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众汇富研究手记:风险偏好回升下的结构分化与机遇

互联网 文

1天前

机构普遍认为,2025年股市将呈现N型震荡上行格局,和众汇富建议投资者把握结构性机会:短期关注科技主线的轮动节奏,中期布局消费修复与传统核心资产的估值重构,同时警惕政策边际变化与外部冲击的影响。

2025 年一季度,中国权益市场延续了 2024 年下半年以来的修复态势,呈现出结构性回暖特征。上证指数在政策暖风与科技主线的双重驱动下,一度突破 3400 点关口,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亦表现活跃。

和众汇富认为,支撑这一趋势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三点——

政策信号与改革红利共振: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 "突破突围" 的政策基调,将科技创新、扩大内需与供给侧优化列为核心任务。五部委联合释放的积极信号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产业升级的预期,资本市场定位提升与全面支持科技创新的产业政策形成共振。

资金面边际改善:随着人民币汇率压力缓解与长端利率回升,外资加速流入 A 股市场。数据显示,一季度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 2000 亿元,科技、消费等核心赛道成为配置重点。与此同时,国内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向权益市场迁移的趋势明显,基金申购意愿回升,赎回压力较 2023 年大幅下降,权益类资产在个人金融资产中的占比趋于稳定。

全球资本配置的结构性调整:在美股呈现滞胀压力的背景下,中国资产的相对吸引力显著提升。港股市场率先走出独立行情,恒生科技指数一季度涨幅达 18%,反映出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成长股的乐观预期。A 股市场虽受限于宏观波动降低与交易过热后的调整压力,但 "以我为主" 的韧性仍得以体现。

一季度市场呈现明显的 "新经济主导" 特征,科技成长板块延续强势,而传统周期板块表现低迷。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数据显示,一季度跟踪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的指数基金平均涨幅超 25%,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净值增长率突破 60%。市场分化的本质在于优质科技资产向港股集中,导致两地市场表现出现差异。

在出口压力显现的背景下,扩大内需政策的加码为消费板块带来边际改善预期。2025 年财政支出增速创近五年新高,专项消费提振计划的出台或推动消费股阶段性表现。不过,投资者对消费白马的持仓仍保持谨慎,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四季度仓位环比下降 4.76 个百分点,显示市场对复苏节奏的分歧犹存。

随着经济弱复苏预期延续,A 股传统核心资产加速出清,部分行业龙头企业经营拐点渐显。机构分析认为,这类资产或在二季度后随着经济修复与港股上市计划落地迎来估值修复机会,但短期内仍需消化宏观波动与政策传导时滞的影响。

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回升在一季度表现得尤为明显。东方财富网调查显示,68% 的个人投资者看涨全年股市,较 2024 年同期提升 9 个百分点;34% 的投资者预期上证综指波动上限将突破 3700 点,乐观情绪已恢复至历史平均水平。

当前形势下,高净值投资者对利率变动更为敏感,其权益配置意愿的回升直接带动市场流动性改善。基金市场方面,主动权益类产品一季度平均收益率达 3.47%,超 70% 的产品实现正收益,科技主题基金成为最大赢家。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值得注意的是,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配置需求显著上升,43% 的投资者认为金价仍有上涨空间。

在宏观小年的背景下,投资者策略从应对剧烈波动的 "杠铃型" 转向产业景气驱动。然而,港股与 A 股的分化导致机构产品业绩分化加剧,部分机构面临调仓压力。

展望 2025 年二季度,市场将面临政策效果验证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考验。

政策支持的持续性与产业趋势的深化将为科技成长股提供长期动能;消费刺激政策的落地或阶段性提振市场情绪;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亦可能缓解全球流动性压力。

海外滞胀风险可能引发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国内经济修复斜率不及预期或导致盈利弱复苏逻辑证伪;科技板块交易过热后的回调压力亦不容忽视。

机构普遍认为,2025 年股市将呈现 "N 型" 震荡上行格局,和众汇富建议投资者把握结构性机会:短期关注科技主线的轮动节奏,中期布局消费修复与传统核心资产的估值重构,同时警惕政策边际变化与外部冲击的影响。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机构普遍认为,2025年股市将呈现N型震荡上行格局,和众汇富建议投资者把握结构性机会:短期关注科技主线的轮动节奏,中期布局消费修复与传统核心资产的估值重构,同时警惕政策边际变化与外部冲击的影响。

2025 年一季度,中国权益市场延续了 2024 年下半年以来的修复态势,呈现出结构性回暖特征。上证指数在政策暖风与科技主线的双重驱动下,一度突破 3400 点关口,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亦表现活跃。

和众汇富认为,支撑这一趋势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三点——

政策信号与改革红利共振: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 "突破突围" 的政策基调,将科技创新、扩大内需与供给侧优化列为核心任务。五部委联合释放的积极信号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产业升级的预期,资本市场定位提升与全面支持科技创新的产业政策形成共振。

资金面边际改善:随着人民币汇率压力缓解与长端利率回升,外资加速流入 A 股市场。数据显示,一季度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 2000 亿元,科技、消费等核心赛道成为配置重点。与此同时,国内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向权益市场迁移的趋势明显,基金申购意愿回升,赎回压力较 2023 年大幅下降,权益类资产在个人金融资产中的占比趋于稳定。

全球资本配置的结构性调整:在美股呈现滞胀压力的背景下,中国资产的相对吸引力显著提升。港股市场率先走出独立行情,恒生科技指数一季度涨幅达 18%,反映出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成长股的乐观预期。A 股市场虽受限于宏观波动降低与交易过热后的调整压力,但 "以我为主" 的韧性仍得以体现。

一季度市场呈现明显的 "新经济主导" 特征,科技成长板块延续强势,而传统周期板块表现低迷。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数据显示,一季度跟踪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的指数基金平均涨幅超 25%,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净值增长率突破 60%。市场分化的本质在于优质科技资产向港股集中,导致两地市场表现出现差异。

在出口压力显现的背景下,扩大内需政策的加码为消费板块带来边际改善预期。2025 年财政支出增速创近五年新高,专项消费提振计划的出台或推动消费股阶段性表现。不过,投资者对消费白马的持仓仍保持谨慎,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四季度仓位环比下降 4.76 个百分点,显示市场对复苏节奏的分歧犹存。

随着经济弱复苏预期延续,A 股传统核心资产加速出清,部分行业龙头企业经营拐点渐显。机构分析认为,这类资产或在二季度后随着经济修复与港股上市计划落地迎来估值修复机会,但短期内仍需消化宏观波动与政策传导时滞的影响。

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回升在一季度表现得尤为明显。东方财富网调查显示,68% 的个人投资者看涨全年股市,较 2024 年同期提升 9 个百分点;34% 的投资者预期上证综指波动上限将突破 3700 点,乐观情绪已恢复至历史平均水平。

当前形势下,高净值投资者对利率变动更为敏感,其权益配置意愿的回升直接带动市场流动性改善。基金市场方面,主动权益类产品一季度平均收益率达 3.47%,超 70% 的产品实现正收益,科技主题基金成为最大赢家。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值得注意的是,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配置需求显著上升,43% 的投资者认为金价仍有上涨空间。

在宏观小年的背景下,投资者策略从应对剧烈波动的 "杠铃型" 转向产业景气驱动。然而,港股与 A 股的分化导致机构产品业绩分化加剧,部分机构面临调仓压力。

展望 2025 年二季度,市场将面临政策效果验证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考验。

政策支持的持续性与产业趋势的深化将为科技成长股提供长期动能;消费刺激政策的落地或阶段性提振市场情绪;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亦可能缓解全球流动性压力。

海外滞胀风险可能引发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国内经济修复斜率不及预期或导致盈利弱复苏逻辑证伪;科技板块交易过热后的回调压力亦不容忽视。

机构普遍认为,2025 年股市将呈现 "N 型" 震荡上行格局,和众汇富建议投资者把握结构性机会:短期关注科技主线的轮动节奏,中期布局消费修复与传统核心资产的估值重构,同时警惕政策边际变化与外部冲击的影响。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