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钧
最新观点:
港股通科技已披露年报超预期,基本面较强支撑
上周,上证指数周内-0.40%收于3351.31点,年内-0.01%。港股通科技指数周内涨幅-2.70%,年内+32.82%。沪深300周+0.01%,年内-0.50%;A500指数周-0.34%,年内+0.39%;中证2000指数周-3.90%,年内+8.40%;汽配指数周-1.62%,年内+11.23%。(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3.28)
A股主要指数涨少跌多,在海外美股反弹回落、港股小幅调整的基础上维持震荡格局,整体赚钱效应的持续性较弱。
宏观层面,2025年1-2月财政预算收入总额为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收入端略有收缩;而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45096亿元,同比增长3.4%,支出规模呈扩张态势。同时,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0.3%,虽较2024年的-3.3%跌幅明显收窄,但受高基数影响,较去年12月11%的增速由正转负。总体来看,1-2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较去年全年已有所改善,整体处上升通道。同时,同期财政支出保持增长,财政政策正积极发力,预期未来将持续提振内需并推动经济企稳向好。
海外方面,特朗普政府近期对汽车领域采取了关税调整措施,全球汽车板块都受到了较大影响。3月26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的额外关税,相关措施将于4月2日生效。目前,美国分别对进口乘用车和商用车征收2.5%和25%的关税,新政策施行之后,税率将分别上调至27.5%和50%。此外,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动力总成在内的核心零部件同样在特朗普的关税清单之中。针对零部件关税的具体征收时间仍未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将不迟于5月3日生效。
港股通科技指数方面,指数上周收益率为-2.70%(同上文),表现较弱。但周内平均每日有50%的成分股收益率超过其20日均线,较前一周增加15.89%,或有一定回升潜力。行业层面,上周指数第一大成分股小米集团-W宣布以每股53.25港元的价格配售8亿股新股,或降低EPS,该消息引发市场短期担忧和股价回撤,但长期来看其手机和汽车业绩均有支撑。此外,阿里巴巴-W与中国移动展开合作,建设先进AI数据中心,设立AI数据中心新范本,预期将推动AI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加快大模型商业落地。长期来看,港股通科技指数配置价值较高。
目前,港股年报还未完全披露,已披露的港股通科技指数成分股不仅未出现收入下滑,且整体利润基本超预期,比如:腾讯、美团、阿里巴巴、小米等核心龙头股(以上涉及的公司仅为指数成分股举例,不作为对具体证券投资价值的判断,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综上,考虑到月末叠加4月清明假期将至,市场流动性与风险偏好或有短暂承压的可能,A股、港股市场在中短期内或以震荡格局为主。此外,关注4月2日(周三)对等关税生效日期以及后续中美关系的走势。对比纳斯达克100,当前港股科技的估值折价依旧显著,且有较强的基本面支撑,我们仍然较为看好港股通科技指数中长期的表现。
工银瑞信基金
最新观点:
创新药:政策支持基调明确板块迎来多重利好
多家创新药企业日前陆续发布2024年报,大部分公司实现扭亏为盈或大幅减亏,特别是创新药龙头均实现扭亏,国产创新药有望步入收获期。
我们认为,近期有关集采优化、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等政策引发业内热议,政策支持创新药的基调明确,同时创新药行业业绩向好,叠加2025年或成为出海授权的大年,创新药板块迎来多重利好,我们从政策、业绩、催化多个角度持续看好国产创新药板块行情。
从政策来看,日前《集采政策优化意见稿》在业内流传,对集采品种、报量规则、报价规则、支付标准等方面均进行了优化。如在集采品种上,竞争不充分的品种不纳入集采,利好独家品种、难仿品种、窄治疗窗口药品;在报量规则上,提出“带品牌报量”,不再需要通过降价获得更多的报量,利好存量市占率较高、销售能力较强的仿制药龙头企业。整体来看,政策优化了此前“唯低价”中标的现象,有利于保护创新药合理的利润空间。同时,《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也于近日发布,可以一定程度延长创新药、改良药、首仿药的生命周期,还有望促进境外创新药加速国内申报上市。
此外,今年有望出台丙类目录,商保政策、医保谈判或进一步超预期。医保局着力促进创新药国内支付端扩容,真正有临床价值的创新品种有望快速脱颖而出,体现对真创新、高水平创新的支持。
从业绩来看,当前A股与H股核心生物科技公司收入保持高增长,亏损逐渐减少,行业有望迎来盈亏平衡点。近年来,创新药成为仿创结合药企的核心增长动力,大药企收入逐步由创新药驱动,而开启商业化的生物科技公司产品进入医保开始放量,业绩还处于加速期,2025年板块业绩或不断向好。
从行业催化来看,中国创新药国际竞争力提升已成为共识,年初以来已有多家跨国药企的授权事件,下半年还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潜在大品种授权尚未开始,2025年或成为创新药授权大年。同时,4-5月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以及各大疾病领域的会议上均有重磅数据更新,或进一步提振板块行情。
从投资角度来看,2025年国产创新药板块行情值得关注。能够摆脱仿制药集采影响,以创新药驱动增长,同时管线质量较好的大药企有望脱颖而出,丰厚的资金实力能使其通过收购、授权合作、自研多种途径快速增厚管线。此外,依托重磅产品或平台走向全球市场的头部生物科技公司,以及易受市场催化、基本面趋势向好的中小公司也有望产生超额收益。
(END)
一地基毛朋友圈开张了:
为方便与一地基毛的读者们直接有效沟通,我们决定直接跟大家建立好友关系。
大家可以直接加基毛哥微信gekkoshow。
未来我们会在基毛哥朋友圈分享行业动态、基金经理深度分析和投资感悟,偶尔还会分享一些市场八卦,与大家一起吃瓜。
成钧
最新观点:
港股通科技已披露年报超预期,基本面较强支撑
上周,上证指数周内-0.40%收于3351.31点,年内-0.01%。港股通科技指数周内涨幅-2.70%,年内+32.82%。沪深300周+0.01%,年内-0.50%;A500指数周-0.34%,年内+0.39%;中证2000指数周-3.90%,年内+8.40%;汽配指数周-1.62%,年内+11.23%。(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3.28)
A股主要指数涨少跌多,在海外美股反弹回落、港股小幅调整的基础上维持震荡格局,整体赚钱效应的持续性较弱。
宏观层面,2025年1-2月财政预算收入总额为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收入端略有收缩;而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45096亿元,同比增长3.4%,支出规模呈扩张态势。同时,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0.3%,虽较2024年的-3.3%跌幅明显收窄,但受高基数影响,较去年12月11%的增速由正转负。总体来看,1-2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较去年全年已有所改善,整体处上升通道。同时,同期财政支出保持增长,财政政策正积极发力,预期未来将持续提振内需并推动经济企稳向好。
海外方面,特朗普政府近期对汽车领域采取了关税调整措施,全球汽车板块都受到了较大影响。3月26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的额外关税,相关措施将于4月2日生效。目前,美国分别对进口乘用车和商用车征收2.5%和25%的关税,新政策施行之后,税率将分别上调至27.5%和50%。此外,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动力总成在内的核心零部件同样在特朗普的关税清单之中。针对零部件关税的具体征收时间仍未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将不迟于5月3日生效。
港股通科技指数方面,指数上周收益率为-2.70%(同上文),表现较弱。但周内平均每日有50%的成分股收益率超过其20日均线,较前一周增加15.89%,或有一定回升潜力。行业层面,上周指数第一大成分股小米集团-W宣布以每股53.25港元的价格配售8亿股新股,或降低EPS,该消息引发市场短期担忧和股价回撤,但长期来看其手机和汽车业绩均有支撑。此外,阿里巴巴-W与中国移动展开合作,建设先进AI数据中心,设立AI数据中心新范本,预期将推动AI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加快大模型商业落地。长期来看,港股通科技指数配置价值较高。
目前,港股年报还未完全披露,已披露的港股通科技指数成分股不仅未出现收入下滑,且整体利润基本超预期,比如:腾讯、美团、阿里巴巴、小米等核心龙头股(以上涉及的公司仅为指数成分股举例,不作为对具体证券投资价值的判断,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综上,考虑到月末叠加4月清明假期将至,市场流动性与风险偏好或有短暂承压的可能,A股、港股市场在中短期内或以震荡格局为主。此外,关注4月2日(周三)对等关税生效日期以及后续中美关系的走势。对比纳斯达克100,当前港股科技的估值折价依旧显著,且有较强的基本面支撑,我们仍然较为看好港股通科技指数中长期的表现。
工银瑞信基金
最新观点:
创新药:政策支持基调明确板块迎来多重利好
多家创新药企业日前陆续发布2024年报,大部分公司实现扭亏为盈或大幅减亏,特别是创新药龙头均实现扭亏,国产创新药有望步入收获期。
我们认为,近期有关集采优化、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等政策引发业内热议,政策支持创新药的基调明确,同时创新药行业业绩向好,叠加2025年或成为出海授权的大年,创新药板块迎来多重利好,我们从政策、业绩、催化多个角度持续看好国产创新药板块行情。
从政策来看,日前《集采政策优化意见稿》在业内流传,对集采品种、报量规则、报价规则、支付标准等方面均进行了优化。如在集采品种上,竞争不充分的品种不纳入集采,利好独家品种、难仿品种、窄治疗窗口药品;在报量规则上,提出“带品牌报量”,不再需要通过降价获得更多的报量,利好存量市占率较高、销售能力较强的仿制药龙头企业。整体来看,政策优化了此前“唯低价”中标的现象,有利于保护创新药合理的利润空间。同时,《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也于近日发布,可以一定程度延长创新药、改良药、首仿药的生命周期,还有望促进境外创新药加速国内申报上市。
此外,今年有望出台丙类目录,商保政策、医保谈判或进一步超预期。医保局着力促进创新药国内支付端扩容,真正有临床价值的创新品种有望快速脱颖而出,体现对真创新、高水平创新的支持。
从业绩来看,当前A股与H股核心生物科技公司收入保持高增长,亏损逐渐减少,行业有望迎来盈亏平衡点。近年来,创新药成为仿创结合药企的核心增长动力,大药企收入逐步由创新药驱动,而开启商业化的生物科技公司产品进入医保开始放量,业绩还处于加速期,2025年板块业绩或不断向好。
从行业催化来看,中国创新药国际竞争力提升已成为共识,年初以来已有多家跨国药企的授权事件,下半年还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潜在大品种授权尚未开始,2025年或成为创新药授权大年。同时,4-5月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以及各大疾病领域的会议上均有重磅数据更新,或进一步提振板块行情。
从投资角度来看,2025年国产创新药板块行情值得关注。能够摆脱仿制药集采影响,以创新药驱动增长,同时管线质量较好的大药企有望脱颖而出,丰厚的资金实力能使其通过收购、授权合作、自研多种途径快速增厚管线。此外,依托重磅产品或平台走向全球市场的头部生物科技公司,以及易受市场催化、基本面趋势向好的中小公司也有望产生超额收益。
(END)
一地基毛朋友圈开张了:
为方便与一地基毛的读者们直接有效沟通,我们决定直接跟大家建立好友关系。
大家可以直接加基毛哥微信gekkoshow。
未来我们会在基毛哥朋友圈分享行业动态、基金经理深度分析和投资感悟,偶尔还会分享一些市场八卦,与大家一起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