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头条
提升一亿中产阶级阅读效率
打开
比知乎首次盈利更重要的,是一个社区的价值回归
极客公园
2天前
第二大概是看透了:要坚决降低低效业务占比,重新向内审视自己,接受自己,追求更顺畅的社区「原生价值」。
从「而立」到「不惑」,知乎终于快把自己的精神内耗治好啦!
作者|张鹏
前几天看新闻,发现知乎终于迎来了新的里程碑时刻——最近发布的这次财报里,2024 年四季度,知乎实现了上市以来首次单季度全面盈利。
我后来看了下财报,在第四季度,知乎创造了 8.6 亿元的营收,其中净利润达到 9710 万元,成功兑现了 2023 年我就听周源说过的目标——在 2024 年实现单季度盈利。
我跟知乎创始人周源认识多年,从最早做媒体时候的同事,到他当年在极客公园的「地下室活动」上发布知乎的 Beta 版,再到多年后成功上市和上市后多年的艰苦探寻,算是见证了他在做社区这件事上的很多思考、尝试以及反思。
这次真正让我感慨的,不只是盈利本身。我觉得这只是「果」,他的「因
」
其实在知乎终于找到了社区自己的成长逻辑,走出「原生性」和「成长性」之间的精神内耗,才是更值得说说的。
从「而立」到「不惑」,知乎迎来了走向新阶段的信号。
01
所有社区产品最大的挑战:「原生价值」
最近和很多 AI 时代的创业者交流,每次听到任何一个产品说自己的目标是个社区的时候,我都很想提醒下,咱值得认真想一下「社区」这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社区在中国是一个想批量长期赚钱并不容易的领域。社区有用户,有内容,但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一个有「原生价值」的、效率足够高的商业体系,是所有社区平台都需要自己「无尽探索」的必答题,而且没有一个社区可以去抄别人的做作业。
从 B 站到小红书,再到知乎,这些平台谁都跑不了,这种「无尽探索」直到今天甚至也都还在路上。
你看 B 站凭借二次元文化和弹幕起家,靠 UP 主和多元内容吸引年轻用户,是中国最重要的社区平台之一,但广告业务怎么发展,游戏领域如何创造价值,会员订阅怎么有效增长,电商与直播到底要怎么与时俱进的创造价值……社区产品的商业化之路就是这样一步一挑战。
当红的小红书也是一样,从最初是个分享海外购物经验的小众社区,靠用户生成内容(UGC)的魅力聚拢了一波忠实用户,可规模大了,变现的路却不是直接能天上就掉下来的,如何在社区的发展上建立「原生系统的价值」,直到今天也只是初见曙光,依旧需要稳扎稳打。
知乎也是如此,甚至经历的探索和折腾还要更多一些。我记得是 2016 年知乎正式启动商业化,广告投放项目率先落地,那时候也推出了语音问答产品「知乎 Live」、付费咨询产品「值乎」。
2018 年,知识付费正热,知乎顺应趋势升级知识付费体系,将「知识市场」升级为「知乎大学」,也试水会员经济,推出了超级会员。
到了 2019 年,直播开始升温,知乎跟进上线功能,深化电商合作,还推出了全新会员服务体系「盐选会员」,向更多元化的会员经济迈进。2020 年,知乎又拿出内容商务解决方案,想借此拉近用户与创作者的距离,顺带实现内容推荐带货。
这些年,知乎很忙。从广告到知识付费,再到直播与电商,每步都下了心思,也投入了不少能量。遗憾的是不少尝试最终没能长成支撑知乎发展的支柱,除了广告业务,最终还是会员业务给了知乎一个坚实的「原生支撑点」。
说到底,这就是社区从「而立」到「不惑」的阶段性挑战。你有了用户,建立了平台,但怎么在自我和世界之间找到平衡,在社区成长与商业价值的成长上找到共振点,甚至是「甜蜜点」,真的不容易。
比如客观的说,知乎丰富的内容和活跃的用户量,当然具备「流量」的价值,广告收入模式也一度是知乎社区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这部分到底如何成为一个「原生的系统」来对外产生价值,这个问题不仅仅影响长期变现的效率,也会对社区用户价值和社区商业价值之间的「共生关系」带来挑战。
从 2021 年知乎上市后,我就有一个感觉,周源出来和大家聊天变少了,他似乎被一些重要的问题死死压在了公司里,或者说被压在了某种精神状态上。
我回头看了看知乎过去两年同期的财报表现,大概能感受到他所经历的挑战和压力。
2022 年开始,支撑知乎营收增长的一直是会员收入,但同时,知乎的广告收入在下降,同时营销成本却居高不下,这让知乎一直没能实现扭亏为盈。比如 2023 年四季度,知乎实现营收 11.38 亿元,经调整净亏损 9130 万元。其实从当时来看,如果不是因为营销费用依旧较高,以及当时投向 AI 的全年研发费用比前一年多了近两成,知乎似乎已经看到了盈利的曙光。
终于到了 2024 年四季度,知乎总体营收其实比前一年同期少了近四分之一,但第一次历史上拿到了净利润 9710 万元。在知乎的营收结构中,付费阅读、营销服务两大业务分别贡献 48.9%(4.2 亿元)、36.8%(3.2 亿元)、并且毛利率同比提升 3.8 个百分点至 62.9%,运营支出比前一年同期砍了近四成。这不只是抠成本,而明显是开始聚焦了,集中资源投入付费内容这样的高毛利板块,集中精力提升营销服务的效率而不是规模。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收窄,和它死磕。
聚焦这件事,第一大概是想开了:不「妄念」了,不为规模增长纠结了。第二大概是看透了:要坚决降低低效业务占比,重新向内审视自己,接受自己,追求更顺畅的社区「原生价值」。
和人一样,这就是走向「不惑」的起点。
02
AI 给知乎带来了什么?
那么知乎最原生的价值是什么?我觉得还是专业内容的价值。它需要被擦亮,放大,需要敢于放在更长周期里被评估。
我有一种感觉,那条更适合知乎的「原生价值」路径,将会是被 AI 解锁的。
我记得 2023 年 2 月极客公园前沿社组织的一次线上讨论里,我拉着 20 多位科技圈创业者对 Chatgpt 带来的影响到底是不是「产业革命」级别的事件进行了投票,我看到了周源的选择,他是第一个选择了「是」的「革命党」。
几天后,我和当时最积极的几位「AI 革命党」吃了个饭,我观察到周源在那顿饭上已经开始了下一步行动的思考。
果然,知乎在 4 月就推出了联合面壁智能开发的中文大模型「知海图 AI」,拿来优化社区的内容推荐和搜索功能,这个产品点是知乎一只尝试想做好,但在上一个技术时代确实没做好的。如今这个技术栈的迭代,让知乎一下子就跟摆脱了枷锁似的,变得精神抖擞了。
2024 年,「知乎直答」作为独立 AI 产品亮相,带着自然语义理解和「找内容」、「找人」的能力,成了社区资产更好挖掘,激活,促新生的有效抓手。
到今年 3 月,「知乎直答」再升级,支持搜索结果溯源答主创作,进一步强化了 AI 工具与人的连接。这一系列动作,形成了知乎借 AI 之力打开新局面的契机。
图片来源:知乎
2024 年知乎显然开始花越来越少的心思去「扩收入规模」,而花了越来越多的心思去构建社区在新时代的「原生价值」。
比如知乎的核心始终是连接知识与人的问答平台,专业的用户群体,再高质量问答上的用户共识,是平台一直没变核心资产。14 年下来,社区沉淀了 7700 万创作者的专业讨论和超过 5000 万篇文献知识库,形成了一座内容宝藏。
但是他们如何变成对社区用户更有用的知识资产?与此同时,已经有了这么多问答后,未来如何不断激发新提问和新回答,这件事又要怎么高效的完成。
过去「用户对用户」的互动带动了知乎的价值确立,那么今天「平台对用户」的知识服务和内容激发,如何交相辉映的发展?
知乎需要进化,让知识获取更高效、更简单。过去,靠传统算法撑起的搜索和推荐,总有点力不从心——排序再精准,推荐再智能,用户翻找历史答案还是费时费力,效率始终受限。
我记得跟周源聊过,他也感慨过这种效率瓶颈,怎么破局成了他时常会常琢磨的事。
AI 的到来扭转了局面。尤其是「知乎直答」最近的这次升级,把搜索结果直接溯源到答主真实创作,每个创作者被当作独立知识库,用户可针对其内容精准提问和检索。这不仅让答案更专业可信,还通过可溯源性降低了 AI 幻觉。
对于知乎,AI 也好,大模型也好,我觉得不是个炫酷的概念,它可以是终结社区内容价值的「门口的野蛮人」,但也可以是来解放社区价值的「白衣骑士」。今天,知乎正在努力把它驯化成连接社区内容与用户需求的桥梁,激活知乎的数据资产,也让创作者的专业价值得以放大。
更广的视角下,AI 给知乎带来的其实不仅是效率提升,还有原生价值的回归与延展。财报里也能看出 AI 的功劳。成本压缩背后,是知乎从探索转向聚焦,AI 成了杠杆——AI 搜索产品「知乎直答」用户蹿到千万级,7700 万创作者的专业价值被盘活,内容效率高了,用户指标也向好,比如四季度月活用户 8140 万中订阅会员到了 1410 万,这个绝对社区原生价值的业务线,在知乎大幅度运营和营销成本后,没有受到影响,反而保持了稳定的环比增长。
这个世界上凡是做社区的产品,似乎都挺「命苦」。因为一边是社区的灵魂,一边是商业化的肉体,没有足够长的时间,想找到「社区原生价值」,达成灵与肉的和谐,确实不容易,这需要长期主义的定力,需要「不惑」。
知乎的创始人周源,应该已经跨越了 40 岁的年龄,14 年的知乎,也似乎到了从「而立之年」,迎来「不惑」的新阶段吧。
我还挺期待周源和知乎,回到 14 年前创立这个社区时候的共识和梦想,在新的技术时代,为知乎最大化的「原生价值」,继续向心探索,写新的篇章。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极客一问
你如何看待知乎这个新的里程碑
?
热点视频
曝苹果正在开发 AI 医生,最早于明年春夏推出,记者称可替代真人医生。
点赞关注
极客公园视频号
,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更多阅读
第二大概是看透了:要坚决降低低效业务占比,重新向内审视自己,接受自己,追求更顺畅的社区「原生价值」。
从「而立」到「不惑」,知乎终于快把自己的精神内耗治好啦!
作者|张鹏
前几天看新闻,发现知乎终于迎来了新的里程碑时刻——最近发布的这次财报里,2024 年四季度,知乎实现了上市以来首次单季度全面盈利。
我后来看了下财报,在第四季度,知乎创造了 8.6 亿元的营收,其中净利润达到 9710 万元,成功兑现了 2023 年我就听周源说过的目标——在 2024 年实现单季度盈利。
我跟知乎创始人周源认识多年,从最早做媒体时候的同事,到他当年在极客公园的「地下室活动」上发布知乎的 Beta 版,再到多年后成功上市和上市后多年的艰苦探寻,算是见证了他在做社区这件事上的很多思考、尝试以及反思。
这次真正让我感慨的,不只是盈利本身。我觉得这只是「果」,他的「因
」
其实在知乎终于找到了社区自己的成长逻辑,走出「原生性」和「成长性」之间的精神内耗,才是更值得说说的。
从「而立」到「不惑」,知乎迎来了走向新阶段的信号。
01
所有社区产品最大的挑战:「原生价值」
最近和很多 AI 时代的创业者交流,每次听到任何一个产品说自己的目标是个社区的时候,我都很想提醒下,咱值得认真想一下「社区」这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社区在中国是一个想批量长期赚钱并不容易的领域。社区有用户,有内容,但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一个有「原生价值」的、效率足够高的商业体系,是所有社区平台都需要自己「无尽探索」的必答题,而且没有一个社区可以去抄别人的做作业。
从 B 站到小红书,再到知乎,这些平台谁都跑不了,这种「无尽探索」直到今天甚至也都还在路上。
你看 B 站凭借二次元文化和弹幕起家,靠 UP 主和多元内容吸引年轻用户,是中国最重要的社区平台之一,但广告业务怎么发展,游戏领域如何创造价值,会员订阅怎么有效增长,电商与直播到底要怎么与时俱进的创造价值……社区产品的商业化之路就是这样一步一挑战。
当红的小红书也是一样,从最初是个分享海外购物经验的小众社区,靠用户生成内容(UGC)的魅力聚拢了一波忠实用户,可规模大了,变现的路却不是直接能天上就掉下来的,如何在社区的发展上建立「原生系统的价值」,直到今天也只是初见曙光,依旧需要稳扎稳打。
知乎也是如此,甚至经历的探索和折腾还要更多一些。我记得是 2016 年知乎正式启动商业化,广告投放项目率先落地,那时候也推出了语音问答产品「知乎 Live」、付费咨询产品「值乎」。
2018 年,知识付费正热,知乎顺应趋势升级知识付费体系,将「知识市场」升级为「知乎大学」,也试水会员经济,推出了超级会员。
到了 2019 年,直播开始升温,知乎跟进上线功能,深化电商合作,还推出了全新会员服务体系「盐选会员」,向更多元化的会员经济迈进。2020 年,知乎又拿出内容商务解决方案,想借此拉近用户与创作者的距离,顺带实现内容推荐带货。
这些年,知乎很忙。从广告到知识付费,再到直播与电商,每步都下了心思,也投入了不少能量。遗憾的是不少尝试最终没能长成支撑知乎发展的支柱,除了广告业务,最终还是会员业务给了知乎一个坚实的「原生支撑点」。
说到底,这就是社区从「而立」到「不惑」的阶段性挑战。你有了用户,建立了平台,但怎么在自我和世界之间找到平衡,在社区成长与商业价值的成长上找到共振点,甚至是「甜蜜点」,真的不容易。
比如客观的说,知乎丰富的内容和活跃的用户量,当然具备「流量」的价值,广告收入模式也一度是知乎社区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这部分到底如何成为一个「原生的系统」来对外产生价值,这个问题不仅仅影响长期变现的效率,也会对社区用户价值和社区商业价值之间的「共生关系」带来挑战。
从 2021 年知乎上市后,我就有一个感觉,周源出来和大家聊天变少了,他似乎被一些重要的问题死死压在了公司里,或者说被压在了某种精神状态上。
我回头看了看知乎过去两年同期的财报表现,大概能感受到他所经历的挑战和压力。
2022 年开始,支撑知乎营收增长的一直是会员收入,但同时,知乎的广告收入在下降,同时营销成本却居高不下,这让知乎一直没能实现扭亏为盈。比如 2023 年四季度,知乎实现营收 11.38 亿元,经调整净亏损 9130 万元。其实从当时来看,如果不是因为营销费用依旧较高,以及当时投向 AI 的全年研发费用比前一年多了近两成,知乎似乎已经看到了盈利的曙光。
终于到了 2024 年四季度,知乎总体营收其实比前一年同期少了近四分之一,但第一次历史上拿到了净利润 9710 万元。在知乎的营收结构中,付费阅读、营销服务两大业务分别贡献 48.9%(4.2 亿元)、36.8%(3.2 亿元)、并且毛利率同比提升 3.8 个百分点至 62.9%,运营支出比前一年同期砍了近四成。这不只是抠成本,而明显是开始聚焦了,集中资源投入付费内容这样的高毛利板块,集中精力提升营销服务的效率而不是规模。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收窄,和它死磕。
聚焦这件事,第一大概是想开了:不「妄念」了,不为规模增长纠结了。第二大概是看透了:要坚决降低低效业务占比,重新向内审视自己,接受自己,追求更顺畅的社区「原生价值」。
和人一样,这就是走向「不惑」的起点。
02
AI 给知乎带来了什么?
那么知乎最原生的价值是什么?我觉得还是专业内容的价值。它需要被擦亮,放大,需要敢于放在更长周期里被评估。
我有一种感觉,那条更适合知乎的「原生价值」路径,将会是被 AI 解锁的。
我记得 2023 年 2 月极客公园前沿社组织的一次线上讨论里,我拉着 20 多位科技圈创业者对 Chatgpt 带来的影响到底是不是「产业革命」级别的事件进行了投票,我看到了周源的选择,他是第一个选择了「是」的「革命党」。
几天后,我和当时最积极的几位「AI 革命党」吃了个饭,我观察到周源在那顿饭上已经开始了下一步行动的思考。
果然,知乎在 4 月就推出了联合面壁智能开发的中文大模型「知海图 AI」,拿来优化社区的内容推荐和搜索功能,这个产品点是知乎一只尝试想做好,但在上一个技术时代确实没做好的。如今这个技术栈的迭代,让知乎一下子就跟摆脱了枷锁似的,变得精神抖擞了。
2024 年,「知乎直答」作为独立 AI 产品亮相,带着自然语义理解和「找内容」、「找人」的能力,成了社区资产更好挖掘,激活,促新生的有效抓手。
到今年 3 月,「知乎直答」再升级,支持搜索结果溯源答主创作,进一步强化了 AI 工具与人的连接。这一系列动作,形成了知乎借 AI 之力打开新局面的契机。
图片来源:知乎
2024 年知乎显然开始花越来越少的心思去「扩收入规模」,而花了越来越多的心思去构建社区在新时代的「原生价值」。
比如知乎的核心始终是连接知识与人的问答平台,专业的用户群体,再高质量问答上的用户共识,是平台一直没变核心资产。14 年下来,社区沉淀了 7700 万创作者的专业讨论和超过 5000 万篇文献知识库,形成了一座内容宝藏。
但是他们如何变成对社区用户更有用的知识资产?与此同时,已经有了这么多问答后,未来如何不断激发新提问和新回答,这件事又要怎么高效的完成。
过去「用户对用户」的互动带动了知乎的价值确立,那么今天「平台对用户」的知识服务和内容激发,如何交相辉映的发展?
知乎需要进化,让知识获取更高效、更简单。过去,靠传统算法撑起的搜索和推荐,总有点力不从心——排序再精准,推荐再智能,用户翻找历史答案还是费时费力,效率始终受限。
我记得跟周源聊过,他也感慨过这种效率瓶颈,怎么破局成了他时常会常琢磨的事。
AI 的到来扭转了局面。尤其是「知乎直答」最近的这次升级,把搜索结果直接溯源到答主真实创作,每个创作者被当作独立知识库,用户可针对其内容精准提问和检索。这不仅让答案更专业可信,还通过可溯源性降低了 AI 幻觉。
对于知乎,AI 也好,大模型也好,我觉得不是个炫酷的概念,它可以是终结社区内容价值的「门口的野蛮人」,但也可以是来解放社区价值的「白衣骑士」。今天,知乎正在努力把它驯化成连接社区内容与用户需求的桥梁,激活知乎的数据资产,也让创作者的专业价值得以放大。
更广的视角下,AI 给知乎带来的其实不仅是效率提升,还有原生价值的回归与延展。财报里也能看出 AI 的功劳。成本压缩背后,是知乎从探索转向聚焦,AI 成了杠杆——AI 搜索产品「知乎直答」用户蹿到千万级,7700 万创作者的专业价值被盘活,内容效率高了,用户指标也向好,比如四季度月活用户 8140 万中订阅会员到了 1410 万,这个绝对社区原生价值的业务线,在知乎大幅度运营和营销成本后,没有受到影响,反而保持了稳定的环比增长。
这个世界上凡是做社区的产品,似乎都挺「命苦」。因为一边是社区的灵魂,一边是商业化的肉体,没有足够长的时间,想找到「社区原生价值」,达成灵与肉的和谐,确实不容易,这需要长期主义的定力,需要「不惑」。
知乎的创始人周源,应该已经跨越了 40 岁的年龄,14 年的知乎,也似乎到了从「而立之年」,迎来「不惑」的新阶段吧。
我还挺期待周源和知乎,回到 14 年前创立这个社区时候的共识和梦想,在新的技术时代,为知乎最大化的「原生价值」,继续向心探索,写新的篇章。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极客一问
你如何看待知乎这个新的里程碑
?
热点视频
曝苹果正在开发 AI 医生,最早于明年春夏推出,记者称可替代真人医生。
点赞关注
极客公园视频号
,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更多阅读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新闻
比知乎首次盈利更重要的,是一个社区的价值回归
极客公园
2天前
AI时代,一个内容社区的盈利样本
远川投资评论
2天前
单季首次全面盈利、AI价值释放:知乎(2390.HK/ZH.US)专业内容成“硬通货”
格隆汇
2天前
任天堂Swtich 2发布!涨价超千元,提升大新游戏多
by 科客
7小时前
海尔老总出道,能否“对打”雷军?
卡思数据公众号
8小时前
小米智驾事故发人深省,莫用生命为智驾过度宣传买单!
财经头条
9小时前
雷军就“SU7爆燃3死事故”发声
雷军微博
1天前
DeepSeek,美国生物医药,生命科学,中美双报,人工智能,数智化转型,微解药一周重磅“回播”推荐,欢迎点击观看!!!
E药经理人
1天前
人形机器人引爆百亿柔性传感器市场,五大A股龙头谁将胜出?
智车科技
13小时前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