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源优化”到“服务共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医保支付改革中与患者互信互惠

新华信用

2天前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党委书记、眼耳鼻喉口腔医院(院中院)首席专家刘争近日接受新华信用专访时表示,在国家深化医保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始终秉持公立医院的使命担当,以患者为中心,在医保支付改革中探索出一条资源优化与服务共生并重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医保领域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在将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这一国际经验本土化的过程中,医疗机构作为医保支付改革的核心执行主体,不仅是医患协同的枢纽,更是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党委书记、眼耳鼻喉口腔医院(院中院)首席专家刘争近日接受新华信用专访时表示,在国家深化医保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始终秉持公立医院的使命担当,以患者为中心,在医保支付改革中探索出一条资源优化与服务共生并重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开展DRG付费研究 打造中南医保管理品牌

据记者了解,武汉市作为首批国家医保DRG付费试点城市,也是2021年国家DRG付费示范城市。在深入推进医保支付改革过程中,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作为湖北省四大教学医院之一,在2017年就成立了由多部门参与组成的DRG研究团队,主动追踪国内外DRG最新研究动态和国家相关政策变化,定期汇报研究成果,通过提前研究、提前谋划、提前部署,为后续开展DRG付费工作奠定了基础。此外,依托武汉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聚焦国家DRG理论政策研究和重点文件解读,建立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平台。

八年来,医院DRG团队不仅完成了300余个病组的临床路径标准化建模,还根据每年的政策和数据进行优化,大力推进医疗资源标准化,努力解决“新技术新业务、新药品新耗材及复杂危重患者在DRG支付下严重超支”等难题,迄今团队已经获批7项国家级研究课题,为DRG的本土化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2019年起,该院已成功举办四届“珞珈医院医保管理暨支付方式改革试点高峰论坛”,不仅为武汉市DRG付费试点的持续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也为全国支付方式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式。

管理运营多维发力 医保支付改革成效显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以DRG支付为导向,对医疗管理、医保运营、基金监管、病案质控、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改造和提升。提到具体措施,刘争介绍,医院引入DRG病案质控系统,提升了病案首页质量,确保医保结算清单的准确性。“医院同时开发了DRG运营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病组结构、费用结构和病例权重,让医保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能方便地了解DRG实时运行情况,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刘争说。

此外,医院还建立了药品耗材专项考核方案,严控药品耗材使用,引导临床医生采用国产替代方案,完成带量采购目标值,显著降低了医疗成本。数据显示,近三年该院医保患者例均药耗费用下降2014.78元,患者平均住院日从7.68天下降到6.14天,DRG支付率稳定在98%以上,CMI值长期保持1.7以上,居全省前列。”刘争认为,“这些成果体现了‘医疗价值’与‘成本控制’的平衡,最终让患者受益。”记者现场还看到,随着门诊统筹报销的政策实行,如今患者不用像以前一样必须通过住院才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中南医院通过日间手术或门诊治疗的方式向轻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医疗成本和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守护医保基金安全

在诚信医疗体系建设方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率先配合医保部门开展智能审核、异地结算等新政策试点工作,坚持数据公开共享,与医保部门建立互信机制。2022年,医院出台《医保医师培训管理办法》,实施12分制考核,对违规行为严格约束。该办法按年度12分对医务人员进行评价管理,通过规定扣6分将暂停医保处方权三个月,扣12分暂停十二个月等办法,强化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

刘争表示,医院还建立了以患者疗效和满意度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激励医务人员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实现社会效益与医院发展的双赢。“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多部门协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让价值医疗理念切实在医院落地,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从资源优化到服务共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实践表明,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不仅仅只是支付方式的创新,更是医疗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正如刘争所言,真正的医疗改革,是医院与患者携手同行的民生工程。

“在DRG支付改革的浪潮中,医院以科学管理为舵,以患者需求为帆,正驶向更高效、更公平、更温暖的医疗未来。”刘争说。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党委书记、眼耳鼻喉口腔医院(院中院)首席专家刘争近日接受新华信用专访时表示,在国家深化医保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始终秉持公立医院的使命担当,以患者为中心,在医保支付改革中探索出一条资源优化与服务共生并重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医保领域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在将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这一国际经验本土化的过程中,医疗机构作为医保支付改革的核心执行主体,不仅是医患协同的枢纽,更是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党委书记、眼耳鼻喉口腔医院(院中院)首席专家刘争近日接受新华信用专访时表示,在国家深化医保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始终秉持公立医院的使命担当,以患者为中心,在医保支付改革中探索出一条资源优化与服务共生并重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开展DRG付费研究 打造中南医保管理品牌

据记者了解,武汉市作为首批国家医保DRG付费试点城市,也是2021年国家DRG付费示范城市。在深入推进医保支付改革过程中,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作为湖北省四大教学医院之一,在2017年就成立了由多部门参与组成的DRG研究团队,主动追踪国内外DRG最新研究动态和国家相关政策变化,定期汇报研究成果,通过提前研究、提前谋划、提前部署,为后续开展DRG付费工作奠定了基础。此外,依托武汉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聚焦国家DRG理论政策研究和重点文件解读,建立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平台。

八年来,医院DRG团队不仅完成了300余个病组的临床路径标准化建模,还根据每年的政策和数据进行优化,大力推进医疗资源标准化,努力解决“新技术新业务、新药品新耗材及复杂危重患者在DRG支付下严重超支”等难题,迄今团队已经获批7项国家级研究课题,为DRG的本土化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2019年起,该院已成功举办四届“珞珈医院医保管理暨支付方式改革试点高峰论坛”,不仅为武汉市DRG付费试点的持续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也为全国支付方式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式。

管理运营多维发力 医保支付改革成效显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以DRG支付为导向,对医疗管理、医保运营、基金监管、病案质控、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改造和提升。提到具体措施,刘争介绍,医院引入DRG病案质控系统,提升了病案首页质量,确保医保结算清单的准确性。“医院同时开发了DRG运营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病组结构、费用结构和病例权重,让医保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能方便地了解DRG实时运行情况,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刘争说。

此外,医院还建立了药品耗材专项考核方案,严控药品耗材使用,引导临床医生采用国产替代方案,完成带量采购目标值,显著降低了医疗成本。数据显示,近三年该院医保患者例均药耗费用下降2014.78元,患者平均住院日从7.68天下降到6.14天,DRG支付率稳定在98%以上,CMI值长期保持1.7以上,居全省前列。”刘争认为,“这些成果体现了‘医疗价值’与‘成本控制’的平衡,最终让患者受益。”记者现场还看到,随着门诊统筹报销的政策实行,如今患者不用像以前一样必须通过住院才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中南医院通过日间手术或门诊治疗的方式向轻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医疗成本和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守护医保基金安全

在诚信医疗体系建设方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率先配合医保部门开展智能审核、异地结算等新政策试点工作,坚持数据公开共享,与医保部门建立互信机制。2022年,医院出台《医保医师培训管理办法》,实施12分制考核,对违规行为严格约束。该办法按年度12分对医务人员进行评价管理,通过规定扣6分将暂停医保处方权三个月,扣12分暂停十二个月等办法,强化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

刘争表示,医院还建立了以患者疗效和满意度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激励医务人员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实现社会效益与医院发展的双赢。“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多部门协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让价值医疗理念切实在医院落地,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从资源优化到服务共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实践表明,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不仅仅只是支付方式的创新,更是医疗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正如刘争所言,真正的医疗改革,是医院与患者携手同行的民生工程。

“在DRG支付改革的浪潮中,医院以科学管理为舵,以患者需求为帆,正驶向更高效、更公平、更温暖的医疗未来。”刘争说。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