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财经】中石油经研院《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在新加坡发布

新华财经

6天前

新华财经新加坡4月2日电(记者刘春涛)作为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24年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行业报告》”)4月1日在新加坡发布,发布会围绕“在稳中有变下探寻能源均衡之道”这一主题,分享探讨了油气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了对未来中长期发展趋势的判断。

新华财经新加坡4月2日电(记者 刘春涛)作为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24年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行业报告》”)4月1日在新加坡发布,发布会围绕“在稳中有变下探寻能源均衡之道”这一主题,分享探讨了油气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了对未来中长期发展趋势的判断。

这是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连续第17年公开发布《行业报告》,也是连续第2年在国外召开现场发布会。新加坡发布会得到了睿咨得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新加坡)有限公司和中资企业协会(新加坡)的支持,吸引了包括城堡基金、高盛(新加坡)、华侨银行、壳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星展银行、雪佛龙、道达尔能源和中国银行(按首字母排序)在内等多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与机构代表出席。相关公司和媒体代表超过 110人与会。中国石油在新加坡举行《行业报告》发布会,依托其多元文化融合的协作基因,探索为区域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行业报告》副主编吴谋远代表主创团队分享对油气行业的观察和研判。2024年,油气行业整体呈现“稳中有变”的态势,全球经济在复杂环境中展现韧性。未来,油气行业将进入“变中求稳”的全新发展环境,地缘政治裂变重塑、科技创新驱动变革,将深刻改变全球能源合作和转型格局。发布会从全球和中国的能源形势、油气市场、低碳转型等多个维度分享了报告的核心观点。

《行业报告》指出,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稳步增长,能源转型大势不变。2024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214.6亿吨标准煤,延续2%左右的稳定增长态势,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2026-2030年年均增速达1.2%。全球能源结构向多元化、清洁化发展趋势不变。风能、太阳能、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等技术进步速度加快,2026-2030年非化石能源年均增速将接近5%。

报告分析了全球石油市场并指出,2024年,制造业低迷、新能源替代导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大幅放缓,OPEC+剩余产能升至历史高位,非OPEC+供应持续增长,全年油价略有回落,窄幅震荡。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石油需求增长将继续放缓。2030年前,非OPEC+石油供应增量足以满足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基准情景预计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形势总体宽松,价格运行中枢下移。

报告分析了全球天然气市场。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同比增长2.0%,产量增速达2.8%,市场整体宽松,国际气价连续两年下跌;天然气贸易格局持续调整,资源加速转向亚洲,三地气价联动性持续增强,欧亚价差进一步收窄。未来,预计全球天然气需求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2026-2030年年均增速1.5%,亚洲贡献一半以上增量;全球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2026-2030年年均增速1.8%,增量集中在北美、中东。基准情景下,预计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整体宽松。

《行业报告》指出,中国统筹能源安全与转型,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全球,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未来,中国能源结构呈现“煤降、油气稳、新能源升”的显著特征,将按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报告分析了中国油气供需。石油方面,2024年,中国原油产量强劲增长,实现“六连升”。替代能源超预期发展,新能源汽车提速,LNG重卡快速渗透,成品油消费提前达峰,导致石油消费增速显著放缓,全年表观消费量7.56亿吨,同比基本持平。未来,通过继续实施增储上产行动,中国原油产量将稳产在2亿吨/年以上。替代能源仍将快速发展,石油原料属性不断强化,将呈现“交通用油下降、化工用油上升”的新趋势。天然气方面,2024年,中国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连续8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需求超预期增长,消费量达422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增量305亿立方米。2030年前将是中国天然气快速发展的关键“窗口期”,产量稳定增长,在工业、发电、城燃等领域的需求还有较大增长空间,预计203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将分别达到3000亿立方米和5520亿立方米。

《行业报告》指出,中国石油企业致力于保障能源安全、拓展能源转型和强化科技创新,聚焦CCUS、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型储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油气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正在形成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的新商业模式。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形成了油气行业特殊的转型模式,即油田到地热田、油田到绿色能源田、油田到绿色氢田、油田到储碳田。

发布会上,报告主创团队还就与会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了交流探讨。

编辑:郭洲洋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新加坡4月2日电(记者刘春涛)作为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24年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行业报告》”)4月1日在新加坡发布,发布会围绕“在稳中有变下探寻能源均衡之道”这一主题,分享探讨了油气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了对未来中长期发展趋势的判断。

新华财经新加坡4月2日电(记者 刘春涛)作为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24年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行业报告》”)4月1日在新加坡发布,发布会围绕“在稳中有变下探寻能源均衡之道”这一主题,分享探讨了油气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了对未来中长期发展趋势的判断。

这是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连续第17年公开发布《行业报告》,也是连续第2年在国外召开现场发布会。新加坡发布会得到了睿咨得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新加坡)有限公司和中资企业协会(新加坡)的支持,吸引了包括城堡基金、高盛(新加坡)、华侨银行、壳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星展银行、雪佛龙、道达尔能源和中国银行(按首字母排序)在内等多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与机构代表出席。相关公司和媒体代表超过 110人与会。中国石油在新加坡举行《行业报告》发布会,依托其多元文化融合的协作基因,探索为区域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行业报告》副主编吴谋远代表主创团队分享对油气行业的观察和研判。2024年,油气行业整体呈现“稳中有变”的态势,全球经济在复杂环境中展现韧性。未来,油气行业将进入“变中求稳”的全新发展环境,地缘政治裂变重塑、科技创新驱动变革,将深刻改变全球能源合作和转型格局。发布会从全球和中国的能源形势、油气市场、低碳转型等多个维度分享了报告的核心观点。

《行业报告》指出,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稳步增长,能源转型大势不变。2024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214.6亿吨标准煤,延续2%左右的稳定增长态势,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2026-2030年年均增速达1.2%。全球能源结构向多元化、清洁化发展趋势不变。风能、太阳能、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等技术进步速度加快,2026-2030年非化石能源年均增速将接近5%。

报告分析了全球石油市场并指出,2024年,制造业低迷、新能源替代导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大幅放缓,OPEC+剩余产能升至历史高位,非OPEC+供应持续增长,全年油价略有回落,窄幅震荡。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石油需求增长将继续放缓。2030年前,非OPEC+石油供应增量足以满足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基准情景预计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形势总体宽松,价格运行中枢下移。

报告分析了全球天然气市场。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同比增长2.0%,产量增速达2.8%,市场整体宽松,国际气价连续两年下跌;天然气贸易格局持续调整,资源加速转向亚洲,三地气价联动性持续增强,欧亚价差进一步收窄。未来,预计全球天然气需求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2026-2030年年均增速1.5%,亚洲贡献一半以上增量;全球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2026-2030年年均增速1.8%,增量集中在北美、中东。基准情景下,预计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整体宽松。

《行业报告》指出,中国统筹能源安全与转型,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全球,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未来,中国能源结构呈现“煤降、油气稳、新能源升”的显著特征,将按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报告分析了中国油气供需。石油方面,2024年,中国原油产量强劲增长,实现“六连升”。替代能源超预期发展,新能源汽车提速,LNG重卡快速渗透,成品油消费提前达峰,导致石油消费增速显著放缓,全年表观消费量7.56亿吨,同比基本持平。未来,通过继续实施增储上产行动,中国原油产量将稳产在2亿吨/年以上。替代能源仍将快速发展,石油原料属性不断强化,将呈现“交通用油下降、化工用油上升”的新趋势。天然气方面,2024年,中国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连续8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需求超预期增长,消费量达422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增量305亿立方米。2030年前将是中国天然气快速发展的关键“窗口期”,产量稳定增长,在工业、发电、城燃等领域的需求还有较大增长空间,预计203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将分别达到3000亿立方米和5520亿立方米。

《行业报告》指出,中国石油企业致力于保障能源安全、拓展能源转型和强化科技创新,聚焦CCUS、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型储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油气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正在形成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的新商业模式。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形成了油气行业特殊的转型模式,即油田到地热田、油田到绿色能源田、油田到绿色氢田、油田到储碳田。

发布会上,报告主创团队还就与会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了交流探讨。

编辑:郭洲洋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