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康桥资本以7.25亿元首付款,买下了卫材制药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的中国权益。
原研药这两年受到集采压力越来越大,医保部门新的挂网规则要求即使没进集采,药品定价也不能太高,要和集采药保持一定的价格关系。这把不少习惯卖高价的外企产品晾了起来,不少企业选择让这些品种退出市场。
有人退场就有人进场。在医疗投资红海中,忙着抢创新药项目、赌赛道是常态。但康桥资本却另辟蹊径,专攻跨国药企不要的老药。这些药大部分专利早就过期,来未增长空间相当有限。康桥资本专挑老药买,打的什么算盘?
类似家长群抱怨买不到进口阿奇霉素的季节,就是康桥资本实实在在尝到甜头的时候。2024年,康桥资本曾经买下的几款“过气”原研药顺利退出,旗下瑞松基金两年多时间收益达10亿元,内部收益率更是达到50%,保证了参与其中的国资保值增值。
这可能正是康桥资本默默收购过气原研药的真正意图。
康桥资本再收购一款老药
雷贝拉唑钠是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由日本卫材和强生合作研发,主要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这款药早在1997就已在日本上市,2002年进入中国,几十年来销售一直很稳定。
据药融云数据库显示,2022年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全国医院端销售额超13亿元,其中卫材以近4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但在2022年7月,豪森药业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此后,济川药业、安必生制药、石药集团等众多药企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陆续获批。在国产仿制药的冲击下,卫材药业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随着入局玩家的增多,雷贝拉唑钠也没能逃离集采的命运。在第九批集采中,卫材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报价超过最高限价10倍,等同于弃标。2024年4月,由于价格高于“上海红线价”,卫材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更是直接被河北省撤网。其市场份额随之不断下降,看上去这个产品生命周期已经步入尾声,卫材卖掉它也就不意外。
对于这样一款卫材不要的老药,康桥资本花费7.25亿元首付款买下来以后,要怎么盘活它?对此,康桥资本已经有过成功经验。
康桥资本成立于2014年,曾经与大部分传统的私募股权基金并无二致,从事着少数股权投资。但近些年,资本涌入创新药赛场,生物医药企业的估值水涨船高,好的明星企业投资都相当拥挤。与其内卷,不如另辟蹊径创造价值,近两年跨国药企纷纷转让原研老药的销售权,正好给了康桥资本这样一个机会。
海森生物就是康桥资本联合地方政府操刀的第一个跨国药企资产剥离项目,康桥资本在2年时间里收回所有投资。在首战告捷后,康桥资本可能是认为也在尝试将“投资者-运营商”的方法论继续复制。
这次收购雷贝拉唑,康桥资本“二次开发”过气专利药,俨然成了商业模式,那么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如何让老药变废为宝?
2022年,康桥资本刚拉来合肥产投集团、合肥肥东县,通过瑞松基金共同投资组建海森生物。2022年3月,这家药企新秀打响了第一枪,以2.3亿美元收购了武田制药心血管及代谢领域的五款产品。
当时这个项目不少基金都考察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些武田不要的产品专利都已过期,未来的增长空间有限,投资收益率不会太高。但在接管武田制药管线之后,海森生物2022年第二至第四季度销售额增长了47%。于是在此后,又买下了罗氏的头孢曲松钠、默克的思他宁、韩国药企Celltrion旗下14种品牌产品,四次交易总金额超48亿元。
在一次会议上,康桥资本创始人傅唯透露了"过气老药"逆袭的三板斧:
第一步是整合团队,把原来分散在四家跨国药企的销售、管理团队合并。公司人员成本直接从收入的10%砍到3%,多挤出7%的净利润。第二步集中生产,把四家企业海外药品生产线,全部搬到合肥,生产成本直接腰斩,又多赚出10%的净利润。光靠这两招,公司就在收入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利润原地翻倍。
为了企业未来的增长空间,在经营老药的同时,海森生物提前布局未来,引进美国三期临床阶段的降血脂创新药,预计2027年上市后,能把20亿元收入的天花板撑到40亿元。
这一次小试牛刀的成功,无疑给了康桥资本信心复制这套方法论。
2024年8月,康桥资本又联合阿布扎比主权基金穆巴达拉,以6.8亿美元收购优时比中国五款药物。穆巴达拉是康桥资本在海森生物时的投资伙伴,双方保持紧密关系。
今年3月24日,康桥资本宣布已正式完成第一支人民币医疗健康并购基金的首次关闭,规模超70亿元。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专注于医疗领域的并购基金。由康桥资本担任管理人,康桥资本与北京国管旗下市场化运作的基金投资平台共同担任普通合伙人。
创新药行业并购重组是今年的投资主线之一,康桥资本深谙药企“瘦身”需求,瞄准其剥离成熟产品的机会,将其与本土化政策红利的结合,通过运营提升与资本运作实现多级退出,这一套打法值得业界关注。
撰稿丨方涛之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雾纪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走路走不了,呼吸都成困难”,重症肌无力何时能告别“力不从心”?
159个大品种被禁用,价格整治不留情面
华领医药“独立”的第一步:两个月,华堂宁®卖了同期三倍的钱
3月28日,康桥资本以7.25亿元首付款,买下了卫材制药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的中国权益。
原研药这两年受到集采压力越来越大,医保部门新的挂网规则要求即使没进集采,药品定价也不能太高,要和集采药保持一定的价格关系。这把不少习惯卖高价的外企产品晾了起来,不少企业选择让这些品种退出市场。
有人退场就有人进场。在医疗投资红海中,忙着抢创新药项目、赌赛道是常态。但康桥资本却另辟蹊径,专攻跨国药企不要的老药。这些药大部分专利早就过期,来未增长空间相当有限。康桥资本专挑老药买,打的什么算盘?
类似家长群抱怨买不到进口阿奇霉素的季节,就是康桥资本实实在在尝到甜头的时候。2024年,康桥资本曾经买下的几款“过气”原研药顺利退出,旗下瑞松基金两年多时间收益达10亿元,内部收益率更是达到50%,保证了参与其中的国资保值增值。
这可能正是康桥资本默默收购过气原研药的真正意图。
康桥资本再收购一款老药
雷贝拉唑钠是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由日本卫材和强生合作研发,主要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这款药早在1997就已在日本上市,2002年进入中国,几十年来销售一直很稳定。
据药融云数据库显示,2022年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全国医院端销售额超13亿元,其中卫材以近4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但在2022年7月,豪森药业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此后,济川药业、安必生制药、石药集团等众多药企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陆续获批。在国产仿制药的冲击下,卫材药业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随着入局玩家的增多,雷贝拉唑钠也没能逃离集采的命运。在第九批集采中,卫材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报价超过最高限价10倍,等同于弃标。2024年4月,由于价格高于“上海红线价”,卫材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更是直接被河北省撤网。其市场份额随之不断下降,看上去这个产品生命周期已经步入尾声,卫材卖掉它也就不意外。
对于这样一款卫材不要的老药,康桥资本花费7.25亿元首付款买下来以后,要怎么盘活它?对此,康桥资本已经有过成功经验。
康桥资本成立于2014年,曾经与大部分传统的私募股权基金并无二致,从事着少数股权投资。但近些年,资本涌入创新药赛场,生物医药企业的估值水涨船高,好的明星企业投资都相当拥挤。与其内卷,不如另辟蹊径创造价值,近两年跨国药企纷纷转让原研老药的销售权,正好给了康桥资本这样一个机会。
海森生物就是康桥资本联合地方政府操刀的第一个跨国药企资产剥离项目,康桥资本在2年时间里收回所有投资。在首战告捷后,康桥资本可能是认为也在尝试将“投资者-运营商”的方法论继续复制。
这次收购雷贝拉唑,康桥资本“二次开发”过气专利药,俨然成了商业模式,那么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如何让老药变废为宝?
2022年,康桥资本刚拉来合肥产投集团、合肥肥东县,通过瑞松基金共同投资组建海森生物。2022年3月,这家药企新秀打响了第一枪,以2.3亿美元收购了武田制药心血管及代谢领域的五款产品。
当时这个项目不少基金都考察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些武田不要的产品专利都已过期,未来的增长空间有限,投资收益率不会太高。但在接管武田制药管线之后,海森生物2022年第二至第四季度销售额增长了47%。于是在此后,又买下了罗氏的头孢曲松钠、默克的思他宁、韩国药企Celltrion旗下14种品牌产品,四次交易总金额超48亿元。
在一次会议上,康桥资本创始人傅唯透露了"过气老药"逆袭的三板斧:
第一步是整合团队,把原来分散在四家跨国药企的销售、管理团队合并。公司人员成本直接从收入的10%砍到3%,多挤出7%的净利润。第二步集中生产,把四家企业海外药品生产线,全部搬到合肥,生产成本直接腰斩,又多赚出10%的净利润。光靠这两招,公司就在收入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利润原地翻倍。
为了企业未来的增长空间,在经营老药的同时,海森生物提前布局未来,引进美国三期临床阶段的降血脂创新药,预计2027年上市后,能把20亿元收入的天花板撑到40亿元。
这一次小试牛刀的成功,无疑给了康桥资本信心复制这套方法论。
2024年8月,康桥资本又联合阿布扎比主权基金穆巴达拉,以6.8亿美元收购优时比中国五款药物。穆巴达拉是康桥资本在海森生物时的投资伙伴,双方保持紧密关系。
今年3月24日,康桥资本宣布已正式完成第一支人民币医疗健康并购基金的首次关闭,规模超70亿元。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专注于医疗领域的并购基金。由康桥资本担任管理人,康桥资本与北京国管旗下市场化运作的基金投资平台共同担任普通合伙人。
创新药行业并购重组是今年的投资主线之一,康桥资本深谙药企“瘦身”需求,瞄准其剥离成熟产品的机会,将其与本土化政策红利的结合,通过运营提升与资本运作实现多级退出,这一套打法值得业界关注。
撰稿丨方涛之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雾纪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走路走不了,呼吸都成困难”,重症肌无力何时能告别“力不从心”?
159个大品种被禁用,价格整治不留情面
华领医药“独立”的第一步:两个月,华堂宁®卖了同期三倍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