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开始在中美市场喧嚣的数据中心泡沫论终于进入共识验证期,尤其在中国DeepSeek对成本的降低(大型企业发现DeepSeek模型的使用成本比OpenAI低95%)、北美微软CoreWeave IPO定价缩水、微软放弃2GW数据中心基建计划、芯片政策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北美GPU租赁价格一度遭遇重挫。但中国智算中心建设似乎并没有因此停止,AI智算需求出现了显著增强。据IDC圈跟踪了解,中国几个科技大厂和知名大模型公司的项目都在全力部署中(均为非自建),一批新项目即将在二季度投产。
先说说北美的情况,据Morgan Stanley在 3月31日最新报告表示,有明确迹象表明GPU供应紧张,特别是用于推理(inference)应用方面。Morgan Stanley从云购买方以及多个供应商的反馈,显示当前推理能力受到限制。但公共云数据明确显示其现货定价在各地区均出现下降。比如AWS的H100每GPU小时价格在俄亥俄州下降了60%至1.27美元。
根据报告的观点,当前GPU市场正在经历价格调整,但由于计算需求持续强劲,这种调整是暂时的,并且符合英伟达从Hopper向Blackwell产品线过渡的战略规划。
原文节选:假设以每GPU每小时4美元的价格达到80%的利用率,回收期约为一年。目前,H100已接近约3年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产能是在过去一年建成的,最近的价格下降可能会继续引发关于这些资产未来适当使用寿命的争论,但我们不会过度反应。因为根据超大规模云厂商自身和我们的调查,计算需求仍然十分强劲。然后任何关于GPU回报和定价的讨论都需要考虑到云厂商在过去几年中获得的超常回报,Hopper定价自然会继续在远低于短缺高峰期的水平上稳定下来。然而,最近的价格变动可能会阻碍增量Hopper投资,从英伟达的角度来看,这是可以接受的,因为Blackwell正处于强劲增长中。据悉,当前北美云GPU整体需求相当强劲,且大部分需求已经从Hopper转移,过去几天来自Open-AI、Grok和GCP的X帖子都显示增量GPU容量短缺。
报告显示,关于GPU供应紧张的这些情况得到了充分验证,最近调查证实,推理方面的购买非常强劲。我们所有的近期调查显示,Blackwell和Hopper都保持强劲,而影响市场的混合因素主要是滞后性的(Hopper的后端封装,我们早在11月就强调了晶圆开始削减,以及8周前出现问题的GB200,正在得到解决)。回到国内,据中国IDC圈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国智算中心项目动态已经超过800个,其中科技大厂主导或参与的智算中心项目已超过50个(不含二季度将新建或部署项目),地方政府及下属运营公司主导的智算中心项目近200个,运营商及旗下公司主导或主要参与的智算中心项目有140个。
之所以提出这几类,是因为进入2025年有一个显著的逻辑变化,2024年的智算中心建设和部署更多是基于几大运营商、地方政府对于智算部署投资逻辑的推进,进入2025年科技大厂的加入让智算中心投资的原有逻辑出现了显著变化,通过获取整体AI应用及GPU租赁需求,正在给智算带来全新的变化。据悉,目前国内几大CSP云(包括Microsoft Azure和AWS的节点),在几个大厂CAPEX的支撑下,AI算力需求表现出的包括AI算力租赁价格及AI算力利润率表现都非常稳健,并没有出现过剩,而且呈现了紧缺态势。
据IDC圈独家了解,目前几个大厂即将于近期投产智算中心项目,同时也有大厂加速非自建新增部署智算项目,而且项目工期非常紧张。基于以上,我们实际上也关注到了800个项目中除地方政府、运营商以及云厂商之外的一类重要角色,就是科技及算力企业,这类企业主导的项目约占到总项目的1/4,包含跨界集团公司、科技公司、专业算力公司、IDC公司等等,我们在新一期《算力产业核心内刊》中,将为大家揭晓这将近200个智算中心项目的部署情况以及关于中国科技大厂最新智算中心部署的动态信息。
此外,我们还关注到海外Neo-Clouds的显著加速的变化。随着超大规模厂商AWS、Azure和GCP通过更严格的定价和人为供应限制获取丰厚利润,以AI为核心的公司都面临被迫签订长期合同以确保GPU权限的困境,而这也给一类全新的公司带来的全新的商业模式公司,即Neo-Clouds,这些公司主要提供专用AI算力,具有透明定价和专为AI工作负载设计的可扩展基础设施。
当前,AI计算正在从传统云服务中加速分离,通过构建原生AI云的方式,使用更加垂直整合的硬件、优化的数据中心和为高性能AI计算量身定制的软件。这也给中国未来AI算力带来更多启示。购买《算力产业核心内刊》企业Pro版将获得海外Neo-Clouds的付费深度报告。后续《算力产业核心内刊》企业Pro版还将在二季度陆续揭秘2025年在建智算中心的真实现状以及新疆、内蒙等地智算中心项目建设情况。
3月下旬开始在中美市场喧嚣的数据中心泡沫论终于进入共识验证期,尤其在中国DeepSeek对成本的降低(大型企业发现DeepSeek模型的使用成本比OpenAI低95%)、北美微软CoreWeave IPO定价缩水、微软放弃2GW数据中心基建计划、芯片政策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北美GPU租赁价格一度遭遇重挫。但中国智算中心建设似乎并没有因此停止,AI智算需求出现了显著增强。据IDC圈跟踪了解,中国几个科技大厂和知名大模型公司的项目都在全力部署中(均为非自建),一批新项目即将在二季度投产。
先说说北美的情况,据Morgan Stanley在 3月31日最新报告表示,有明确迹象表明GPU供应紧张,特别是用于推理(inference)应用方面。Morgan Stanley从云购买方以及多个供应商的反馈,显示当前推理能力受到限制。但公共云数据明确显示其现货定价在各地区均出现下降。比如AWS的H100每GPU小时价格在俄亥俄州下降了60%至1.27美元。
根据报告的观点,当前GPU市场正在经历价格调整,但由于计算需求持续强劲,这种调整是暂时的,并且符合英伟达从Hopper向Blackwell产品线过渡的战略规划。
原文节选:假设以每GPU每小时4美元的价格达到80%的利用率,回收期约为一年。目前,H100已接近约3年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产能是在过去一年建成的,最近的价格下降可能会继续引发关于这些资产未来适当使用寿命的争论,但我们不会过度反应。因为根据超大规模云厂商自身和我们的调查,计算需求仍然十分强劲。然后任何关于GPU回报和定价的讨论都需要考虑到云厂商在过去几年中获得的超常回报,Hopper定价自然会继续在远低于短缺高峰期的水平上稳定下来。然而,最近的价格变动可能会阻碍增量Hopper投资,从英伟达的角度来看,这是可以接受的,因为Blackwell正处于强劲增长中。据悉,当前北美云GPU整体需求相当强劲,且大部分需求已经从Hopper转移,过去几天来自Open-AI、Grok和GCP的X帖子都显示增量GPU容量短缺。
报告显示,关于GPU供应紧张的这些情况得到了充分验证,最近调查证实,推理方面的购买非常强劲。我们所有的近期调查显示,Blackwell和Hopper都保持强劲,而影响市场的混合因素主要是滞后性的(Hopper的后端封装,我们早在11月就强调了晶圆开始削减,以及8周前出现问题的GB200,正在得到解决)。回到国内,据中国IDC圈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国智算中心项目动态已经超过800个,其中科技大厂主导或参与的智算中心项目已超过50个(不含二季度将新建或部署项目),地方政府及下属运营公司主导的智算中心项目近200个,运营商及旗下公司主导或主要参与的智算中心项目有140个。
之所以提出这几类,是因为进入2025年有一个显著的逻辑变化,2024年的智算中心建设和部署更多是基于几大运营商、地方政府对于智算部署投资逻辑的推进,进入2025年科技大厂的加入让智算中心投资的原有逻辑出现了显著变化,通过获取整体AI应用及GPU租赁需求,正在给智算带来全新的变化。据悉,目前国内几大CSP云(包括Microsoft Azure和AWS的节点),在几个大厂CAPEX的支撑下,AI算力需求表现出的包括AI算力租赁价格及AI算力利润率表现都非常稳健,并没有出现过剩,而且呈现了紧缺态势。
据IDC圈独家了解,目前几个大厂即将于近期投产智算中心项目,同时也有大厂加速非自建新增部署智算项目,而且项目工期非常紧张。基于以上,我们实际上也关注到了800个项目中除地方政府、运营商以及云厂商之外的一类重要角色,就是科技及算力企业,这类企业主导的项目约占到总项目的1/4,包含跨界集团公司、科技公司、专业算力公司、IDC公司等等,我们在新一期《算力产业核心内刊》中,将为大家揭晓这将近200个智算中心项目的部署情况以及关于中国科技大厂最新智算中心部署的动态信息。
此外,我们还关注到海外Neo-Clouds的显著加速的变化。随着超大规模厂商AWS、Azure和GCP通过更严格的定价和人为供应限制获取丰厚利润,以AI为核心的公司都面临被迫签订长期合同以确保GPU权限的困境,而这也给一类全新的公司带来的全新的商业模式公司,即Neo-Clouds,这些公司主要提供专用AI算力,具有透明定价和专为AI工作负载设计的可扩展基础设施。
当前,AI计算正在从传统云服务中加速分离,通过构建原生AI云的方式,使用更加垂直整合的硬件、优化的数据中心和为高性能AI计算量身定制的软件。这也给中国未来AI算力带来更多启示。购买《算力产业核心内刊》企业Pro版将获得海外Neo-Clouds的付费深度报告。后续《算力产业核心内刊》企业Pro版还将在二季度陆续揭秘2025年在建智算中心的真实现状以及新疆、内蒙等地智算中心项目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