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短线指数延续小幅震荡,但在震荡中,一些与AI智能、机器人等有关的个股,纷纷出现资金流出情况,这就需要警惕了。
有没有发现,今年以来,市场始终围绕着AI智能、机器人的热点,来回的炒作。其它的热点,总是差强人意,掀不起热潮来。
这种情况,并不一定是好事。
因为,任何一个热点概念,资金的进入都是有界限的。当价格和估值,越来越虚幻化、牵强化,通常就要警惕这个热点概念的市场炒作“变了味”。
很有可能变成“套人游戏”。
再好的热点,也需要有休整期。这种休整期,很重要。一个是资金和仓位要调整,一个是散筹要沉淀。
如果不休整,反而说明有资金意在短利,打了就跑,急于兑现。
而另一方面,
目前市场里,似乎也没有什么其它的题材热点能够提振市场的热情。
这一点,从目前市场的整体换手,一降再降,就很说明问题。
无论热点怎么表演,观众却越来越少,这就说明,目前市场急需要一个新的热点来提振资金的情绪。
还有一个现象,一些量化资金好像专门盯上了市场热点品种来打,谁热就盯上谁,而且他们不是从低向上做,而是从高往下做。
所以,一些短线热炒的品种,时不时就出现高位大阴,或被打到跌停。
很聪明,这样做,即赚了利,似乎还顺应了“遏制个股暴涨”的监管要求。
事情都是具有多面性的。
监管部门,不仅仅要注意是谁在暴拉股票,也要关注那些刻意打压股票的资金。
“既要管暴涨,也要管暴跌”,因为,这背后都是资金在作怪。监管,本质上,就是监督管理市场里的“捣乱资金”!
既然国家各部门都在大力倡导“长期投资”,那么,也应该有意的在市场中引导一批优质的、被低估的业绩蓝筹品种,在市场中形成“赚钱效应”。
有些事情,说一万遍,不如做一个样板,更有说服力。
也许,现在正是树立这样一个榜样的时候了。
(二)
技术上看,在周级别上,存在两种走势的可能:
①第一种走势(缓攻而起);②第二种走势(挖坑再起)。(参看附图)
这两种走势,在周级的技术上来看,都有其合理性。也就是说,周级上目前的技术状态,走哪一种都属于在技术的合理范围内,就是不属于异常走势的情况。
通常,异常走势出现时,会引发大涨或大跌。
比如,去年9月底时的突然爆发而起,就属于技术上的异常走势情况,是“硬转折”。
而技术上在合理范围内的走势变化,属于走势中的顺势而行。
顺势而行时,也会有震荡波动的动作,只是这些震荡波动,不会影响整个趋势的发展和延伸。
目前演化的周级上的这两种走势变化,均属于技术波动变化中的顺势而行(其中,第二种走势里,即使挖个坑再起来,也不会影响周级上短系统趋势的发展和延伸)。
那么,市场会走出哪一种走势呢?
这也是目前场内情绪比较纠结的地方。
所以,市场的换手一再萎缩下降,就说明场内短线看多和看空的资金越来越谨慎,观望的资金在增多。
观望资金增多,也不是个好现象。
因此,这个时候,操作上,不要太激进。
那么,短线技术上,有没有比较重要的关键点,需要注意呢?
有一个。
就是日级上的1021通道。
自今年2月6日以来,1021通道金叉扭转为多头之后,这个多头状态就一直保持着延续至今。
有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3月13日那天,日级上10日线曾经短暂的死叉了21日线,那怎么能说一直保持着呢?
这是因为,日级上1021通道对应的的多级联动级别是120分级上的2148趋势通道。
可以看看120分级上,2148趋势通道是一直保持着多头+MACD也没有下破0轴,所以说,比日级小的级别上短期趋势一直保持着,日级上的这一天10日线死叉了一下21日线的情况,只是一个小小的“忽悠”,次日大盘马上走出大阳线,就是印证。(技术,是要相互确认的!)
因此,短线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日级上的1021通道多头能不能保持住?(也就是120分级上的2148趋势通道多头能不能保持住?)
这个是有时间做参考的,
经过技术演化,下周三前,大盘指数若能重新回升到3400点之上,短线周级上走“第一种走势(缓攻而起)”的概率就比较大。
反之,如果下周三之前,大盘指数是以下跌为主的,那么,短线周级上走“第二种走势(挖坑再起)”就基本可以确定了。
因为,日级上,下周三后,10日就会死叉21日线(120分级上的短期趋势延续就会被破坏掉),短线510通道的空头向下压力,就会大增。
21日线也会被带动拐头向下移动,去死叉48日线,这样的话,日级上2148通道的“先震后洗攻”状态就被破坏了。
周级上510通道也就会死叉,那么,在周级上的2148通道“肚子里”,就可能再挖一个小坑,与前期的3140低点,形成“双底”支撑。
技术上引发的连锁反应就是----周级上就会走出“第二种走势(挖坑再起)”。
如此来说,大盘短线似乎走出“第二种走势”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是的。但是,市场里也存在一个“变量因素”。
就是“中字头”(中概股,中特估等)存在异军突起的可能。(因为这些品种很容易把大盘指数带起来)
这与目前市场的所处的年报密集期有关,也与今年以来,(国家队)机构资金还没有真正“联合出手”有一定关系。
年报密集期(4月底前要全部披露完)的到来,通常也是业绩亏损股集中“露脸”的时候,“丑媳妇总得见公婆”,而被ST,进入退市,等等这些情况可能接二连三的出现,必然会打击市场热点资金的“出手”热情。
与此同时,业绩好+高分红+低估值的个股,自然就成了“填补”这个空挡的热点。
而这其中,“中字头(中概股,中特估等)”里面的个股,就要多注意一些。
至于(国家队)机构资金的“联合出手”,是因为,通常在每年里面,他们都会“联合出手”至少一次。
如果市场环境很差时,他们就会“联合出手”一次,或者在上半年,或者在下半年。
如果市场环境好的时候,他们就可能在一年中多次“联合出手”。
今年的市场环境虽然不是很好,但也不差,市场资金热度基本都可以维持在万亿之上换手,就像资金的“水位”高度,也是适合(国家队)机构资金“联合出手”的。
上半年里,第一个季度即将结束,他们没有出手;
因此,在第二季度里,出手的概率比较高。而从4月开始,也许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出手时机。
总之,在操作上,不激进,多观望,在此处,只有日级上,出现“回0爆发”信号时,才是市场新的交易机会。
(一)
短线指数延续小幅震荡,但在震荡中,一些与AI智能、机器人等有关的个股,纷纷出现资金流出情况,这就需要警惕了。
有没有发现,今年以来,市场始终围绕着AI智能、机器人的热点,来回的炒作。其它的热点,总是差强人意,掀不起热潮来。
这种情况,并不一定是好事。
因为,任何一个热点概念,资金的进入都是有界限的。当价格和估值,越来越虚幻化、牵强化,通常就要警惕这个热点概念的市场炒作“变了味”。
很有可能变成“套人游戏”。
再好的热点,也需要有休整期。这种休整期,很重要。一个是资金和仓位要调整,一个是散筹要沉淀。
如果不休整,反而说明有资金意在短利,打了就跑,急于兑现。
而另一方面,
目前市场里,似乎也没有什么其它的题材热点能够提振市场的热情。
这一点,从目前市场的整体换手,一降再降,就很说明问题。
无论热点怎么表演,观众却越来越少,这就说明,目前市场急需要一个新的热点来提振资金的情绪。
还有一个现象,一些量化资金好像专门盯上了市场热点品种来打,谁热就盯上谁,而且他们不是从低向上做,而是从高往下做。
所以,一些短线热炒的品种,时不时就出现高位大阴,或被打到跌停。
很聪明,这样做,即赚了利,似乎还顺应了“遏制个股暴涨”的监管要求。
事情都是具有多面性的。
监管部门,不仅仅要注意是谁在暴拉股票,也要关注那些刻意打压股票的资金。
“既要管暴涨,也要管暴跌”,因为,这背后都是资金在作怪。监管,本质上,就是监督管理市场里的“捣乱资金”!
既然国家各部门都在大力倡导“长期投资”,那么,也应该有意的在市场中引导一批优质的、被低估的业绩蓝筹品种,在市场中形成“赚钱效应”。
有些事情,说一万遍,不如做一个样板,更有说服力。
也许,现在正是树立这样一个榜样的时候了。
(二)
技术上看,在周级别上,存在两种走势的可能:
①第一种走势(缓攻而起);②第二种走势(挖坑再起)。(参看附图)
这两种走势,在周级的技术上来看,都有其合理性。也就是说,周级上目前的技术状态,走哪一种都属于在技术的合理范围内,就是不属于异常走势的情况。
通常,异常走势出现时,会引发大涨或大跌。
比如,去年9月底时的突然爆发而起,就属于技术上的异常走势情况,是“硬转折”。
而技术上在合理范围内的走势变化,属于走势中的顺势而行。
顺势而行时,也会有震荡波动的动作,只是这些震荡波动,不会影响整个趋势的发展和延伸。
目前演化的周级上的这两种走势变化,均属于技术波动变化中的顺势而行(其中,第二种走势里,即使挖个坑再起来,也不会影响周级上短系统趋势的发展和延伸)。
那么,市场会走出哪一种走势呢?
这也是目前场内情绪比较纠结的地方。
所以,市场的换手一再萎缩下降,就说明场内短线看多和看空的资金越来越谨慎,观望的资金在增多。
观望资金增多,也不是个好现象。
因此,这个时候,操作上,不要太激进。
那么,短线技术上,有没有比较重要的关键点,需要注意呢?
有一个。
就是日级上的1021通道。
自今年2月6日以来,1021通道金叉扭转为多头之后,这个多头状态就一直保持着延续至今。
有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3月13日那天,日级上10日线曾经短暂的死叉了21日线,那怎么能说一直保持着呢?
这是因为,日级上1021通道对应的的多级联动级别是120分级上的2148趋势通道。
可以看看120分级上,2148趋势通道是一直保持着多头+MACD也没有下破0轴,所以说,比日级小的级别上短期趋势一直保持着,日级上的这一天10日线死叉了一下21日线的情况,只是一个小小的“忽悠”,次日大盘马上走出大阳线,就是印证。(技术,是要相互确认的!)
因此,短线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日级上的1021通道多头能不能保持住?(也就是120分级上的2148趋势通道多头能不能保持住?)
这个是有时间做参考的,
经过技术演化,下周三前,大盘指数若能重新回升到3400点之上,短线周级上走“第一种走势(缓攻而起)”的概率就比较大。
反之,如果下周三之前,大盘指数是以下跌为主的,那么,短线周级上走“第二种走势(挖坑再起)”就基本可以确定了。
因为,日级上,下周三后,10日就会死叉21日线(120分级上的短期趋势延续就会被破坏掉),短线510通道的空头向下压力,就会大增。
21日线也会被带动拐头向下移动,去死叉48日线,这样的话,日级上2148通道的“先震后洗攻”状态就被破坏了。
周级上510通道也就会死叉,那么,在周级上的2148通道“肚子里”,就可能再挖一个小坑,与前期的3140低点,形成“双底”支撑。
技术上引发的连锁反应就是----周级上就会走出“第二种走势(挖坑再起)”。
如此来说,大盘短线似乎走出“第二种走势”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是的。但是,市场里也存在一个“变量因素”。
就是“中字头”(中概股,中特估等)存在异军突起的可能。(因为这些品种很容易把大盘指数带起来)
这与目前市场的所处的年报密集期有关,也与今年以来,(国家队)机构资金还没有真正“联合出手”有一定关系。
年报密集期(4月底前要全部披露完)的到来,通常也是业绩亏损股集中“露脸”的时候,“丑媳妇总得见公婆”,而被ST,进入退市,等等这些情况可能接二连三的出现,必然会打击市场热点资金的“出手”热情。
与此同时,业绩好+高分红+低估值的个股,自然就成了“填补”这个空挡的热点。
而这其中,“中字头(中概股,中特估等)”里面的个股,就要多注意一些。
至于(国家队)机构资金的“联合出手”,是因为,通常在每年里面,他们都会“联合出手”至少一次。
如果市场环境很差时,他们就会“联合出手”一次,或者在上半年,或者在下半年。
如果市场环境好的时候,他们就可能在一年中多次“联合出手”。
今年的市场环境虽然不是很好,但也不差,市场资金热度基本都可以维持在万亿之上换手,就像资金的“水位”高度,也是适合(国家队)机构资金“联合出手”的。
上半年里,第一个季度即将结束,他们没有出手;
因此,在第二季度里,出手的概率比较高。而从4月开始,也许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出手时机。
总之,在操作上,不激进,多观望,在此处,只有日级上,出现“回0爆发”信号时,才是市场新的交易机会。