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克而瑞地产研究发文称,3月土地市场点状火热,核心城市土拍持续回暖。平均溢价率为17.1%,较上月全月提升了约6个百分点。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成都等多地均有高总价高溢价地块成交。在本月成交金额TOP10城市中,有6个城市平均溢价率超过10%,其中杭州、苏州平均溢价率更是分别高达42%和38%。得益于京沪杭蓉等城市土拍楼板价创新高、土地市场热度维持,以及需求侧信心的持续提振,2025年土地市场竞拍信心持续高位。
投资金额、建面百强TOP100门槛同比升18%、14%
截止3月末,新增土储货值百强门槛值为11.7亿元,同比下降19%,但降幅比2月末增加10个百分点;新增总价百强门槛值为5.3亿元,同比提升18%,新增建面百强门槛值为17.1万平方米,同比微增14%,增幅较2月末均有所收窄。
投资百强一季度拿地金额同比增加42.2%
2025年3月份,新增土储百强房企的新增货值、总价和建面百强之和分别为6220亿元,3171亿元和3356万平方米,货值同比增长17.8%,金额同比增长42.2%,建面同比增长5.1%。投资百强总量三个指标均同比回正,企业投资积极性筑底回升。
销售百强投资集中度持续走高,拿地销售比0.3
2025年前三月,销售百强房企拿地集中度持续走高,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的75%,较2024年末增加13个百分点,未来市场格局进一步集中于头部企业;此外,TOP11-20新增货值占比13%,TOP21-30新增货值占比3%,TOP31-50新增货值占比10%,后50强新增货值占比仅有3%。
拿地销售比方面,2025年1-3月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回升至0.3,较2024年末提升0.13,主要受到个别头部房企拿地金额较大的影响,例如中国金茂、滨江集团、绿城中国拿地销售比都远高于百强整体水平。
销售TOP10领跑一季度土地投资拿地金额同比增162%
一季度,企业投资呈现“头尾分化”格局。一方面,全口径销售TOP100中仍有近七成企业未有土储入账,投资保持谨慎态势。另一方面,销售头部企业拿地力度超过去年,带动土地市场点状高热。
销售TOP10拿地最为积极,一季度总计拿地金额(全口径)近1775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有8家企业位列拿地金额TOP10,整体延续了过去两年在核心城市加码优质地块的投资策略。
央企中,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招商蛇口拿地销售比超过0.6,且金额同比涨幅均较大,分别为92%、1768%和183%。对比去年而言,在市场止跌回稳以及优质地块多频供应下,央企投资铺排更为靠前。而越秀地产、建发房产等地方国企也在北京、成都等一线、核心二线积极补仓,填补未来优质可售货值。滨江集团则继续深耕大本营,一季度在杭州拿地金额占比达到94%。
整体来看,头部企业投资策略趋同,第一,选择核心城市核心地块,外围区域关注度偏低;第二,偏好区位好、容积率低、小面积地块,注重安全性的同时保障流速。
重点土拍热度仍能维持 投资集中度将持续走高
2025年1-3月,土地市场依旧呈现显著分化特征。以北京、上海、杭州、成都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及强二线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持续攀升,核心区位优质地块频现高溢价成交现象,推动市场热度及关注度重回上行通道。但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市场回暖呈现明显结构性特征,三四线城市仍量价同比回缩,市场复苏动能不足,实质性改善仍需依托区域经济基本面的修复及政策支持的持续性。
从房企角度来看,头部房企持续强化对高能级城市优质土地资源的战略性增储,重点地块参拍企业数量增加且出价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分化,头部房企、国央企依托资金优势加速优化土储,而中小型房企受制于流动性压力持续收缩投资半径。这种投资格局预计将驱动优质土地资源持续向头部企业聚集,行业集中度或将进入新一轮提升周期。
智通财经APP获悉,克而瑞地产研究发文称,3月土地市场点状火热,核心城市土拍持续回暖。平均溢价率为17.1%,较上月全月提升了约6个百分点。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成都等多地均有高总价高溢价地块成交。在本月成交金额TOP10城市中,有6个城市平均溢价率超过10%,其中杭州、苏州平均溢价率更是分别高达42%和38%。得益于京沪杭蓉等城市土拍楼板价创新高、土地市场热度维持,以及需求侧信心的持续提振,2025年土地市场竞拍信心持续高位。
投资金额、建面百强TOP100门槛同比升18%、14%
截止3月末,新增土储货值百强门槛值为11.7亿元,同比下降19%,但降幅比2月末增加10个百分点;新增总价百强门槛值为5.3亿元,同比提升18%,新增建面百强门槛值为17.1万平方米,同比微增14%,增幅较2月末均有所收窄。
投资百强一季度拿地金额同比增加42.2%
2025年3月份,新增土储百强房企的新增货值、总价和建面百强之和分别为6220亿元,3171亿元和3356万平方米,货值同比增长17.8%,金额同比增长42.2%,建面同比增长5.1%。投资百强总量三个指标均同比回正,企业投资积极性筑底回升。
销售百强投资集中度持续走高,拿地销售比0.3
2025年前三月,销售百强房企拿地集中度持续走高,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的75%,较2024年末增加13个百分点,未来市场格局进一步集中于头部企业;此外,TOP11-20新增货值占比13%,TOP21-30新增货值占比3%,TOP31-50新增货值占比10%,后50强新增货值占比仅有3%。
拿地销售比方面,2025年1-3月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回升至0.3,较2024年末提升0.13,主要受到个别头部房企拿地金额较大的影响,例如中国金茂、滨江集团、绿城中国拿地销售比都远高于百强整体水平。
销售TOP10领跑一季度土地投资拿地金额同比增162%
一季度,企业投资呈现“头尾分化”格局。一方面,全口径销售TOP100中仍有近七成企业未有土储入账,投资保持谨慎态势。另一方面,销售头部企业拿地力度超过去年,带动土地市场点状高热。
销售TOP10拿地最为积极,一季度总计拿地金额(全口径)近1775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有8家企业位列拿地金额TOP10,整体延续了过去两年在核心城市加码优质地块的投资策略。
央企中,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招商蛇口拿地销售比超过0.6,且金额同比涨幅均较大,分别为92%、1768%和183%。对比去年而言,在市场止跌回稳以及优质地块多频供应下,央企投资铺排更为靠前。而越秀地产、建发房产等地方国企也在北京、成都等一线、核心二线积极补仓,填补未来优质可售货值。滨江集团则继续深耕大本营,一季度在杭州拿地金额占比达到94%。
整体来看,头部企业投资策略趋同,第一,选择核心城市核心地块,外围区域关注度偏低;第二,偏好区位好、容积率低、小面积地块,注重安全性的同时保障流速。
重点土拍热度仍能维持 投资集中度将持续走高
2025年1-3月,土地市场依旧呈现显著分化特征。以北京、上海、杭州、成都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及强二线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持续攀升,核心区位优质地块频现高溢价成交现象,推动市场热度及关注度重回上行通道。但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市场回暖呈现明显结构性特征,三四线城市仍量价同比回缩,市场复苏动能不足,实质性改善仍需依托区域经济基本面的修复及政策支持的持续性。
从房企角度来看,头部房企持续强化对高能级城市优质土地资源的战略性增储,重点地块参拍企业数量增加且出价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分化,头部房企、国央企依托资金优势加速优化土储,而中小型房企受制于流动性压力持续收缩投资半径。这种投资格局预计将驱动优质土地资源持续向头部企业聚集,行业集中度或将进入新一轮提升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