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欧之间的关税谈判可谓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美国和欧盟,这两大全球经济巨头,在关税问题上的每一个举动,都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尤其是家电行业。毕竟,家电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品,其背后涉及的庞大产业链,关联着无数企业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
先说说欧盟这边。据相关消息,欧盟对美国部分商品仍保留 25% 的税率。就在当地时间 4 月 7 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还对外宣称,欧盟已向美国提出对工业品实施零关税,同时做好了报复的准备。这表明,欧盟在关税谈判桌上,态度坚决,既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又亮出了反击的底牌。此外,欧盟成员国将于 4 月 9 日就针对美国钢铁和铝关税的反制措施进行投票表决,若表决通过,欧盟对美的两部分关税将分别于 4 月 15 日和 5 月 15 日开始征收。可以看到,欧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应对策略,展现出一副 “不轻易妥协” 的姿态。
而美国这边,关税政策的调整,已经在家电行业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美国广播公司 4 月 5 日的报道就提到,由于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美国市场上从家电到汽车、食品杂货,再到医疗用品等商品,都面临全面涨价的压力,消费者甚至开启了 “囤货模式”。一位纽约居民就忙着抢购中国品牌电视机,他心里盘算着,这电视机价格肯定会大幅上涨。连美国知名投资人马克・库班都在社交平台上呼吁民众,赶紧在涨价前囤货。
再把目光转向家电企业。在这场关税博弈中,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应对策略和感受。一些大型家电企业表示,此次关税变化的影响较为中性。比如,某大型彩电企业,由于其在墨西哥设有工厂,产能布局全球化,即便美国对多个彩电生产基地加征关税,各个品牌在美国市场的处境相当,因此不影响其相对竞争力。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这么幸运。对于不少小家电出口商而言,美国的关税调整就像一场 “噩梦”。以做输美电风扇出口的中山乐途电器总经理黎明阳为例,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他为了应对,甚至跑去柬埔寨考察设厂。在他看来,不出海设厂,可能就会在这场关税风暴中出局。但在柬埔寨设厂也并非一帆风顺,当地产业链配套不成熟,不仅原材料需要从中国运输,生产效率也比国内低,综合成本比在广东中山高出不少。
在我看来,美欧之间这场关税谈判,本质上就是一场利益博弈。美国试图通过关税调整,保护本土产业,重塑贸易格局;而欧盟则要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市场秩序。只是,这一来一回的谈判和关税调整,受伤的往往是企业和消费者。家电企业为了应对关税冲击,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找应对之策,增加了经营成本;而消费者则要承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
这场关税谈判的最终走向,目前仍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其结果将对美国家电市场乃至全球家电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咱们不妨持续关注,看看这场 “关税大战” 究竟会如何收场。
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请动动发财小手点赞关注,愿您财运亨通,好运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