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基金闫冬
最新观点:
四月临近海外风险提升,关注中游涨价相关行业
一、市场复盘
过去一周,A股市场缩量调整,创业板指数领跌。算力、机器人等前期热门题材大幅回调,市场情绪趋于谨慎,资金继续从高估值题材转向防御性板块,中小盘表现疲软,大盘股相对抗压。本周多数行业下跌,仅医药、家电和农林牧渔板上涨,化工、银行基本持平。计算机、国防军工、通信、机械板块领跌,跌幅超过3%。港股中医疗保健业表现较好,以有色、黄金股为代表的恒生原材料业涨幅靠前。小米配股拖累科技板块表现。展望四月,关税以及业绩披露或进一步带来波动,短期关注特朗普政府对中美经贸关系的调查评估结果,及对等关税落地情况。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3.30。
二、国内外宏观
事件:2025年3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绩效数据。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2.8%(2024年12月为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0.3%(2024年12月为-3.3%)。分行业看,2025 年 1-2 月,采矿业利润总额 1410.3 亿元,同比下降 25.2%,跌幅较 2024 年有明显扩大趋 势。制造业前 2 个月实现利润总额 6395.1 亿元,同比增长 4.8%,利润增速改善明显。
1-2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延续回升,数据中的另一个明显特点是在外需回落背景下,行业利润增速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上游行业开年增速明显转弱,中游原材料、装备制造行业利润增速改善,下游行业开年增速承压。与上游采掘行业相比,原材料行业的价格企稳或初步体现了“反内卷”行业自律机制的执行效果,在内需政策力度足够的前提下,供给侧政策执行力度更强的行业利润增速有望实现更快回升。
海外: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对所有未在美国制造的汽车征收 25%的关税,如果零部件是在美国生产的而整车不是,那么这些零部件将不 受关税影响。汽车关税将于 4 月 2 日生效,将于 4 月 3 日开始征收。
过去一周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延续偏弱,再度逊于预期的2月居民消费数据令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担忧升温,引致美债利率、美股和美元大跌。最新公布的彭博海外分析师调查大幅下修今年各季度美国增长预期,小幅上调通胀预期,并维持年内首次降息在25Q3不变。向前看,在关税不确定性冲击和紧财政预期影响下,二季度美国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较大,但在幅度上或仍是“退而不衰”。本周关注3月美国非农就业以及4月1日、4月2日美国优先贸易政策阶段性报告和“对等关税”实施细则,密集的经济数据和关税政策料加剧短期市场波动。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3.30。
三、资源周期板块
国际油价回升、金价再创历史新高,国内原材料价格分化,农产品价格整体小幅上行。上周布伦特油价环比上行2%至73.6美元/桶;COMEX金价上升3%至3,118美元/盎司;国内铜/水泥价格环比略回撤0.5%/0.2%,螺纹钢/尿素价格环比上行0.9%/3.4%。农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上行0.2%,其中蔬菜/水果/猪肉价格环比上涨0.2%/1.1%/0.2%。
有色:美国关税政策带来全球避险需求提升,金价突破3080美元/盎司。关注,缅甸地震的影响。稀土供给不确定性增加:缅甸地震虽未直接影响稀土主产区,但基础设施受损及政府救灾优先可能导致稀土矿出口量低于预期。锡矿复产进度受阻:佤邦锡矿复产需时较长,地震进一步增加了复产难度,预计锡矿供给增长不及预期。
化工:过去一周,化工行业整体表现平稳,涤纶、磷肥及磷化工等子行业表现突出,分别上涨8.12%、3.21%。涤纶长丝产销率有所提升,江浙织造综合开机率维持在69.21%。化肥方面,尿素价格周环比上升4.22%,国内尿素开工负荷率为84.83%。此外,万华化学拟扩产新戊二醇,科思创宣布IPDI不可抗力,对行业供应产生一定影响。整体来看,化工板块部分品种供需格局向好,价格中枢上移,部分子行业尤其是溴素等化工品价格表现亮眼。制冷剂、磷矿和磷肥、三氯蔗糖需求稳定受益于供给逻辑,集中度提升/产能出清/企业协同/产能端边际改善;农药、钛矿及钛白粉供给稳定受益于需求逻辑,需求复苏或增长而供给端状态相对稳定;有机硅、硫酸和硫磺则受益于供需的双重边际改善。
新能源:光伏——光伏组件维持涨价趋势,4月行业排产有望进一步提升。本周N型组件价格持续上涨,平均每w上涨1分达到0.74元/w售价。从SMM报价来看,今年以来截至到3月25日,topcon组件价格涨幅均在20%左右。当下行业抢装意愿强烈,预计四月排产有望继续上行,行业价格有望进一步抬升。缅甸7.9级地震或短期内影响云南、宜宾硅片产能。美国2月储能装机同比高增,抢装现象持续;电池——中科海钠发布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对应钠离子电池电芯能量密度突破165 Wh/kg,能在20-25分钟完成100%充电,且快充模式下循环寿命超8000次,静待钠电规模化量产。
公用事业: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3月21日就深圳市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有关事项发布公告。此次深圳水价调整或带动周边水价调整,或将推动地方自来水价格中枢上调,公用事业调价后续值得关注。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3.30。
信达澳亚基金杨珂
最新观点:
信达澳亚杨珂:创新药迎来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
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产业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利好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政策层面,国家及地方正通过系统性改革加速创新药落地。国家层面亦首次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并通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支持外资药企参与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进一步扩大开放。
产业方面,跨国药企持续加码中国布局。本土药企则通过“对外授权(license out)”加速出海,中国创新药的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此外,资本市场对创新药板块信心高涨,港股及A股相关概念股近期普遍大涨,反映出行业长期向好的预期。当前在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下,我们正向“创新药高地”转型,未来有望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占据更核心地位。
国寿安保基金
最新观点:
债券市场收益率震荡偏强
债市方面,债券市场收益率震荡偏强。央行态度边际有所缓和,MLF放量投放,同时改成多重价位中标,政策利率地位完全取消。MLF投放加量体现了央行转暖的态度,但是短期来看央行对于利率下限仍有诉求,制约市场空间。
基本面方面,关注PMI数据和信贷数据,从票据利率来看,3月信贷投放较好;此外,EPMI数据和BCI数据表现较好,也指示月末的PMI数据不差。虽然从1-2月经济数据看,经济仍然存在一些供大于求的情况,但短期生产较强,弱需求体现在总量数据上仍然需要时间。关注后续PMI、信贷数据公布对于市场的影响。
流动性和政策方面,年初以来,央行态度持续偏鹰派,从发言上关注汇率贬值压力和利率快速下行带来的潜在风险,由此引发收益率倒挂。3月资金面相较于2月有所转松,且两会结束后依然保持稳定,表明并非临时的稳定性因素。MLF加量投放,体现央行态度转暖。央行18日召开一季度例会,例会召开时间早于往常,可能是担心当时利率快速上行带来的市场风险;央行对于债券市场定调提高到“宏观审慎”,对于利率上行、下行速度都有诉求。
整体来看,年初以来政策有定力,货币端持续偏紧,财政端政府债券发行较快,但财政存款高增,表明资金运用仍然较慢,此外,政府债券发行以国债和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为主,对应项目的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较慢。后续来看,基本面是关键,如果短期内基本面保持韧性,央行可能保持缓而不松的态势,如果关税政策超预期,带来外需下行,或国内地产销售再度下滑,则可能带来政策进一步加码。
股市方面,上周市场震荡走弱,三大指数均收跌,创业板指跌超1%。全A日均成交再缩量近三千亿,回落至1.26万亿水平。重要指数整体下跌,微盘指数领跌、跌幅超4%,中小盘跌幅靠前;核心蓝筹指数逆势收涨,中证A50指数领涨。A、H同步走弱,万得全A跌超1%,港股表现相对弱势,港股恒生科技跌超2%。从结构看,医药生物、农业涨幅居前,化工、原料药、稀土等“涨价”概念分支表现持续活跃,创新药、半导体产业链涨幅居前,可控核聚变一度活跃但持续性一般。国产算力、深海科技、机器人等前期热门方向深度调整。具体来看,医药生物、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基础化工等涨幅居前,计算机、国防军工、通信、机械设备、建筑装饰等行业跌幅居前。
权益市场短期行情有所降温,两会后政策进入空窗期,市场短期仍面临“四月决断”考验,
业绩披露和经济数据是核心关注点。此外,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也影响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并造成风险资产的持续调整。中长期维度,我们继续看好本轮A股向上行情,且年内科技成长方向仍是带动大盘上涨的主线方向。从国内看,上周央行公告称自3月起中期借贷便利将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操作,意味着MLF不再有统一中标利率,其政策利率色彩被完全淡化。此外,2025年3月25日,央行将开展45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略高于本月到期规模的3870亿,短期释放了央行呵护资金面的意图、也有助于降低机构融资成本。此外,1-2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延续2024年9月以来的负增趋势、但降幅有所收窄,价格下跌导致利润率偏低仍是主要拖累,背后反应的仍是需求不足导致的竞争加剧、价格下跌的影响。从国外看,随着4月2日“对等关税”生效日临近,全球正密切关注这一风险事件的进展,预计该政策将涵盖汽车及零部件、药品、半导体等领域。墨西哥、加拿大已明确表示将采取报复性关税,欧盟警告反制。分析机构预测该政策或推高车价11%,并引发全球供应链震荡。特朗普称关税谈判需在措施生效后进行,多国正寻求谈判但未获让步。
鹏华基金闫冬
最新观点:
四月临近海外风险提升,关注中游涨价相关行业
一、市场复盘
过去一周,A股市场缩量调整,创业板指数领跌。算力、机器人等前期热门题材大幅回调,市场情绪趋于谨慎,资金继续从高估值题材转向防御性板块,中小盘表现疲软,大盘股相对抗压。本周多数行业下跌,仅医药、家电和农林牧渔板上涨,化工、银行基本持平。计算机、国防军工、通信、机械板块领跌,跌幅超过3%。港股中医疗保健业表现较好,以有色、黄金股为代表的恒生原材料业涨幅靠前。小米配股拖累科技板块表现。展望四月,关税以及业绩披露或进一步带来波动,短期关注特朗普政府对中美经贸关系的调查评估结果,及对等关税落地情况。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3.30。
二、国内外宏观
事件:2025年3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绩效数据。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2.8%(2024年12月为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0.3%(2024年12月为-3.3%)。分行业看,2025 年 1-2 月,采矿业利润总额 1410.3 亿元,同比下降 25.2%,跌幅较 2024 年有明显扩大趋 势。制造业前 2 个月实现利润总额 6395.1 亿元,同比增长 4.8%,利润增速改善明显。
1-2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延续回升,数据中的另一个明显特点是在外需回落背景下,行业利润增速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上游行业开年增速明显转弱,中游原材料、装备制造行业利润增速改善,下游行业开年增速承压。与上游采掘行业相比,原材料行业的价格企稳或初步体现了“反内卷”行业自律机制的执行效果,在内需政策力度足够的前提下,供给侧政策执行力度更强的行业利润增速有望实现更快回升。
海外: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对所有未在美国制造的汽车征收 25%的关税,如果零部件是在美国生产的而整车不是,那么这些零部件将不 受关税影响。汽车关税将于 4 月 2 日生效,将于 4 月 3 日开始征收。
过去一周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延续偏弱,再度逊于预期的2月居民消费数据令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担忧升温,引致美债利率、美股和美元大跌。最新公布的彭博海外分析师调查大幅下修今年各季度美国增长预期,小幅上调通胀预期,并维持年内首次降息在25Q3不变。向前看,在关税不确定性冲击和紧财政预期影响下,二季度美国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较大,但在幅度上或仍是“退而不衰”。本周关注3月美国非农就业以及4月1日、4月2日美国优先贸易政策阶段性报告和“对等关税”实施细则,密集的经济数据和关税政策料加剧短期市场波动。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3.30。
三、资源周期板块
国际油价回升、金价再创历史新高,国内原材料价格分化,农产品价格整体小幅上行。上周布伦特油价环比上行2%至73.6美元/桶;COMEX金价上升3%至3,118美元/盎司;国内铜/水泥价格环比略回撤0.5%/0.2%,螺纹钢/尿素价格环比上行0.9%/3.4%。农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上行0.2%,其中蔬菜/水果/猪肉价格环比上涨0.2%/1.1%/0.2%。
有色:美国关税政策带来全球避险需求提升,金价突破3080美元/盎司。关注,缅甸地震的影响。稀土供给不确定性增加:缅甸地震虽未直接影响稀土主产区,但基础设施受损及政府救灾优先可能导致稀土矿出口量低于预期。锡矿复产进度受阻:佤邦锡矿复产需时较长,地震进一步增加了复产难度,预计锡矿供给增长不及预期。
化工:过去一周,化工行业整体表现平稳,涤纶、磷肥及磷化工等子行业表现突出,分别上涨8.12%、3.21%。涤纶长丝产销率有所提升,江浙织造综合开机率维持在69.21%。化肥方面,尿素价格周环比上升4.22%,国内尿素开工负荷率为84.83%。此外,万华化学拟扩产新戊二醇,科思创宣布IPDI不可抗力,对行业供应产生一定影响。整体来看,化工板块部分品种供需格局向好,价格中枢上移,部分子行业尤其是溴素等化工品价格表现亮眼。制冷剂、磷矿和磷肥、三氯蔗糖需求稳定受益于供给逻辑,集中度提升/产能出清/企业协同/产能端边际改善;农药、钛矿及钛白粉供给稳定受益于需求逻辑,需求复苏或增长而供给端状态相对稳定;有机硅、硫酸和硫磺则受益于供需的双重边际改善。
新能源:光伏——光伏组件维持涨价趋势,4月行业排产有望进一步提升。本周N型组件价格持续上涨,平均每w上涨1分达到0.74元/w售价。从SMM报价来看,今年以来截至到3月25日,topcon组件价格涨幅均在20%左右。当下行业抢装意愿强烈,预计四月排产有望继续上行,行业价格有望进一步抬升。缅甸7.9级地震或短期内影响云南、宜宾硅片产能。美国2月储能装机同比高增,抢装现象持续;电池——中科海钠发布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对应钠离子电池电芯能量密度突破165 Wh/kg,能在20-25分钟完成100%充电,且快充模式下循环寿命超8000次,静待钠电规模化量产。
公用事业: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3月21日就深圳市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有关事项发布公告。此次深圳水价调整或带动周边水价调整,或将推动地方自来水价格中枢上调,公用事业调价后续值得关注。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3.30。
信达澳亚基金杨珂
最新观点:
信达澳亚杨珂:创新药迎来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
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产业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利好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政策层面,国家及地方正通过系统性改革加速创新药落地。国家层面亦首次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并通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支持外资药企参与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进一步扩大开放。
产业方面,跨国药企持续加码中国布局。本土药企则通过“对外授权(license out)”加速出海,中国创新药的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此外,资本市场对创新药板块信心高涨,港股及A股相关概念股近期普遍大涨,反映出行业长期向好的预期。当前在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下,我们正向“创新药高地”转型,未来有望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占据更核心地位。
国寿安保基金
最新观点:
债券市场收益率震荡偏强
债市方面,债券市场收益率震荡偏强。央行态度边际有所缓和,MLF放量投放,同时改成多重价位中标,政策利率地位完全取消。MLF投放加量体现了央行转暖的态度,但是短期来看央行对于利率下限仍有诉求,制约市场空间。
基本面方面,关注PMI数据和信贷数据,从票据利率来看,3月信贷投放较好;此外,EPMI数据和BCI数据表现较好,也指示月末的PMI数据不差。虽然从1-2月经济数据看,经济仍然存在一些供大于求的情况,但短期生产较强,弱需求体现在总量数据上仍然需要时间。关注后续PMI、信贷数据公布对于市场的影响。
流动性和政策方面,年初以来,央行态度持续偏鹰派,从发言上关注汇率贬值压力和利率快速下行带来的潜在风险,由此引发收益率倒挂。3月资金面相较于2月有所转松,且两会结束后依然保持稳定,表明并非临时的稳定性因素。MLF加量投放,体现央行态度转暖。央行18日召开一季度例会,例会召开时间早于往常,可能是担心当时利率快速上行带来的市场风险;央行对于债券市场定调提高到“宏观审慎”,对于利率上行、下行速度都有诉求。
整体来看,年初以来政策有定力,货币端持续偏紧,财政端政府债券发行较快,但财政存款高增,表明资金运用仍然较慢,此外,政府债券发行以国债和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为主,对应项目的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较慢。后续来看,基本面是关键,如果短期内基本面保持韧性,央行可能保持缓而不松的态势,如果关税政策超预期,带来外需下行,或国内地产销售再度下滑,则可能带来政策进一步加码。
股市方面,上周市场震荡走弱,三大指数均收跌,创业板指跌超1%。全A日均成交再缩量近三千亿,回落至1.26万亿水平。重要指数整体下跌,微盘指数领跌、跌幅超4%,中小盘跌幅靠前;核心蓝筹指数逆势收涨,中证A50指数领涨。A、H同步走弱,万得全A跌超1%,港股表现相对弱势,港股恒生科技跌超2%。从结构看,医药生物、农业涨幅居前,化工、原料药、稀土等“涨价”概念分支表现持续活跃,创新药、半导体产业链涨幅居前,可控核聚变一度活跃但持续性一般。国产算力、深海科技、机器人等前期热门方向深度调整。具体来看,医药生物、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基础化工等涨幅居前,计算机、国防军工、通信、机械设备、建筑装饰等行业跌幅居前。
权益市场短期行情有所降温,两会后政策进入空窗期,市场短期仍面临“四月决断”考验,
业绩披露和经济数据是核心关注点。此外,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也影响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并造成风险资产的持续调整。中长期维度,我们继续看好本轮A股向上行情,且年内科技成长方向仍是带动大盘上涨的主线方向。从国内看,上周央行公告称自3月起中期借贷便利将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操作,意味着MLF不再有统一中标利率,其政策利率色彩被完全淡化。此外,2025年3月25日,央行将开展45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略高于本月到期规模的3870亿,短期释放了央行呵护资金面的意图、也有助于降低机构融资成本。此外,1-2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延续2024年9月以来的负增趋势、但降幅有所收窄,价格下跌导致利润率偏低仍是主要拖累,背后反应的仍是需求不足导致的竞争加剧、价格下跌的影响。从国外看,随着4月2日“对等关税”生效日临近,全球正密切关注这一风险事件的进展,预计该政策将涵盖汽车及零部件、药品、半导体等领域。墨西哥、加拿大已明确表示将采取报复性关税,欧盟警告反制。分析机构预测该政策或推高车价11%,并引发全球供应链震荡。特朗普称关税谈判需在措施生效后进行,多国正寻求谈判但未获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