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与科技创新共振,中国平安高质量发展提速

投资者网思维财经

15小时前

通过投资端的稳健增值与资本端的扎实储备,公司正在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双核驱动模式。...平安深度融入行业智能化变革,积极拥抱AI大模型技术,正加速推进“智能金融+医疗养老”生态体系的构建,以科技驱动高质量发展。

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投资者网》乔丹

当2025年金融业改革进入深水区,政策红利正从多维度重塑行业格局。全国两会明确构建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国家数据局推动“数据要素×金融服务”场景创新,中央一号文件升级乡村振兴综合金融支持工程,银保监会相继出台政策,推动银行保险业转型升级,聚焦数字化与风险管理,政策红利正沿着金融服务链、科技创新链、民生保障链形成系统化释放。

政策工具箱的协同发力,既为保险业划出服务实体经济、应对老龄化、助力双碳目标的战略赛道,亦为头部机构打开了科技结合生态的价值增长空间。

多重政策红利精准对接中国平安的战略核心,其“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布局与政策导向形成良性共振。作为国内唯一同时持有全金融牌照的综合性集团,中国平安在近期发布了2024年年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展现出业绩增长与战略深化的双重成效。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平安如何借势而上,推动自身业务的持续升级,值得深入探讨。

政策东风劲吹

中国平安的战略演进,始终与政策导向形成深层次共振。

2025年全国两会为金融行业指引了发展方向。政府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鼓励保险公司优化产品结构,特别是增加健康保险与养老保险的覆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这为保险行业,尤其是健康险和养老险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平安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模式已覆盖超2.4亿个人客户、超400万团体客户,展现出了一定的市场渗透力与增长潜力。

此外,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延续了对“三农”发展的政策倾斜,鼓励农村金融改革,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这为保险行业,尤其是涉农保险产品的推广创造了新的发展窗口。面对这些政策导向,平安顺势而为,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通过科技赋能优化业务模式,提高运营效率,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在保险行业,随着居民保险意识的增强和政策的扶持,健康险、养老险需求持续增长,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平安凭借其强大的综合金融能力,在健康险和养老险市场的布局更具前瞻性。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趋势,科技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传统保险模式。从保险产品的创新到客户服务的升级,再到风险管控的优化,科技正在推动保险行业向智能化、精细化发展。平安近年来在科技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使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建立了领先优势,为公司的业务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营收净利上扬

在经营层面,2024年中国平安实现营业收入10289.25亿元,同比增长12.6%;净利润1266.07亿元,同比增长47.8%。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8.8%,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长43.3%,保单继续率稳步提升,渠道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财险业务方面,保险服务收入3281.46亿元,同比增长4.7%,整体综合成本率优化至98.3%,盈利能力稳步增强。

银行业务的表现同样稳健,净利润达445.08亿元,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06%,拨备覆盖率 250.71%,资产质量维持良好水平。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在保险资金投资方面,平安实现了5.8%的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在204.1%的高水平,远超监管要求。截至2024年末,平安总资产达到12.96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充分展现了平安在复杂经济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强劲韧性。通过投资端的稳健增值与资本端的扎实储备,公司正在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双核驱动模式。

2024年,平安的分红政策持续回报股东,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信任度。公司现金分红水平连续13年保持上涨,拟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1.62元;全年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2.55元,同比增长5%,现金分红比例为37.9%,公司在持续盈利的同时,始终关注股东利益,稳步提升回报水平。

AI赋能加速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平安的科技业务已成为推动集团增长的重要动力。平安深度融入行业智能化变革,积极拥抱AI大模型技术,正加速推进“智能金融+医疗养老”生态体系的构建,以科技驱动高质量发展。

依托多年深耕的技术积累,平安已搭建三层大模型体系,包括语音大模型、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并打造了三大金融数据库、五大医疗数据库,数据总量达到30万亿字节,跻身全球最大金融、医疗数据库行列。

在金融服务领域,平安持续优化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构建了一体化智能语音坐席体系。2024年,AI坐席服务量达到18.4亿次,覆盖80%的客服总量,极大提升了客户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智能客服系统不仅能够理解客户需求,还能主动提供个性化金融方案,使客户体验更加便捷和高效。  

保险运营端也实现了智能化跃迁,智能核保率达93%,支持秒级响应,寿险保单闪赔占比达56%;车险图像定损系统颠覆传统流程,定损效率提升4000倍,闪赔服务占比突破56%。产险AI反欺诈系统同样成效显著,年度减损金额达119.4亿元,同比增损10.4%,构筑起智能化的风险防控网络。 

医疗科技领域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平安医家”AI医疗矩阵已覆盖2000余种疾病诊断,推荐准确率达99%。医生工作台系统通过实时病情分析与方案推演,将辅助诊疗效率提升60%以上,有效缓解医疗资源供需矛盾。这种“技术+数据+场景”的深度融合,不仅重塑了金融服务链条,更在医疗科技领域树立新的行业标杆。

从智能客服到医疗诊断,从风险防控到运营提效,平安正以科技创新为纽带,打通金融与医疗两大万亿级市场,构建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服务闭环。这种战略布局不仅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更为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范本,彰显出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的深层价值。

擘画多元蓝图

面对未来,中国平安将锚定新质生产力,把握时代机遇。在业绩发布会上,平安管理层明确了三大发展方向。

首先,深耕养老黄金赛道。平安将推动“到线、到店、到家”的全方位服务网络覆盖,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其次,布局新质生产力。平安将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充分发挥险资的长期资本优势,积极参与国家战略产业的投资,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最后,强化风险韧性。公司将持续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有效控制存量业务的利差损风险,并大幅缓解新增业务的成本压力,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平安的稳健经营与科技创新战略使其在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在老龄化与数字化双重浪潮下,这家金融巨头的进化轨迹,或许正是中国保险业升级的最佳注脚。(思维财经出品)■  

通过投资端的稳健增值与资本端的扎实储备,公司正在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双核驱动模式。...平安深度融入行业智能化变革,积极拥抱AI大模型技术,正加速推进“智能金融+医疗养老”生态体系的构建,以科技驱动高质量发展。

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投资者网》乔丹

当2025年金融业改革进入深水区,政策红利正从多维度重塑行业格局。全国两会明确构建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国家数据局推动“数据要素×金融服务”场景创新,中央一号文件升级乡村振兴综合金融支持工程,银保监会相继出台政策,推动银行保险业转型升级,聚焦数字化与风险管理,政策红利正沿着金融服务链、科技创新链、民生保障链形成系统化释放。

政策工具箱的协同发力,既为保险业划出服务实体经济、应对老龄化、助力双碳目标的战略赛道,亦为头部机构打开了科技结合生态的价值增长空间。

多重政策红利精准对接中国平安的战略核心,其“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布局与政策导向形成良性共振。作为国内唯一同时持有全金融牌照的综合性集团,中国平安在近期发布了2024年年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展现出业绩增长与战略深化的双重成效。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平安如何借势而上,推动自身业务的持续升级,值得深入探讨。

政策东风劲吹

中国平安的战略演进,始终与政策导向形成深层次共振。

2025年全国两会为金融行业指引了发展方向。政府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鼓励保险公司优化产品结构,特别是增加健康保险与养老保险的覆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这为保险行业,尤其是健康险和养老险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平安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模式已覆盖超2.4亿个人客户、超400万团体客户,展现出了一定的市场渗透力与增长潜力。

此外,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延续了对“三农”发展的政策倾斜,鼓励农村金融改革,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这为保险行业,尤其是涉农保险产品的推广创造了新的发展窗口。面对这些政策导向,平安顺势而为,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通过科技赋能优化业务模式,提高运营效率,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在保险行业,随着居民保险意识的增强和政策的扶持,健康险、养老险需求持续增长,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平安凭借其强大的综合金融能力,在健康险和养老险市场的布局更具前瞻性。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趋势,科技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传统保险模式。从保险产品的创新到客户服务的升级,再到风险管控的优化,科技正在推动保险行业向智能化、精细化发展。平安近年来在科技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使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建立了领先优势,为公司的业务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营收净利上扬

在经营层面,2024年中国平安实现营业收入10289.25亿元,同比增长12.6%;净利润1266.07亿元,同比增长47.8%。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8.8%,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长43.3%,保单继续率稳步提升,渠道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财险业务方面,保险服务收入3281.46亿元,同比增长4.7%,整体综合成本率优化至98.3%,盈利能力稳步增强。

银行业务的表现同样稳健,净利润达445.08亿元,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06%,拨备覆盖率 250.71%,资产质量维持良好水平。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在保险资金投资方面,平安实现了5.8%的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在204.1%的高水平,远超监管要求。截至2024年末,平安总资产达到12.96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充分展现了平安在复杂经济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强劲韧性。通过投资端的稳健增值与资本端的扎实储备,公司正在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双核驱动模式。

2024年,平安的分红政策持续回报股东,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信任度。公司现金分红水平连续13年保持上涨,拟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1.62元;全年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2.55元,同比增长5%,现金分红比例为37.9%,公司在持续盈利的同时,始终关注股东利益,稳步提升回报水平。

AI赋能加速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平安的科技业务已成为推动集团增长的重要动力。平安深度融入行业智能化变革,积极拥抱AI大模型技术,正加速推进“智能金融+医疗养老”生态体系的构建,以科技驱动高质量发展。

依托多年深耕的技术积累,平安已搭建三层大模型体系,包括语音大模型、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并打造了三大金融数据库、五大医疗数据库,数据总量达到30万亿字节,跻身全球最大金融、医疗数据库行列。

在金融服务领域,平安持续优化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构建了一体化智能语音坐席体系。2024年,AI坐席服务量达到18.4亿次,覆盖80%的客服总量,极大提升了客户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智能客服系统不仅能够理解客户需求,还能主动提供个性化金融方案,使客户体验更加便捷和高效。  

保险运营端也实现了智能化跃迁,智能核保率达93%,支持秒级响应,寿险保单闪赔占比达56%;车险图像定损系统颠覆传统流程,定损效率提升4000倍,闪赔服务占比突破56%。产险AI反欺诈系统同样成效显著,年度减损金额达119.4亿元,同比增损10.4%,构筑起智能化的风险防控网络。 

医疗科技领域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平安医家”AI医疗矩阵已覆盖2000余种疾病诊断,推荐准确率达99%。医生工作台系统通过实时病情分析与方案推演,将辅助诊疗效率提升60%以上,有效缓解医疗资源供需矛盾。这种“技术+数据+场景”的深度融合,不仅重塑了金融服务链条,更在医疗科技领域树立新的行业标杆。

从智能客服到医疗诊断,从风险防控到运营提效,平安正以科技创新为纽带,打通金融与医疗两大万亿级市场,构建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服务闭环。这种战略布局不仅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更为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范本,彰显出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的深层价值。

擘画多元蓝图

面对未来,中国平安将锚定新质生产力,把握时代机遇。在业绩发布会上,平安管理层明确了三大发展方向。

首先,深耕养老黄金赛道。平安将推动“到线、到店、到家”的全方位服务网络覆盖,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其次,布局新质生产力。平安将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充分发挥险资的长期资本优势,积极参与国家战略产业的投资,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最后,强化风险韧性。公司将持续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有效控制存量业务的利差损风险,并大幅缓解新增业务的成本压力,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平安的稳健经营与科技创新战略使其在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在老龄化与数字化双重浪潮下,这家金融巨头的进化轨迹,或许正是中国保险业升级的最佳注脚。(思维财经出品)■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