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中高端市场如何实现质价比?

联商网

2周前

在中国现在零售阶段,物质比较缺乏的时候定义为“卖方市场”,谁有货为王。...对于fudi来讲,您刚才讲坚持会员制,对于会员如何保持忠诚度和黏性。

3月25日至28日,由《联商网》主办的2025中国超市周在河南许昌隆重举行。作为中国超市行业规模最大、专业度最高的年度盛会之一,本届大会继续以“美好之路”为主题,共谋行业发展新篇章。

在3月25日的分论坛《中国折扣店发展论坛》上,联商网董事长庞小伟、fudi创始人王兴水、天津嘿嘛创始人刘剑、天使湾创投合伙人谭志旺就“中高端市场如何实现质价比”展开深入探讨。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联商网编辑): 

谭志旺:对于零售企业来讲,自有品牌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但是自有品牌的投入对能力、资金、资源要求很高。

请问三位:第一,对于企业来讲,不同阶段企业做自有品牌什么时间去做?什么样的条件基础下去做才合适、恰当?第二,怎么匹配资源在不同业务上的投入?因为自有品牌对资源投入要求很高,怎么衡量自有品牌投入回报的合理性?

庞小伟:首先,大家很关心自有品牌,联商网为何协助永辉发展自有品牌?因为永辉调改当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松峰总和国富总的信任,让我们来做关于自有品牌的帮扶。胖东来自有品牌顾问也是之前联商商品中心总经理,所以在自有品牌研究方面有一定深度。

回答你这个问题,什么时间切入?没有这么复杂,小有小的做法,大有大的做法。为什么做自有品牌?本质上是产品质量和价格,能够保证好产品质量前提下,尽量去创造低价格,提供给消费者价值。低价无外乎三点:采购成本、运营效率、毛利。如果毛利低、采购成本低、运营效率高,一定会存在很低的价格。这是基本的逻辑,自有品牌的切入本质是商品价值创造的意识。标品如餐巾纸,若体量单一则难操作,但是有一定体量也可以去做,因为小厂有小厂优势,不应该找大厂,找小的工厂、创新型的工厂去做。所以,自有品牌本质上是一种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思维方式。

谭志旺:王总,fudi这两年在推出自有品牌,能不能分享一下您在这方面的心得?

王兴水:我个人对自有品牌的理解先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中国现在零售阶段,物质比较缺乏的时候定义为“卖方市场”,谁有货为王。到现在中国零售进入买方市场,为什么这么说?中国物产极为丰富,消费者通过无数个渠道可以买到产品,在买方市场,消费者需求越来越高,既要、又要、还要。既要品牌,又要有性价比,又要有好的颜值、好的服务。所以,当前中国零售消费持续升级,自有品牌成为品质的象征。为什么这两年发展品牌?品牌在这时候想有独特性,可口可乐大家想买都能买得到,你的企业怎么有独特性?

这种情况下,前些年大卖场好多人也做自有品牌,都失败了。但是这些年,特别做得好的企业做自有品牌非常成功,比如胖东来、湖北雅斯集团、河北信誉楼都在做自有品牌,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品牌已经在消费者心里建立了信任,在这个阶段再做自有品牌顺理成章。

这两年兴起的会员制超市,能给会员独特的服务,买到好的产品,卖普通的货就没有优势。在这个阶段,我们深入地研究自有品牌。比如,我们在北京怀柔建立1万平方米的工厂,投资大几千万,请了台湾的烘焙大师,我们的烘焙就做得非常好;在北京做自有品牌鲜奶,选择高频、刚需、普适的产品,因为这种量大,每天消费多、消费需求高。零售企业需明确自有品牌的核心是追求品质,而非简单贴牌。为什么山姆好?山姆自有品牌产品确实做得好,不光是引领了整个行业,把中国最顶尖、最有创新的供应商锁定在手里,所以做商品一定要像山姆学习。

自有品牌上不要简单贴牌,把Logo加上,这都太表层,消费者真正追求的不是这些东西,追求的就是品质。中国消费简单需求到高品质需求进化过程中,自有品牌是中国零售发展必须的一条路。

谭志旺:刘总,分享下您对自有品牌产品的实操经验和教训?

刘剑:自有品牌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最早的时候嘿嘛自有品牌从水果开始做,2018年迅速扩张,把规模迅速做起来了。2018年、2019年做的产品到现在为止,果品里面几个产品还是销售稳定、销售规模最大,而且自有品牌对标同行业里类似产品,在卖场里有绝对优势。

但是在做的路上,也和大家分享。这么多年为什么没再做更多新的产品?想做自有品牌的时候,首先要建立强大专业的队伍,这几年一直在建立队伍,而这支队伍想把自有品牌做好,一是对上游资源要有一定信息;二是对市场洞察力非常迅速;三是对商品理解非常清楚。团队里这些能力都具备情况下,才能真正开发出成功的自有品牌,不是为了要做而做,真正有能力去做,真正希望通过自有品牌能够在零售行业里拉开同业距离,差异化到底在哪里?成本、品质、特性都可以打开差异化。

而在这个过程中,今天零售业做这个事都是为了加高自己在行业的壁垒。未来制造商和零售商紧密关系一定是自然形成的趋势,必须要跟随。但是做之前一定要打铁还得自身硬,先把自己的能力做全、做足。因为自有品牌也有很大风险,做得好给品牌赋能,做得不好给品牌带来很大的伤害。

谭志旺:第二个话题,关于顾客忠诚度。中国零售线上线下供给非常充分,顾客忠诚度是大家非常痛苦的事情。对于fudi来讲,您刚才讲坚持会员制,对于会员如何保持忠诚度和黏性?同时,因为树立门槛,使得一些顾客成为不了顾客。在fudi实践过程中,怎么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王兴水:在fudi商业逻辑上,我是新品牌,怎么能让会员对我们更加信任、更加有黏性?设计商业模式上做了大量分析。比如会员有体验卡,先让会员有7天免费体验期,满意了再付费。为什么?我们非常自信,做供应链出身,商品一定要有黏性,属于高品质、性价比高。商业理念完全和大卖场相反,之前他们是C级品质卖A级价格,会员制超市是A级品质卖C级价格,这就是消费者为什么愿意付费?一定要让商品有一定的独特性,物有所值。

会员费和商品差价,两者只能取一,如果取商品价格,别收取会员费。如果想争取会员费,商品不要盈利,这是最核心的。为什么要做中国的fudi、世界的fudi,初心是要做A级品质卖C级价格,这就是对会员黏性最重要的想法。

谭志旺:我去过嘿嘛门店,通常不是在社区边上或者市中心,在天津外围的地方。当然,租金低确实是一方面,但是流量、客流对顾客便利性有一定挑战。您做这么多年下来,如何让老顾客持续复购、保持忠诚度,不知道嘿嘛是怎么做的?

刘剑:这件事情挺有意思,经常在想会员对于我的忠诚度,换个思维,消费者到底在哪些方面需要有忠诚度?站在顾客角度上,他到底是多少零售企业的会员?是不是嘿嘛会员?

作为企业来说,消费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对某一个顾客来说他都是我的唯一,一定要给他服务好。但是,反过头来,在消费者的角度去看,我不是他的唯一选择,就要持续给他输出价值,让消费者随时能够来到我的卖场。

输出价值是什么?每一个顾客来购物时都会算一个综合成本,例如时间成本、驾车成本、交通成本。购买一般商品时一定会以便利性排在头位,选择社区生鲜店、夫妻老婆店或者社区便利店。但要买一些高品质、高货值产品,对品质又非常担心的时候,需要非常高价值的背书,把综合成本算进去之后,依然对他来说是最好选择时,肯定会来到我这儿。

谭志旺:在过去几年,中国大卖场客流持续失去、下降,您在过去两年参与了永辉调改、步步高调改,您认为到底做对了哪些事情?使得顾客又重新回到大卖场?打消了大卖场业态本身的争议?做对了什么让顾客重新来了?

庞小伟:之所以这么做大卖场,有非常丰富的商品,可能有1万个左右单品,其特性是能够一站式购齐。但是,这里边最重要的前提是货对不对?只有对了,一站式购齐非常舒服。但是,如果这盘货不对,那压力非常大,过去最大问题是整盘货要翻掉,这盘货的更新迭代非常缓慢。调改当中,基本上货可能是在90%左右,甚至90%多都要换掉。

想想看,为什么这么多二三流的货、消费者不要的货进入到卖场里面去?就是因为整个采购体系和过去KA模式,本质上过去模型下面是供应商在控制着卖场,供应商通过费用控制着货架,控制着上什么样的品,间接控制着卖场。卖场本质上不是零售商的,如果零售商没有卖场控制,那在卖场里消费者不可能买到自己希望的东西。

过去零售商最大的问题是大卖场把自己是谁忘记了,自己变成二房东,做很大面积外租区,里边东西又变成另外的外租区,零售商定位是消费者的买手,代表消费者价值和利益,是消费者看门人,应该替消费者到全世界去选好东西,交付给消费者。

像会员店一样,收了会员费不要再去赚商品差价,商品差价是用来支持卖场的租金、人工运营费用,在这上面不要想着赚利润。如果收商品差价利润,就不要再收会员费。会员费本质是接受消费者信托,收了消费者信托以后,为消费者服务。零售商在商品差价模式当中也是一样,要想衣食父母是谁?刚才讲到顾客忠诚的问题,不是顾客对你有多忠诚,而是说你对顾客有多忠诚?零售商对顾客有多忠诚?一天到晚在搞他们、营销他们、促销他们,设计各种方法想折腾他们口袋里的钱。你对顾客没有忠诚,不付出真心诚意,人家怎么会爱你?

谭志旺:接着还有个问题也非常实际,对于在座很多企业都很现实,就是跨区域扩张。中国的市场特别大,有好有坏,好处确实是市场大,天花板看不到,坏处是坑很多。刘总,您对于跨区域、跨城市怎么看的?包括怎么做的?

刘剑:我们企业现在从规模到团队能力,不足以支撑大规模跨区域或者快速扩张,把市场做透了,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在过程中,十几年后扩张一定是坚持稳固的,真正跨区域扩张不是考验市场,是真正公司的管理能力,管理、投资信号越做越好,扩张得越广,这两年没法说快速扩张,还是要慢慢做,如果这边市场做好,会逐渐往外扩张。零售业态很丰富,还是有很多可以做的,一定得做好充足准备,没有充足准备也不行。

谭志旺:王总,您在北京供应链零售市场扎根很多年,您现在考虑扩张的时候,一方面围绕城市周边慢慢扩散,还有一种直接去其他地方。不知道您整个决策是怎么判断的?

王兴水:第一,企业发展拓展市场,从企业自身考量,看供应链能力行不行、管理团队行不行,是否能跨区域,从企业自身考虑;第二,是否真正了解想拓地方的人们生活习惯、消费者需求、风土人情等等,这都是企业要拓展必须要考虑的。

我从供应链开始做零售二三十年,发现一线城市太卷,都是世界级选手,现在三四线城市生意非常好做。未来一线城市卷,接下来就是华西、华南、华东这些地方,我们店型跑了这么多年,也不是一个初创企业,从积累、供应链上都具备了能力。所以,2025年才开始向外扩。

谭志旺:庞总,关于跨区域扩张,或者扩张前的事情能不能分享您的想法,给创业企业一些建议?

庞小伟:第一,做企业目的是什么?本质上无外乎创业者或者团队能够开心、轻松、自在。如果扩张、拓展带来的是特别疲惫、特别累、特别辛苦,整个团队绷得很紧,这个事何必呢?

所以,首先明白企业扩张最后的状态不是紧绷,如果是紧绷、累、辛苦,那就要反省;二是大自然生物界在健康基础上去做发展和扩张。简单来说,单店模型、单区域供应链模型是不是完整?扩张无外乎要健康,这家店的坪效、人效、品效要健康的情况下,再去做复制才有意义。品效不够高的话,从商品到服务、门店场域没有很强的能力,去做扩张再加上稀释,管理、供应链很多东西不好,打八折,好几个方面打八折到最后一半没了。

所以在扩张时,一是企业不能绷得太紧,尤其通过举债、各种各样的融资手段,挪用供应商钱,甚至消费者购物卡钱,将这些资金高风险做扩张时太得不偿失;二是单店模型要健康。扩张并不是只能像番薯藤一样,一点一点延展,也不是这个概念。厉害的零售商、跨国零售商愿意孤注一掷来到中国,但是有能力深耕发芽,这是非常强悍的能力。在一个城市模型里,能力才是第一级的能力,当跨出地区面向全省的时候,这是第二级能力,第三级能力能够跨省到全国去开,第四级能力是进入新国家建立、生存、活下来。

两点思考:一是永远要记得轻松,不能绷得太紧张,不要惊险愉悦。第一次跳过去、第二次跳过去,但是可能第十次、第二十次、第五十次摔下去,就掉进悬崖;二是健康模型,这件事情立住才能再去复制。生命单细胞是健康,多细胞也能够健康,单细胞不健康,何来健康?如果低质量版本,最后试图通过数量扩张完成质量,这是做白日梦,质量不会通过数量来改善,而且数量扩张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很多方面的质量。先完成质量,再完成数量是比较稳定,比较可行的思路。

谭志旺:感谢大家上午精彩分享,圆桌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登录 | 注册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朱岩梅:基业长青的“人才基因”

深度对话:超市如何实现商品力突破?

河北家兴商贸赵建光:构建社区商业新生态

南昌旺中旺李珍珍:学习胖东来利他精神的践行和启示

新疆美连美总经理陶中明:以人为本,坚定美好

浙江万家惠陈强:加工资是对团队的尊重,对自身的救赎

26家连锁茶饮品牌2月开店980家,环比减半

回到顶部

在中国现在零售阶段,物质比较缺乏的时候定义为“卖方市场”,谁有货为王。...对于fudi来讲,您刚才讲坚持会员制,对于会员如何保持忠诚度和黏性。

3月25日至28日,由《联商网》主办的2025中国超市周在河南许昌隆重举行。作为中国超市行业规模最大、专业度最高的年度盛会之一,本届大会继续以“美好之路”为主题,共谋行业发展新篇章。

在3月25日的分论坛《中国折扣店发展论坛》上,联商网董事长庞小伟、fudi创始人王兴水、天津嘿嘛创始人刘剑、天使湾创投合伙人谭志旺就“中高端市场如何实现质价比”展开深入探讨。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联商网编辑): 

谭志旺:对于零售企业来讲,自有品牌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但是自有品牌的投入对能力、资金、资源要求很高。

请问三位:第一,对于企业来讲,不同阶段企业做自有品牌什么时间去做?什么样的条件基础下去做才合适、恰当?第二,怎么匹配资源在不同业务上的投入?因为自有品牌对资源投入要求很高,怎么衡量自有品牌投入回报的合理性?

庞小伟:首先,大家很关心自有品牌,联商网为何协助永辉发展自有品牌?因为永辉调改当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松峰总和国富总的信任,让我们来做关于自有品牌的帮扶。胖东来自有品牌顾问也是之前联商商品中心总经理,所以在自有品牌研究方面有一定深度。

回答你这个问题,什么时间切入?没有这么复杂,小有小的做法,大有大的做法。为什么做自有品牌?本质上是产品质量和价格,能够保证好产品质量前提下,尽量去创造低价格,提供给消费者价值。低价无外乎三点:采购成本、运营效率、毛利。如果毛利低、采购成本低、运营效率高,一定会存在很低的价格。这是基本的逻辑,自有品牌的切入本质是商品价值创造的意识。标品如餐巾纸,若体量单一则难操作,但是有一定体量也可以去做,因为小厂有小厂优势,不应该找大厂,找小的工厂、创新型的工厂去做。所以,自有品牌本质上是一种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思维方式。

谭志旺:王总,fudi这两年在推出自有品牌,能不能分享一下您在这方面的心得?

王兴水:我个人对自有品牌的理解先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中国现在零售阶段,物质比较缺乏的时候定义为“卖方市场”,谁有货为王。到现在中国零售进入买方市场,为什么这么说?中国物产极为丰富,消费者通过无数个渠道可以买到产品,在买方市场,消费者需求越来越高,既要、又要、还要。既要品牌,又要有性价比,又要有好的颜值、好的服务。所以,当前中国零售消费持续升级,自有品牌成为品质的象征。为什么这两年发展品牌?品牌在这时候想有独特性,可口可乐大家想买都能买得到,你的企业怎么有独特性?

这种情况下,前些年大卖场好多人也做自有品牌,都失败了。但是这些年,特别做得好的企业做自有品牌非常成功,比如胖东来、湖北雅斯集团、河北信誉楼都在做自有品牌,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品牌已经在消费者心里建立了信任,在这个阶段再做自有品牌顺理成章。

这两年兴起的会员制超市,能给会员独特的服务,买到好的产品,卖普通的货就没有优势。在这个阶段,我们深入地研究自有品牌。比如,我们在北京怀柔建立1万平方米的工厂,投资大几千万,请了台湾的烘焙大师,我们的烘焙就做得非常好;在北京做自有品牌鲜奶,选择高频、刚需、普适的产品,因为这种量大,每天消费多、消费需求高。零售企业需明确自有品牌的核心是追求品质,而非简单贴牌。为什么山姆好?山姆自有品牌产品确实做得好,不光是引领了整个行业,把中国最顶尖、最有创新的供应商锁定在手里,所以做商品一定要像山姆学习。

自有品牌上不要简单贴牌,把Logo加上,这都太表层,消费者真正追求的不是这些东西,追求的就是品质。中国消费简单需求到高品质需求进化过程中,自有品牌是中国零售发展必须的一条路。

谭志旺:刘总,分享下您对自有品牌产品的实操经验和教训?

刘剑:自有品牌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最早的时候嘿嘛自有品牌从水果开始做,2018年迅速扩张,把规模迅速做起来了。2018年、2019年做的产品到现在为止,果品里面几个产品还是销售稳定、销售规模最大,而且自有品牌对标同行业里类似产品,在卖场里有绝对优势。

但是在做的路上,也和大家分享。这么多年为什么没再做更多新的产品?想做自有品牌的时候,首先要建立强大专业的队伍,这几年一直在建立队伍,而这支队伍想把自有品牌做好,一是对上游资源要有一定信息;二是对市场洞察力非常迅速;三是对商品理解非常清楚。团队里这些能力都具备情况下,才能真正开发出成功的自有品牌,不是为了要做而做,真正有能力去做,真正希望通过自有品牌能够在零售行业里拉开同业距离,差异化到底在哪里?成本、品质、特性都可以打开差异化。

而在这个过程中,今天零售业做这个事都是为了加高自己在行业的壁垒。未来制造商和零售商紧密关系一定是自然形成的趋势,必须要跟随。但是做之前一定要打铁还得自身硬,先把自己的能力做全、做足。因为自有品牌也有很大风险,做得好给品牌赋能,做得不好给品牌带来很大的伤害。

谭志旺:第二个话题,关于顾客忠诚度。中国零售线上线下供给非常充分,顾客忠诚度是大家非常痛苦的事情。对于fudi来讲,您刚才讲坚持会员制,对于会员如何保持忠诚度和黏性?同时,因为树立门槛,使得一些顾客成为不了顾客。在fudi实践过程中,怎么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王兴水:在fudi商业逻辑上,我是新品牌,怎么能让会员对我们更加信任、更加有黏性?设计商业模式上做了大量分析。比如会员有体验卡,先让会员有7天免费体验期,满意了再付费。为什么?我们非常自信,做供应链出身,商品一定要有黏性,属于高品质、性价比高。商业理念完全和大卖场相反,之前他们是C级品质卖A级价格,会员制超市是A级品质卖C级价格,这就是消费者为什么愿意付费?一定要让商品有一定的独特性,物有所值。

会员费和商品差价,两者只能取一,如果取商品价格,别收取会员费。如果想争取会员费,商品不要盈利,这是最核心的。为什么要做中国的fudi、世界的fudi,初心是要做A级品质卖C级价格,这就是对会员黏性最重要的想法。

谭志旺:我去过嘿嘛门店,通常不是在社区边上或者市中心,在天津外围的地方。当然,租金低确实是一方面,但是流量、客流对顾客便利性有一定挑战。您做这么多年下来,如何让老顾客持续复购、保持忠诚度,不知道嘿嘛是怎么做的?

刘剑:这件事情挺有意思,经常在想会员对于我的忠诚度,换个思维,消费者到底在哪些方面需要有忠诚度?站在顾客角度上,他到底是多少零售企业的会员?是不是嘿嘛会员?

作为企业来说,消费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对某一个顾客来说他都是我的唯一,一定要给他服务好。但是,反过头来,在消费者的角度去看,我不是他的唯一选择,就要持续给他输出价值,让消费者随时能够来到我的卖场。

输出价值是什么?每一个顾客来购物时都会算一个综合成本,例如时间成本、驾车成本、交通成本。购买一般商品时一定会以便利性排在头位,选择社区生鲜店、夫妻老婆店或者社区便利店。但要买一些高品质、高货值产品,对品质又非常担心的时候,需要非常高价值的背书,把综合成本算进去之后,依然对他来说是最好选择时,肯定会来到我这儿。

谭志旺:在过去几年,中国大卖场客流持续失去、下降,您在过去两年参与了永辉调改、步步高调改,您认为到底做对了哪些事情?使得顾客又重新回到大卖场?打消了大卖场业态本身的争议?做对了什么让顾客重新来了?

庞小伟:之所以这么做大卖场,有非常丰富的商品,可能有1万个左右单品,其特性是能够一站式购齐。但是,这里边最重要的前提是货对不对?只有对了,一站式购齐非常舒服。但是,如果这盘货不对,那压力非常大,过去最大问题是整盘货要翻掉,这盘货的更新迭代非常缓慢。调改当中,基本上货可能是在90%左右,甚至90%多都要换掉。

想想看,为什么这么多二三流的货、消费者不要的货进入到卖场里面去?就是因为整个采购体系和过去KA模式,本质上过去模型下面是供应商在控制着卖场,供应商通过费用控制着货架,控制着上什么样的品,间接控制着卖场。卖场本质上不是零售商的,如果零售商没有卖场控制,那在卖场里消费者不可能买到自己希望的东西。

过去零售商最大的问题是大卖场把自己是谁忘记了,自己变成二房东,做很大面积外租区,里边东西又变成另外的外租区,零售商定位是消费者的买手,代表消费者价值和利益,是消费者看门人,应该替消费者到全世界去选好东西,交付给消费者。

像会员店一样,收了会员费不要再去赚商品差价,商品差价是用来支持卖场的租金、人工运营费用,在这上面不要想着赚利润。如果收商品差价利润,就不要再收会员费。会员费本质是接受消费者信托,收了消费者信托以后,为消费者服务。零售商在商品差价模式当中也是一样,要想衣食父母是谁?刚才讲到顾客忠诚的问题,不是顾客对你有多忠诚,而是说你对顾客有多忠诚?零售商对顾客有多忠诚?一天到晚在搞他们、营销他们、促销他们,设计各种方法想折腾他们口袋里的钱。你对顾客没有忠诚,不付出真心诚意,人家怎么会爱你?

谭志旺:接着还有个问题也非常实际,对于在座很多企业都很现实,就是跨区域扩张。中国的市场特别大,有好有坏,好处确实是市场大,天花板看不到,坏处是坑很多。刘总,您对于跨区域、跨城市怎么看的?包括怎么做的?

刘剑:我们企业现在从规模到团队能力,不足以支撑大规模跨区域或者快速扩张,把市场做透了,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在过程中,十几年后扩张一定是坚持稳固的,真正跨区域扩张不是考验市场,是真正公司的管理能力,管理、投资信号越做越好,扩张得越广,这两年没法说快速扩张,还是要慢慢做,如果这边市场做好,会逐渐往外扩张。零售业态很丰富,还是有很多可以做的,一定得做好充足准备,没有充足准备也不行。

谭志旺:王总,您在北京供应链零售市场扎根很多年,您现在考虑扩张的时候,一方面围绕城市周边慢慢扩散,还有一种直接去其他地方。不知道您整个决策是怎么判断的?

王兴水:第一,企业发展拓展市场,从企业自身考量,看供应链能力行不行、管理团队行不行,是否能跨区域,从企业自身考虑;第二,是否真正了解想拓地方的人们生活习惯、消费者需求、风土人情等等,这都是企业要拓展必须要考虑的。

我从供应链开始做零售二三十年,发现一线城市太卷,都是世界级选手,现在三四线城市生意非常好做。未来一线城市卷,接下来就是华西、华南、华东这些地方,我们店型跑了这么多年,也不是一个初创企业,从积累、供应链上都具备了能力。所以,2025年才开始向外扩。

谭志旺:庞总,关于跨区域扩张,或者扩张前的事情能不能分享您的想法,给创业企业一些建议?

庞小伟:第一,做企业目的是什么?本质上无外乎创业者或者团队能够开心、轻松、自在。如果扩张、拓展带来的是特别疲惫、特别累、特别辛苦,整个团队绷得很紧,这个事何必呢?

所以,首先明白企业扩张最后的状态不是紧绷,如果是紧绷、累、辛苦,那就要反省;二是大自然生物界在健康基础上去做发展和扩张。简单来说,单店模型、单区域供应链模型是不是完整?扩张无外乎要健康,这家店的坪效、人效、品效要健康的情况下,再去做复制才有意义。品效不够高的话,从商品到服务、门店场域没有很强的能力,去做扩张再加上稀释,管理、供应链很多东西不好,打八折,好几个方面打八折到最后一半没了。

所以在扩张时,一是企业不能绷得太紧,尤其通过举债、各种各样的融资手段,挪用供应商钱,甚至消费者购物卡钱,将这些资金高风险做扩张时太得不偿失;二是单店模型要健康。扩张并不是只能像番薯藤一样,一点一点延展,也不是这个概念。厉害的零售商、跨国零售商愿意孤注一掷来到中国,但是有能力深耕发芽,这是非常强悍的能力。在一个城市模型里,能力才是第一级的能力,当跨出地区面向全省的时候,这是第二级能力,第三级能力能够跨省到全国去开,第四级能力是进入新国家建立、生存、活下来。

两点思考:一是永远要记得轻松,不能绷得太紧张,不要惊险愉悦。第一次跳过去、第二次跳过去,但是可能第十次、第二十次、第五十次摔下去,就掉进悬崖;二是健康模型,这件事情立住才能再去复制。生命单细胞是健康,多细胞也能够健康,单细胞不健康,何来健康?如果低质量版本,最后试图通过数量扩张完成质量,这是做白日梦,质量不会通过数量来改善,而且数量扩张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很多方面的质量。先完成质量,再完成数量是比较稳定,比较可行的思路。

谭志旺:感谢大家上午精彩分享,圆桌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登录 | 注册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朱岩梅:基业长青的“人才基因”

深度对话:超市如何实现商品力突破?

河北家兴商贸赵建光:构建社区商业新生态

南昌旺中旺李珍珍:学习胖东来利他精神的践行和启示

新疆美连美总经理陶中明:以人为本,坚定美好

浙江万家惠陈强:加工资是对团队的尊重,对自身的救赎

26家连锁茶饮品牌2月开店980家,环比减半

回到顶部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