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突围战”!老百姓、益丰、一心堂动作频频

米内零售观察

1天前

在“雪崩”到来之前,有远见、有实力的连锁已经卯足了劲向外突围,并试图寻求或建造好自己的“安全屋”。...不难发现,去年同期各大连锁在发展层面的动作多为“买买买”式的收购扩张,而今年上半年则更多转向开拓新赛道或加码有前景的“生意”。

继漱玉平民、健之佳、老百姓、益丰等头部连锁纷纷入局新赛道或加码热门“生意”后,一心堂近期也有不少大动作。

01新公司、抖音店、贷款担保,一心堂有大动作

近期,一家名为一心堂健康管理(昆明)有限公司的新企业正式宣告成立。

据悉,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阮国伟担任,注册资本达到了500万元人民币。从其经营范围来看,这家企业涉足的领域颇为广泛,涵盖了医疗服务、餐饮服务以及食品销售等多个方面。

深入探究其股权结构,通过企查查的股权穿透功能可以发现,一心堂健康管理(昆明)有限公司实际上是由一心堂间接全资控股。这一信息揭示了一心堂在健康产业领域的进一步布局和拓展。

除了成立健康管理公司外,一心堂还开通抖音医药专营店,布局直播带货新渠道。

近日,一心堂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宣布,正式开通了抖音医药专营店,展现了其在全渠道销售网络建设上的新进展。对于投资者“是否考虑成立抖音旗舰店和电商直播带货”的提问,一心堂表示,将在线下业务稳扎稳打的同时,积极拓展线上市场。

此外,一心堂还为子公司新增提供1.1亿担保,发力其他赛道。

3月21日,一心堂公告了进展情况。为重庆鸿翔一心堂药业有限公司提供5000万元连带责任保证,为四川本草堂药业有限公司提供5000万元连带责任保证,以及四川本草堂为其控股子公司四川一心堂医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提供1000万元连带责任保证。

从范围来看,涉及的子公司集中在川渝地区,主要经营业务涵盖中医药、供应链管理。

02在“雪崩”前建好“安全屋”,头部连锁们开始“绸缪”

除了一心堂,笔者梳理了近几个月各大头部连锁的动向,发现他们在各类赛道上都有不少布局和加码。

一部分是走“多元化”路线。2月上旬,一家名为“大树漱玉”的药店突然出现在济南街头,此为漱玉平民与来自台湾的知名药店“大树医药”合作开设的店铺,彼时正处于筹备阶段,预计2月底试营业。

据介绍,该药店主要以多元化的综合药房为特色,除OTC药品外,还有健康类生活用品、奶粉、孕婴用品、营养保健、医疗器械等多元化产品在售。跨境药品也是该药店的主要卖点之一。

不久后,2月19日,健之佳投资成立新公司,再度加码中医诊所、中医养生保健领域,经营范围包括诊所服务、中医诊所服务、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以及远程健康管理服务等。

同样在中医诊所加码的还有老百姓。3月12日前后,老百姓间接控股了一家中医综合诊所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了药品零售、中医诊所服务等等多个领域。

还有一些连锁在走“人工智能AI”路线。前几天,益丰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今康医疗科技(海南)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了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等多个领域。

这意味着,益丰开始计划把人工智能(AI)技术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并在数字化转型和健康服务升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大参林此前早已率先引入了人工智能工具“AI小参”,并接入DeepSeek系统,力图在药品管理和员工培训等领域实现智能化。

足见,在“雪崩”到来之前,有远见、有实力的连锁已经卯足了劲向外突围,并试图寻求或建造好自己的“安全屋”。

03打响“价值创造”第一枪,药店行业要“变天”了?

不难发现,去年同期各大连锁在发展层面的动作多为“买买买”式的收购扩张,而今年上半年则更多转向开拓新赛道或加码有前景的“生意”。

由“向外扩张”,转为“向内精进”,这一趋势的转变值得深思。

最近,国内外的药店圈发生了2件大事。国药一致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以国大药房为主要载体的零售板块,净利润亏损11.04亿元,同比下降309.53%。同一时间,全球第一大连锁药店沃博联宣布将被私募股权公司以100亿美元价格私有化,这一价格,相对于沃博联十年前市值直接打了一折。

回溯历史,早些年的“跑马圈地”确实让诸多连锁尝到了双位数高速增长的甜头,但随着时间推移,药店数量过快的增长开始暴露问题,“万店”成了衡量实力的标尺。当整个行业的发展脱离了原有逻辑,“出清”似乎成了必然的结果。

当前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市场不需要这么多药店,洗牌已经开始了。

“连锁药店未来的盈利思维应该是给顾客创造价值。”有观点认为,差异化与专业服务,才将是未来连锁药店的价值所在。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舍弃“过分逐利”思维转为“专业导向”,连锁药店转型的最大阻碍是“高毛+高提成”的销售模式未能打破。因此要通过提升药店配备执业药师的专业性与门槛,发挥执业药师在改善基层用药错误率方面的作用,从而彰显药店区别于医疗机构的价值。

其次是产品结构优化。“凡是靠刷医保来实现增长的药店,是不可能持续增长的。”当医保控费成常态,且触手不断延长,药店要想摆脱医保控费的限制,只能走多元化。这也对应了上文漱玉平民、健之佳、老百姓在做的尝试。

此外,未来出现药店丰富业态的前提是从“粗放扩张”转向“精准经营”。在这方面,连锁要进行门店优化,合理布局门店位置,提高单店销售额和利润;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根据消费频次、金额、用药需求等对客户分类,提供个性化服务和营销,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大胆推测:2025年药店行业将掀起一场关于“价值创造”的战役。大连锁们已经纷纷开始行动,其他药店,会跟上吗?

在“雪崩”到来之前,有远见、有实力的连锁已经卯足了劲向外突围,并试图寻求或建造好自己的“安全屋”。...不难发现,去年同期各大连锁在发展层面的动作多为“买买买”式的收购扩张,而今年上半年则更多转向开拓新赛道或加码有前景的“生意”。

继漱玉平民、健之佳、老百姓、益丰等头部连锁纷纷入局新赛道或加码热门“生意”后,一心堂近期也有不少大动作。

01新公司、抖音店、贷款担保,一心堂有大动作

近期,一家名为一心堂健康管理(昆明)有限公司的新企业正式宣告成立。

据悉,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阮国伟担任,注册资本达到了500万元人民币。从其经营范围来看,这家企业涉足的领域颇为广泛,涵盖了医疗服务、餐饮服务以及食品销售等多个方面。

深入探究其股权结构,通过企查查的股权穿透功能可以发现,一心堂健康管理(昆明)有限公司实际上是由一心堂间接全资控股。这一信息揭示了一心堂在健康产业领域的进一步布局和拓展。

除了成立健康管理公司外,一心堂还开通抖音医药专营店,布局直播带货新渠道。

近日,一心堂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宣布,正式开通了抖音医药专营店,展现了其在全渠道销售网络建设上的新进展。对于投资者“是否考虑成立抖音旗舰店和电商直播带货”的提问,一心堂表示,将在线下业务稳扎稳打的同时,积极拓展线上市场。

此外,一心堂还为子公司新增提供1.1亿担保,发力其他赛道。

3月21日,一心堂公告了进展情况。为重庆鸿翔一心堂药业有限公司提供5000万元连带责任保证,为四川本草堂药业有限公司提供5000万元连带责任保证,以及四川本草堂为其控股子公司四川一心堂医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提供1000万元连带责任保证。

从范围来看,涉及的子公司集中在川渝地区,主要经营业务涵盖中医药、供应链管理。

02在“雪崩”前建好“安全屋”,头部连锁们开始“绸缪”

除了一心堂,笔者梳理了近几个月各大头部连锁的动向,发现他们在各类赛道上都有不少布局和加码。

一部分是走“多元化”路线。2月上旬,一家名为“大树漱玉”的药店突然出现在济南街头,此为漱玉平民与来自台湾的知名药店“大树医药”合作开设的店铺,彼时正处于筹备阶段,预计2月底试营业。

据介绍,该药店主要以多元化的综合药房为特色,除OTC药品外,还有健康类生活用品、奶粉、孕婴用品、营养保健、医疗器械等多元化产品在售。跨境药品也是该药店的主要卖点之一。

不久后,2月19日,健之佳投资成立新公司,再度加码中医诊所、中医养生保健领域,经营范围包括诊所服务、中医诊所服务、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以及远程健康管理服务等。

同样在中医诊所加码的还有老百姓。3月12日前后,老百姓间接控股了一家中医综合诊所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了药品零售、中医诊所服务等等多个领域。

还有一些连锁在走“人工智能AI”路线。前几天,益丰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今康医疗科技(海南)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了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等多个领域。

这意味着,益丰开始计划把人工智能(AI)技术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并在数字化转型和健康服务升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大参林此前早已率先引入了人工智能工具“AI小参”,并接入DeepSeek系统,力图在药品管理和员工培训等领域实现智能化。

足见,在“雪崩”到来之前,有远见、有实力的连锁已经卯足了劲向外突围,并试图寻求或建造好自己的“安全屋”。

03打响“价值创造”第一枪,药店行业要“变天”了?

不难发现,去年同期各大连锁在发展层面的动作多为“买买买”式的收购扩张,而今年上半年则更多转向开拓新赛道或加码有前景的“生意”。

由“向外扩张”,转为“向内精进”,这一趋势的转变值得深思。

最近,国内外的药店圈发生了2件大事。国药一致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以国大药房为主要载体的零售板块,净利润亏损11.04亿元,同比下降309.53%。同一时间,全球第一大连锁药店沃博联宣布将被私募股权公司以100亿美元价格私有化,这一价格,相对于沃博联十年前市值直接打了一折。

回溯历史,早些年的“跑马圈地”确实让诸多连锁尝到了双位数高速增长的甜头,但随着时间推移,药店数量过快的增长开始暴露问题,“万店”成了衡量实力的标尺。当整个行业的发展脱离了原有逻辑,“出清”似乎成了必然的结果。

当前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市场不需要这么多药店,洗牌已经开始了。

“连锁药店未来的盈利思维应该是给顾客创造价值。”有观点认为,差异化与专业服务,才将是未来连锁药店的价值所在。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舍弃“过分逐利”思维转为“专业导向”,连锁药店转型的最大阻碍是“高毛+高提成”的销售模式未能打破。因此要通过提升药店配备执业药师的专业性与门槛,发挥执业药师在改善基层用药错误率方面的作用,从而彰显药店区别于医疗机构的价值。

其次是产品结构优化。“凡是靠刷医保来实现增长的药店,是不可能持续增长的。”当医保控费成常态,且触手不断延长,药店要想摆脱医保控费的限制,只能走多元化。这也对应了上文漱玉平民、健之佳、老百姓在做的尝试。

此外,未来出现药店丰富业态的前提是从“粗放扩张”转向“精准经营”。在这方面,连锁要进行门店优化,合理布局门店位置,提高单店销售额和利润;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根据消费频次、金额、用药需求等对客户分类,提供个性化服务和营销,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大胆推测:2025年药店行业将掀起一场关于“价值创造”的战役。大连锁们已经纷纷开始行动,其他药店,会跟上吗?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