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机构仍看好中国资产发展前景 港股表现优于其他主要市场

新华财经

9小时前

机构分析认为,中国股票市场短期韧性相对较强,中期机会大于风险,若政策应对得当,市场风险溢价有望继续好转,中国资产重估仍在进行时。

新华财经香港4月7日电(记者李柏涛)7日,受全球市场波动影响,港股出现较大幅度回调,恒生指数收市跌超3021点,创历史最大单日跌幅,下跌幅度达13.22%,恒生科技指数也下跌17.16%。

虽然回调幅度较大,但业内分析认为,港股估值仍具优势,短期内韧性强,且政策发力和宏观托底空间充足,中长期发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港股表现优于其他主要市场

整体而言,今年以来港股是逐渐走高后回落的过程,而其他主要市场则不断走低。

从数据上看,港股近日走出向下趋势,但其表现仍然优于全球其他市场。截至4月7日,恒指为19828点,相较年初最低18671点仍有超6%涨幅;恒生科技指数为4401点,相较年初最低4168点仍有5%涨幅。

截至4月4日,美股主要股指全线暴跌,与年初以来高点比较,纳斯达克指数跌近23%,道琼斯指数跌近15%,标普500指数跌超17%。

截至4月7日,与年初以来高点相比,日经225指数跌近23%,印度SENSEX30指数跌约9%,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市场股指也有大幅下挫。

机构分析认为,港股市场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内在动力已得到有效强化。一方面是港股结构上,以科技+金融为主导的上市公司已成为市场核心驱动力,且其盈利对关税敏感度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是资金面上,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为港股提供资金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7日港股大幅回调时,仍有超过153亿港元南向资金净流入。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港股南向资金净流入超过4000亿港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

机构看好港股后市发展

机构分析认为,中国股票市场短期韧性相对较强,中期机会大于风险,若政策应对得当,市场风险溢价有望继续好转,中国资产重估仍在进行时。

华泰证券也认为,从基本面上看,内地3月PMI连续两个月扩张、地产寻底迹象初现、政策逆周期调节仍有加码预期等均可以推动港股持续向好。

中金公司表示,全球贸易体系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全球资产价格也出现较大波动,但相比2018年或者相比过去三年,中国股票市场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包括地缘叙事和科技叙事的积极变化,加上中国资产估值优势和宏观政策发力空间,股市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多家外资机构也表态看好中国资产市场发展前景。

恒生投资管理股票投资主管谢德华7日表示,内地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突破,民企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这些都将持续带动企业及投资者信心,并推动人工智能普及应用,进一步提升企业营运效率及盈利能力,推动内地和港股的中资科技股估值重估。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近日指出,年初以来,中国股票市场持续回暖,远超新兴市场平均水平,外资对中国资产的热情也随之攀升至近年新高。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认为,短期来看,中国股票市场估值提升的动能来自三个趋势变化,即基本面与企业盈利出现反弹、人工智能发展提振科技投资风险偏好以及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助力股市估值修复。长期来看,中国资产的估值正在结构性地往更高的方向移动。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表示,现在是全球投资人增加对中国股票配置的最佳时机。她指出,上市公司积极提升股本投资回报、中国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竞争中持续突破等因素将继续推动中国股票市场复苏。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机构分析认为,中国股票市场短期韧性相对较强,中期机会大于风险,若政策应对得当,市场风险溢价有望继续好转,中国资产重估仍在进行时。

新华财经香港4月7日电(记者李柏涛)7日,受全球市场波动影响,港股出现较大幅度回调,恒生指数收市跌超3021点,创历史最大单日跌幅,下跌幅度达13.22%,恒生科技指数也下跌17.16%。

虽然回调幅度较大,但业内分析认为,港股估值仍具优势,短期内韧性强,且政策发力和宏观托底空间充足,中长期发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港股表现优于其他主要市场

整体而言,今年以来港股是逐渐走高后回落的过程,而其他主要市场则不断走低。

从数据上看,港股近日走出向下趋势,但其表现仍然优于全球其他市场。截至4月7日,恒指为19828点,相较年初最低18671点仍有超6%涨幅;恒生科技指数为4401点,相较年初最低4168点仍有5%涨幅。

截至4月4日,美股主要股指全线暴跌,与年初以来高点比较,纳斯达克指数跌近23%,道琼斯指数跌近15%,标普500指数跌超17%。

截至4月7日,与年初以来高点相比,日经225指数跌近23%,印度SENSEX30指数跌约9%,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市场股指也有大幅下挫。

机构分析认为,港股市场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内在动力已得到有效强化。一方面是港股结构上,以科技+金融为主导的上市公司已成为市场核心驱动力,且其盈利对关税敏感度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是资金面上,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为港股提供资金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7日港股大幅回调时,仍有超过153亿港元南向资金净流入。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港股南向资金净流入超过4000亿港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

机构看好港股后市发展

机构分析认为,中国股票市场短期韧性相对较强,中期机会大于风险,若政策应对得当,市场风险溢价有望继续好转,中国资产重估仍在进行时。

华泰证券也认为,从基本面上看,内地3月PMI连续两个月扩张、地产寻底迹象初现、政策逆周期调节仍有加码预期等均可以推动港股持续向好。

中金公司表示,全球贸易体系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全球资产价格也出现较大波动,但相比2018年或者相比过去三年,中国股票市场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包括地缘叙事和科技叙事的积极变化,加上中国资产估值优势和宏观政策发力空间,股市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多家外资机构也表态看好中国资产市场发展前景。

恒生投资管理股票投资主管谢德华7日表示,内地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突破,民企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这些都将持续带动企业及投资者信心,并推动人工智能普及应用,进一步提升企业营运效率及盈利能力,推动内地和港股的中资科技股估值重估。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近日指出,年初以来,中国股票市场持续回暖,远超新兴市场平均水平,外资对中国资产的热情也随之攀升至近年新高。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认为,短期来看,中国股票市场估值提升的动能来自三个趋势变化,即基本面与企业盈利出现反弹、人工智能发展提振科技投资风险偏好以及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助力股市估值修复。长期来看,中国资产的估值正在结构性地往更高的方向移动。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表示,现在是全球投资人增加对中国股票配置的最佳时机。她指出,上市公司积极提升股本投资回报、中国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竞争中持续突破等因素将继续推动中国股票市场复苏。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