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港股市场迎来“黑色星期一”,截至7日收盘,小米集团股价报36.45港元/股,跌幅达20.59%,总市值首次跌破1万亿港元,至9447亿港元。同时,自4月1日交通事故被公开至今,小米集团股价累计跌幅达25.91%。
这场震荡不仅折射出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焦虑,更将小米汽车推向舆论风暴中心。
从资本市场的配股争议,到安徽高速事故的连锁反应,再到雷军审慎的危机公关,小米的动荡揭示了一家科技巨头跨界造车的多重挑战。
配股融资与股价暴跌连锁反应
小米集团近期的股价波动,本质上是资本市场对其战略选择与风险敞口的重新定价。3月25日,小米宣布以“先旧后新”方式配售8亿股,折价6.6%融资425亿港元。尽管这一操作被解释为港股常规募资手段,但市场仍以抛售回应:公告当日股价跌超6%,市值单日蒸发近900亿港元。
尽管小米2024年财报显示账上现金超1700亿元,但可动用现金仅337亿元,且汽车业务年亏损62亿元(每卖一辆车亏损4.53万元)。摩根士丹利分析指出:“科技企业穿越造车‘死亡谷’需持续投入,小米选择在行业调整期加码布局,体现战略定力。”
此次配售引入多家国际长线基金,机构持股比例提升至45%。高盛亚洲投行部负责人表示:“优质股东入驻将增强资本市场对小米战略的信任背书。”
全网静待调查结果
小米SU7自2024年3月上市后成为现象级产品,2025年3月交付量超2.9万台,未交付订单积压如山。然而,3月29日安徽高速事故彻底打破了这一高光叙事。
事故影响带来多维冲击。小米汽车销售人员称,本次交通事故的具体情况还在调查中。如果消费者特别担心车辆安全问题,可以等警方的调查结果发布后再评估是否购车。截至发稿,该事故尚无最新的进展披露。
雷军在4月1日晚间发布微博称:“由于事故还在调查,我们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
雷军周年表态,小米再启新程
直至4月6日,雷军再次发文“今天,小米的创业路已走过了15年。这只是开始,我们会继续努力”。这一表态迅速引发热议,小米集团众高管也通过社交媒体集体发声,展现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雷军在停更4天后选择在周年庆发声,既延续了公司一贯的 “米粉文化” 叙事,也暗含对危机事件的回应——通过强调 “继续努力”,传递出小米将持续改进技术、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号。
小米15周年引发了广泛关注。社交媒体上,网友用 “从MIUI到澎湃OS,从手机到汽车” 回顾小米成长历程,也有用户期待小米在AI、芯片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行业分析认为,小米需在高端化与性价比之间找到平衡,同时应对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挑战和舆论压力。
正如雷军所说,“创业的过程,也是修行和磨砺的过程”。
综合自腾讯新闻、新浪财经、微博、中国基金报
2025年4月7日,港股市场迎来“黑色星期一”,截至7日收盘,小米集团股价报36.45港元/股,跌幅达20.59%,总市值首次跌破1万亿港元,至9447亿港元。同时,自4月1日交通事故被公开至今,小米集团股价累计跌幅达25.91%。
这场震荡不仅折射出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焦虑,更将小米汽车推向舆论风暴中心。
从资本市场的配股争议,到安徽高速事故的连锁反应,再到雷军审慎的危机公关,小米的动荡揭示了一家科技巨头跨界造车的多重挑战。
配股融资与股价暴跌连锁反应
小米集团近期的股价波动,本质上是资本市场对其战略选择与风险敞口的重新定价。3月25日,小米宣布以“先旧后新”方式配售8亿股,折价6.6%融资425亿港元。尽管这一操作被解释为港股常规募资手段,但市场仍以抛售回应:公告当日股价跌超6%,市值单日蒸发近900亿港元。
尽管小米2024年财报显示账上现金超1700亿元,但可动用现金仅337亿元,且汽车业务年亏损62亿元(每卖一辆车亏损4.53万元)。摩根士丹利分析指出:“科技企业穿越造车‘死亡谷’需持续投入,小米选择在行业调整期加码布局,体现战略定力。”
此次配售引入多家国际长线基金,机构持股比例提升至45%。高盛亚洲投行部负责人表示:“优质股东入驻将增强资本市场对小米战略的信任背书。”
全网静待调查结果
小米SU7自2024年3月上市后成为现象级产品,2025年3月交付量超2.9万台,未交付订单积压如山。然而,3月29日安徽高速事故彻底打破了这一高光叙事。
事故影响带来多维冲击。小米汽车销售人员称,本次交通事故的具体情况还在调查中。如果消费者特别担心车辆安全问题,可以等警方的调查结果发布后再评估是否购车。截至发稿,该事故尚无最新的进展披露。
雷军在4月1日晚间发布微博称:“由于事故还在调查,我们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
雷军周年表态,小米再启新程
直至4月6日,雷军再次发文“今天,小米的创业路已走过了15年。这只是开始,我们会继续努力”。这一表态迅速引发热议,小米集团众高管也通过社交媒体集体发声,展现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雷军在停更4天后选择在周年庆发声,既延续了公司一贯的 “米粉文化” 叙事,也暗含对危机事件的回应——通过强调 “继续努力”,传递出小米将持续改进技术、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号。
小米15周年引发了广泛关注。社交媒体上,网友用 “从MIUI到澎湃OS,从手机到汽车” 回顾小米成长历程,也有用户期待小米在AI、芯片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行业分析认为,小米需在高端化与性价比之间找到平衡,同时应对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挑战和舆论压力。
正如雷军所说,“创业的过程,也是修行和磨砺的过程”。
综合自腾讯新闻、新浪财经、微博、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