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四月决断”?
春季躁动、四月决断,市场往往在4—10月才会步入一种比较确定的趋势或风格。统计2005年以来,1-3月涨幅TOP3行业和4-10月涨幅TOP3行业的重合度,65%的年份都完全没有交集,剩余年份有交集的行业也只有一个。一般而言,在4月之前,由于政策未定、旺季未到,市场虽有春季躁动,但交易主线往往都是上一年度的线性外推,或是对于两会政策的期待。但4月之后,随着两会政策的落定、开工的进行,全年的政策和经济格局初定,叠加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的披露,市场可以基于政策面和基本面做出更加清晰的方向性选择。
02
“四月决断”的日历效应:行业轮动加大,在混沌中酝酿主线
复盘过去A股在4月份的行情演绎,可以发现两个特点:一是行业轮动加大,以“乱”为主,缺乏清晰主线,处于混沌期。二是“跌多涨少”,尤其是春季躁动胜率较高的小盘成长,会出现明显的“高切低”现象,逐渐步入一个更加均衡的阶段。从核心原因看,在“两头看预期,中间看现实”的交易特征下,4月会迎来宏观经济和一季报的“大考”,交投情绪趋于谨慎,前期超涨的品种出现回调,进一步向确定性较强的细分方向聚焦。
03
“四月决断”的历史启示:1)2013年 vs 2016年
2013年4月,基本确立移动互联网产业趋势,成为成长风起的转折点。2012年底,微信的用户渗透率突破10%,随后迎来用户数量的大爆发,从而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而2013年一季报也验证了成长业绩的相对占优,科技成长乘风而起。与之相对应的是,2016年4月前后,基本看清PPI的趋势性回升之势,叠加4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周期板块的盈利改善得到验证和支撑,市场风格开始转向大盘蓝筹。
04
“四月决断”的历史启示:2)2018年 vs 2021年
2018年4月,看清去杠杆影响下的信用收缩。2018年的市场核心矛盾之一是去杠杆,而这也是A股单边走熊的核心掣肘。从数据上看,一季度社融余额同比增速的大幅下滑,基本确认了去杠杆导致的信用收缩问题。除了宏观政策转向的冲击确认外,业绩的证伪也会导致风格的切换。比如2021年一季度,部分消费龙头的业绩出现明显下滑,叠加四月政治局会议强调“碳达峰、碳中和”,且新能源板块业绩大增,从而带来消费白马的抱团瓦解。
05
今年“四月决断”的核心关注点
对于本次“四月决断”,核心关注点有四个层面。一是盈利,包括宏观经济复苏持续性的确认和一季报“大考”的验证。二是政策,核心是关注四月政治局会议,会根据今年的开局局势来做政策的校验,从而决定是延续还是调整之前的政策基调及具体举措。三是产业,核心是国产AI的技术和应用进展,是否有新的催化出现。四是关税,核心是美国“对等关税”的落地情况,以及关税上调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06
线索一:业绩为王,一季报是核心“锚定点”
一季报业绩好的,4月表现往往占优,而且其参考价值可以延续到5-8月。根据wind统计,过去十年,若是将全部A股一季报的净利润同比从高到低分为5档,并统计其4月份的涨跌幅情况,可以发现,业绩越好的个股表现更优;另外,若是将视角从4月拉长到5-8月,可以看到“高景气占优”的规律也依然成立。这也就意味着,一季报将是下一阶段的重点关注方向,“盈利为矛”也是后续决战的关键。
07
1-2月经济数据中的“线索指引”
从1-2月的经济数据看,核心亮点有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硬科技”和“两新”强,而“旧经济”弱。一方面,随着大模型在电子、汽车、化工等重点工业领域开始实现规模化应用,带动算力产品需求激增和智能化产品订单大涨,相关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另一方面,“两新”政策的加力扩围也带动“两新”相关产品实现两位数的产量增长。
第二个维度是消费领域“电子>家电>汽车”。1-2月,受补贴扩围影响,边际受益更为显著的电子类产品增速较高,如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26.2%,文化办公用品类(含平板电脑)同比增长21.8%。与之相反的是,家电类增速降至10.9%,汽车类增速降至-4.4%。
第三个维度是有色金属等“涨价”特征显著。从1-2月的PPI变动看,年初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比如铜、黄金,核心是源自强关税和弱美元的共同影响,这也带来有色、化工等行业的利润改善极为明显。有色矿采、化工1-2月利润同比相比去年分别抬升51.8、7.1个百分点。
08
线索二:科技成长是中期主线,短期回调大概率是“倒车接人”
从2023-2024年的AI行情看,连续两年在3~4月的季报期出现一定超额收益的回吐,核心是随着基本面验证窗口期到来,“涨预期”为主的AI板块会出现一定的回踩,来消化极为亢奋的情绪。期高点45%回落至26%,处于较为安全的区域。此外,短期回调大概率是“倒车接人”,随着业绩窗口期结束,产业催化显现,新一轮的科技行情或是整装待发。核心在于,科技行情延续的核心是产业趋势,目前国产AI刚刚潮起,若后续爆款应用/产品出现,将带来“以点带面”的AI行情演绎。
09
线索三:财政加力扩内需,关注顺周期的补涨机会
政策发力的方向往往会决定信用扩张的方向。就今年而言,核心的政策发力点是“扩内需、提振消费”。向后看,随着扩内需政策发力,物价的企稳回升,“低估值+低配置+低拥挤”的顺周期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四月决断,决而不断?)
(责任编辑:66)
01
什么是“四月决断”?
春季躁动、四月决断,市场往往在4—10月才会步入一种比较确定的趋势或风格。统计2005年以来,1-3月涨幅TOP3行业和4-10月涨幅TOP3行业的重合度,65%的年份都完全没有交集,剩余年份有交集的行业也只有一个。一般而言,在4月之前,由于政策未定、旺季未到,市场虽有春季躁动,但交易主线往往都是上一年度的线性外推,或是对于两会政策的期待。但4月之后,随着两会政策的落定、开工的进行,全年的政策和经济格局初定,叠加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的披露,市场可以基于政策面和基本面做出更加清晰的方向性选择。
02
“四月决断”的日历效应:行业轮动加大,在混沌中酝酿主线
复盘过去A股在4月份的行情演绎,可以发现两个特点:一是行业轮动加大,以“乱”为主,缺乏清晰主线,处于混沌期。二是“跌多涨少”,尤其是春季躁动胜率较高的小盘成长,会出现明显的“高切低”现象,逐渐步入一个更加均衡的阶段。从核心原因看,在“两头看预期,中间看现实”的交易特征下,4月会迎来宏观经济和一季报的“大考”,交投情绪趋于谨慎,前期超涨的品种出现回调,进一步向确定性较强的细分方向聚焦。
03
“四月决断”的历史启示:1)2013年 vs 2016年
2013年4月,基本确立移动互联网产业趋势,成为成长风起的转折点。2012年底,微信的用户渗透率突破10%,随后迎来用户数量的大爆发,从而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而2013年一季报也验证了成长业绩的相对占优,科技成长乘风而起。与之相对应的是,2016年4月前后,基本看清PPI的趋势性回升之势,叠加4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周期板块的盈利改善得到验证和支撑,市场风格开始转向大盘蓝筹。
04
“四月决断”的历史启示:2)2018年 vs 2021年
2018年4月,看清去杠杆影响下的信用收缩。2018年的市场核心矛盾之一是去杠杆,而这也是A股单边走熊的核心掣肘。从数据上看,一季度社融余额同比增速的大幅下滑,基本确认了去杠杆导致的信用收缩问题。除了宏观政策转向的冲击确认外,业绩的证伪也会导致风格的切换。比如2021年一季度,部分消费龙头的业绩出现明显下滑,叠加四月政治局会议强调“碳达峰、碳中和”,且新能源板块业绩大增,从而带来消费白马的抱团瓦解。
05
今年“四月决断”的核心关注点
对于本次“四月决断”,核心关注点有四个层面。一是盈利,包括宏观经济复苏持续性的确认和一季报“大考”的验证。二是政策,核心是关注四月政治局会议,会根据今年的开局局势来做政策的校验,从而决定是延续还是调整之前的政策基调及具体举措。三是产业,核心是国产AI的技术和应用进展,是否有新的催化出现。四是关税,核心是美国“对等关税”的落地情况,以及关税上调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06
线索一:业绩为王,一季报是核心“锚定点”
一季报业绩好的,4月表现往往占优,而且其参考价值可以延续到5-8月。根据wind统计,过去十年,若是将全部A股一季报的净利润同比从高到低分为5档,并统计其4月份的涨跌幅情况,可以发现,业绩越好的个股表现更优;另外,若是将视角从4月拉长到5-8月,可以看到“高景气占优”的规律也依然成立。这也就意味着,一季报将是下一阶段的重点关注方向,“盈利为矛”也是后续决战的关键。
07
1-2月经济数据中的“线索指引”
从1-2月的经济数据看,核心亮点有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硬科技”和“两新”强,而“旧经济”弱。一方面,随着大模型在电子、汽车、化工等重点工业领域开始实现规模化应用,带动算力产品需求激增和智能化产品订单大涨,相关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另一方面,“两新”政策的加力扩围也带动“两新”相关产品实现两位数的产量增长。
第二个维度是消费领域“电子>家电>汽车”。1-2月,受补贴扩围影响,边际受益更为显著的电子类产品增速较高,如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26.2%,文化办公用品类(含平板电脑)同比增长21.8%。与之相反的是,家电类增速降至10.9%,汽车类增速降至-4.4%。
第三个维度是有色金属等“涨价”特征显著。从1-2月的PPI变动看,年初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比如铜、黄金,核心是源自强关税和弱美元的共同影响,这也带来有色、化工等行业的利润改善极为明显。有色矿采、化工1-2月利润同比相比去年分别抬升51.8、7.1个百分点。
08
线索二:科技成长是中期主线,短期回调大概率是“倒车接人”
从2023-2024年的AI行情看,连续两年在3~4月的季报期出现一定超额收益的回吐,核心是随着基本面验证窗口期到来,“涨预期”为主的AI板块会出现一定的回踩,来消化极为亢奋的情绪。期高点45%回落至26%,处于较为安全的区域。此外,短期回调大概率是“倒车接人”,随着业绩窗口期结束,产业催化显现,新一轮的科技行情或是整装待发。核心在于,科技行情延续的核心是产业趋势,目前国产AI刚刚潮起,若后续爆款应用/产品出现,将带来“以点带面”的AI行情演绎。
09
线索三:财政加力扩内需,关注顺周期的补涨机会
政策发力的方向往往会决定信用扩张的方向。就今年而言,核心的政策发力点是“扩内需、提振消费”。向后看,随着扩内需政策发力,物价的企稳回升,“低估值+低配置+低拥挤”的顺周期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四月决断,决而不断?)
(责任编辑: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