单价超过350元但人气颇旺,沪上2家门店位于长宁来福士和LCM置汇旭辉广场。主打生蚝的蚝客宴沪上2家门店都进驻百联旗下的南京东路一百和五角场百联又一城。
而客单价超过5百元从成都IFS开到西安万象城和杭州万象城的雍容荟帝王蟹活龙虾自助餐,已吸引了沪上多家头部商场的关注。
环线之争:内环“精致”,外环“接地气”
若以环线划分,内环内(如南京西路、淮海中路)主打高客单价、国际化菜系,人均200元以上的餐厅占比超40%;
中环主要商圈(如环球港、五角场、中山公园)呈现“性价比混战”,既有牛NEW寿喜烧(自助餐,人均174元)等连锁品牌,也有王胜利长沙家常菜(湘菜,人均79元)等地域特色店,兼容学生客群与家庭消费;
外环附近以超大型商业体为载体(如万象城、荟聚),像OTF Sicilia假日餐厅(西餐)与东盛炭烤自助(人均129元)并存,像极了曼谷郊区的MEGA商场,东京台场的“郊区商业综合体”模式。
△图源:上海荟聚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法餐前六热度餐厅的高度集中(前六中的五家都在黄浦区),Mall星人观察到川菜和自助餐的两个菜系品类呈现分布在各区的状态,川菜的六家餐厅分别在,青浦区,虹口区,静安区,黄浦区,徐汇区和浦东新区。而自助餐的前六热力餐厅分别在,杨浦区,普陀区,长宁区,黄浦区,闵行区和浦东新区。
07
折叠上海、均衡热度
与众多国际一线城市相比,上海餐饮不同菜系的最大特点是“分层不分裂”:高端与平价、麻辣和清汤、国际与本土、快节奏与慢体验在同一空间内并行不悖。
例如,静安嘉里中心既有KLAY现代印度餐厅(人均270元),也有Maki House寿司(人均134元),长宁来福士既有主打海鲜的喜鼎(人均243元),也有接地气的王胜利长沙家常菜(人均79元)。
这种“折叠式消费场景”在东京六本木或纽约SoHo区亦难觅踪迹。
此外,上海商圈的“菜系跨界融合”趋势显著,如云贵菜Bistro、川香味的Pizza等创新餐饮产品吸引不少年轻人,类似曼谷的Emsphere,但更依赖商业体的流量加持。
值得注意的是,拥有5-6家上榜餐厅的商场有10个,4个区的8个商圈。而与此同时,至少拥有1-2家热度榜单上榜餐厅的商场有137个,占到所有上榜餐厅的63%,他们广泛分布在12个行政区的45个商圈,也涵盖了我们统计的总共36个菜系中的20种。
可见餐饮热度并非只集中在商业核心区域,即使是外环外,也不乏能闯进TOP榜单的餐厅,食客们的选择可谓丰富。与伦敦,新加坡等餐饮消费热度较为集中的情况有所不同。
后记
无论是静安寺的“热力霸权”,还是吴中路的“内卷修罗场”,上海餐饮商圈的竞争本质是一场“无限游戏”——没有终极赢家,只有持续迭代。
未来,随着城市更新与消费升级,热度不断升温的前滩、西岸等商圈,或将凭借“场景创新+品类细分”挑战传统格局,而老牌商圈则需在“精致化”与“接地气”之间找到新平衡点。
唯一不变的是,这座城市的胃,永远为新鲜感跳动。
登录 | 注册
锚定世界级消费地标,上海南京路商圈发布2025年战略
Manner咖啡在上海开出第2000家直营店
上海“户外浓度”调查:最具运动消费力商场TOP20
永辉上海第二家“学习胖东来”调改店在闵行开业
五年坚守“蓝丝带”, 上海罗森用爱守护“星星”的世界
麦当劳北京上海上线京东外卖,不到一周日均单量超2万
朗姿股份2024年营收下降0.24%,医美业务表现亮眼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