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啸虎宣布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创投圈众说纷纭

财经早餐

上海证券报

1天前

近日,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发表观点称,“旗下天使基金在过去几年投过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而最近几个月都在退出这些项目。”他直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确实不清晰,趁现在共识高度集中,有退出机会。
朱啸虎认为,开源生态将主导基座模型。“在DeepSeek出来之前,我们感觉闭源模型往前走不动的时候,开源模型会追上来。但DeepSeek完全不考虑商业化,所以这是为什么腾讯全力拥抱DeepSeek,腾讯是DeepSeek开源的最大受益者。”
他表示,这符合科技发展特点,科技没成熟之前,很难商业化,但是科技成熟之前,迅速平权,要思考科技平权之后谁会受益。
“腾讯就迅速超越了以前的所有的大模型,腾讯确实有很大优势。所以我们一直建议创业公司不要浪费一分钱去训练底层模型,全力拥抱开源模型,全力拥抱DeepSeek。”
此番“撤退宣言”一出,在创投圈和人形机器人行业激起千层浪,称其清醒者有之,怒骂其没有远见、“吃饭砸锅”者亦有之。原因在于,金沙江创投在人形机器人行业仅有零星投资,但他却在短期获利退出后,对整个行业予以否定态度。
这场论战很快从投资策略上的分野,延伸至对人形机器人前景的论战,更折射出硬科技投资中“赚快钱”与“造时代”的价值观碰撞。
综合多位投资人、产业界人士分析,就一家追求财务回报、拥有受托责任的创投机构而言,朱啸虎有其自身立场;但置身于更为宏观的市场生态、时代环境之中,人形机器人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耐心资本的投资重点,朱啸虎之言或低估了技术加速度,挫伤行业信心。
业内人士总结道,真正的产业革命从来都是在质疑中成长,应尊重不同视角的观察,但更相信物理世界智能化的历史必然。当人形机器人实现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跨越时,今天的所有讨论都将成为时代进步的注脚。创业者要做的,是保持对技术本质的敬畏,对商业规律的尊重,在现实约束中寻找突破路径。这既是回应质疑的最好方式,也是产业发展的根本逻辑。
“短线获利”后反“唱空”
官网显示,金沙江创投成立于2004年,同时管理美元与人民币基金,管理资本量超过30亿美元。
作为性格鲜明的投资人,朱啸虎有不少经典语录:“我们投资人,能投的企业是一年之内能赚回来的企业,我们最希望是六个月能赚回来的。两年才能赚回来的,这个商业模式就是庞氏骗局。”
此次朱啸虎相关观点之所以引发不少反感,主要是因为金沙江创投在人形机器人行业仅有零星投资,但他却在短期获利退出后,对整个行业予以否定态度。
对于人形机器人的论断,也符合朱啸虎式的“反共识”,即所谓的“买在分歧,卖在一致”。但这一打法并未无往不利,朱啸虎投出过小红书、滴滴等明星项目,但也错过了字节跳动等独角兽。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金沙江创投投过星海图、松延动力等公司,但金额仅为数百万元人民币,且是“快进快出”。有本体厂商高管称:“他投资和退出的两家企业,份额都不大,更多的是象征意义。”
天眼查信息显示,金沙江创投在2024年3月参与对松延动力的投资。但2025年1月,金沙江创投退出对松延动力的投资。
根据星海图的公告,金沙江创投曾于2023年11月参与了星海图天使轮融资,但在2024年5月时便提出了股权投资退出的诉求。星海图予以积极配合,并在2024年9月协助金沙江创投顺利完成股权投资退出。同时,公司强调,从未与朱啸虎直接交流。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朱啸虎此番言论主要是从财务投资的角度出发。“不同人的站位和出发点不同,从投资角度,人形机器人是市场有共识,但商业模式不清晰,短期或许难有投资回报。而他有很多更好的选择,没必要这个时候投资相对更高不确定性的赛道。”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许彬说。
从股权投资的策略来看,同是关注早期项目的常垒资本管理合伙人冯博认为,股权投资本身分阶段,金沙江创投主要聚焦相对早期的项目,此类项目会分为两个阶段:概念期和概念验证期。在前一阶段,项目所处行业的前景已是共识,但是哪个项目能赛马成功,是未知数;在后一阶段,行业开始尝试商业化,谁是龙、谁是虫,谁是李逵、谁是李鬼,开始显现出来。
“在概念期,创投很少会批量退出某个行业。只有进入概念验证期后,潮水开始退去,届时谁在‘裸泳’一眼可知。这时候创投只会考虑退出这些在‘裸泳’的项目,因为还有人愿意接老股,能退出去。一旦真到了商业化产业化阶段,这些项目想退也退不出去了。”冯博说。
另有投资人质疑道,如果朱啸虎投中人形机器人的绝对头部企业,是否还会坚持要退出?“自己在早期没投中龙头,趁行业估值高套现了,还要反过来给整个行业泼冷水、砸场子?”
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也回应称,“朱老板别闹。”张颖表示,机器人领域蓬勃发展,百花齐放,过程中有点泡沫也非常正常。“时间拉长,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朱老板这么一番话,我就好奇以后机器人赛道的优质公司谁还会跟他聊,更不用说拿他钱。”
众擎机器人CEO赵同阳公开驳斥称:“我认为他(朱啸虎)比较适合那种今年投入后年就见效的快餐式项目,AI和人形机器人都不是能让他快速赚钱的项目。问人形机器人在这个阶段有什么用?就像质问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用眼前看到的来否定未来,这不应该是他这个段位人应有的表现。”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形机器人
“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从产业现状来看,地方政府、耐心资本以及车企、互联网大厂均在争相布局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行业近年来进展、突破不断,在运动控制能力、AI决策能力等方面持续迭代升级。以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为例,该产品发布距今尚不到一年的时间,但运动能力已经突飞猛进,能够完成多种高难度复合动作;众擎机器人在2024年10月推出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SE01,首次实现了自然拟人步态,并且基于核心动力控制、高精度算法等底层技术上的积累,SE01仅用2周时间便成功掌握了“前空翻”技能。
再看朱啸虎重点批评的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问题,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场景落地的确尚需时日,但这在业内本身就是公认的事实。冯博则认为,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落地的确相对较远,但在特定场景下的机器人,预计很快便能形成生产力、产生价值。
有本体厂商创始人认为,对一项技术而言,不要太高估它半年内或者说三个月内的进步,但是绝对不要去低估它三年、五年能够产生的变化。“当我们在新能源汽车见证长期主义的胜利之后,是否愿意给予人形机器人同样的耐心?”
就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在发展人形机器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拥有高质量技术人才红利,人才成本相对较低,且制造业产业链完备,从消费电子到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在零部件制造、成本控制、快速响应等方面具有优势。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AI技术的落地、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及智能驾驶汽车的发展这三大科技创新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人形机器人的崛起和广泛应用同样离不开中国。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团队梳理了全球人形机器人的100强企业,其中60家企业在中国。中国在上下游产业链的集聚优势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成本。
“总有人说,人形机器人是浪漫主义陷阱。但是,莱特兄弟的飞机远比空气重,图灵的计算机也曾占满整个房间,事实是大家总会高估一个技术的短期价值,而往往低估它的长期价值。”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知名科技圈KOL稚晖君(本名:彭志辉)如是说道。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日,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发表观点称,“旗下天使基金在过去几年投过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而最近几个月都在退出这些项目。”他直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确实不清晰,趁现在共识高度集中,有退出机会。
朱啸虎认为,开源生态将主导基座模型。“在DeepSeek出来之前,我们感觉闭源模型往前走不动的时候,开源模型会追上来。但DeepSeek完全不考虑商业化,所以这是为什么腾讯全力拥抱DeepSeek,腾讯是DeepSeek开源的最大受益者。”
他表示,这符合科技发展特点,科技没成熟之前,很难商业化,但是科技成熟之前,迅速平权,要思考科技平权之后谁会受益。
“腾讯就迅速超越了以前的所有的大模型,腾讯确实有很大优势。所以我们一直建议创业公司不要浪费一分钱去训练底层模型,全力拥抱开源模型,全力拥抱DeepSeek。”
此番“撤退宣言”一出,在创投圈和人形机器人行业激起千层浪,称其清醒者有之,怒骂其没有远见、“吃饭砸锅”者亦有之。原因在于,金沙江创投在人形机器人行业仅有零星投资,但他却在短期获利退出后,对整个行业予以否定态度。
这场论战很快从投资策略上的分野,延伸至对人形机器人前景的论战,更折射出硬科技投资中“赚快钱”与“造时代”的价值观碰撞。
综合多位投资人、产业界人士分析,就一家追求财务回报、拥有受托责任的创投机构而言,朱啸虎有其自身立场;但置身于更为宏观的市场生态、时代环境之中,人形机器人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耐心资本的投资重点,朱啸虎之言或低估了技术加速度,挫伤行业信心。
业内人士总结道,真正的产业革命从来都是在质疑中成长,应尊重不同视角的观察,但更相信物理世界智能化的历史必然。当人形机器人实现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跨越时,今天的所有讨论都将成为时代进步的注脚。创业者要做的,是保持对技术本质的敬畏,对商业规律的尊重,在现实约束中寻找突破路径。这既是回应质疑的最好方式,也是产业发展的根本逻辑。
“短线获利”后反“唱空”
官网显示,金沙江创投成立于2004年,同时管理美元与人民币基金,管理资本量超过30亿美元。
作为性格鲜明的投资人,朱啸虎有不少经典语录:“我们投资人,能投的企业是一年之内能赚回来的企业,我们最希望是六个月能赚回来的。两年才能赚回来的,这个商业模式就是庞氏骗局。”
此次朱啸虎相关观点之所以引发不少反感,主要是因为金沙江创投在人形机器人行业仅有零星投资,但他却在短期获利退出后,对整个行业予以否定态度。
对于人形机器人的论断,也符合朱啸虎式的“反共识”,即所谓的“买在分歧,卖在一致”。但这一打法并未无往不利,朱啸虎投出过小红书、滴滴等明星项目,但也错过了字节跳动等独角兽。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金沙江创投投过星海图、松延动力等公司,但金额仅为数百万元人民币,且是“快进快出”。有本体厂商高管称:“他投资和退出的两家企业,份额都不大,更多的是象征意义。”
天眼查信息显示,金沙江创投在2024年3月参与对松延动力的投资。但2025年1月,金沙江创投退出对松延动力的投资。
根据星海图的公告,金沙江创投曾于2023年11月参与了星海图天使轮融资,但在2024年5月时便提出了股权投资退出的诉求。星海图予以积极配合,并在2024年9月协助金沙江创投顺利完成股权投资退出。同时,公司强调,从未与朱啸虎直接交流。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朱啸虎此番言论主要是从财务投资的角度出发。“不同人的站位和出发点不同,从投资角度,人形机器人是市场有共识,但商业模式不清晰,短期或许难有投资回报。而他有很多更好的选择,没必要这个时候投资相对更高不确定性的赛道。”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许彬说。
从股权投资的策略来看,同是关注早期项目的常垒资本管理合伙人冯博认为,股权投资本身分阶段,金沙江创投主要聚焦相对早期的项目,此类项目会分为两个阶段:概念期和概念验证期。在前一阶段,项目所处行业的前景已是共识,但是哪个项目能赛马成功,是未知数;在后一阶段,行业开始尝试商业化,谁是龙、谁是虫,谁是李逵、谁是李鬼,开始显现出来。
“在概念期,创投很少会批量退出某个行业。只有进入概念验证期后,潮水开始退去,届时谁在‘裸泳’一眼可知。这时候创投只会考虑退出这些在‘裸泳’的项目,因为还有人愿意接老股,能退出去。一旦真到了商业化产业化阶段,这些项目想退也退不出去了。”冯博说。
另有投资人质疑道,如果朱啸虎投中人形机器人的绝对头部企业,是否还会坚持要退出?“自己在早期没投中龙头,趁行业估值高套现了,还要反过来给整个行业泼冷水、砸场子?”
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也回应称,“朱老板别闹。”张颖表示,机器人领域蓬勃发展,百花齐放,过程中有点泡沫也非常正常。“时间拉长,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朱老板这么一番话,我就好奇以后机器人赛道的优质公司谁还会跟他聊,更不用说拿他钱。”
众擎机器人CEO赵同阳公开驳斥称:“我认为他(朱啸虎)比较适合那种今年投入后年就见效的快餐式项目,AI和人形机器人都不是能让他快速赚钱的项目。问人形机器人在这个阶段有什么用?就像质问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用眼前看到的来否定未来,这不应该是他这个段位人应有的表现。”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形机器人
“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从产业现状来看,地方政府、耐心资本以及车企、互联网大厂均在争相布局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行业近年来进展、突破不断,在运动控制能力、AI决策能力等方面持续迭代升级。以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为例,该产品发布距今尚不到一年的时间,但运动能力已经突飞猛进,能够完成多种高难度复合动作;众擎机器人在2024年10月推出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SE01,首次实现了自然拟人步态,并且基于核心动力控制、高精度算法等底层技术上的积累,SE01仅用2周时间便成功掌握了“前空翻”技能。
再看朱啸虎重点批评的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问题,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场景落地的确尚需时日,但这在业内本身就是公认的事实。冯博则认为,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落地的确相对较远,但在特定场景下的机器人,预计很快便能形成生产力、产生价值。
有本体厂商创始人认为,对一项技术而言,不要太高估它半年内或者说三个月内的进步,但是绝对不要去低估它三年、五年能够产生的变化。“当我们在新能源汽车见证长期主义的胜利之后,是否愿意给予人形机器人同样的耐心?”
就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在发展人形机器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拥有高质量技术人才红利,人才成本相对较低,且制造业产业链完备,从消费电子到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在零部件制造、成本控制、快速响应等方面具有优势。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AI技术的落地、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及智能驾驶汽车的发展这三大科技创新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人形机器人的崛起和广泛应用同样离不开中国。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团队梳理了全球人形机器人的100强企业,其中60家企业在中国。中国在上下游产业链的集聚优势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成本。
“总有人说,人形机器人是浪漫主义陷阱。但是,莱特兄弟的飞机远比空气重,图灵的计算机也曾占满整个房间,事实是大家总会高估一个技术的短期价值,而往往低估它的长期价值。”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知名科技圈KOL稚晖君(本名:彭志辉)如是说道。
来源:上海证券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