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显示圈友在看和显示产业及量子点相关的文章时,一定会有遇到很多和量子点应用相关的英文简写,如QD-OLED、QD-LED、QLED、QDCC、QDEF之类的。
怎么样?看起来是不是有种“它认识你,而你却不认识它”的感觉。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详细说明这些英文简写,带着大家搞明白量子点的常见应用。
①QD-OLED
QD-OLED也就是“量子点有机发光二极管”,提到QD-OLED大家第一反应应该会想到三星,因为QD-OLED就是三星OLED电视所采用的色彩转换技术。另外一家OLED电视厂商巨头LG所采用的是WOLED色彩转换技术。
WOLED和QD-OLED色彩转换对比图示
QD-OLED是量子点和OLED结合使用的典型应用,其发光原理为光致发光,红色和绿色量子点材料充当色阻层,采用蓝光OLED进行激发从而实现发光显示。
OD-OLED对标传统的OLED产品,采用无机RG量子点发光材料代替有机RGB发光材料,相对于传统OLED产品在寿命、可靠性、色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QD-OLED主要被三星所采用,索尼也有部分采用。
QD-OLED结构堆叠图示
②QD-LED
QD-LED即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也被称为QD-EL。QD-LED是量子点和LED结合使用的典型应用,其发光原理为电致发光,通过直接向量子点LED施加电流来实现发光显示。
QD-LED具有很多优势,如色域高、亮度高、功耗低、可靠性稳定,被视为未来显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由于QD-LED的技术成熟度、制造成本、产业链完善度等方面的影响,导致QD-LED尚处于研发阶段,暂未量产。
QD-LED结构堆叠图示
③QLED
QLED简单理解为将传统OLED中的RGB发光材料,采用RGB量子点发光材料进行替代,其发光原理和OLED基本一致,都为电致发光,通过阴极注入的电子,阳极注入的空穴,在RGB量子点发光材料层进行复合实现发光显示。
QLED具有很多优势,如色域高、亮度高、功耗低、可靠性稳定等,但目前尚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
QLED结构堆叠图示
④QDEF
QDEF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子点膜,量子点膜是量子点和光学薄膜结合使用的典型应用。即将RG量子点发光材料和UV胶水进行混合,然后涂布到上下阻隔膜的夹层结构中间,通过蓝光LED芯片发出的蓝光进行激发,从而实现发光显示,属于光致发光原理。这个过程中,量子点膜主要充当色彩转换层。
量子点膜广泛应用于大尺寸TV产品的Mini LED背光中,搭配TFT-LCD液晶显示面板来实现画面的显示。相较于传统的TFT-LCD液晶显示模组而言,量子点膜的使用,使显示产品具备更高的色域范围。
整体而言,量子点膜是目前量子点应用最广的形式之一。
QDEF结构堆叠图示
⑤QDDP
QDDP也就是量子点扩散板,量子点扩散板是量子点和扩散板结合使用的典型应用。其和量子点膜的使用场景和发光原理是一样的,量子点扩散板就是将RG量子点材料和扩散板粒子进行混合,然后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
量子点扩散板主要应用于大尺寸TV产品的Mini LED背光中,充当色彩转换层,其发光原理为光致发光。
QDDP结构堆叠图示
⑥QDCF
QDCF即量子点彩色滤光片,使用RGB量子点发光材料替代传统TFT-LCD中CF层中的色阻材料,其发光原理和传统的TFT-LCD液晶显示面板基本一致,都为光致发光。
QDCF相较于传统的CF彩色滤光片而言,在色域、可靠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诸多原因(个人更加倾向于需求端的原因,导致各面板厂商没有投入的契机和动力),所以目前处于研发阶段。
QDCF结构堆叠图示
⑦QD-LED(Quantum on chip)
这里所说的QD-LED(Quantum on chip)和上面的QD-LED还是有一定的区别,QD-LED直观的理解就是通过RG量子点发光材料取代传统LED中的荧光粉,从而使LED具备更高的色域,其发光原理和LED基本一致,也是光致发光。
但是QD-LED由于LED支架无法实现完全密封,无法保证可靠性实验;同时LED芯片的发热,导致量子点材料无法过老化测试,所以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
QD-LED(Quantum on chip)结构堆叠图示
⑧QDCC
QDCC即Quantum Dot Color Conversion,也就是量子点色彩转换层。
在前面的量子点应用中,量子点也充当过色彩转换层,如在QDEF、QDDP之类的应用中,这里我们所谈的QDCC主要应用于Micro LED中,即量子点和Mirco LED相结合,量子点充当色彩转换层。
传统的Mirco LED显示产品需要将红、绿、蓝LED芯片进行3次巨量转移贴装到玻璃基板中,这样会导致Mirco LED显示产品在成本、效率、驱动电路的设计上都不占优势。
传统Mirco LED芯片巨量转移图示
但如果有了QDCC量子点色彩转换层,可以直接在蓝色Mirco LED子像素上图案化量子点色彩转换层,具体可以通过光刻工艺或者喷墨打印工艺来实现。
至此,可以大幅度简化Mirco LED显示产品的制造工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基于量子点的优势,使显示产品具有更高的色域范围和可靠性,最终提高Mirco LED显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QDCC在Mirco LED产品中的应用图示
前面说了8种量子点在照明及显示领域的常见应用,涉及到的信息会比较多,下面我们针对关键信息做个总结,如下:
量子点8种常见应用对比图示
原文标题 : 量子点常见应用
相信很多显示圈友在看和显示产业及量子点相关的文章时,一定会有遇到很多和量子点应用相关的英文简写,如QD-OLED、QD-LED、QLED、QDCC、QDEF之类的。
怎么样?看起来是不是有种“它认识你,而你却不认识它”的感觉。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详细说明这些英文简写,带着大家搞明白量子点的常见应用。
①QD-OLED
QD-OLED也就是“量子点有机发光二极管”,提到QD-OLED大家第一反应应该会想到三星,因为QD-OLED就是三星OLED电视所采用的色彩转换技术。另外一家OLED电视厂商巨头LG所采用的是WOLED色彩转换技术。
WOLED和QD-OLED色彩转换对比图示
QD-OLED是量子点和OLED结合使用的典型应用,其发光原理为光致发光,红色和绿色量子点材料充当色阻层,采用蓝光OLED进行激发从而实现发光显示。
OD-OLED对标传统的OLED产品,采用无机RG量子点发光材料代替有机RGB发光材料,相对于传统OLED产品在寿命、可靠性、色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QD-OLED主要被三星所采用,索尼也有部分采用。
QD-OLED结构堆叠图示
②QD-LED
QD-LED即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也被称为QD-EL。QD-LED是量子点和LED结合使用的典型应用,其发光原理为电致发光,通过直接向量子点LED施加电流来实现发光显示。
QD-LED具有很多优势,如色域高、亮度高、功耗低、可靠性稳定,被视为未来显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由于QD-LED的技术成熟度、制造成本、产业链完善度等方面的影响,导致QD-LED尚处于研发阶段,暂未量产。
QD-LED结构堆叠图示
③QLED
QLED简单理解为将传统OLED中的RGB发光材料,采用RGB量子点发光材料进行替代,其发光原理和OLED基本一致,都为电致发光,通过阴极注入的电子,阳极注入的空穴,在RGB量子点发光材料层进行复合实现发光显示。
QLED具有很多优势,如色域高、亮度高、功耗低、可靠性稳定等,但目前尚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
QLED结构堆叠图示
④QDEF
QDEF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子点膜,量子点膜是量子点和光学薄膜结合使用的典型应用。即将RG量子点发光材料和UV胶水进行混合,然后涂布到上下阻隔膜的夹层结构中间,通过蓝光LED芯片发出的蓝光进行激发,从而实现发光显示,属于光致发光原理。这个过程中,量子点膜主要充当色彩转换层。
量子点膜广泛应用于大尺寸TV产品的Mini LED背光中,搭配TFT-LCD液晶显示面板来实现画面的显示。相较于传统的TFT-LCD液晶显示模组而言,量子点膜的使用,使显示产品具备更高的色域范围。
整体而言,量子点膜是目前量子点应用最广的形式之一。
QDEF结构堆叠图示
⑤QDDP
QDDP也就是量子点扩散板,量子点扩散板是量子点和扩散板结合使用的典型应用。其和量子点膜的使用场景和发光原理是一样的,量子点扩散板就是将RG量子点材料和扩散板粒子进行混合,然后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
量子点扩散板主要应用于大尺寸TV产品的Mini LED背光中,充当色彩转换层,其发光原理为光致发光。
QDDP结构堆叠图示
⑥QDCF
QDCF即量子点彩色滤光片,使用RGB量子点发光材料替代传统TFT-LCD中CF层中的色阻材料,其发光原理和传统的TFT-LCD液晶显示面板基本一致,都为光致发光。
QDCF相较于传统的CF彩色滤光片而言,在色域、可靠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诸多原因(个人更加倾向于需求端的原因,导致各面板厂商没有投入的契机和动力),所以目前处于研发阶段。
QDCF结构堆叠图示
⑦QD-LED(Quantum on chip)
这里所说的QD-LED(Quantum on chip)和上面的QD-LED还是有一定的区别,QD-LED直观的理解就是通过RG量子点发光材料取代传统LED中的荧光粉,从而使LED具备更高的色域,其发光原理和LED基本一致,也是光致发光。
但是QD-LED由于LED支架无法实现完全密封,无法保证可靠性实验;同时LED芯片的发热,导致量子点材料无法过老化测试,所以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
QD-LED(Quantum on chip)结构堆叠图示
⑧QDCC
QDCC即Quantum Dot Color Conversion,也就是量子点色彩转换层。
在前面的量子点应用中,量子点也充当过色彩转换层,如在QDEF、QDDP之类的应用中,这里我们所谈的QDCC主要应用于Micro LED中,即量子点和Mirco LED相结合,量子点充当色彩转换层。
传统的Mirco LED显示产品需要将红、绿、蓝LED芯片进行3次巨量转移贴装到玻璃基板中,这样会导致Mirco LED显示产品在成本、效率、驱动电路的设计上都不占优势。
传统Mirco LED芯片巨量转移图示
但如果有了QDCC量子点色彩转换层,可以直接在蓝色Mirco LED子像素上图案化量子点色彩转换层,具体可以通过光刻工艺或者喷墨打印工艺来实现。
至此,可以大幅度简化Mirco LED显示产品的制造工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基于量子点的优势,使显示产品具有更高的色域范围和可靠性,最终提高Mirco LED显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QDCC在Mirco LED产品中的应用图示
前面说了8种量子点在照明及显示领域的常见应用,涉及到的信息会比较多,下面我们针对关键信息做个总结,如下:
量子点8种常见应用对比图示
原文标题 : 量子点常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