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拥抱全球议题的转换

智通财经

2天前

智通财经APP获悉,民生证券发布研报称,当前市场的关注点已然从科技叙事走向经济本身。...我们认为,这种变化再度确认了2025年1月下旬以来科技股引领的“东升西落”叙事的阶段退潮,以及当前全球议题已然从科技叙事走向经济。

智通财经APP获悉,民生证券发布研报称,当前市场的关注点已然从科技叙事走向经济本身。随着当前任期的特朗普put逐步明晰,美国经济不出现明显问题+渐进式关税可能是海外的基准情形:一方面,制造业回流预期下,美国企业提高合意库存水平可能将带来资源品与资本品的新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出口可能依然保持韧性,贸易格局的重构也将带来新的机遇,而国内政策的盈利托底效果也在慢慢显现。全球正在重回金融与科技国向下、制造国向上的中长期趋势中,商品表现可能好于股票。

民生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一、全球资本市场核心议题转变的再确认。

本周(20250324-20250328)A股、港股、美股均在科技板块的带动下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AI数据中心的重复建设担忧、以及4月2日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等临近是重要催化,但无论A股、港股、还是美股中表现依然相对较好的资产均集中在与基本面更为相关的资产。我们认为,这种变化再度确认了2025年1月下旬以来科技股引领的“东升西落”叙事的阶段退潮,以及当前全球议题已然从科技叙事走向经济。参考2000年科网泡沫的经验,美国对信息技术投资的主导驱动科技行情的持续向上,而一旦美国信息技术投资增速转负且占比回落,即使部分非美国家增加了相关领域的投资,但全球科技股仍跑输了各自国家的宽基指数。此外,对于A股而言,市场交易热度高的时候,往往小盘、成长更为占优,这种现象在2023年9月以来尤为明显,结合我们此前的讨论:这种关系大概率来源于个人投资者的崛起,而本周市场热度的快速回落实际上也来自于个人投资者交易热度的下降,考虑到个人往往以赚钱效应/催化作为主要驱动因素,未来如果市场缺乏更具吸引力的催化剂,大盘/价值风格可能依然保持占优

二、海外:重新对焦。

本届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思路正在逐步明晰:推动经济驱动力从政府主导向私营部门主导切换,过程可以忍受经济与股市的阵痛,并认为包括消费者信心指数在内的软数据走弱与经济本身的关联不大且均认为当前美国经济依然保持韧性。这意味着包括GDP、就业等在内的硬数据的走弱可能才是本届特朗普政府的“底线”,这或许也是当前任期的特朗普put所在。这种理解的另一面是,如果美国经济并未呈现大幅走弱的情况,关税等政策可能依然将持续推进。基于此,我们认为,未来的场景大概率存在两种组合,一是美国经济未大幅走弱+特朗普各项政策继续推进特别是关税政策:风险资产承压,美国企业有提高资源品与资本品合意库存水平的诉求,而当前补库空间可能依然较为充足;二是美国经济明显走弱+政策阶段缓和矛盾:风险资产面临的冲击阶段缓和,但可能也面临需求实际走弱的考验。从市场来看,本周市场对于关税政策经历了从定价不足到重新对焦的过程,这意味着4月2日对等关税落地前后市场波动率反而可能升至阶段高位。考虑到当前美国经济可能依然处于上述第一种情形,这意味着风险资产可能阶段面临冲击,但商品可能好于股票

三、国内:关注政策的扩散与贸易格局重构的机遇。

最新披露的工业企业数据显示企业盈利仍处于弱改善的趋势中,政策支持的领域表现突出,这意味着政策托底依然是当前企业盈利改善的主要来源,未来政策的扩散效应值得期待。另一方面,随着对等关税临近,市场在计价关税冲击的同时也增加了对于更多逆周期政策的期待。然而,结合特朗普政府主要官员/顾问的观点来看,渐进式关税可能是这届特朗普政策的基准方案,特别是考虑到关税政策的推进可能需要以美国经济不出现明显问题作为前提。这意味着这一任期关税政策的实施可能会给予我们较多的反应空间,实际上,自2024年11月以来,我国持续发布了稳外贸政策以应对不确定性。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我国出口端的受到影响可能并没有市场想象的大。结合当前市场状态,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风格可能相对占优。从更长远的视角看,未来两方面变化值得关注,一是关税政策对于美国自身的影响,如果强美元(贝森特观点)、或替代效应(米兰观点)效果不及预期,可能反过来通过影响支持率而掣肘政策本身;二是贸易格局的重构同样会带来中国新的机遇:对新兴市场投资创造新的需求、重获欧洲份额等。

四、拥抱制造国向上的中长期趋势。

当前市场的关注点已然从2025年1月下旬以来的科技叙事走向经济本身。随着新一届特朗普政府的特朗普put逐步明晰,海外的潜在场景也逐步浮现:一方面,在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预期下,企业提高合意库存水平可能将带来资源品与资本品的新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的出口端可能依然保持韧性,贸易格局的重构也将带来新的机遇,而国内政策的盈利托底效果也在慢慢显现。全球正在重回金融与科技国向下、制造国向上的中长期趋势中,商品表现可能好于股票。我们推荐:第一,率先受益于国内投资活动恢复、全球制造业活动恢复、以及提高合意库存诉求下的上游资源品(铜、铝、黄金以及部分小金属钴,锑,锗等)、以及资本品(工程机械、钢铁、自动化设备等)等。第二,过去抑制因素逐步缓解、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且更为关注长效机制改革的消费板块(食品、乳制品、啤酒、彩妆、成衣制造、旅游等);第三,金融板块低估值资产(银行、保险)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特朗普关税政策超预期;测算误差。

智通财经APP获悉,民生证券发布研报称,当前市场的关注点已然从科技叙事走向经济本身。...我们认为,这种变化再度确认了2025年1月下旬以来科技股引领的“东升西落”叙事的阶段退潮,以及当前全球议题已然从科技叙事走向经济。

智通财经APP获悉,民生证券发布研报称,当前市场的关注点已然从科技叙事走向经济本身。随着当前任期的特朗普put逐步明晰,美国经济不出现明显问题+渐进式关税可能是海外的基准情形:一方面,制造业回流预期下,美国企业提高合意库存水平可能将带来资源品与资本品的新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出口可能依然保持韧性,贸易格局的重构也将带来新的机遇,而国内政策的盈利托底效果也在慢慢显现。全球正在重回金融与科技国向下、制造国向上的中长期趋势中,商品表现可能好于股票。

民生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一、全球资本市场核心议题转变的再确认。

本周(20250324-20250328)A股、港股、美股均在科技板块的带动下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AI数据中心的重复建设担忧、以及4月2日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等临近是重要催化,但无论A股、港股、还是美股中表现依然相对较好的资产均集中在与基本面更为相关的资产。我们认为,这种变化再度确认了2025年1月下旬以来科技股引领的“东升西落”叙事的阶段退潮,以及当前全球议题已然从科技叙事走向经济。参考2000年科网泡沫的经验,美国对信息技术投资的主导驱动科技行情的持续向上,而一旦美国信息技术投资增速转负且占比回落,即使部分非美国家增加了相关领域的投资,但全球科技股仍跑输了各自国家的宽基指数。此外,对于A股而言,市场交易热度高的时候,往往小盘、成长更为占优,这种现象在2023年9月以来尤为明显,结合我们此前的讨论:这种关系大概率来源于个人投资者的崛起,而本周市场热度的快速回落实际上也来自于个人投资者交易热度的下降,考虑到个人往往以赚钱效应/催化作为主要驱动因素,未来如果市场缺乏更具吸引力的催化剂,大盘/价值风格可能依然保持占优

二、海外:重新对焦。

本届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思路正在逐步明晰:推动经济驱动力从政府主导向私营部门主导切换,过程可以忍受经济与股市的阵痛,并认为包括消费者信心指数在内的软数据走弱与经济本身的关联不大且均认为当前美国经济依然保持韧性。这意味着包括GDP、就业等在内的硬数据的走弱可能才是本届特朗普政府的“底线”,这或许也是当前任期的特朗普put所在。这种理解的另一面是,如果美国经济并未呈现大幅走弱的情况,关税等政策可能依然将持续推进。基于此,我们认为,未来的场景大概率存在两种组合,一是美国经济未大幅走弱+特朗普各项政策继续推进特别是关税政策:风险资产承压,美国企业有提高资源品与资本品合意库存水平的诉求,而当前补库空间可能依然较为充足;二是美国经济明显走弱+政策阶段缓和矛盾:风险资产面临的冲击阶段缓和,但可能也面临需求实际走弱的考验。从市场来看,本周市场对于关税政策经历了从定价不足到重新对焦的过程,这意味着4月2日对等关税落地前后市场波动率反而可能升至阶段高位。考虑到当前美国经济可能依然处于上述第一种情形,这意味着风险资产可能阶段面临冲击,但商品可能好于股票

三、国内:关注政策的扩散与贸易格局重构的机遇。

最新披露的工业企业数据显示企业盈利仍处于弱改善的趋势中,政策支持的领域表现突出,这意味着政策托底依然是当前企业盈利改善的主要来源,未来政策的扩散效应值得期待。另一方面,随着对等关税临近,市场在计价关税冲击的同时也增加了对于更多逆周期政策的期待。然而,结合特朗普政府主要官员/顾问的观点来看,渐进式关税可能是这届特朗普政策的基准方案,特别是考虑到关税政策的推进可能需要以美国经济不出现明显问题作为前提。这意味着这一任期关税政策的实施可能会给予我们较多的反应空间,实际上,自2024年11月以来,我国持续发布了稳外贸政策以应对不确定性。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我国出口端的受到影响可能并没有市场想象的大。结合当前市场状态,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风格可能相对占优。从更长远的视角看,未来两方面变化值得关注,一是关税政策对于美国自身的影响,如果强美元(贝森特观点)、或替代效应(米兰观点)效果不及预期,可能反过来通过影响支持率而掣肘政策本身;二是贸易格局的重构同样会带来中国新的机遇:对新兴市场投资创造新的需求、重获欧洲份额等。

四、拥抱制造国向上的中长期趋势。

当前市场的关注点已然从2025年1月下旬以来的科技叙事走向经济本身。随着新一届特朗普政府的特朗普put逐步明晰,海外的潜在场景也逐步浮现:一方面,在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预期下,企业提高合意库存水平可能将带来资源品与资本品的新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的出口端可能依然保持韧性,贸易格局的重构也将带来新的机遇,而国内政策的盈利托底效果也在慢慢显现。全球正在重回金融与科技国向下、制造国向上的中长期趋势中,商品表现可能好于股票。我们推荐:第一,率先受益于国内投资活动恢复、全球制造业活动恢复、以及提高合意库存诉求下的上游资源品(铜、铝、黄金以及部分小金属钴,锑,锗等)、以及资本品(工程机械、钢铁、自动化设备等)等。第二,过去抑制因素逐步缓解、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且更为关注长效机制改革的消费板块(食品、乳制品、啤酒、彩妆、成衣制造、旅游等);第三,金融板块低估值资产(银行、保险)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特朗普关税政策超预期;测算误差。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