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4月1日电(记者王淑娟、吴丛司)浦发银行从2018年起,领先市场推出“浦银避险”品牌,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服务特色。目前,“浦银避险”已为超过2.5万户客户提供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建议。
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黄金与原油市场未来走向如何?年内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企业如何避险?近期,浦发银行总行金融市场总监、首席经济学家、浦发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总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薛宏立接受记者专访。他表示,“浦银避险”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专家智慧相结合,帮助企业与机构客户抵御汇率、利率、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致力为实体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化避险服务。
受访者供图
记者: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您如何判断黄金与原油市场未来走势?对企业的避险需求有何影响?
薛宏立:2025年,黄金市场动能转变,传统主导的实际利率影响力减弱,多元因素作用增强。一方面,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提高;特朗普上任后,关税问题或将引发通胀再次抬头,同时其对地区冲突的态度转变可能降低避险需求;另一方面,美国货币政策仍处于降息通道中,世界经济及地缘问题仍存在不确定性,新兴市场国家央行仍在增持黄金,贵金属市场的支撑因素仍然较强。
在多空因素的交织下,2025年贵金属市场的走势可能将较为波折,呈现高位宽幅波动走势。因此,黄金产业行业将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建议相关企业匹配黄金采购和销售端定价基准,合理运用各类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熨平价格波动风险。
原油市场未来走势预计将持续承压。一方面,产油国联盟OPEC+虽有减产措施但面临内部合作挑战,且美国、巴西等非OPEC产油国供应有望增长;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新能源汽车普及等因素,导致原油需求增速可能放缓。因此,未来原油市场可能面临供应过剩的局面,油价中枢存在下移风险。对于原油产业链中下游炼化加工企业来说,产成品价格下行风险增加,建议积极运用远期、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油价波动风险,稳定经营利润。
记者:如何看待2025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薛宏立: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掀起了人民币资产价值重估的叙事潮流,随着国内稳增长、促消费的政策持续落地,中国资产增值的确定性持续提升,预期扭转和基本面改善有望吸引外资流入,进一步支撑人民币汇率保持振荡偏强的格局。未来,国际经贸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波动率阶段性提升或是常态。
记者:您对2025年票据市场如何判断?浦发银行票据业务有哪些特色产品?
薛宏立: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下,2025年票据市场有望进一步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做好“五篇大文章”金融服务,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浦发银行运用数智技术,优化票据服务流程和效率,进一步发挥票据产品在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2024年浦发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达1.4万亿元,服务企业客户1.2万户,其中小微企业占比近70%;通过票据二级市场交易联动贴现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票据融资成本;运用再贴现积极传导货币政策,再贴现余额破千亿元,精准滴灌企业加大金融支持。
记者:您怎么看待今年本外币债券市场机会?
薛宏立:2025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将受多空因素反复影响,市场拉锯或频繁波动成为常态,为交易型投资者提供波段机会。一方面,财政发债加速、楼市企稳、股市稳中回升、经济中的存量资产盘活创新等将对收益率曲线施加向上压力;另一方面,基本面和通胀水平作为慢变量,外部关税影响等有可能阶段性带来引发收益率曲线向下的压力。与2024年相比,2025年投资策略应更加谨慎与灵活,经济数据和风险偏好将成为债券市场贯穿全年的关键定价因子。物价回升将有助于改善预期,提升风险投资回报。
外币债券市场方面,中资美元债一级市场净供应量仍难有大的增长,二级市场表现有望继续持稳。美联储降息步伐有所放缓,受益于中美利差较宽,中资美元债当前收益率相较于境内债仍有较大性价比和吸引力,需求旺盛。其中,投资级债券有望受益于境内宏观刺激政策、经济修复以及供不应求的技术面支撑,继续良好表现。
欧美信用债方面,需持续关注特朗普主要政策主张的推进和落地情况。目前看,市场预期美国通胀回升,美债利率一定时间内仍会维持高位,欧美信用债投资级板块利差处于历史低位,继续收窄的空间有限。
记者:“浦银避险”在外汇业务上有哪些核心策略?如何帮助企业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薛宏立:核心策略就是“特色化”,根据企业和金融机构自身的特点,提供有效、灵活的避险方案和避险策略,确保企业和机构能够在外汇市场获得最佳的避险效果。例如,“浦银避险”针对客户付款具体日期不确定的业务需求,创新式运用“美式区间赢”这一交易工具,帮助客户灵活锁定一段时间内交割的价格,满足企业灵活性要求。再如,针对“承担外汇风险敞口,但无外汇收支”的场景需求,“浦银避险”运用“差额交割”衍生品的特色产品帮助客户锁定汇率风险,为特殊资质进口下游客户、海关关税预付等特定场景研发了新的避险工具。
记者:浦银避险在提升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上有哪些优势?
薛宏立:一是前瞻,二是创新,三是整合。服务客户需要“前瞻”。金融市场的特点就是波动大, 无法预知风险和收益。在决策上,就要有穿越周期的眼光,“浦银避险”的每一个策略,每一个产品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必须要随时随势而变化,投研和对市场的把握是浦发银行的优势。
二是“创新”。在产品上,“浦银避险”紧跟市场变化,全力跟进和尝试市场首单、首批业务,做到“工具”多元。同时,强化数智化赋能,在避险场景发掘、智能投研、客户触达等方面力争提升客户体验。
三是“整合”。“浦银避险”可以为企业和机构提供涵盖外汇、利率、贵金属及大宗商品等领域的一站式服务。同时,作为一家大型商业银行,浦发银行拥有离岸银行牌照、海外分行布局以及自贸区账户体系等多位一体的跨境服务平台优势。叠加境内分行深耕客户的多年积累,有了对市场的敏锐感知,借助服务跨境客群的多种渠道优势,使得“浦银避险”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差异化的服务。
记者:浦发银行将如何继续提升“浦银避险”服务能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薛宏立:展望未来,浦发银行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浦银避险”的转型升级。
首先,深化数智化转型,运用前沿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增强对市场趋势的预测能力和决策支持系统的精准度,提供更加智能化的风险管理方案。
其次,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聚焦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发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特色产品,积极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同时,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交流,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拓展跨境金融服务能力,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保驾护航。
第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既懂金融市场又熟悉产业特点的专业人才,提高整体避险服务水平。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避险服务体系,浦发银行致力于成为连接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桥梁,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一帆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上海4月1日电(记者王淑娟、吴丛司)浦发银行从2018年起,领先市场推出“浦银避险”品牌,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服务特色。目前,“浦银避险”已为超过2.5万户客户提供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建议。
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黄金与原油市场未来走向如何?年内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企业如何避险?近期,浦发银行总行金融市场总监、首席经济学家、浦发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总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薛宏立接受记者专访。他表示,“浦银避险”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专家智慧相结合,帮助企业与机构客户抵御汇率、利率、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致力为实体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化避险服务。
受访者供图
记者: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您如何判断黄金与原油市场未来走势?对企业的避险需求有何影响?
薛宏立:2025年,黄金市场动能转变,传统主导的实际利率影响力减弱,多元因素作用增强。一方面,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提高;特朗普上任后,关税问题或将引发通胀再次抬头,同时其对地区冲突的态度转变可能降低避险需求;另一方面,美国货币政策仍处于降息通道中,世界经济及地缘问题仍存在不确定性,新兴市场国家央行仍在增持黄金,贵金属市场的支撑因素仍然较强。
在多空因素的交织下,2025年贵金属市场的走势可能将较为波折,呈现高位宽幅波动走势。因此,黄金产业行业将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建议相关企业匹配黄金采购和销售端定价基准,合理运用各类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熨平价格波动风险。
原油市场未来走势预计将持续承压。一方面,产油国联盟OPEC+虽有减产措施但面临内部合作挑战,且美国、巴西等非OPEC产油国供应有望增长;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新能源汽车普及等因素,导致原油需求增速可能放缓。因此,未来原油市场可能面临供应过剩的局面,油价中枢存在下移风险。对于原油产业链中下游炼化加工企业来说,产成品价格下行风险增加,建议积极运用远期、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油价波动风险,稳定经营利润。
记者:如何看待2025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薛宏立: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掀起了人民币资产价值重估的叙事潮流,随着国内稳增长、促消费的政策持续落地,中国资产增值的确定性持续提升,预期扭转和基本面改善有望吸引外资流入,进一步支撑人民币汇率保持振荡偏强的格局。未来,国际经贸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波动率阶段性提升或是常态。
记者:您对2025年票据市场如何判断?浦发银行票据业务有哪些特色产品?
薛宏立: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下,2025年票据市场有望进一步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做好“五篇大文章”金融服务,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浦发银行运用数智技术,优化票据服务流程和效率,进一步发挥票据产品在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2024年浦发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达1.4万亿元,服务企业客户1.2万户,其中小微企业占比近70%;通过票据二级市场交易联动贴现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票据融资成本;运用再贴现积极传导货币政策,再贴现余额破千亿元,精准滴灌企业加大金融支持。
记者:您怎么看待今年本外币债券市场机会?
薛宏立:2025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将受多空因素反复影响,市场拉锯或频繁波动成为常态,为交易型投资者提供波段机会。一方面,财政发债加速、楼市企稳、股市稳中回升、经济中的存量资产盘活创新等将对收益率曲线施加向上压力;另一方面,基本面和通胀水平作为慢变量,外部关税影响等有可能阶段性带来引发收益率曲线向下的压力。与2024年相比,2025年投资策略应更加谨慎与灵活,经济数据和风险偏好将成为债券市场贯穿全年的关键定价因子。物价回升将有助于改善预期,提升风险投资回报。
外币债券市场方面,中资美元债一级市场净供应量仍难有大的增长,二级市场表现有望继续持稳。美联储降息步伐有所放缓,受益于中美利差较宽,中资美元债当前收益率相较于境内债仍有较大性价比和吸引力,需求旺盛。其中,投资级债券有望受益于境内宏观刺激政策、经济修复以及供不应求的技术面支撑,继续良好表现。
欧美信用债方面,需持续关注特朗普主要政策主张的推进和落地情况。目前看,市场预期美国通胀回升,美债利率一定时间内仍会维持高位,欧美信用债投资级板块利差处于历史低位,继续收窄的空间有限。
记者:“浦银避险”在外汇业务上有哪些核心策略?如何帮助企业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薛宏立:核心策略就是“特色化”,根据企业和金融机构自身的特点,提供有效、灵活的避险方案和避险策略,确保企业和机构能够在外汇市场获得最佳的避险效果。例如,“浦银避险”针对客户付款具体日期不确定的业务需求,创新式运用“美式区间赢”这一交易工具,帮助客户灵活锁定一段时间内交割的价格,满足企业灵活性要求。再如,针对“承担外汇风险敞口,但无外汇收支”的场景需求,“浦银避险”运用“差额交割”衍生品的特色产品帮助客户锁定汇率风险,为特殊资质进口下游客户、海关关税预付等特定场景研发了新的避险工具。
记者:浦银避险在提升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上有哪些优势?
薛宏立:一是前瞻,二是创新,三是整合。服务客户需要“前瞻”。金融市场的特点就是波动大, 无法预知风险和收益。在决策上,就要有穿越周期的眼光,“浦银避险”的每一个策略,每一个产品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必须要随时随势而变化,投研和对市场的把握是浦发银行的优势。
二是“创新”。在产品上,“浦银避险”紧跟市场变化,全力跟进和尝试市场首单、首批业务,做到“工具”多元。同时,强化数智化赋能,在避险场景发掘、智能投研、客户触达等方面力争提升客户体验。
三是“整合”。“浦银避险”可以为企业和机构提供涵盖外汇、利率、贵金属及大宗商品等领域的一站式服务。同时,作为一家大型商业银行,浦发银行拥有离岸银行牌照、海外分行布局以及自贸区账户体系等多位一体的跨境服务平台优势。叠加境内分行深耕客户的多年积累,有了对市场的敏锐感知,借助服务跨境客群的多种渠道优势,使得“浦银避险”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差异化的服务。
记者:浦发银行将如何继续提升“浦银避险”服务能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薛宏立:展望未来,浦发银行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浦银避险”的转型升级。
首先,深化数智化转型,运用前沿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增强对市场趋势的预测能力和决策支持系统的精准度,提供更加智能化的风险管理方案。
其次,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聚焦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发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特色产品,积极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同时,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交流,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拓展跨境金融服务能力,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保驾护航。
第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既懂金融市场又熟悉产业特点的专业人才,提高整体避险服务水平。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避险服务体系,浦发银行致力于成为连接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桥梁,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一帆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