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30日举办的2025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上,《“上海旅游”品牌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4)》正式发布,经综合计算,2024年“上海旅游”品牌发展指数分值为81.70分(满分100分),进一步反映出“上海旅游”品牌发展基础稳固,建设力度始终保持稳定,发展潜力正逐步释放,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该进程中,银行业也在积极作为,主动探索“金融+文旅”新模式,不仅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金融服务和文化体验。
金融“及时雨”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在上海全力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重大文旅项目作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柱,承载着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使命。银行业的信贷支持则为这些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2月,上海发布《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旨在将上海打造成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都市旅游首选地、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在此背景下,全国首个乐高乐园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肩负多重使命,不仅对于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提升,以及打造辐射长三角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意义非凡,也是上海提振消费、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的重要一环。面对这个总投资超48亿元、占地面积达31.8万平方米的庞大工程,深度参与项目建设的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迅速响应,为其量身定制金融方案,并主动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高效推进项目流程。不仅为项目建设提供融资,还率先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开园前期筹备、场地布置、设备调试、人员培训等关键环节。此外,该行还聚焦乐园消费场景和外籍来华人士需求,在周边酒店设立外币代兑点,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进一步助力乐高乐园的顺利开园运营。
金融活水不仅能助力开发旅游项目,也可以进一步激活“文旅+科创+绿色新引擎”。农业银行上海静安支行对上海机场城市航站楼改建项目的支持便是其中一个鲜活范例。上海机场城市航站楼位于静安寺商圈核心交通枢纽,是中国内地首座投入使用的城市航站楼,也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核心交通节点。上海林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接该航站楼停车区域智能充电服务项目时,面临资金周转难题。农业银行上海静安支行在获悉企业需求后迅速响应,组建专业团队深入调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项目特点,量身定制了“申担e贷”专属融资方案,通过线上申请与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依据企业综合情况核定授信额度,成功投放500万元。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还借助企业的智能充电技术,提升了航站楼绿色能源使用效率,为旅客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体验,有力推动了区域文旅产业与交通枢纽的融合发展。随着更多金融创新实践的涌现,上海文旅产业正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创新金融模式提振文旅消费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提振消费”是今年着重抓好的工作之一,具体包括“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消费是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银行业助力文旅产业焕新的关键着力点。
在这一政策指引下,上海银行创新推出了系列文旅主题借记卡,该行围绕文博、旅行、演艺主题设计了3种特色卡面,分别为“穿越千年,专治不开心”的文博卡、“走走停停,都是好风景”的旅行卡、“喜怒哀乐,一切皆释怀”的演艺卡。针对开户新客,上海银行推出多重优惠,不仅准备了开卡有福利、推荐有奖励等活动,还与上海多个热门文旅场景展开合作,涵盖 VR 沉浸式体验、音乐剧演出、“线下实景电影”等项目,办卡客户可获得这些场景的购票优惠权益,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的文旅消费热情,释放更多消费潜力。
与此同时,如何借助数字化平台优势实现金融赋能是当下激活消费的重要议题之一。在近日的上海旅游发展大会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晓敏还表示,上海将继续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智慧服务模式,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为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在此背景下,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借助“建行生活”APP数字化平台,与顾村公园共同构建上海樱花节消费生态圈。区别于传统消费补贴方式,建行上海市分行搭建起“支付惠民+场景运营+生态共建”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打造“线下流量转化 + 线上消费扩容”的运营模式。通过在“建行生活”APP上线“建行支付享优惠 顾村公园樱花节”活动,推出门票立减、园内指定商户消费立减等优惠活动,实现了从“购票入园”到“平台领券”再到“园内游览”的完整生态闭环。同时,依托APP平台,将景区票务、商户优惠、数字权益等各类资源有机整合,推出“场景化领券 + 无感化核销”的便捷服务模式。数据显示,上海樱花节初期,“建行生活”APP平台首日曝光新增近5万,当月园区线下门票及园内游乐场景交易额提升超220万元,为上海文旅消费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上海旅游”品牌发展指数研究项目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指出,上海需要通过多种举措全力推进“上海旅游”品牌力的打造,逐步实现从数量向品质、从品质向品牌、从品牌向金牌的转变。
展望未来,银行业将继续深化与文旅行业的合作,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并提升自身金融科技水平,加大倾斜力度,为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旅高地贡献更多金融智慧与力量。
(编辑:王星)
在3月30日举办的2025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上,《“上海旅游”品牌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4)》正式发布,经综合计算,2024年“上海旅游”品牌发展指数分值为81.70分(满分100分),进一步反映出“上海旅游”品牌发展基础稳固,建设力度始终保持稳定,发展潜力正逐步释放,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该进程中,银行业也在积极作为,主动探索“金融+文旅”新模式,不仅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金融服务和文化体验。
金融“及时雨”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在上海全力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重大文旅项目作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柱,承载着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使命。银行业的信贷支持则为这些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2月,上海发布《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旨在将上海打造成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都市旅游首选地、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在此背景下,全国首个乐高乐园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肩负多重使命,不仅对于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提升,以及打造辐射长三角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意义非凡,也是上海提振消费、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的重要一环。面对这个总投资超48亿元、占地面积达31.8万平方米的庞大工程,深度参与项目建设的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迅速响应,为其量身定制金融方案,并主动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高效推进项目流程。不仅为项目建设提供融资,还率先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开园前期筹备、场地布置、设备调试、人员培训等关键环节。此外,该行还聚焦乐园消费场景和外籍来华人士需求,在周边酒店设立外币代兑点,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进一步助力乐高乐园的顺利开园运营。
金融活水不仅能助力开发旅游项目,也可以进一步激活“文旅+科创+绿色新引擎”。农业银行上海静安支行对上海机场城市航站楼改建项目的支持便是其中一个鲜活范例。上海机场城市航站楼位于静安寺商圈核心交通枢纽,是中国内地首座投入使用的城市航站楼,也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核心交通节点。上海林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接该航站楼停车区域智能充电服务项目时,面临资金周转难题。农业银行上海静安支行在获悉企业需求后迅速响应,组建专业团队深入调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项目特点,量身定制了“申担e贷”专属融资方案,通过线上申请与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依据企业综合情况核定授信额度,成功投放500万元。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还借助企业的智能充电技术,提升了航站楼绿色能源使用效率,为旅客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体验,有力推动了区域文旅产业与交通枢纽的融合发展。随着更多金融创新实践的涌现,上海文旅产业正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创新金融模式提振文旅消费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提振消费”是今年着重抓好的工作之一,具体包括“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消费是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银行业助力文旅产业焕新的关键着力点。
在这一政策指引下,上海银行创新推出了系列文旅主题借记卡,该行围绕文博、旅行、演艺主题设计了3种特色卡面,分别为“穿越千年,专治不开心”的文博卡、“走走停停,都是好风景”的旅行卡、“喜怒哀乐,一切皆释怀”的演艺卡。针对开户新客,上海银行推出多重优惠,不仅准备了开卡有福利、推荐有奖励等活动,还与上海多个热门文旅场景展开合作,涵盖 VR 沉浸式体验、音乐剧演出、“线下实景电影”等项目,办卡客户可获得这些场景的购票优惠权益,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的文旅消费热情,释放更多消费潜力。
与此同时,如何借助数字化平台优势实现金融赋能是当下激活消费的重要议题之一。在近日的上海旅游发展大会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晓敏还表示,上海将继续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智慧服务模式,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为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在此背景下,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借助“建行生活”APP数字化平台,与顾村公园共同构建上海樱花节消费生态圈。区别于传统消费补贴方式,建行上海市分行搭建起“支付惠民+场景运营+生态共建”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打造“线下流量转化 + 线上消费扩容”的运营模式。通过在“建行生活”APP上线“建行支付享优惠 顾村公园樱花节”活动,推出门票立减、园内指定商户消费立减等优惠活动,实现了从“购票入园”到“平台领券”再到“园内游览”的完整生态闭环。同时,依托APP平台,将景区票务、商户优惠、数字权益等各类资源有机整合,推出“场景化领券 + 无感化核销”的便捷服务模式。数据显示,上海樱花节初期,“建行生活”APP平台首日曝光新增近5万,当月园区线下门票及园内游乐场景交易额提升超220万元,为上海文旅消费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上海旅游”品牌发展指数研究项目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指出,上海需要通过多种举措全力推进“上海旅游”品牌力的打造,逐步实现从数量向品质、从品质向品牌、从品牌向金牌的转变。
展望未来,银行业将继续深化与文旅行业的合作,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并提升自身金融科技水平,加大倾斜力度,为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旅高地贡献更多金融智慧与力量。
(编辑: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