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会空仓的才是大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荀玉根近日在“上证首席讲坛”上表示。
入行多年,荀玉根以“少即是多”简要概括了自己的研究理念。他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要学会把握主要变量,追求“模糊的正确”。在他看来,智能制造相关硬科技的发展是影响当前中国市场的主要变量之一。若中国智造崛起并支撑中国经济完成新旧动能的转换,则中国资产有望迎来重估。
谈投资理念:
少即是多把握市场主要变量
“研究做到最后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知轻重就是抓主要变量,聚焦大概率事件。”荀玉根认为,市场并非完全可知,且人是有限理性的,因此,在研究和投资中,需把握主要变量和市场趋势。
“就像巴菲特所言,追求‘模糊的正确’而非‘精确的错误’。”荀玉根说。
用“抓主要变量”的视角看中国市场,荀玉根表示,从中长期视角看,基本面是影响市场的关键。聚焦当下,2025年投资者可关注以下几个主要变量:一是楼市的量价变化,这关系到我国传统经济,尤其是地产行业能否止跌企稳;二是消费数据,这是中国经济内需的基本盘;三是智能制造相关硬科技的发展,这是中国新经济发展趋势、中国能否顺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决定因素;四是国际关系和美国发布的科技、贸易、投资相关新政,这将对全球的政治、经济、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少即是多”的另一重含义是入市者要学会管理欲望。在荀玉根看来,资产管理行业的本质是管理欲望,要学会“慢慢变富”。A股市场有言:一年翻倍者众,三年翻倍者寡。若权益投资一年后资产翻倍,往往会使人的欲望加速膨胀、理性丧失,从而导致更大的亏损。
对此,荀玉根建议普通投资者,接受自身的平常,对投资抱有合理的预期,不必追求过高的收益率,“投资的目标是让生活更幸福”。
谈中国经济:
智能制造成为新引擎
谈及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荀玉根称,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之时,“中国智造”有望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荀玉根表示,当前地产产业链产值占GDP比重为2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占比只有近15%。“如果把与房地产相关的旧经济视作一位身高一米九、扭脚后的中年大叔,那么新经济还是一位一米六的年轻小伙。希望新经济能快快长大,而旧经济也能自立行走,这样双方才能携手共进。”荀玉根说。
如何破局?荀玉根将稳资产、扩内需、促转型视作走出困境的路径。他认为,服务型消费是中国颇具潜力的消费形式。当前服务消费的整体占比约为20%,随着AI的发展,服务型消费有望出现新载体,科技与文旅的碰撞或能催生新消费业态的诞生。新消费业态既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还能为经济增长贡献新亮点。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在AI领域已取得初步成果:DeepSeek-R1大模型性能比肩OpenAI o1正式版,成本更低,7天时间内全球用户破亿;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产品2024年末已实现量产。在此背景下,备受关注的AI发展进入了应用阶段。
荀玉根表示,中国智造的成本优势已显现。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每年有近1200万,中国工程师红利出现,智能制造具有成本优势。智能制造时代,汽车、机器人、电子制造等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国内相关产业增长潜力巨大。
谈中国市场:
二季度将是政策观测窗口期
在科技股浪潮带动下,中国资产近期表现强势,而美股则进入震荡调整阶段,市场逐渐发酵出“东升西落”的新叙事。
荀玉根认为,相较于“东升西落”,“西平东升”或更为合理。美股大跌往往反映出美国经济走弱。美国经济占世界比重大,其基本面的变化对全球各国有着深远影响。美国经济若变差,其他国家也难以独善其身。
荀玉根介绍,美国GDP全球占比达26.1%,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美股市值的全球占比为49%。此外,中美两国经济互相联动,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比重为14.7%。
“以我为主,自胜者强。战略上乐观,战术上务实。”荀玉根表示,今年二季度是重要的观测窗口期。一方面,美国一系列政策将在4月初逐渐明朗,可能对二季度美国经济、全球经济有所影响,美国或许也会“边走边看”,顺势调整相关政策等;另一方面,国内的一系列政策已经落地,二季度也是观测政策落地效果、实体经济走势的窗口期。
“‘春季躁动’是A股市场的特点。春节前后基本面数据较少,市场会有阶段性的震荡表现。接下来将进入‘4月决断阶段’,基本面的走势将在此阶段逐步明朗化。”荀玉根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会空仓的才是大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荀玉根近日在“上证首席讲坛”上表示。
入行多年,荀玉根以“少即是多”简要概括了自己的研究理念。他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要学会把握主要变量,追求“模糊的正确”。在他看来,智能制造相关硬科技的发展是影响当前中国市场的主要变量之一。若中国智造崛起并支撑中国经济完成新旧动能的转换,则中国资产有望迎来重估。
谈投资理念:
少即是多把握市场主要变量
“研究做到最后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知轻重就是抓主要变量,聚焦大概率事件。”荀玉根认为,市场并非完全可知,且人是有限理性的,因此,在研究和投资中,需把握主要变量和市场趋势。
“就像巴菲特所言,追求‘模糊的正确’而非‘精确的错误’。”荀玉根说。
用“抓主要变量”的视角看中国市场,荀玉根表示,从中长期视角看,基本面是影响市场的关键。聚焦当下,2025年投资者可关注以下几个主要变量:一是楼市的量价变化,这关系到我国传统经济,尤其是地产行业能否止跌企稳;二是消费数据,这是中国经济内需的基本盘;三是智能制造相关硬科技的发展,这是中国新经济发展趋势、中国能否顺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决定因素;四是国际关系和美国发布的科技、贸易、投资相关新政,这将对全球的政治、经济、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少即是多”的另一重含义是入市者要学会管理欲望。在荀玉根看来,资产管理行业的本质是管理欲望,要学会“慢慢变富”。A股市场有言:一年翻倍者众,三年翻倍者寡。若权益投资一年后资产翻倍,往往会使人的欲望加速膨胀、理性丧失,从而导致更大的亏损。
对此,荀玉根建议普通投资者,接受自身的平常,对投资抱有合理的预期,不必追求过高的收益率,“投资的目标是让生活更幸福”。
谈中国经济:
智能制造成为新引擎
谈及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荀玉根称,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之时,“中国智造”有望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荀玉根表示,当前地产产业链产值占GDP比重为2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占比只有近15%。“如果把与房地产相关的旧经济视作一位身高一米九、扭脚后的中年大叔,那么新经济还是一位一米六的年轻小伙。希望新经济能快快长大,而旧经济也能自立行走,这样双方才能携手共进。”荀玉根说。
如何破局?荀玉根将稳资产、扩内需、促转型视作走出困境的路径。他认为,服务型消费是中国颇具潜力的消费形式。当前服务消费的整体占比约为20%,随着AI的发展,服务型消费有望出现新载体,科技与文旅的碰撞或能催生新消费业态的诞生。新消费业态既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还能为经济增长贡献新亮点。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在AI领域已取得初步成果:DeepSeek-R1大模型性能比肩OpenAI o1正式版,成本更低,7天时间内全球用户破亿;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产品2024年末已实现量产。在此背景下,备受关注的AI发展进入了应用阶段。
荀玉根表示,中国智造的成本优势已显现。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每年有近1200万,中国工程师红利出现,智能制造具有成本优势。智能制造时代,汽车、机器人、电子制造等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国内相关产业增长潜力巨大。
谈中国市场:
二季度将是政策观测窗口期
在科技股浪潮带动下,中国资产近期表现强势,而美股则进入震荡调整阶段,市场逐渐发酵出“东升西落”的新叙事。
荀玉根认为,相较于“东升西落”,“西平东升”或更为合理。美股大跌往往反映出美国经济走弱。美国经济占世界比重大,其基本面的变化对全球各国有着深远影响。美国经济若变差,其他国家也难以独善其身。
荀玉根介绍,美国GDP全球占比达26.1%,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美股市值的全球占比为49%。此外,中美两国经济互相联动,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比重为14.7%。
“以我为主,自胜者强。战略上乐观,战术上务实。”荀玉根表示,今年二季度是重要的观测窗口期。一方面,美国一系列政策将在4月初逐渐明朗,可能对二季度美国经济、全球经济有所影响,美国或许也会“边走边看”,顺势调整相关政策等;另一方面,国内的一系列政策已经落地,二季度也是观测政策落地效果、实体经济走势的窗口期。
“‘春季躁动’是A股市场的特点。春节前后基本面数据较少,市场会有阶段性的震荡表现。接下来将进入‘4月决断阶段’,基本面的走势将在此阶段逐步明朗化。”荀玉根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