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业务放量遭遇“拦路虎”。
来源|医药研究社
告别炒股、回归主业的云南白药更好了吗?
最新财报给出了答案。据悉,2024年,云南白药实现营业收入400.33亿元,同比增长2.36%;归母净利润47.49亿元,同比增长16.02%;扣非归母净利润45.23亿元,同比增长20.18%,创历史新高。
整体保持稳健。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研究机构对云南白药2024年度盈利一致预测为45.30亿元,最高值46.28亿元。而云南白药最终交出的答卷,显然超出了市场预期。
不过,营收增速不高这一问题也引起市场重视,或反映出云南白药的核心业务正面临一定挑战。
01
四大事业群中,只有药品实现了营收双位数增长
2024年年初接受调研时,云南白药就向资本市场表露了回归主业的决心。
“在进一步聚焦主业、谨慎投资的原则下,公司已于2023年三季度退出全部二级市场证券投资,并计划于2024年不再开展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业务。”
起因主要是云南白药此前钻营炒股影响了业绩,如2021年、2022年,公司在股市的投资出现大幅亏损,浮亏超22亿元。随着炒股带来的风险愈发显著,云南白药亟需止损。
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2024年年报,是公司“专注”“聚焦”后的成果展现。
从业务布局来看,目前云南白药的收入来源是多元的,药品、健康品、中药资源、云南省医药公司四大事业群构成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底座,但真正有强大驱动力的引擎却并不多。
据财报,报告期内,药品事业群主营业务收入69.24亿元,同比增长11.8%;健康品事业群实现营业收入65.26 亿元,同比增长1.6%;中药资源事业群实现对外收入17.51亿元,同比增长约3.13%;省医药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6.07亿元,同比增长0.48%。
可以看出,虽然上述业务都处在增长状态,但只有药品业务实现了双位数的营收增长。而药品业务的业绩表现更为强劲,或与以下因素相关。
一是产品矩阵较为丰富,领先优势突出。据云南白药介绍,药品事业群以云南白药系列(如云南白药气雾剂、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创可贴等)为主,专注于止血镇痛、消肿化瘀,涵盖补益气血、伤风感冒、心脑血管、妇科、儿童等领域的天然特色品牌中药,同时公司正在着力打造三七植物补益类产品。
另外,中康开思系统显示,云南白药气雾剂在肌肉-骨骼系统关节和肌肉疼痛局部用药中成药气雾剂零售市场份额为91.8%,市场排名第一;云南白药创可贴占外用止血类(含药)创可贴零售市场份额 72.4%,市场排名第一;云南白药(散剂)在肌肉-骨骼系统骨伤类全身用药中成药零售市场份额为14.9%,市场排名第一。 可见,公司核心药品的市场地位始终稳固。
二是营销网络持续扩大,实现了对消费者的高效触达。财报显示,在优势的OTC渠道方面,云南白药全国锁定服务5000家头部连锁,覆盖超过40万家门店,尤其在华东地区、湖南、湖北、云南等连锁药房发展较好的区域实现了高覆盖、高渗透。公司还与阿里、京东、抖音等主要电商开展了广泛合作,拓展线上OTC销售渠道。
依托多元产品布局、渠道拓展等,云南白药进一步放大了品牌效应,并加速药品业务获量。
不过,回到整体业务结构上,不难发现药品业务占比并不大,难以“凭一己之力”拉动公司整体业绩高速增长。
目前来看,云南白药能否实现更大的业绩突破,很大程度取决于旗下业务板块的协同和并进,但要想实现“多辆马车并驾齐驱”,难度也不小。
02
旧业务“原地踏步”,新业务来接力,注意“断层”
云南白药的核心业务中,除了药品,其他业务都或多或少存在“原地踏步”问题,发展阻力明显。
比如,健康品事业群以牙膏产品为业务核心,众所周知,这一品类所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这一背景下,云南白药也逐渐看到了业务成长的天花板。据悉,云南白药牙膏市占率自2019年突破20%后,增速逐年放缓。
再来看为云南白药贡献超六成营收的云南省医药公司。据悉,该公司主要从事药品流通业务(如分销、物流等),所处行业具有“低毛利率、高周转”特点,市场集中度也比较高。
目前,全国医药流通市场主要由国药控股、华润医药等头部企业主导,云南省医药公司作为区域性企业,虽在省内覆盖16个州市,但向外扩张难度较大,市场份额增长空间受限,相应业绩较难提升。
或许也是考虑到现有业务的前景并不明朗,近年来云南白药正持续推动医疗器械事业部、补保健品事业部等新兴业务发展与经营质量提升。
财报显示,医疗器械事业部聚焦疼痛理疗、贴敷、眼部护理三大品类,剥离部分低效业务,实现营收4.25亿元,同比增长61%;滋补保健品事业部持续优化品牌建设,积极推进线上线下市场开拓,实现营业收入9907万元,同比增长101%,并首次实现盈利。不过,这些业务做出的业绩贡献也相对有限。
较长时间内,“业务断层”或许都是云南白药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基础上,2024年云南白药依然延续“高分红、低研发”的策略。
财报显示,2024年云南白药每10股累计派送现金23.98元(含税),累计现金分红42.79亿元(含税),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90.09%。近五年,云南白药累计分红约177亿元,占同期净利润总额的86.67%,分红比例远超A股医药板块平均水平。
另外,2024年云南白药研发投入仅3.48亿元,占营收比重0.87%,远低于其他同类药企。
云南白药大手笔分红无疑能提升股东获得感,但这是在经营忧患明显的情况下进行的,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投资市场的担忧。
原文标题 : 400亿元营收下的云南白药:主业企稳,还能跑得更快吗?
核心业务放量遭遇“拦路虎”。
来源|医药研究社
告别炒股、回归主业的云南白药更好了吗?
最新财报给出了答案。据悉,2024年,云南白药实现营业收入400.33亿元,同比增长2.36%;归母净利润47.49亿元,同比增长16.02%;扣非归母净利润45.23亿元,同比增长20.18%,创历史新高。
整体保持稳健。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研究机构对云南白药2024年度盈利一致预测为45.30亿元,最高值46.28亿元。而云南白药最终交出的答卷,显然超出了市场预期。
不过,营收增速不高这一问题也引起市场重视,或反映出云南白药的核心业务正面临一定挑战。
01
四大事业群中,只有药品实现了营收双位数增长
2024年年初接受调研时,云南白药就向资本市场表露了回归主业的决心。
“在进一步聚焦主业、谨慎投资的原则下,公司已于2023年三季度退出全部二级市场证券投资,并计划于2024年不再开展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业务。”
起因主要是云南白药此前钻营炒股影响了业绩,如2021年、2022年,公司在股市的投资出现大幅亏损,浮亏超22亿元。随着炒股带来的风险愈发显著,云南白药亟需止损。
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2024年年报,是公司“专注”“聚焦”后的成果展现。
从业务布局来看,目前云南白药的收入来源是多元的,药品、健康品、中药资源、云南省医药公司四大事业群构成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底座,但真正有强大驱动力的引擎却并不多。
据财报,报告期内,药品事业群主营业务收入69.24亿元,同比增长11.8%;健康品事业群实现营业收入65.26 亿元,同比增长1.6%;中药资源事业群实现对外收入17.51亿元,同比增长约3.13%;省医药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6.07亿元,同比增长0.48%。
可以看出,虽然上述业务都处在增长状态,但只有药品业务实现了双位数的营收增长。而药品业务的业绩表现更为强劲,或与以下因素相关。
一是产品矩阵较为丰富,领先优势突出。据云南白药介绍,药品事业群以云南白药系列(如云南白药气雾剂、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创可贴等)为主,专注于止血镇痛、消肿化瘀,涵盖补益气血、伤风感冒、心脑血管、妇科、儿童等领域的天然特色品牌中药,同时公司正在着力打造三七植物补益类产品。
另外,中康开思系统显示,云南白药气雾剂在肌肉-骨骼系统关节和肌肉疼痛局部用药中成药气雾剂零售市场份额为91.8%,市场排名第一;云南白药创可贴占外用止血类(含药)创可贴零售市场份额 72.4%,市场排名第一;云南白药(散剂)在肌肉-骨骼系统骨伤类全身用药中成药零售市场份额为14.9%,市场排名第一。 可见,公司核心药品的市场地位始终稳固。
二是营销网络持续扩大,实现了对消费者的高效触达。财报显示,在优势的OTC渠道方面,云南白药全国锁定服务5000家头部连锁,覆盖超过40万家门店,尤其在华东地区、湖南、湖北、云南等连锁药房发展较好的区域实现了高覆盖、高渗透。公司还与阿里、京东、抖音等主要电商开展了广泛合作,拓展线上OTC销售渠道。
依托多元产品布局、渠道拓展等,云南白药进一步放大了品牌效应,并加速药品业务获量。
不过,回到整体业务结构上,不难发现药品业务占比并不大,难以“凭一己之力”拉动公司整体业绩高速增长。
目前来看,云南白药能否实现更大的业绩突破,很大程度取决于旗下业务板块的协同和并进,但要想实现“多辆马车并驾齐驱”,难度也不小。
02
旧业务“原地踏步”,新业务来接力,注意“断层”
云南白药的核心业务中,除了药品,其他业务都或多或少存在“原地踏步”问题,发展阻力明显。
比如,健康品事业群以牙膏产品为业务核心,众所周知,这一品类所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这一背景下,云南白药也逐渐看到了业务成长的天花板。据悉,云南白药牙膏市占率自2019年突破20%后,增速逐年放缓。
再来看为云南白药贡献超六成营收的云南省医药公司。据悉,该公司主要从事药品流通业务(如分销、物流等),所处行业具有“低毛利率、高周转”特点,市场集中度也比较高。
目前,全国医药流通市场主要由国药控股、华润医药等头部企业主导,云南省医药公司作为区域性企业,虽在省内覆盖16个州市,但向外扩张难度较大,市场份额增长空间受限,相应业绩较难提升。
或许也是考虑到现有业务的前景并不明朗,近年来云南白药正持续推动医疗器械事业部、补保健品事业部等新兴业务发展与经营质量提升。
财报显示,医疗器械事业部聚焦疼痛理疗、贴敷、眼部护理三大品类,剥离部分低效业务,实现营收4.25亿元,同比增长61%;滋补保健品事业部持续优化品牌建设,积极推进线上线下市场开拓,实现营业收入9907万元,同比增长101%,并首次实现盈利。不过,这些业务做出的业绩贡献也相对有限。
较长时间内,“业务断层”或许都是云南白药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基础上,2024年云南白药依然延续“高分红、低研发”的策略。
财报显示,2024年云南白药每10股累计派送现金23.98元(含税),累计现金分红42.79亿元(含税),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90.09%。近五年,云南白药累计分红约177亿元,占同期净利润总额的86.67%,分红比例远超A股医药板块平均水平。
另外,2024年云南白药研发投入仅3.48亿元,占营收比重0.87%,远低于其他同类药企。
云南白药大手笔分红无疑能提升股东获得感,但这是在经营忧患明显的情况下进行的,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投资市场的担忧。
原文标题 : 400亿元营收下的云南白药:主业企稳,还能跑得更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