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期间,游客出游热情高涨,踏青赏花、祭祖徒步、文化体验、跨境出行等多需求叠加,成为游玩热选。同时,回乡祭祖热潮与现代度假方式的“双向奔赴”也是组成今年清明旅游市场的重要部分。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同比增长6.7%。
交通运输部最初统计数据显示,清明假期三天,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7.9亿人次,日均2.64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1%。创清明假期出行量新高。
公路人员流动量预计7.3亿人次。
今年清明假期,全国多地天气晴好,公路人员流动量预计为7.3亿人次。公路自驾出行占比超九成。此外,据出行平台数据显示,假期打车需求同比上涨14%,高峰时期,每分钟叫车需求突破11万单。公路自驾出行占比超九成,便捷的交通带火了乡村旅游。
铁路客运量预计约5377.6万人次。
清明假期,铁路客运量预计约5377.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2%。全国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达2009.3万人次,创今年以来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银发列车、旅游专列密集开行,列车也根据行进路线和旅客需求进行改造升级,旅途拍摄、歌舞表演,把车厢和景区连在了一起。
全国水路民航客运量预计同比均有所增长。
这个清明假期,全国水路客运量预计约320.4万人次,日均106.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6.5%。全国民航客运量预计约558.2万人次,日均186.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9%。
地域出圈,
“乡村野趣”人气旺
今年的清明假期赏花游进一步下沉至乡镇。多个三方平台发布的报告中分别提到了“村游”“县游”等关键词,有平台统计显示,3月以来“农庄+时令采摘”关键词搜索量环比上涨50%,乡野踏青从观光打卡步入深度体验的转型之道。
更多年轻人搜索县城酒店、县城景区、县城赏花游,追寻原汁原味的差异化旅游玩法,开启深度旅游新体验。数据显示,4月3日至4月5日,全国县域五星酒店热度同比上涨近35%,县域景区热度上涨超254%。美团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打野”搜索热度同比增长228%,在携程平台上,从江南古镇到西南梯田,从非遗手作到花海摄影,境内乡村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0%。
从郊野休闲观光到“打野体验”,会玩的年轻人直奔田间地头挖野菜,乡村游步入深度旅游新阶段,越来越多年轻人“奔县”“进村”,深度旅游也从城市向乡村辐射,全面激活区域旅游消费活力。
赏花登山,
“春日经济”持续升温
春日清明,赏花踏青、祭祖登山、户外运动等消费火热,各地“春日经济”不断升温。数据显示,假期间,踏青赏花搜索热度同比上涨118%,露营搜索量同比增长132%。
今年,“堵山”替代“堵车”成为热门话题,多个山岳类景区发布限流提示。携程数据显示,近一周,深圳梧桐山、安徽天柱山、四川青城山、福建武夷山天游峰等景区累计搜索量环比涨幅超过80%。携程发布的2025年清明假期出游总结报告显示,假期赏花游订单量环比上一周同期增长45%,多个山岳类风景区热度大涨。美团旅行数据也显示,踏青赏花搜索热度同比上涨118%,露营搜索量同比增长132%。年轻游客踏青赏花、汉服出行,带动热门旅游目的地文旅消费。
与此同时,跨境赏春同样热度不减。据国家移民管理局预计,今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将达21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1.4%。多个在线旅游平台显示,拼上年假出境春游,成为清明假期不少家庭的首选,拥有樱花季的日本和油菜花、杜鹃花景观的韩国,以及中国香港、泰国、新加坡等,在出境旅游目的地榜单上继续领跑。
游客的热情背后,是“轻户外”风潮的全面渗透,短途徒步、亲子登山等低门槛活动成为大众出游首选。
民俗体验,
“节气+文旅”多元创新
清明假期作为春季出游的重要节点,倒逼旅游业者进一步创新“节气+文旅”的融合,提升旅游体验。传统节日民俗与赏花、美食、露营等春日特色玩法交汇融合,进一步丰富了深度旅游的内涵。
穿汉服打卡博物馆、古礼祭扫成为年轻游客的“春日限定”,传统节日风俗的仪式感激活现代文旅消费。同程旅行数据显示,2025年清明假期,踏青、春日游园等清明节相关的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搜索热度同比激增75%,不少历史文化类景区借势推出民俗场景,游客穿汉服簪柳枝、执素笺写追思,以具象化仪式重构对清明的文化认同,传统节俗的创意表达与情感价值正转化为文旅融合新范式。
飞猪数据显示,清明假期采茶游热度同比增长近20%,包含挖笋、挖野菜体验在内的旅游热度同比增长47%,杭州、湖州、成都、武夷山、宣城等是挖笋采茶游的热门区域。“旅行+新体验”正快速崛起。
来源:普世文旅
清明小长假期间,游客出游热情高涨,踏青赏花、祭祖徒步、文化体验、跨境出行等多需求叠加,成为游玩热选。同时,回乡祭祖热潮与现代度假方式的“双向奔赴”也是组成今年清明旅游市场的重要部分。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同比增长6.7%。
交通运输部最初统计数据显示,清明假期三天,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7.9亿人次,日均2.64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1%。创清明假期出行量新高。
公路人员流动量预计7.3亿人次。
今年清明假期,全国多地天气晴好,公路人员流动量预计为7.3亿人次。公路自驾出行占比超九成。此外,据出行平台数据显示,假期打车需求同比上涨14%,高峰时期,每分钟叫车需求突破11万单。公路自驾出行占比超九成,便捷的交通带火了乡村旅游。
铁路客运量预计约5377.6万人次。
清明假期,铁路客运量预计约5377.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2%。全国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达2009.3万人次,创今年以来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银发列车、旅游专列密集开行,列车也根据行进路线和旅客需求进行改造升级,旅途拍摄、歌舞表演,把车厢和景区连在了一起。
全国水路民航客运量预计同比均有所增长。
这个清明假期,全国水路客运量预计约320.4万人次,日均106.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6.5%。全国民航客运量预计约558.2万人次,日均186.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9%。
地域出圈,
“乡村野趣”人气旺
今年的清明假期赏花游进一步下沉至乡镇。多个三方平台发布的报告中分别提到了“村游”“县游”等关键词,有平台统计显示,3月以来“农庄+时令采摘”关键词搜索量环比上涨50%,乡野踏青从观光打卡步入深度体验的转型之道。
更多年轻人搜索县城酒店、县城景区、县城赏花游,追寻原汁原味的差异化旅游玩法,开启深度旅游新体验。数据显示,4月3日至4月5日,全国县域五星酒店热度同比上涨近35%,县域景区热度上涨超254%。美团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打野”搜索热度同比增长228%,在携程平台上,从江南古镇到西南梯田,从非遗手作到花海摄影,境内乡村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0%。
从郊野休闲观光到“打野体验”,会玩的年轻人直奔田间地头挖野菜,乡村游步入深度旅游新阶段,越来越多年轻人“奔县”“进村”,深度旅游也从城市向乡村辐射,全面激活区域旅游消费活力。
赏花登山,
“春日经济”持续升温
春日清明,赏花踏青、祭祖登山、户外运动等消费火热,各地“春日经济”不断升温。数据显示,假期间,踏青赏花搜索热度同比上涨118%,露营搜索量同比增长132%。
今年,“堵山”替代“堵车”成为热门话题,多个山岳类景区发布限流提示。携程数据显示,近一周,深圳梧桐山、安徽天柱山、四川青城山、福建武夷山天游峰等景区累计搜索量环比涨幅超过80%。携程发布的2025年清明假期出游总结报告显示,假期赏花游订单量环比上一周同期增长45%,多个山岳类风景区热度大涨。美团旅行数据也显示,踏青赏花搜索热度同比上涨118%,露营搜索量同比增长132%。年轻游客踏青赏花、汉服出行,带动热门旅游目的地文旅消费。
与此同时,跨境赏春同样热度不减。据国家移民管理局预计,今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将达21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1.4%。多个在线旅游平台显示,拼上年假出境春游,成为清明假期不少家庭的首选,拥有樱花季的日本和油菜花、杜鹃花景观的韩国,以及中国香港、泰国、新加坡等,在出境旅游目的地榜单上继续领跑。
游客的热情背后,是“轻户外”风潮的全面渗透,短途徒步、亲子登山等低门槛活动成为大众出游首选。
民俗体验,
“节气+文旅”多元创新
清明假期作为春季出游的重要节点,倒逼旅游业者进一步创新“节气+文旅”的融合,提升旅游体验。传统节日民俗与赏花、美食、露营等春日特色玩法交汇融合,进一步丰富了深度旅游的内涵。
穿汉服打卡博物馆、古礼祭扫成为年轻游客的“春日限定”,传统节日风俗的仪式感激活现代文旅消费。同程旅行数据显示,2025年清明假期,踏青、春日游园等清明节相关的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搜索热度同比激增75%,不少历史文化类景区借势推出民俗场景,游客穿汉服簪柳枝、执素笺写追思,以具象化仪式重构对清明的文化认同,传统节俗的创意表达与情感价值正转化为文旅融合新范式。
飞猪数据显示,清明假期采茶游热度同比增长近20%,包含挖笋、挖野菜体验在内的旅游热度同比增长47%,杭州、湖州、成都、武夷山、宣城等是挖笋采茶游的热门区域。“旅行+新体验”正快速崛起。
来源:普世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