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深度交织,2024年全球经济可谓是经历了多事之秋。不过,行业“逆风”也是验证企业经营成色的窗口期,在此环境下仍能韧性发展的公司更显难能可贵。
3月31日,天工国际(00826)披露了2024年度业绩。从财报看,天工国际不仅在“压力测试”下交出了一份深具韧性、充满结构亮点的成绩单。更难得的是,透过财报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天工国际的基本面正发生着诸多积极变化,公司或许会加速跨越拐点,业绩有望很快迎来触底反弹。
财报显示,2024年天工国际实现收入48.32亿元(人民币,下同),归母净利润3.59亿元,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流入大幅增加至5.02亿元。
拆分营收结构,模具钢仍是公司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年内收入占比为47.1%;切削工具、高速钢及钛合金分别占比18.2%、17%、15.7%。
得益于天工国际积极响应内需变化,去年国内模具钢业务表现量、价齐升,全年贡献收入增加16.2%至10.08亿元;同期,作为切削工具主要材料的高速钢国内销售收入增加了9.8%至4.22亿元。国内市场的突出表现,有力支撑了天工模具钢及高速钢业务的稳健发展。
切削工具方面,尽管国内制造业呈现全面复苏的迹象,但由于国内经销商库存较高,2024年天工该业务的销售额为3.33亿元,暂时仍处于筑底之中,但随着库存消化,笔者预计今年公司切削工具内销状况便将拐头向上。与此同时,受惠于北美市场强劲的下游需求,以及此前天工国际前瞻布局泰国生产基地,年内天工国际的出口销售增加了5%至5.46亿元。而在钛合金业务上,年内天工国际钛合金整体销量增加了9.1%;但受到产品结构影响,钛合金产品的售价有所下滑。
通盘来看,2024年天工国际的主营业务均各有结构性亮点,且企稳回升的意味已愈发浓厚。除以上经营亮点外,天工国际的财报还显示其正在加快建立、完善高回报机制,以此回馈投资者。2024年,天工首次派发了中期分红,且派发比例达到了30%,金额高达5531万元;另据刚披露的公告,公司还计划派发年度分红7175万元,算上中期分红,全年分红比例将进一步升至35%。
智通财经认为,天工国际之所以能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里仍取得一系列积极进展,归根结底这与其战略上重视科技创新、行动上重投研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顶层设计方面,天工国际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导向,围绕“QCDSI”(质量、成本、交付、服务、创新)这五个核心要素,从“卖产品”转向“持续服务”,形成了“需求驱动创新、服务强化黏性”的良性循环。
基于自身的创新体系,近年来天工国际相应加大了战略性新兴产品等软硬件投入。比如,顺应一体化压铸放量的新趋势,天工国际针对性加强了与下游压铸企业的技术合作,并依据压铸模具钢部件的功能及应用环境,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又比如在当前备受瞩目的机器人领域,天工国际其实在丝杠等专用材料方面已有技术积累。而为了更好地适应下游客户不断变化、更新的需求,天工还在原有两款传统粉末冶金高速钢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运用独有的粉末冶金工艺开发两款新型高氮高强耐腐蚀合金钢。
此外,面向切削工具领域,为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科创实力,天工国际还于去年初引进了国际切削领域的专家周进明教授。在周教授的牵头下,天工国际将建成国内一流精密工具研究院。
诸如此类的案例不胜枚举,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天工国际也在适时将实验室中的创新成果转化为了商业应用。此前,天工成功交付了首个航天级紧固件用钛合金丝材订单,这标志着公司取得了新的里程碑式突破;上月,天工二期EB炉项目热试成功铸造高品质钛锭,这意味着公司在高端钛和钛合金领域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巩固。
在“无创新不发展”的理念引领下,2024年,天工国际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为6.2%,已连续两年保持在6%以上。而就目前已取得的成绩来看,或许可以说天工国际正由深耕新材料细分领域的公司,加速“进化”为尝试以硬核科技改写全球新材料产业格局的科技型集团。
世界领先的技术,既是天工国际取得既往优异成绩的基石,同时也会是公司接下来业务稳中求进、实现全球突破的核心动力。展望未来,科技含量更高、更全能的天工国际,想必增长的弹性、确定性也都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由于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深度交织,2024年全球经济可谓是经历了多事之秋。不过,行业“逆风”也是验证企业经营成色的窗口期,在此环境下仍能韧性发展的公司更显难能可贵。
3月31日,天工国际(00826)披露了2024年度业绩。从财报看,天工国际不仅在“压力测试”下交出了一份深具韧性、充满结构亮点的成绩单。更难得的是,透过财报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天工国际的基本面正发生着诸多积极变化,公司或许会加速跨越拐点,业绩有望很快迎来触底反弹。
财报显示,2024年天工国际实现收入48.32亿元(人民币,下同),归母净利润3.59亿元,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流入大幅增加至5.02亿元。
拆分营收结构,模具钢仍是公司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年内收入占比为47.1%;切削工具、高速钢及钛合金分别占比18.2%、17%、15.7%。
得益于天工国际积极响应内需变化,去年国内模具钢业务表现量、价齐升,全年贡献收入增加16.2%至10.08亿元;同期,作为切削工具主要材料的高速钢国内销售收入增加了9.8%至4.22亿元。国内市场的突出表现,有力支撑了天工模具钢及高速钢业务的稳健发展。
切削工具方面,尽管国内制造业呈现全面复苏的迹象,但由于国内经销商库存较高,2024年天工该业务的销售额为3.33亿元,暂时仍处于筑底之中,但随着库存消化,笔者预计今年公司切削工具内销状况便将拐头向上。与此同时,受惠于北美市场强劲的下游需求,以及此前天工国际前瞻布局泰国生产基地,年内天工国际的出口销售增加了5%至5.46亿元。而在钛合金业务上,年内天工国际钛合金整体销量增加了9.1%;但受到产品结构影响,钛合金产品的售价有所下滑。
通盘来看,2024年天工国际的主营业务均各有结构性亮点,且企稳回升的意味已愈发浓厚。除以上经营亮点外,天工国际的财报还显示其正在加快建立、完善高回报机制,以此回馈投资者。2024年,天工首次派发了中期分红,且派发比例达到了30%,金额高达5531万元;另据刚披露的公告,公司还计划派发年度分红7175万元,算上中期分红,全年分红比例将进一步升至35%。
智通财经认为,天工国际之所以能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里仍取得一系列积极进展,归根结底这与其战略上重视科技创新、行动上重投研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顶层设计方面,天工国际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导向,围绕“QCDSI”(质量、成本、交付、服务、创新)这五个核心要素,从“卖产品”转向“持续服务”,形成了“需求驱动创新、服务强化黏性”的良性循环。
基于自身的创新体系,近年来天工国际相应加大了战略性新兴产品等软硬件投入。比如,顺应一体化压铸放量的新趋势,天工国际针对性加强了与下游压铸企业的技术合作,并依据压铸模具钢部件的功能及应用环境,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又比如在当前备受瞩目的机器人领域,天工国际其实在丝杠等专用材料方面已有技术积累。而为了更好地适应下游客户不断变化、更新的需求,天工还在原有两款传统粉末冶金高速钢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运用独有的粉末冶金工艺开发两款新型高氮高强耐腐蚀合金钢。
此外,面向切削工具领域,为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科创实力,天工国际还于去年初引进了国际切削领域的专家周进明教授。在周教授的牵头下,天工国际将建成国内一流精密工具研究院。
诸如此类的案例不胜枚举,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天工国际也在适时将实验室中的创新成果转化为了商业应用。此前,天工成功交付了首个航天级紧固件用钛合金丝材订单,这标志着公司取得了新的里程碑式突破;上月,天工二期EB炉项目热试成功铸造高品质钛锭,这意味着公司在高端钛和钛合金领域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巩固。
在“无创新不发展”的理念引领下,2024年,天工国际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为6.2%,已连续两年保持在6%以上。而就目前已取得的成绩来看,或许可以说天工国际正由深耕新材料细分领域的公司,加速“进化”为尝试以硬核科技改写全球新材料产业格局的科技型集团。
世界领先的技术,既是天工国际取得既往优异成绩的基石,同时也会是公司接下来业务稳中求进、实现全球突破的核心动力。展望未来,科技含量更高、更全能的天工国际,想必增长的弹性、确定性也都会得到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