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省共布设755个森林草原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通过公网和北斗卫星,监测数据会实时传回系统,自动形成相关站点的火险分析报告
·四川已初步形成在火场“三断”情况下,无人直升机全时侦查、通信、物资投送等实战能力
川观新闻记者 刘珩
在绵阳市平武县的小河沟自然保护区,无人机常态化进行自动巡航,实时传回画面,监测森林火情;在凉山州会理市,58套高空林火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全市85%以上的重点林区;在巴中市,25个森林草原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动态监测重点林区植被情况……这是近期四川开展森林防火的一组切片,其中科技手段是主角。
四川是森林草原火灾多发省份和全国森林草原防火重点区域。本轮防火期以来,四川坚持运用科技手段赋能森林草原防灭火,通过建设森林草原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高点视频监控系统、无人机森林火灾扑救分队等,筑牢森林草原防灭火网。
草场镇龙华村的森林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数据。
发力于防:火险因子监测覆盖重点林区,高点监控助力火情及时报警
森林草原火险预测预警是森林草原防火的重要环节。今年,各地上新众多科技含量足的监测设备和检测手段。
“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站点,3月24日11时火险等级5级,地表湿度51.03%,凋落物层质量含水率16.99%……”3月29日,记者在省森防指办看到,工作人员拿着一组数据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当天,攀枝花部分地区的森林草原火险等级为3级。
为什么火险等级不一致?原来,这组数据源自今年新投用的森林草原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监测站是一个大小约4平方米的装置,布设在重要的森林草原防火区,可动态监测周边温度、湿度、风力等气象数据,也可实时监测地表细小可燃物含水率和土壤层含水率。“今年,全省共布设755个森林草原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实现中火险和高火险区县的重要林区、草原全覆盖。”省森防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公网和北斗卫星,监测数据会实时传回系统,自动形成相关站点的火险分析报告。相较于以往森林火险预警预报主要依赖气象监测数据,这套系统监测手段更多元,特别关注了林区植被情况变化。“当下还需进一步完善数据应用方法,强化与气象部门预报情况的交叉分析,进而有效提升预警研判的精准性和科学性。”该负责人表示。
除火险预警外,尽早发现火情、避免火情扩大也很重要。今年,四川在甘孜、凉山、攀枝花等重点森林防火区新建1000多处高点视频监控。该系统具备AI分析功能,可通过视频画面和红外热成像实时监测,当发现疑似森林火情时,系统会自动报警,省森防指办值班人员可及时排查隐患。
无人机喷射灭火药剂扑灭悬崖火。
致力于救:应用无人机多场景灭火,探索火场智能化研判系统
3月27日,巴中市通江县一处森林火情被快速扑灭。午后,森林消防员留在山顶看守火场防止复燃。一架大载重无人机悬吊着25份午餐从山脚起飞,4分钟后消防员们吃上了热饭。
“如果是人工背运,要花费一个半小时。”看到队员们收到热食,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大队长高吉永有些感慨,2024年“3·15”雅江森林火灾救援中,救援人员的补给都靠人工背运。如今,一些救援中急需远距离运输的管带、补给等已普遍使用大载重无人机运输。高吉永介绍,本轮防火期前,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组建了重型无人机分队,其中大型侦察无人机可开展红外热成像侦查,实时回传图像,快速完成火场的三维建模;针对悬崖火点和陡坡火点,多功能无人机可喷射灭火剂灭火。其中,一款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可携带200多公斤的吊桶,对树冠火进行清理。“四川已初步形成在火场‘三断’情况下,无人直升机全时侦查、通信、物资投送等实战能力。”省森防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然而,森林草原火灾扑救仍面临技术难题。由于火场情况动态变化快,如果侦查信息来源分散,缺少快速精准的灾害现场研判手段,就无法为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情况正在发生改变。“通过综合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高点监控视频等手段,可更客观、高效地进行火场侦查。”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举例,在今年“2·5”阿坝州壤塘县森林火灾扑救中,指挥中心调取高分卫星数据后,发现火场东北角还有过火区域,避免了火场清理不彻底的问题。
在四川省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项目支持下,目前灾害现场智能化识别研判技术正在进行技术攻关,初步构建的多源灾情数据AI智能分析大模型,已在本轮防火期中试点应用,通过边应用、边完善,逐步提升对灾害现场的研判效率。
(图片由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今年,全省共布设755个森林草原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通过公网和北斗卫星,监测数据会实时传回系统,自动形成相关站点的火险分析报告
·四川已初步形成在火场“三断”情况下,无人直升机全时侦查、通信、物资投送等实战能力
川观新闻记者 刘珩
在绵阳市平武县的小河沟自然保护区,无人机常态化进行自动巡航,实时传回画面,监测森林火情;在凉山州会理市,58套高空林火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全市85%以上的重点林区;在巴中市,25个森林草原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动态监测重点林区植被情况……这是近期四川开展森林防火的一组切片,其中科技手段是主角。
四川是森林草原火灾多发省份和全国森林草原防火重点区域。本轮防火期以来,四川坚持运用科技手段赋能森林草原防灭火,通过建设森林草原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高点视频监控系统、无人机森林火灾扑救分队等,筑牢森林草原防灭火网。
草场镇龙华村的森林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数据。
发力于防:火险因子监测覆盖重点林区,高点监控助力火情及时报警
森林草原火险预测预警是森林草原防火的重要环节。今年,各地上新众多科技含量足的监测设备和检测手段。
“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站点,3月24日11时火险等级5级,地表湿度51.03%,凋落物层质量含水率16.99%……”3月29日,记者在省森防指办看到,工作人员拿着一组数据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当天,攀枝花部分地区的森林草原火险等级为3级。
为什么火险等级不一致?原来,这组数据源自今年新投用的森林草原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监测站是一个大小约4平方米的装置,布设在重要的森林草原防火区,可动态监测周边温度、湿度、风力等气象数据,也可实时监测地表细小可燃物含水率和土壤层含水率。“今年,全省共布设755个森林草原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实现中火险和高火险区县的重要林区、草原全覆盖。”省森防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公网和北斗卫星,监测数据会实时传回系统,自动形成相关站点的火险分析报告。相较于以往森林火险预警预报主要依赖气象监测数据,这套系统监测手段更多元,特别关注了林区植被情况变化。“当下还需进一步完善数据应用方法,强化与气象部门预报情况的交叉分析,进而有效提升预警研判的精准性和科学性。”该负责人表示。
除火险预警外,尽早发现火情、避免火情扩大也很重要。今年,四川在甘孜、凉山、攀枝花等重点森林防火区新建1000多处高点视频监控。该系统具备AI分析功能,可通过视频画面和红外热成像实时监测,当发现疑似森林火情时,系统会自动报警,省森防指办值班人员可及时排查隐患。
无人机喷射灭火药剂扑灭悬崖火。
致力于救:应用无人机多场景灭火,探索火场智能化研判系统
3月27日,巴中市通江县一处森林火情被快速扑灭。午后,森林消防员留在山顶看守火场防止复燃。一架大载重无人机悬吊着25份午餐从山脚起飞,4分钟后消防员们吃上了热饭。
“如果是人工背运,要花费一个半小时。”看到队员们收到热食,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大队长高吉永有些感慨,2024年“3·15”雅江森林火灾救援中,救援人员的补给都靠人工背运。如今,一些救援中急需远距离运输的管带、补给等已普遍使用大载重无人机运输。高吉永介绍,本轮防火期前,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组建了重型无人机分队,其中大型侦察无人机可开展红外热成像侦查,实时回传图像,快速完成火场的三维建模;针对悬崖火点和陡坡火点,多功能无人机可喷射灭火剂灭火。其中,一款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可携带200多公斤的吊桶,对树冠火进行清理。“四川已初步形成在火场‘三断’情况下,无人直升机全时侦查、通信、物资投送等实战能力。”省森防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然而,森林草原火灾扑救仍面临技术难题。由于火场情况动态变化快,如果侦查信息来源分散,缺少快速精准的灾害现场研判手段,就无法为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情况正在发生改变。“通过综合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高点监控视频等手段,可更客观、高效地进行火场侦查。”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举例,在今年“2·5”阿坝州壤塘县森林火灾扑救中,指挥中心调取高分卫星数据后,发现火场东北角还有过火区域,避免了火场清理不彻底的问题。
在四川省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项目支持下,目前灾害现场智能化识别研判技术正在进行技术攻关,初步构建的多源灾情数据AI智能分析大模型,已在本轮防火期中试点应用,通过边应用、边完善,逐步提升对灾害现场的研判效率。
(图片由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