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医药股见底?创新药ETF年内涨近10%,多重利好或催生系统性机会

新华财经

5天前

创新药销售大幅增长成为驱动公司业绩高增长的主要因素,仅2024年就有4款1类创新药和5项新适应症获批上市。...年报与一季报披露后,业绩反转预期叠加政策落地预期,板块系统性机会明显。

新华财经上海4月3日电(林郑宏)医药股见底与否,成为近期市场热议的话题之一。

新华财经注意到,全市场成交额靠前的银华中证创新药ETF(159992)在连跌4年之后,今年迄今累计上涨9.33%。

根据基金2024年年报数据,该ETF前十大持仓股中,第一大重仓股药明康德和第二大重仓股恒瑞医药的持仓比例均约10%,大幅领先其余持仓股。这两家公司也是业内的龙头企业,最新总市值分别达到了1834亿元和3256亿元。

行业龙头业绩强劲复苏 创新药出海成高增长引擎

年内表现来看,药明康德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5%,恒瑞医药涨超11%。两家公司均已发布2024年年报,药明康德净利润同比下降1.63%,恒瑞医药净利润同比大涨47.28%。

药明康德2024年备受美国生物安全法案一事困扰,年中股价一度较年初高点腰斩。但从年报来看,公司业绩却展现了很强的韧性,全年营收仅下降2.7%,四季度净利同比增速超过90%,而前三季度同比增速均为负值,由此可见其复苏态势极为强劲。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药明康德2025年业绩展望积极。截至2024年底,药明康德全年新增客户约1000家,在手订单达493.1亿元,同比增长47.0%,为2025年业绩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公司预计2025年资本开支达到70亿元-80亿元,较2024年同比增加75%-100%。

恒瑞医药作为国内创新药龙头,股价在2021年见顶回落后,一度跌至30元下方,较高峰期跌超三分之二。但过去两年,公司股价连续录得上涨,大幅跑赢行业均值。

业绩表现来看,公司年度净利润在2022年触底后开始回升,2024年全年净利达到63.37亿元,超过2020年创历史最佳水平。数据显示,创新药销售大幅增长成为驱动公司业绩高增长的主要因素,仅2024年就有4款1类创新药和5项新适应症获批上市。据民生证券研报分析,2025年至2027年,预计公司将分别有11项、13项和23项新产品/新适应症获批。

而在3月25日,恒瑞医药公告与默沙东达成协议,将公司脂蛋白(a)[Lp(a)]口服小分子项目(包括名为HRS-5346的先导化合物)有偿许可给默沙东,默沙东将获得HRS-5346在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根据协议,恒瑞医药将收取2亿美元的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不超过17.7亿美元的与特定的开发、监管和商业化相关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如果相关产品获批上市,基于HRS-5346的净销售额的销售提成。

受年报业绩高增长和大订单推动,恒瑞医药股价自3月26日起开始连续拉升,迄今7个交易日内涨近14%。

政策面利好叠加业绩反转预期 市场看好创新药板块系统性机会

除了上述两家龙头企业,近期多只创新药板块内个股如润都股份、海思科等都走势强劲,创新药概念股指数亦连涨3个月,大幅跑赢沪深300等市场主流宽基指数。

多位市场人士在接受新华财经采访时表示,医药行业在经历较长时间调整后,当前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尤其是创新药板块,叠加了政策面利好和业绩反转预期,系统性机会明显。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兼高级研究员包金刚分析认为,当前医药板块与全行业对比的溢价率接近历史最低位。从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向来看,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比例降至7.2%,显著低于17.6%的历史中枢,显示市场情绪冰点与潜在反转机会。“医药行业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调整较为充分,且基本面反转信号明显,政策红利和技术进步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后续医药股的反弹具有较高的确定性,但投资者仍需关注政策执行偏差、临床数据不及预期等潜在风险。”

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表示,在政策层面,国资委鼓励生物医药并购重组,集采政策优化完善了创新药支付机制,带动了创新药板块的上涨。而从财务数据来看,多家上市公司药企业绩高增长,行业温和复苏趋势明确。年报与一季报披露后,业绩反转预期叠加政策落地预期,板块系统性机会明显。“但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本轮利好主要还是在创新药板块,传统医药板块还需要相对谨慎。”

止于至善投资总经理何理称,近期不少创新药公司都披露了不错的业绩,在保持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部分创新药企实现扭亏为盈或亏损大幅收窄。海外大药企不断从国内BD管线(即企业通过授权许可、合作开发或出售研发项目等方式进行商务拓展,以优化自身产品线或获取资金支持),也证明了中国创新药实力已经很强。“我们认为中国创新药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成果收获期,随着国内支付环境的改善和海外市场的拓展,中国创新药企业业绩有望保持持续向好趋势,在研管线丰富,已经有代表性产品的创新药企预计会有持续估值修复。”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创新药销售大幅增长成为驱动公司业绩高增长的主要因素,仅2024年就有4款1类创新药和5项新适应症获批上市。...年报与一季报披露后,业绩反转预期叠加政策落地预期,板块系统性机会明显。

新华财经上海4月3日电(林郑宏)医药股见底与否,成为近期市场热议的话题之一。

新华财经注意到,全市场成交额靠前的银华中证创新药ETF(159992)在连跌4年之后,今年迄今累计上涨9.33%。

根据基金2024年年报数据,该ETF前十大持仓股中,第一大重仓股药明康德和第二大重仓股恒瑞医药的持仓比例均约10%,大幅领先其余持仓股。这两家公司也是业内的龙头企业,最新总市值分别达到了1834亿元和3256亿元。

行业龙头业绩强劲复苏 创新药出海成高增长引擎

年内表现来看,药明康德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5%,恒瑞医药涨超11%。两家公司均已发布2024年年报,药明康德净利润同比下降1.63%,恒瑞医药净利润同比大涨47.28%。

药明康德2024年备受美国生物安全法案一事困扰,年中股价一度较年初高点腰斩。但从年报来看,公司业绩却展现了很强的韧性,全年营收仅下降2.7%,四季度净利同比增速超过90%,而前三季度同比增速均为负值,由此可见其复苏态势极为强劲。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药明康德2025年业绩展望积极。截至2024年底,药明康德全年新增客户约1000家,在手订单达493.1亿元,同比增长47.0%,为2025年业绩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公司预计2025年资本开支达到70亿元-80亿元,较2024年同比增加75%-100%。

恒瑞医药作为国内创新药龙头,股价在2021年见顶回落后,一度跌至30元下方,较高峰期跌超三分之二。但过去两年,公司股价连续录得上涨,大幅跑赢行业均值。

业绩表现来看,公司年度净利润在2022年触底后开始回升,2024年全年净利达到63.37亿元,超过2020年创历史最佳水平。数据显示,创新药销售大幅增长成为驱动公司业绩高增长的主要因素,仅2024年就有4款1类创新药和5项新适应症获批上市。据民生证券研报分析,2025年至2027年,预计公司将分别有11项、13项和23项新产品/新适应症获批。

而在3月25日,恒瑞医药公告与默沙东达成协议,将公司脂蛋白(a)[Lp(a)]口服小分子项目(包括名为HRS-5346的先导化合物)有偿许可给默沙东,默沙东将获得HRS-5346在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根据协议,恒瑞医药将收取2亿美元的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不超过17.7亿美元的与特定的开发、监管和商业化相关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如果相关产品获批上市,基于HRS-5346的净销售额的销售提成。

受年报业绩高增长和大订单推动,恒瑞医药股价自3月26日起开始连续拉升,迄今7个交易日内涨近14%。

政策面利好叠加业绩反转预期 市场看好创新药板块系统性机会

除了上述两家龙头企业,近期多只创新药板块内个股如润都股份、海思科等都走势强劲,创新药概念股指数亦连涨3个月,大幅跑赢沪深300等市场主流宽基指数。

多位市场人士在接受新华财经采访时表示,医药行业在经历较长时间调整后,当前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尤其是创新药板块,叠加了政策面利好和业绩反转预期,系统性机会明显。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兼高级研究员包金刚分析认为,当前医药板块与全行业对比的溢价率接近历史最低位。从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向来看,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比例降至7.2%,显著低于17.6%的历史中枢,显示市场情绪冰点与潜在反转机会。“医药行业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调整较为充分,且基本面反转信号明显,政策红利和技术进步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后续医药股的反弹具有较高的确定性,但投资者仍需关注政策执行偏差、临床数据不及预期等潜在风险。”

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表示,在政策层面,国资委鼓励生物医药并购重组,集采政策优化完善了创新药支付机制,带动了创新药板块的上涨。而从财务数据来看,多家上市公司药企业绩高增长,行业温和复苏趋势明确。年报与一季报披露后,业绩反转预期叠加政策落地预期,板块系统性机会明显。“但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本轮利好主要还是在创新药板块,传统医药板块还需要相对谨慎。”

止于至善投资总经理何理称,近期不少创新药公司都披露了不错的业绩,在保持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部分创新药企实现扭亏为盈或亏损大幅收窄。海外大药企不断从国内BD管线(即企业通过授权许可、合作开发或出售研发项目等方式进行商务拓展,以优化自身产品线或获取资金支持),也证明了中国创新药实力已经很强。“我们认为中国创新药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成果收获期,随着国内支付环境的改善和海外市场的拓展,中国创新药企业业绩有望保持持续向好趋势,在研管线丰富,已经有代表性产品的创新药企预计会有持续估值修复。”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