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一股AI热浪以“中国速度”在千行百业中掀起,AI+医疗更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人称“女版巴菲特”的凯西·伍德在近期发布的《BigIdeas2025》报告中预测,人工智能将颠覆诊断、药物发现和治疗,到2030年,整个行业的表现将提升几个数量级。世界经济论坛也发布报告认为,预计2024年—2032年,AI医疗市场将以每年43%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10亿美元。
从药物研发到疾病诊断,再到健康管理,AI在医疗市场中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在行业需求不断扩张的背景下,智云健康(09955)以中国最大的一站式慢病管理和医疗解决方案服务商进入了港股投资者的视野。
2024年智云健康通过其领先的技术能力及全面的业务布局,持续优化业务结构,积极推进战略升级。在“医院为先”和“P2M”这两大战略的指引下,公司院内和院外解决方案业务均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
战略优化推动业绩韧性发展
近年来,常态化集采、技术迭代、集体出海等一系列关键要素冲击市场,给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并影响了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在同质化竞争和强监管的压力下,医疗行业进入了转轨期。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近年来,国家持续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随着集采的常态化,“降幅趋于温和”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在此前结束的第十批药品集采中,不少常见药的单价让外界颇感惊讶,如三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0.16元一支的氯化钾注射液。有分析指出,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各家药企容易陷入杀价的境地。多家企业指出,集采降价确实对出厂价有影响,可能导致售价下降20%~30%。2025年,国家将启动第11批药品集采及第6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智云健康预计随着集采的持续推进将对公司的传统业务带来一定压力。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智云健康主动优化业务结构,用高质量的业务发展及充满韧性的经营表现较好地应对不确定性。期内公司整体营收约为34.9亿元(人民币,下同),毛利率稳中略升,达到24.7%。而净亏损的扩大主要是主动处置非核心业务所致,并非经营性原因。
业务线来看,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院内解决方案业务已成为智云健康最具看点的部分。期内,智云健康通过独创的“触达、部署、商业化“模式(又称AIM模式)迅速切入院内市场。在这一三轮驱动的模式下,智云健康一边与医院接触并建立业务关系,同时安装医院SaaS产品以增加医院黏性,还通过院内解决方案寻求商业化机会以拓展业务,成功打造了核心竞争力,也保持了院内解决方案业务的稳健增长。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有超2700家医院安装智云医汇SaaS,40家为中国百强医院,三级医院的渗透率超过20%,由此可见顶尖医院对智云医汇SaaS的充分认可。
其实,要获得医院的认可并不简单,由于数据海量、监管严格、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供应商需要经过较为严格的验证。不过也因为较高的转换成本,客户粘性很高。在智通财经APP看来,智云健康打入头部医院的供应商清单,是公司实力的体现。另一方面,这样的合作关系长期而稳定,也体现出公司较强的业绩确定性。
报告期内,智云健康在秉持“医院为先”战略的同时,依托其院内及院外场景的完善基础设施,继续完善升级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从患者到工业”(“P2M”)战略。在P2M战略下,智云健康通过与制药公司进行战略合作,能够销售公司拥有所有权、销售权或其他独家权利的自营产品。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与45家制药公司签约,合作的SKU总数达到55个。通过P2M战略的稳步推进,公司业绩新的增长曲线已出现。随着依舒佳林®收入的稳步增长以及和唐净®的推出,报告期内,公司的P2M解决方案已实现总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接近两倍,并已成功实现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落实院内解决方案转型,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业务结构,也为了进一步减轻集采带来的短期负面影响,公司于期内收缩了非核心业务。公司进一步在2025年3月底处置了战略相关性较弱、盈利能力较低的医疗用品及耗材销售业务的相关子公司。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随着公司业务转型的进一步推进,通过处置部分子公司,公司现金流实现优化,公司的资金链也将更加稳定,在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提升了公司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此外,通过优化资产结构,也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有望带动公司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公司院外解决方案业务的发展也值得关注。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智云问诊是公司院外服务医疗的重点产品,使药店能为无预约的顾客提供店内的实时问诊和处方开具服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智云健康拥有约10.7万名注册医生及超过3800万注册用户。于报告期内,透过公司的服务提供的在线处方数量达2.64亿张,单日最高处方数超过100万张,可见公司的药店SaaS已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有超过24万家药店安装智云问诊,覆盖中国约36%的药店。
政策红利持续加码,AI+医疗市场前景光明
众所周知,一家企业想要获得稳定且持续的增长,其所处的赛道至关重要。随着政策暖风的持续吹拂,智云健康所处的AI+医疗市场前景可谓光明。
2024年以来,中央及各地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推动医疗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为AI医疗企业创造了更加宽松和有序的发展环境。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其中26处提到了大模型,涉及辅助决策、病历生成、健康险设计、疾病筛查等多个场景。同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强调“推动医学大语言、通用图像、智能交互等大模型开发”,助力AI与临床医疗、医疗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2025年3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制定了《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将“推动医药健康大模型研发”列为重点任务之一。
在政策红利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我国AI+医疗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预测,到2026年,中国医疗AI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大关,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面对千亿级别的“蓝海市场”,智云健康于报告期内持续强化AI能力。据智通财经APP了解,目前智云健康共拥有两个垂直模型——ClouD GPT及ClouD DTx,分别在医患互动和医学研究方面表现出色。
作为慢病管理领域的首个大型语言模型,ClouD GPT模型能够帮助形成覆盖健康风险评估、在线问诊、处方审核、用药指导、健康随访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慢病管理服务体系。据悉,该模型可在单处方上实现近100%的用药合理性,且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其建立了配伍禁忌及多药组合规则,为院外AI辅助处方审核设定了行业标准。在报告期内,ClouD GPT模型持续为医院医生提供临床决策支持,并通过数字营销进行变现。在药店,该模型以“红绿灯”机制协助处方审核,成功部署首位数字员工,并为公司大幅节省人力及合规成本。
2025年2月,智云健康更宣布将DeepSeek-R1模型接入其医疗人工智能系统"智云大脑",旨在提升慢病管理效率。此次接入后,藉助公司累计超过10亿份电子病历,公司的ClouD GPT及ClouD DTx模型将实现医疗知识图谱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升级,以优化用户体验并提高诊断效率。
小结
综合而言,智云健康通过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及具有前瞻性的业务布局在严峻的2024年保持了稳定的业绩,凸显了公司业务的强大韧性。随着业务结构的不断优化,作为行业先行者的智云健康已然建立起较高的竞争壁垒。
进入2025年后,AI医疗行业利好频频,轻装上阵的智云健康的发展或再提速。此外,随着“P2M”战略的稳步推进也将为智云健康的未来发展积蓄更多潜能,公司成长的天花板有望进一步被打开。
综合考量业绩增长、公司发展路径、后续增长空间和市场需求,预期智云健康将持续受益于“AI+医疗”市场的积极前景,未来成长确定性较高,值得长期关注。
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一股AI热浪以“中国速度”在千行百业中掀起,AI+医疗更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人称“女版巴菲特”的凯西·伍德在近期发布的《BigIdeas2025》报告中预测,人工智能将颠覆诊断、药物发现和治疗,到2030年,整个行业的表现将提升几个数量级。世界经济论坛也发布报告认为,预计2024年—2032年,AI医疗市场将以每年43%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10亿美元。
从药物研发到疾病诊断,再到健康管理,AI在医疗市场中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在行业需求不断扩张的背景下,智云健康(09955)以中国最大的一站式慢病管理和医疗解决方案服务商进入了港股投资者的视野。
2024年智云健康通过其领先的技术能力及全面的业务布局,持续优化业务结构,积极推进战略升级。在“医院为先”和“P2M”这两大战略的指引下,公司院内和院外解决方案业务均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
战略优化推动业绩韧性发展
近年来,常态化集采、技术迭代、集体出海等一系列关键要素冲击市场,给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并影响了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在同质化竞争和强监管的压力下,医疗行业进入了转轨期。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近年来,国家持续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随着集采的常态化,“降幅趋于温和”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在此前结束的第十批药品集采中,不少常见药的单价让外界颇感惊讶,如三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0.16元一支的氯化钾注射液。有分析指出,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各家药企容易陷入杀价的境地。多家企业指出,集采降价确实对出厂价有影响,可能导致售价下降20%~30%。2025年,国家将启动第11批药品集采及第6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智云健康预计随着集采的持续推进将对公司的传统业务带来一定压力。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智云健康主动优化业务结构,用高质量的业务发展及充满韧性的经营表现较好地应对不确定性。期内公司整体营收约为34.9亿元(人民币,下同),毛利率稳中略升,达到24.7%。而净亏损的扩大主要是主动处置非核心业务所致,并非经营性原因。
业务线来看,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院内解决方案业务已成为智云健康最具看点的部分。期内,智云健康通过独创的“触达、部署、商业化“模式(又称AIM模式)迅速切入院内市场。在这一三轮驱动的模式下,智云健康一边与医院接触并建立业务关系,同时安装医院SaaS产品以增加医院黏性,还通过院内解决方案寻求商业化机会以拓展业务,成功打造了核心竞争力,也保持了院内解决方案业务的稳健增长。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有超2700家医院安装智云医汇SaaS,40家为中国百强医院,三级医院的渗透率超过20%,由此可见顶尖医院对智云医汇SaaS的充分认可。
其实,要获得医院的认可并不简单,由于数据海量、监管严格、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供应商需要经过较为严格的验证。不过也因为较高的转换成本,客户粘性很高。在智通财经APP看来,智云健康打入头部医院的供应商清单,是公司实力的体现。另一方面,这样的合作关系长期而稳定,也体现出公司较强的业绩确定性。
报告期内,智云健康在秉持“医院为先”战略的同时,依托其院内及院外场景的完善基础设施,继续完善升级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从患者到工业”(“P2M”)战略。在P2M战略下,智云健康通过与制药公司进行战略合作,能够销售公司拥有所有权、销售权或其他独家权利的自营产品。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与45家制药公司签约,合作的SKU总数达到55个。通过P2M战略的稳步推进,公司业绩新的增长曲线已出现。随着依舒佳林®收入的稳步增长以及和唐净®的推出,报告期内,公司的P2M解决方案已实现总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接近两倍,并已成功实现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落实院内解决方案转型,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业务结构,也为了进一步减轻集采带来的短期负面影响,公司于期内收缩了非核心业务。公司进一步在2025年3月底处置了战略相关性较弱、盈利能力较低的医疗用品及耗材销售业务的相关子公司。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随着公司业务转型的进一步推进,通过处置部分子公司,公司现金流实现优化,公司的资金链也将更加稳定,在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提升了公司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此外,通过优化资产结构,也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有望带动公司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公司院外解决方案业务的发展也值得关注。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智云问诊是公司院外服务医疗的重点产品,使药店能为无预约的顾客提供店内的实时问诊和处方开具服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智云健康拥有约10.7万名注册医生及超过3800万注册用户。于报告期内,透过公司的服务提供的在线处方数量达2.64亿张,单日最高处方数超过100万张,可见公司的药店SaaS已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有超过24万家药店安装智云问诊,覆盖中国约36%的药店。
政策红利持续加码,AI+医疗市场前景光明
众所周知,一家企业想要获得稳定且持续的增长,其所处的赛道至关重要。随着政策暖风的持续吹拂,智云健康所处的AI+医疗市场前景可谓光明。
2024年以来,中央及各地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推动医疗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为AI医疗企业创造了更加宽松和有序的发展环境。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其中26处提到了大模型,涉及辅助决策、病历生成、健康险设计、疾病筛查等多个场景。同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强调“推动医学大语言、通用图像、智能交互等大模型开发”,助力AI与临床医疗、医疗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2025年3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制定了《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将“推动医药健康大模型研发”列为重点任务之一。
在政策红利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我国AI+医疗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预测,到2026年,中国医疗AI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大关,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面对千亿级别的“蓝海市场”,智云健康于报告期内持续强化AI能力。据智通财经APP了解,目前智云健康共拥有两个垂直模型——ClouD GPT及ClouD DTx,分别在医患互动和医学研究方面表现出色。
作为慢病管理领域的首个大型语言模型,ClouD GPT模型能够帮助形成覆盖健康风险评估、在线问诊、处方审核、用药指导、健康随访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慢病管理服务体系。据悉,该模型可在单处方上实现近100%的用药合理性,且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其建立了配伍禁忌及多药组合规则,为院外AI辅助处方审核设定了行业标准。在报告期内,ClouD GPT模型持续为医院医生提供临床决策支持,并通过数字营销进行变现。在药店,该模型以“红绿灯”机制协助处方审核,成功部署首位数字员工,并为公司大幅节省人力及合规成本。
2025年2月,智云健康更宣布将DeepSeek-R1模型接入其医疗人工智能系统"智云大脑",旨在提升慢病管理效率。此次接入后,藉助公司累计超过10亿份电子病历,公司的ClouD GPT及ClouD DTx模型将实现医疗知识图谱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升级,以优化用户体验并提高诊断效率。
小结
综合而言,智云健康通过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及具有前瞻性的业务布局在严峻的2024年保持了稳定的业绩,凸显了公司业务的强大韧性。随着业务结构的不断优化,作为行业先行者的智云健康已然建立起较高的竞争壁垒。
进入2025年后,AI医疗行业利好频频,轻装上阵的智云健康的发展或再提速。此外,随着“P2M”战略的稳步推进也将为智云健康的未来发展积蓄更多潜能,公司成长的天花板有望进一步被打开。
综合考量业绩增长、公司发展路径、后续增长空间和市场需求,预期智云健康将持续受益于“AI+医疗”市场的积极前景,未来成长确定性较高,值得长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