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改前沿|消费贷利率重返“3字头”   市场仍有扩容空间

新华财经

12小时前

截至2024年末,“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个人消费贷余额为3961.61亿元,同比大增31.39%;兴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余额增长了13.18%。

微信图片_20250407163801  1.jpg

新华财经上海4月7日电(记者 王淑娟)随着监管政策的及时介入,近期消费信贷市场迎来重要转折。记者调研市场发现,“2”字头利率的消费贷已难觅踪迹。在监管引导下,4月1日以来,各大银行的消费贷产品利率都回到了3%以上。

今年以来,银行消费贷利率走低持续受到市场关注。尽管“价格战”暂告一段落,但消费贷仍然是今年各大银行发力的贷款投放方向。

利率重返“3字头”

2025年一季度,银行消费贷利率一度“卷”到了“2”字头。尤其是3月份,在一些支行层面,消费贷款发放花样繁多,通过利率优惠券、线下申请等方式,利率甚至低至2.5%以下水平,不仅远低于央行最新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1%),而且和房贷利率、部分理财产品利率出现倒挂现象。例如,3月份,北京银行“消费京e贷”年利率最低下调至2.5%,萧山农商行个人消费贷产品年利率最低降至2.4%。

这种“激进”的价格竞争不可持续,4月份开始,银行消费贷利率集体上调至3%及以上。

“现在用上优惠券,最低利率也只有3.05%了。”招商银行上海地区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招行“闪电贷”利率4月1日起已全面上调至3%以上。此前,“闪电贷”利率低至2.58%。

记者注意到,中国银行“中银E贷”的年利率由2.72%上调至3.1%;建设银行“快贷”产品年利率从2.8%调整为3%;兴业银行“兴闪贷”年利率从2.78%提升至3%起。宁波银行消费贷产品的新用户年利率也上调至3.0%,而此前在叠加优惠券后最低可至2.49%。

银行消费贷利率的“花式内卷”,短期内虽能刺激信贷需求,但也可能引发过度负债风险及资金挪用隐患。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打价格战,消费者可能因“利率幻觉”而忽视还款能力,盲目借贷,加重债务负担,资金也可能被挪用于资本市场或理财市场,扰乱金融秩序,增加系统性风险。因此,合理控制消费贷款利率水平,有助于防范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银行间“角逐”仍将继续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缩水,消费贷从2024年起“补位”成为各家银行发力的重点。去年以来,在消费贷“价格战”下,通过“以价换量”,不少银行的消费贷业务增长抢眼。分析认为,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2025年银行消费贷“角逐战”仍将继续上演。

据新华财经统计,根据近期陆续发布的2024年财报,六大国有银行中,2024年有四家实现了消费贷业务的两位数增长。其中,2024年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211.95亿元,同比增长28.3%;农业银行居民消费贷款投放5616亿元,同比增长39.8%;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278.95亿元,增幅25.21%;交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加1568.37亿元,增幅达到90.44%。

股份行中,截至2024年末,“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个人消费贷余额为3961.61亿元,同比大增31.39%;兴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余额增长了13.18%。

2025年以来,在国家大力提振消费的背景下,银行个人消费的增长趋势仍在继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印发通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优化资源配置。

《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指出,个人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在期限上,由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

不少银行已经相应号召加速消费贷款投放。中国银行副行长蔡钊在2024年业绩会上表示,近期中国银行及时响应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政策部署,在同业中快速发布个人消费贷款产品调整政策,提高额度和自主支付限额,并且延长了贷款期限。

华创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国有大行的资金成本相对较低,消费贷增速虽然较快,但占比整体仍较低,在提振消费的政策号召下,消费贷市场份额或进一步提升。而消费贷提额延期或能减缓个人客户的还款压力,减轻消费贷资产质量压力。

编辑:葛佳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截至2024年末,“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个人消费贷余额为3961.61亿元,同比大增31.39%;兴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余额增长了13.18%。

微信图片_20250407163801  1.jpg

新华财经上海4月7日电(记者 王淑娟)随着监管政策的及时介入,近期消费信贷市场迎来重要转折。记者调研市场发现,“2”字头利率的消费贷已难觅踪迹。在监管引导下,4月1日以来,各大银行的消费贷产品利率都回到了3%以上。

今年以来,银行消费贷利率走低持续受到市场关注。尽管“价格战”暂告一段落,但消费贷仍然是今年各大银行发力的贷款投放方向。

利率重返“3字头”

2025年一季度,银行消费贷利率一度“卷”到了“2”字头。尤其是3月份,在一些支行层面,消费贷款发放花样繁多,通过利率优惠券、线下申请等方式,利率甚至低至2.5%以下水平,不仅远低于央行最新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1%),而且和房贷利率、部分理财产品利率出现倒挂现象。例如,3月份,北京银行“消费京e贷”年利率最低下调至2.5%,萧山农商行个人消费贷产品年利率最低降至2.4%。

这种“激进”的价格竞争不可持续,4月份开始,银行消费贷利率集体上调至3%及以上。

“现在用上优惠券,最低利率也只有3.05%了。”招商银行上海地区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招行“闪电贷”利率4月1日起已全面上调至3%以上。此前,“闪电贷”利率低至2.58%。

记者注意到,中国银行“中银E贷”的年利率由2.72%上调至3.1%;建设银行“快贷”产品年利率从2.8%调整为3%;兴业银行“兴闪贷”年利率从2.78%提升至3%起。宁波银行消费贷产品的新用户年利率也上调至3.0%,而此前在叠加优惠券后最低可至2.49%。

银行消费贷利率的“花式内卷”,短期内虽能刺激信贷需求,但也可能引发过度负债风险及资金挪用隐患。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打价格战,消费者可能因“利率幻觉”而忽视还款能力,盲目借贷,加重债务负担,资金也可能被挪用于资本市场或理财市场,扰乱金融秩序,增加系统性风险。因此,合理控制消费贷款利率水平,有助于防范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银行间“角逐”仍将继续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缩水,消费贷从2024年起“补位”成为各家银行发力的重点。去年以来,在消费贷“价格战”下,通过“以价换量”,不少银行的消费贷业务增长抢眼。分析认为,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2025年银行消费贷“角逐战”仍将继续上演。

据新华财经统计,根据近期陆续发布的2024年财报,六大国有银行中,2024年有四家实现了消费贷业务的两位数增长。其中,2024年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211.95亿元,同比增长28.3%;农业银行居民消费贷款投放5616亿元,同比增长39.8%;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278.95亿元,增幅25.21%;交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加1568.37亿元,增幅达到90.44%。

股份行中,截至2024年末,“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个人消费贷余额为3961.61亿元,同比大增31.39%;兴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余额增长了13.18%。

2025年以来,在国家大力提振消费的背景下,银行个人消费的增长趋势仍在继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印发通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优化资源配置。

《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指出,个人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在期限上,由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

不少银行已经相应号召加速消费贷款投放。中国银行副行长蔡钊在2024年业绩会上表示,近期中国银行及时响应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政策部署,在同业中快速发布个人消费贷款产品调整政策,提高额度和自主支付限额,并且延长了贷款期限。

华创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国有大行的资金成本相对较低,消费贷增速虽然较快,但占比整体仍较低,在提振消费的政策号召下,消费贷市场份额或进一步提升。而消费贷提额延期或能减缓个人客户的还款压力,减轻消费贷资产质量压力。

编辑:葛佳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