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第一股”,年入28.12亿!

智车科技

18小时前

3月28日,锦欣生殖发布了2024财年年报,财报显示,2024年锦欣生殖实现营收为28.12亿元,同比增长0.81%;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下降17.88%;年度纯利约为2.735亿元,同比减少21.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整纯利约为4.163亿元,同比减少11.7%;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EBITDA为6.288亿元,同比减少11.0%;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EBITDA为7.073亿元,同比减少9.5%;基本每股盈利为0.11元。

医药行业正在复苏。

叠加人口因素,辅助生殖行业的机遇,正在到来。

2019年,头顶“辅助生殖第一股”的锦欣生殖在港上市,超百倍的认购,这让市场看到了辅助生殖的潜力。由此,辅助生殖概念开始在市场开花,并且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

上市之后,由于其具备一定的稀缺性,锦欣生殖股价一路狂飙,最高涨幅超过了100%,市值暴涨超过了650亿港元。

然而,好景不长,新生儿的减少让市场一度不再青睐相关板块,奶粉、婴幼儿服饰、疫苗、早教以及辅助生殖等产业都遭受到了一定的考验。在这种背景下,“辅助生殖第一股”锦欣生殖也遭到了市场的冲击,自2021年至今,锦欣生殖股价跌幅超过了85%,市值也仅剩85亿港元。

图片

如果从业绩的角度来看,这种非理性的下跌仅仅只是辅助生殖赛道的一个缩影,但从某种程度而言,只要基础足够夯实,市场的考验并不足虑。

根据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4年,锦欣生殖营收分别为14.26亿元、18.39亿、23.64亿元、27.89亿元以及28.12亿;净利润分别为2.52亿元、3.40亿元、1.21亿元、3.45亿元以及2.83亿。

从财报可以清晰的看到,在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以及营收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锦欣生殖的大幅下跌,实则是市场情绪的宣泄。

长远来看,随着后续民众生育意愿的提升,辅助生殖的春天也必然会来到。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欧美以及日本的较高的辅助生殖渗透率,国内的辅助生殖渗透率目前仅为9%左右,叠加庞大的人口基数,辅助生殖在国内依旧属于“黄金赛道”。

2023年以来,北京、广西、甘肃等地陆续将其纳入医保,一定程度上,这也将加速辅助生殖渗透率的提升。

平稳的“答卷”

市场的喜好开始发生变化,让锦欣生殖困在了“黄金赛道”里。

3月28日,锦欣生殖发布了2024财年年报,财报显示,2024年锦欣生殖实现营收为28.12亿元,同比增长0.81%;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下降17.88%;年度纯利约为2.735亿元,同比减少21.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整纯利约为4.163亿元,同比减少11.7%;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EBITDA为6.288亿元,同比减少11.0%;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EBITDA为7.073亿元,同比减少9.5%;基本每股盈利为0.11元。

图片

拆开这份财报来看,锦欣生殖H2营收为13.68亿元,略少于H1的14.4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93亿元,较H1的1.90亿元,降幅明显。

面对净利润的下滑,锦欣生殖在财报中表示:

第一,是由于一次性政府补助减少了2020万元;

第二,报告期内汇兑损失了2400万元;

第三,美国业务扩张导致的人工成本增加。

叠加上述因素,锦欣生殖的营收相对比较平稳。

从收入构成来看,2024年,锦欣生殖第一大收入来源辅助生殖以及相关服务收入为14.40亿元,同比基本保持平稳;管理服务收入为5.447亿元,同比略微下降;其他医疗服务收入为3.8亿元,也略有下降;产科医疗服务则为3.249亿元,同比增幅较大;产品消耗及设备销售收入则为1.214亿元,同比略增。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影响其收入增长主要还是在辅助生殖服务板块。

根据《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的数据,平均每8对夫妇中就有1对面临不孕不育的问题。尽管需求庞大,但辅助生殖技术费用高昂,叠加传统观念对技术接受度的限制,导致我国辅助生殖渗透率较低。

因此,对于辅助生殖行业而言,渗透率则是行业的关键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7月开始,北京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随后各地开始尝试。国家医保局在2025新年献词中称,全国31个省份及兵团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惠及超100万人次。

由此可见,随着未来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想生而不能生的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另外,从地区收入结构来看,2024年锦欣生殖海外收入为6.04亿元,大中华区收入为22.07亿元。锦欣生殖表示,凭借公司在中国及美国现有市场的领先地位,公司相信公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把握中国及美国辅助生殖服务患者未满足的需求以及两地市场的增长机会。

侃见财经认为,不管是从收入结构还是未来前景,锦欣生殖拥有的优势都是比较明显的,且未来随着辅助生殖行业渗透率的提升,其业绩大概率会迎来放量期。

黄金赛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5年,我国年出生人口稳定,保持在1600万上下,这部分人群近年将逐渐进入生育年龄,因此预计2025年至2040年,我国出生人口将趋于稳定,并且会步入高龄生育时代。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虽然2016年至2023年出生人口有所下跌,但不孕不育夫妻数量却有所增加,而在此期间,我国ARS治疗周期数仍逆势增长。

且与欧洲约36%以及美国约33%的渗透率相比,到2023年国内的辅助生殖渗透率仅为约9%。且随着国内各地密集推出生育补助政策以及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预计国内的辅助生殖渗透率未来将继续提升。

对于辅助生殖行业而言,其最为关键的指标的就是渗透率。

根据沙利文及头豹研究院的数据,中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185.8亿元已经快速成长至2020年的434.1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854.3亿元。

图片

由此可见,国内的辅助生殖市场依旧处于快速增长期。

作为国内非公有辅助生殖排名第一的公司,锦欣生殖的稀缺性相对比较明显。且由于国内辅助生殖业务的天然准入壁垒,进而使得资本很难在这个领域快速扩张,企业想要业绩增速好看,并购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相关资料显示,上市之前后,锦欣生殖在华平投资、红杉资本、信银投资、高瓴资本、汇桥资本以及奥博资本等资本的加持下,开启了疯狂的并购。其中包括以6亿元收购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73.98%股权;收购位于美国洛杉矶最大的生殖中心—美国加州HRC生殖中心;收购老挝瑞亚国际医学中心,建立锦瑞医疗中心;收购香港生育康健中心和香港辅助生育中心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并购,锦欣生殖迅速从一个地区性公司蜕变成国际性公司,且随着业务的稳定,锦欣生殖也开始进入收获期。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锦欣生殖的总资产已经增至149.82亿元。侃见财经认为,身处黄金赛道,未来随着辅助生殖行业的渗透率不断提升,锦欣生殖业绩也将会迎来放量期。届时,市场将会对锦欣生殖重新进行定价。

里昂证券此前发布研报称,呼和浩特市推出生育补贴政策,超出市场预期。该行相信,呼和浩特市政策或短期内提振有关生育等板块,而其盈利表现仍视乎其他城市政策及如何实质地执行政策。

该行预料,锦欣生殖今年及明年收入增长分别为9%及23%。因此,将公司目标价由3.4港元上调至4.3港元。

原文标题 : “辅助生殖第一股”,年入28.12亿!

3月28日,锦欣生殖发布了2024财年年报,财报显示,2024年锦欣生殖实现营收为28.12亿元,同比增长0.81%;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下降17.88%;年度纯利约为2.735亿元,同比减少21.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整纯利约为4.163亿元,同比减少11.7%;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EBITDA为6.288亿元,同比减少11.0%;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EBITDA为7.073亿元,同比减少9.5%;基本每股盈利为0.11元。

医药行业正在复苏。

叠加人口因素,辅助生殖行业的机遇,正在到来。

2019年,头顶“辅助生殖第一股”的锦欣生殖在港上市,超百倍的认购,这让市场看到了辅助生殖的潜力。由此,辅助生殖概念开始在市场开花,并且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

上市之后,由于其具备一定的稀缺性,锦欣生殖股价一路狂飙,最高涨幅超过了100%,市值暴涨超过了650亿港元。

然而,好景不长,新生儿的减少让市场一度不再青睐相关板块,奶粉、婴幼儿服饰、疫苗、早教以及辅助生殖等产业都遭受到了一定的考验。在这种背景下,“辅助生殖第一股”锦欣生殖也遭到了市场的冲击,自2021年至今,锦欣生殖股价跌幅超过了85%,市值也仅剩85亿港元。

图片

如果从业绩的角度来看,这种非理性的下跌仅仅只是辅助生殖赛道的一个缩影,但从某种程度而言,只要基础足够夯实,市场的考验并不足虑。

根据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4年,锦欣生殖营收分别为14.26亿元、18.39亿、23.64亿元、27.89亿元以及28.12亿;净利润分别为2.52亿元、3.40亿元、1.21亿元、3.45亿元以及2.83亿。

从财报可以清晰的看到,在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以及营收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锦欣生殖的大幅下跌,实则是市场情绪的宣泄。

长远来看,随着后续民众生育意愿的提升,辅助生殖的春天也必然会来到。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欧美以及日本的较高的辅助生殖渗透率,国内的辅助生殖渗透率目前仅为9%左右,叠加庞大的人口基数,辅助生殖在国内依旧属于“黄金赛道”。

2023年以来,北京、广西、甘肃等地陆续将其纳入医保,一定程度上,这也将加速辅助生殖渗透率的提升。

平稳的“答卷”

市场的喜好开始发生变化,让锦欣生殖困在了“黄金赛道”里。

3月28日,锦欣生殖发布了2024财年年报,财报显示,2024年锦欣生殖实现营收为28.12亿元,同比增长0.81%;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下降17.88%;年度纯利约为2.735亿元,同比减少21.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整纯利约为4.163亿元,同比减少11.7%;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EBITDA为6.288亿元,同比减少11.0%;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EBITDA为7.073亿元,同比减少9.5%;基本每股盈利为0.11元。

图片

拆开这份财报来看,锦欣生殖H2营收为13.68亿元,略少于H1的14.4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93亿元,较H1的1.90亿元,降幅明显。

面对净利润的下滑,锦欣生殖在财报中表示:

第一,是由于一次性政府补助减少了2020万元;

第二,报告期内汇兑损失了2400万元;

第三,美国业务扩张导致的人工成本增加。

叠加上述因素,锦欣生殖的营收相对比较平稳。

从收入构成来看,2024年,锦欣生殖第一大收入来源辅助生殖以及相关服务收入为14.40亿元,同比基本保持平稳;管理服务收入为5.447亿元,同比略微下降;其他医疗服务收入为3.8亿元,也略有下降;产科医疗服务则为3.249亿元,同比增幅较大;产品消耗及设备销售收入则为1.214亿元,同比略增。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影响其收入增长主要还是在辅助生殖服务板块。

根据《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的数据,平均每8对夫妇中就有1对面临不孕不育的问题。尽管需求庞大,但辅助生殖技术费用高昂,叠加传统观念对技术接受度的限制,导致我国辅助生殖渗透率较低。

因此,对于辅助生殖行业而言,渗透率则是行业的关键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7月开始,北京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随后各地开始尝试。国家医保局在2025新年献词中称,全国31个省份及兵团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惠及超100万人次。

由此可见,随着未来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想生而不能生的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另外,从地区收入结构来看,2024年锦欣生殖海外收入为6.04亿元,大中华区收入为22.07亿元。锦欣生殖表示,凭借公司在中国及美国现有市场的领先地位,公司相信公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把握中国及美国辅助生殖服务患者未满足的需求以及两地市场的增长机会。

侃见财经认为,不管是从收入结构还是未来前景,锦欣生殖拥有的优势都是比较明显的,且未来随着辅助生殖行业渗透率的提升,其业绩大概率会迎来放量期。

黄金赛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5年,我国年出生人口稳定,保持在1600万上下,这部分人群近年将逐渐进入生育年龄,因此预计2025年至2040年,我国出生人口将趋于稳定,并且会步入高龄生育时代。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虽然2016年至2023年出生人口有所下跌,但不孕不育夫妻数量却有所增加,而在此期间,我国ARS治疗周期数仍逆势增长。

且与欧洲约36%以及美国约33%的渗透率相比,到2023年国内的辅助生殖渗透率仅为约9%。且随着国内各地密集推出生育补助政策以及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预计国内的辅助生殖渗透率未来将继续提升。

对于辅助生殖行业而言,其最为关键的指标的就是渗透率。

根据沙利文及头豹研究院的数据,中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185.8亿元已经快速成长至2020年的434.1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854.3亿元。

图片

由此可见,国内的辅助生殖市场依旧处于快速增长期。

作为国内非公有辅助生殖排名第一的公司,锦欣生殖的稀缺性相对比较明显。且由于国内辅助生殖业务的天然准入壁垒,进而使得资本很难在这个领域快速扩张,企业想要业绩增速好看,并购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相关资料显示,上市之前后,锦欣生殖在华平投资、红杉资本、信银投资、高瓴资本、汇桥资本以及奥博资本等资本的加持下,开启了疯狂的并购。其中包括以6亿元收购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73.98%股权;收购位于美国洛杉矶最大的生殖中心—美国加州HRC生殖中心;收购老挝瑞亚国际医学中心,建立锦瑞医疗中心;收购香港生育康健中心和香港辅助生育中心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并购,锦欣生殖迅速从一个地区性公司蜕变成国际性公司,且随着业务的稳定,锦欣生殖也开始进入收获期。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锦欣生殖的总资产已经增至149.82亿元。侃见财经认为,身处黄金赛道,未来随着辅助生殖行业的渗透率不断提升,锦欣生殖业绩也将会迎来放量期。届时,市场将会对锦欣生殖重新进行定价。

里昂证券此前发布研报称,呼和浩特市推出生育补贴政策,超出市场预期。该行相信,呼和浩特市政策或短期内提振有关生育等板块,而其盈利表现仍视乎其他城市政策及如何实质地执行政策。

该行预料,锦欣生殖今年及明年收入增长分别为9%及23%。因此,将公司目标价由3.4港元上调至4.3港元。

原文标题 : “辅助生殖第一股”,年入28.12亿!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